《小学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我校承担的《生活教育与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研究》课题为大丰区教育科研课题“小课题”。我校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养成教育,确立为学校的发展个性,并已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创新。自2016年2月立项来,我校严格按照总课题组的计划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我们一年来实践研究的工作情况,向专家和同行作以汇报。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起始阶段(2016年3月—4月)

1.成立课题组,填写课题申报表,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备好课,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2.调查分析学生现有的思想品德现状与心理建康发展情况,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建立活动资料档案、制定实验方案和子课题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法与路线。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5月——11月)

1.按照课题要求全面开展实践研究。

2.定期召开课题小组研讨会,发表研究论文,交流和总结经验。

3.定期进行教师培训(聘请有关专家讲学),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4.定期派有关课题研究人员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

5.撰写中期报告,进行阶段总结,及时调整研究内容、方式和方法。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6年12月)

1.对研究所得资料、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

2.对照研究目标,查找薄弱环节,开展有重点的深化研究;

3.撰写研究报告,编辑有关成果;

4.召开课题鉴定会,结题,实施推广。

二、研究中开展的各种活动:

(一)教师队伍建设

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实验研究的目的。

1.丰富研训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广泛征询倾听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或要求,倾听学生的需求,对教师展开培训,使研究成果为老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一是做好通识培训,组织教师对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开展进行系统学习,加深对课程目标、内容及方法的了解。梳理各学科教学与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有效提升老师对课题的理解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指导能力。

二是请专家讲座。多次邀请区教育局领导专家来我校进行业务指导。

三是创造条件走出去。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区以上优质课、研讨会的学习及观摩、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学理念、开眼界、找差距、拓思路。通过写学习体会、做学习交流等方法,将所学所得与其他教师一起分享,寻找学习所得与教学实践的契合点,及时将所学所得转化为教学能力。

2.培养学科骨干。课题开题之初,我们就决心锻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参研老师的专业及特长,品德老师注重在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班主任老师关注经历教育活动和大型集体活动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等。这种定向培养,有利于他们在教学中很好地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带动作用,推动团队素质和课程实施水平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1.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2.创设六重教育氛围。

(1)思品教育 回归生活

我们在实验中有意识地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①品德课堂联系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要想让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不成为“死教学”,必须“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依据,选取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更注重开发学生自身的生活资源,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感悟。

如在教学《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时,我们让孩子看相片、称体重、询问父母、回想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在探究中发现。课堂上,我们还安排家长与孩子互动,让他们互相倾述真情,彼此增加理解,从而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在学习《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一课时,我们努力挖掘教材资源,针对课程标准,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大胆转变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交通现状,使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进而懂得遵守交通法规要自觉和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②德育总结课回顾生活

为了切实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在每周五特设了一节德育总结课。德育总结课的内容突出真实性、生活性,注重关注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让学生做一个负责的小公民,过健康的生活。总结课用学生自身或身边的人、物、事件来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强调时效性,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总结课上,我们不仅让学生回顾一周的生活,还让学生对照《学生一周学习生活评价表》进行自我反思,互相评价,在激励与自责中提升自己。

③主题队会演绎生活

主题队会的主要功用就是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学生高尚纯洁的情操。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提炼、设计、组织,确定主题,然后通过歌舞、小品、演讲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演绎生活,寓教于乐,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沟通,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会进学生的心灵之中。而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协作,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可以说,主题队会的准备过程就是品德教育的过程。

(2)各科教学 育人无痕

学科教学是落实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各科教学中,老师们一边探索,一边研究,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渠道。自始至终将学生生活教育与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渗透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化有痕为无痕。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3)校园文化 润物无声

充满人文氛围的、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净化学生的情操,陶冶学生的心灵。实验中,我们坚持以先进观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校精神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①经典诵读促修养

我校要求全体师生一同参与经典诵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修养。我们鼓励学生“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少年“。为了让传统道德精神精华教育深入学生的灵魂,让孩子思想上得到洗礼,我们提倡快乐诵读,如唱读、对读、师生互背、亲子同背等,并采用多种形式予以激励、评价。

②班级文化显特色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一抓物质文化建设,如力求环境整洁,精心设计墙面,开辟图书角等。二抓制度文化建设,如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公约》、《一日三问》、《班训》等。三抓活动文化建设,除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文艺汇演外,班级还经常开展班会、辩论会、演讲比赛、调查访问等活动。

(4)德育实践 重在体验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都是不在道德实践中获得的。走向实践,走向心灵的教育才是充满生命力的教育。为此,我们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节约与环保同行、文明礼仪伴我行、参观核电站、气象台,“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诵读活动,“走进新港”特色综合实践活动,除上述活动外,我们还举办了亲子阅读、去敬老院送温暖、参观知名企业、祭扫烈士陵园、快乐生活自理达人大比拼活动、绿色学习从使用钢笔做起等多种德育实践活动。

(5)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

我们不但用道理去激励学生,而且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以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做学生的楷模、良师益友,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先做到。由于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环境,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

(6)三位一体 凝聚合力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力,如何凝聚这三方面的合力呢?这就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力量。

①成立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在学校管理和育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学校,每学年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每学年我们会举行一次家长会和全面家访,我们还设立了校讯通,对外开放周等,促进家校联系。

②走进社区

社区是学生生活、成长的重要环境。社区环境如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很大,可以说,社区教育工作是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依托。因此,我们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拓宽德育领域。我们让学生广泛接触社区,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如调查社区卫生环保情况;参观消防队,听消防队员讲安全知识;请司法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学做交警;送温暖到敬老院;参观知名企业;重阳节到社区给老人表演节目,春节到社区送春联;军营一日体验活动等。社区活动协调了学校、家庭、社会各教育主体的关系,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与经验,培养了自尊自强的精神,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观念,增加了社会阅历,丰富了情感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建构了本校的德育特色

1.学生《“三省吾身,必成高徒”成长的足迹》,教师《“三省吾身,必成高师”发展评价手册》让学生与老师的评价都有了标准。

2.“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实行多元评价,彰显人文。

(二)打造了本校的德育品牌

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三爱一践行”教育活动、“学国史、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系列教育活动,学生多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荣获一、二等奖。

(三)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通过实验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课题组李建祥老师获得“盐城市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王进老师撰写的论文《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获江苏省优秀教案一等奖;校长陈宝平同志被评为“大丰区十佳校长”。

多人撰写的论文在市、县获奖。

(四)培养了学生的文明守纪好习惯

学生的纪律、文明礼仪、卫生方面的良好习惯正在逐步养成,遵守行为规范已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据调查分析,实验后,升国旗能肃立敬礼的达98%;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的占85%;不乱扔垃圾、遇到垃圾主动拾起的占78%;作业能按时完成的占90%;诚实守信的占82%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