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推广研究》介绍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NO0801878B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推广研究》介绍

一、课题组概况

课题顾问

宋尽贤  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  现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

郭永福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敏宽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顾问,前国家女子垒球队主教练,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课题组组长

毛振明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院长)

副组长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教授赖天德

《中国教育学刊》副主编 曹华

秘书长

国家中小学体卫艺教师培训基地常务副秘书长 王建

学术专家委员会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滕子敬教授、张繁研究员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音美室主任 耿培新 (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

中央教科所规划办 吴健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赵希斌 (助理研究员、发展心理学博士、教育部重大项目“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 核心成员)

日本东京体育大学 阿部茂明教授

课题专项发展委员会

学校网球专项发展委员会主任:陶志翔(北京体育大学网球硕士生导师、博士、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

软式垒球专项发展委员会主任:戴珮瑶(中国垒球协会项目推广委员会副主任)

定向运动专项发展委员会主任:谈晓平(中国定向运动协会推广部主任)

校园排舞专项发展委员会主任:朱海燕上海市体育学院排舞学会主任

课题支持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信息中心、棒垒球运动推广中心、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科研信息部、定向运动管理中心

日本体育大学 

《中国教育学刊》;国家教育部主管 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文核心期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北京体育大学主办(中文核心期刊)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国家体育总局主管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办(月刊)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最大健身和健心的教育效果。为此,《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来设定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但是如何才能使体育教学内容更能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确实一个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本课题研究组基于前一阶段在软式垒球、学校网球(含软式网球、短拍网球)、定向越野、校园排舞等运动项目在实验学校的教学实验研究的问题认识,有了一些对体育教学内容开发的思路,确立了通过体育教学内容开发和推广工作来提高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行动研究性的方案与方法。此项研究具有以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在实践上,本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为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为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教育部的“2+1工程”等重要工作提供方法论方面的贡献。具体的意义还有以下两点:

①、针对中国目前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的现状,解决学生“运动参与”的问题。新运动项目都具有“团队性体育运动”和“乐趣化教学”的特点,因此它是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教育非常理想的教育手段群体,对这类运动的充分研究必定为体育课程教学提供更多的有趣的和有效的新教学内容,也必将成为吸引学生走到户外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的一个重要的契机。

②、促进竞技体育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新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学校可以在学生身心发展的适宜阶段尽可能早的让中小学生接触到相关的竞技运动,以免错过少数有天分的孩子对专向运动学习的黄金时期,还可以使更多学生更加充分地领会竞技体育带给人们的精神和生活的快乐、感悟体育精神,使丰富多彩的竞技体育成为广大学生身边的内容。

第二,在理论上,本研究具有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价值:

①、研究新运动项目在发展学生身体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新的运动项目形式各异、各具特点,它们在促进学生身体方面的作用有待验证,特别是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方面发展的效果的研究具有规律性的研究价值。

②、研究新运动项目在体现课程的时代性的作用和价值。中小学体育必须不断汲取现代国际竞技体育和时尚运动的精华并和教材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整合,而新体育运动在此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对这样一个融合的过程进行研究具有文化学方面的意义。

③、研究课程内容创新和国情之间的关系的价值。新运动项目引入到学校需要各种相应的条件,因此引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降低课程资源成本和引入相应技术、资金和人才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研究和跟踪的结果,是管理学的重要成果。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依据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题研究按照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设计并实施。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积极倡导“竞技体育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并大力推进了“定向运动”、“软式垒球”、“校园排舞”、“学校网球(含软式网球、短拍网球)”等运动进入学校体育领域,本研究已经在这些项目的开发和推广方面做了许多的有益工作,具有了较好的研究经验和基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介(推介)、训(培训)、教(教授)、学(学习)、研(研究)新体育运动项目的全过程,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的效果,促进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中,所谓“促进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的效果”主要以以下内容为研究视角的:

①、运动参与:以游戏性及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的、主动自觉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并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取得锻炼效果。

②、运动技能: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多种练习元素编入教学课程,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提高感官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

③、身体健康:通过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导入教学实践,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能;

 ④、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通过参与式教学活动和课外组织的建设及班际、校际等各级别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与集体荣誉感,以及乐观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通过竞技体育运动精神的传授,让学生体验个人与班组、运动队、学校乃至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和谐友善的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认同感与责任感。

以上四个方面目标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的过程来实现的,而不是将这五个目标割裂开来进行的教学。各项教学活动力求围绕多个目标开展,并与其他体育项目和其他学科相结合,

三、对本课题的实施分以下三阶段进行:

1、筹备阶段:

        规划首批参与实验的省、市、校(基地)的布局,导入课题研究项目;

        构建新体育课程资源网,实现远程教学指导、信息调研、科研交流的平台作用;

        开展省级、地市级教研员、骨干师资的培训;

        完成试验教材及教师、学生指导资料的整集、编写;

2、推进阶段:

        完善新课程教研模式,整集优秀教学案例,加大课题实验范围;

        组织各实验单位参加年度科研交流活动和相关竞赛,促进校际、省际交流与合作;

3、纵深发展阶段:

系统调研、成果论证、固化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学与小学体育教学阶段间的有效延承与发展的关系、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竞技体育运动间互动关系,同时发挥学校体育的影响力,促进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