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堂中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申报表

 

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2015年)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品德课堂中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     陈青                           

 

所属领域:      基础教育类           

 

负责人所在单位 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签章)

 

填表日期       2014年2月10日              

 

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制

2013年12月

 

填报说明

1.申报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2015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均须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待课题评审结束后由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课题组填写。封面中间“所属领域”栏对应于《课题指南》中的课题分类填写。

4.“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中,“近三年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

5.《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设计与论证报告)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分别装订成册,按相关规定报送。《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设计与论证报告)各一式三份。

6.《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相关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7.莆田市教师学院课题组地址:莆田市荔城丰美路东段1055号;邮编:351100。联系电话:0594—2760098,电子邮箱:ptjykt@163.com。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姓   

陈青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10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技术职务

小学高级

研究专长

小学思品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电   

15080130108

工作单位

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E-mail

Chenqing1830@163.com

通讯地址

城厢区下十字街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351100

近三年课题完成情况

参与研究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4人)

姓  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林育青

1978.01

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高级

小学思品

徐  灿

1981.09

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一级

小学思品

曾益林

1976.09

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高级

小学思品

郭金蓉

1972.12

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高级

小学思品

林  群

1976.04

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高级

小学思品

张晓敏

1970.12

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高级

小学思品

林志英

1976.06

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高级

小学思品

柯妹英

1972.11

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高级

小学思品

蔡丽媛

1972.12

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高级

小学思品

张海花

1976.01

城厢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高级

小学思品

姓 名

范国强

专业技术职务

小中高

研究专长

小学语文

工作单位

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联系电话

13706069446

推荐人

推荐意见

        该课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主持人具有较高研究能力,申报课题的学校具备课题研究条件,我愿意推荐申报该课题。

 

 

 

 

 

 

 

 

 

 

 

 

                                        签 名:

年     月     日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开放式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程局限,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使教学活动与自然、生活、社会进行信息交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我们提出“小学品德课堂中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是希望学生能在真实的教学生活中区体验感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并能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品德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策略、操作方法,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关于这一课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均有多方面的研究,网络、报刊、书籍有很多理论性的阐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既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国内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思品课堂教学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论到实践上仅仅把教学当作“知识加工的过程”,而且部分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活动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其模式基本上凸显的是“灌输——接受”。再看看小学品德教学,发现只限于某个人、某个案例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很多,但却很少能实现在整个小学全面推广的成功经验,可以说在小学思品教学中,对于此课题各校虽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比较系统的理论和具体的做法和深层次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纵观国内外有关小学品德课堂中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状况,既顺应了世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必需。因此,面对这一现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在积极的研究中,希望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并得到领导、家长、学生认可的路。

2、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力图从我校教师在品德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依据课程的特征、理念和教学实施要求,通过典型课例活动的设计、实践和分析总结,对如何加强开放式教学进行研究,提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为教师开展开放式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开放教材内容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开放教学时空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能力。

(3)通过对开放师生关系的研究,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4)通过对开放评价形式的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题实验的教师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并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

2、研究的内容

(1)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上“实”品德与社会课。

(2)创开放性的教学形式,上“新”品德与社会课。

(3)立开放式的教师形象,上“活”品德与社会课。

(4)设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3)

(1)分析学生现状、确定研究起点,进行课题概念的界定;

(2)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4、4-2015、5)

(1)第一阶段(2014、4)

①通过准备阶段的分析,获得关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能力水平的相关信息;

②分析学生现状的成因;

③根据分析的情况,对课题方案提出修改建议;

(2)第二阶段(2014、5-2014、12)

① 做好跟踪记录,及时调控操作进程;

② 对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途径;

③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方案调整,制定下一步的实施计划。

(3)第三阶段(2015、1-2015、4)

① 继续进行方案的实施、并根据第二阶段实施情况进行调整;

② 收集、整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③ 进行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准备工作;

3、汇总阶段(2015、5 — 2015、9)

(1)进行后测,对比前测进行全面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2)归类收集研究过程中各种资料,进行分析;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组将加强理论学习,不但阅读教学期刊上的文章,而且通过专著的阅读,杂教百家之言、百家之长,从各种文献中检索出关系“教学内容”方面的理论论述与成功的实践操作,作为本研究的参考资料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有新的突破。在本研究中,现行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材(北师大版)不但是教学的材料,也是研究的文献,我们将通过对它们的解读,探寻出其中的教学内容(知识),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细化和系统化。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将通过实验研究课的形式,深入课堂,通过观察分析具体模块教学内容及其组合的变化给师生行为带来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之间的变化,来探索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小学教学内容有新的构建。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将把学习体会和实践认识及时总结,以论文或经验总结、研究报告的形式,形成、表述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推广。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在二期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品德与社会课凸现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弊端,那就是“重说教”、“轻实践”,因而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的现象。其实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旨在从开放课堂教材内容、开放教学时空、开放师生关系、开放评价形式等方面着手,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放教学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让他们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而且品德与社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创新点:

    1、运用具体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它们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2、对经过实践检验后认为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法进行概括与梳理,形成成果,在中心校内及城厢区内推广实施。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课题申请

2014.02

陈     青

课题论文

文本

2014.04-2015.05

课题组成员

教学案例

文本

2014.04-2015.05

课题组成员

结题报告、论文集、课例

文本、视频

2015.06-2015.09

林育青、徐灿

 

 

 

 

最终成果(限3项)

课题研究案例

文本

2014.05

陈  青

课题研究论文交流

文本

2015.05

徐  灿

结题报告、优秀课例、论文集

文本、视频

2015.09

林育青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人员保证:除了课题组成员外,发动全校所有思品课老师参与探索和实践。  

     2、学校保证:我校校长对教科研工作一直十分重视;“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是我校的重要治校理念;我校各学科都有课题在研究之中,全校教科研气氛浓烈。  

    3、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我校不仅有图书室、阅览室,为大家的学习提供方便,每学期还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4、制度保证:我们课题组已经建立了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组织其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5、课题负责人为小学高级教师、省思品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已结业等待认证、市思品骨干教师、学校分管德育副校长,致力于小学教育研究10多年,有多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指导的教师有3人次在区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 1人为学校德育处主任,还有几位是市级、区级骨干教师。整个团队中,有成果丰厚名师,也有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中青年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结构合理,具备完成课题的能力。  

    6、经费保证:学校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都能保证经费的落实。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有关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四、县区(管委会)教师进修学校(事务办、文教局)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五、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编号:        

课题名称: 小学品德课堂中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开放式氛围。实施开放式教学,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程局限,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使教学活动与自然、生活、社会进行信息交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我们提出“小学品德课堂中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是希望学生能在真实的教学生活中区体验感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并能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品德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策略、操作方法,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关于这一课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均有多方面的研究,网络、报刊、书籍有很多理论性的阐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既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国内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思品课堂教学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论到实践上仅仅把教学当作“知识加工的过程”,而且部分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活动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其模式基本上凸显的是“灌输——接受”。再看看小学品德教学,发现只限于某个人、某个案例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很多,但却很少能实现在整个小学全面推广的成功经验,可以说在小学思品教学中,对于此课题各校虽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比较系统的理论和具体的做法和深层次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纵观国内外有关小学品德课堂中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状况,既顺应了世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必需。因此,面对这一现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在积极的研究中,希望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并得到领导、家长、学生认可的路。

    2、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力图从我校教师在品德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依据课程的特征、理念和教学实施要求,通过典型课例活动的设计、实践和分析总结,对如何加强开放式教学进行研究,提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为教师开展开放式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开放教材内容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开放教学时空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能力。

   (3)通过对开放师生关系的研究,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4)通过对开放评价形式的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题实验的教师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并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

    2、研究的内容

   (1)学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上“实”品德与社会课。

   (2)创开放性的教学形式,上“新”品德与社会课。

   (3)立开放式的教师形象,上“活”品德与社会课。

   (4)设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3、研究的重点

   (1)小学品德课程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2)小学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工、合作,梳理出课程改革前后“课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

   (2)相关课题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展开上述研究内容的深入实践研究。

   (3)采取边实践研究边总结推广辐射的方式,通过课例研讨适时培训教师,引领构建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经验交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4)及时总结、收集研究成果,进行案例分析、论文交流等,形成论文集。发表部分研究成果。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3)

   (1)分析学生现状、确定研究起点,进行课题概念的界定;

   (2)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4、4-2015、5)

   (1)第一阶段(2014、4)

   ①通过准备阶段的分析,获得关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能力水平的相关信息;

   ②分析学生现状的成因;

    ③根据分析的情况,对课题方案提出修改建议;

   (2)第二阶段(2014、5-2014、12)

   ① 做好跟踪记录,及时调控操作进程;

   ② 对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途径;

   ③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方案调整,制定下一步的实施计划。

   (3)第三阶段(2015、1-2015、4)

   ① 继续进行方案的实施、并根据第二阶段实施情况进行调整;

   ② 收集、整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③ 进行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准备工作;

    3、汇总阶段(2015、5 — 2015、9)

  (1)进行后测,对比前测进行全面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2)归类收集研究过程中各种资料,进行分析;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组将加强理论学习,不但阅读教学期刊上的文章,而且通过专著的阅读,杂教百家之言、百家之长,从各种文献中检索出关系“教学内容”方面的理论论述与成功的实践操作,作为本研究的参考资料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有新的突破。在本研究中,现行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北师大版)不但是教学的材料,也是研究的文献,我们将通过对它们的解读,探寻出其中的教学内容(知识),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细化和系统化。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将通过实验研究课的形式,深入课堂,通过观察分析具体模块教学内容及其组合的变化给师生行为带来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之间的变化,来探索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小学教学内容有新的构建。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将把学习体会和实践认识及时总结,以论文或经验总结、研究报告的形式,形成、表述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推广。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在二期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品德与社会课凸现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弊端,那就是“重说教”、“轻实践”,因而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的现象。其实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旨在从开放课堂教材内容、开放教学时空、开放师生关系、开放评价形式等方面着手,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放教学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让他们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而且品德与社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创新点:

  1、运用具体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它们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2、对经过实践检验后认为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法进行概括与梳理,形成成果,在中心校内及城厢区内推广实施。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课题申请

2014.02

课题论文

文本

2014.04-2015.05

教学案例

文本

2014.04-2015.05

结题报告、论文集、课例

文本、视频

2015.06-2015.09

 

 

 

最终成果(限3项)

课题研究案例

文本

2014.05

课题研究论文交流

文本

2015.05

结题报告、优秀课例、论文集

文本、视频

2015.09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人员保证:除了课题组成员外,发动全校所有思品老师参与探索和实践。  

   2、学校保证:我校校长对教科研工作一直十分重视;“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是我校的重要治校理念;我校各学科都有课题在研究之中,全校教科研气氛浓烈。  

3、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我校不仅有图书室、阅览室,为大家的学习提供方便,每学期还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4、制度保证:我们课题组已经建立了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组织其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5、课题负责人为小学高级教师、省思品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已结业等待认证、市思品骨干教师、学校分管德育副校长,致力于小学教育研究10多年,有多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指导的教师有3人次在区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 1人为学校德育处主任,还有几位是市级、区级骨干教师。整个团队中,有成果丰厚名师,也有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中青年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结构合理,具备完成课题的能力。  

   6、经费保证:学校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都能保证经费的落实。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