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战后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西学东渐,古为今用,似乎已成为历史名词。当下我们常常在模糊的现代性中,自觉或不自觉漠视或丢弃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养素。之于教育,尽管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已经走向开放化,培养机构趋于多元化,但如何为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高质量的师资,还应不仅需立足我国现实,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师教育发展模式,更应以国际化的视野从丰富的世界教师教育思想宝库中汲取养分,来构建我国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体系。这是所有承担教师教育的工作者必须直面、认真对待的严肃课题。基于这样的历史使命、教师职责,李克军博士择取了颇具代表性的美国战后教育教师改革视域,经过几年潜心研究,奉献出教育理论新著《战后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质量保障的视角》。该书不仅在借鉴美国教师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颇有价值的研究,还为当代教育教学提供了可贵的理论指南。

    选题精准,指导性强。随着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教师教育理念的发展,世界各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相继形成了自己的教师教育发展模式。美国始终将教师质量的提高摆在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看待,教师教育是一个极其受重视的教育发展领域。美国教师教育也是发轫较早、水平和层次都较高的国家,其教师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化到制度化、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历程,其教师教育体系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源源不断地为各级学校培养了大批合格教师,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统筹兼顾,逻辑分明。该著作以时间为序,根据二战后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导向作为逻辑对象,从质量保障的视角对战后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学者型”教师教育改革(1945-1965年);“二元化”教师教育改革(1966-1980年);专业化教师教育改革(1981-2000年);高质量教师教育改革(2001年以来)。对其四个历史时期的改革背景、改革进程、改革内容、改革效果以及改革特点和趋势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最大的创新点在于以“质量保障”为视角,同时借用管理学质量控制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以追求质量为改革之魂,以保障质量为发展之本”的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典型经验。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书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可贵发现,有的放矢。该著作在纵向梳理历史脉络的同时,还以质量保障作为研究视角和追随的主线,对各个时期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历史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透彻的横向剖析。重点分析阐述了质量保障主体、质量保障政策和质量保障手段三个方面内容,纵横两条线交织汇合,使人们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得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质量保障对教师教育改革顺利推进和教师质量的提高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品牌特色,如培养机构类型趋向划一,培养模式多样纷呈,组织管理既分散又多样,专业水平较高,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连贯性等,这些特点也使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历史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与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资料翔实,治学严谨。作为一部教育史领域的研究专著,该著作史料详实、内容丰富,对相关史料的进行了充分的挖掘、精细的分析与科学的归纳。本著作参考专著100余部,论文100余篇,并且能够很好从国内外相关成果中汲取美国教师教育核心内容和精髓,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史料运用能力和力求客观、真实进行科学研究的愿望和立场。

    史家风范,客观辩证。作为一部教育史领域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肯定每阶段改革措施、改革效果及未来走向的同时,也客观公正地剖析了改革的缺憾与不足,如矫枉过正或收效甚微。这点也是史学研究所倡导的,不能因研究对象的确立,而一味立场代入,失去原本面目,应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这种研究方式也是确保史学研究成果客观性的基本要求。该书在这一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

    毋庸置疑,一位真正的学者,自有其广博的学识、宽厚的怀抱和理性的卓见。作者以其新著,不仅完成了对全面认识战后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情况和准确把握质量保障的体制机制的较高理论价值的建构,更完成了对丰富充实、健全完善我国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有明显现实意义的明证。(完)(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文富)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