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政治“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课题组

“初中政治‘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是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负责实施的区级课题。该课题自2015年6月申报成功后正式启动各项研究工作。前期课题组成员调查摸底、搜集资料,制订研究实施方案,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展开具体的过程研究和论证;现在已经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研究归因并及时总结成果。在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参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目前,实施方案中所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业已完成。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万州区政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能够积极按照课改精神完成课堂教学,但是部分教师虽然处在新课改大潮中,仍然“新瓶装老酒”,教师一味地讲学生麻木地听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于教师满堂灌;有的教师课堂上让学生勾勾画画,考前死记硬背,不但教学效果差,而且与新课改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为了大力推进我区政治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我区政治课教学效率,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提出“三环节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的起点和归宿都应该且只能是学,因为学是学生有效吸收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三环节”教学模式,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实施“自主学习(感知目标)——互动探究(理解目标)——体验感悟(升华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有效且高效地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

(二)课题研究意义

1.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提高和发展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使学生逐步地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呼唤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

2.是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的主渠道。当前,我们的一些课堂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上不去。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陷入一个“怪圈”:上课时教师勤勤恳恳讲“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辛辛苦苦记要点,考试时却效果不佳。改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体验,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需要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的思想品德课。

3.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教学模式,能够快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认识到,唯有唤醒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其内在探究动力,才能促进师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实施“三环节”教学,走进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学得灵活,让教师教得充实,广大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迅速成长成熟,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适应课程改革。

二、理论基础

(一)符合新课改精神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自己做“驾驶员”,教师的作用就是“导航”,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三)符合现代教学论观点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的起点和归宿都应该且只能是学,因为学是学生有效吸收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过程。

(四)符合国家意志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符合市教委卓越课堂计划

重庆市教委提出“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就是建立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深化课程改革改革的关键转移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三环节”教学模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聚焦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有效且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特征和知识现状拟定本课题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重难点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的过程,即学习主体主动感知目标获取知识的过程。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习能力,内化知识技能,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这是“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如果没有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整个课堂教学也就会陷入传统的讲授课模式,无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是在教师主导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包括感知、理解、分析、处理有关信息,既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互动探究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互动探究环节是“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核心,通过该环节实现学生对教学目标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体验感悟

体验感悟,是指在教学中还原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原始状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亲身体验所学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体验感悟环节,要求学生回避书本现成结论和教师思维方式的干扰,要求教师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思维,使三维目标在感悟中自然而深入的达成,也逐步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升华,也是检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政治课教学模式有跨学科创新研究、案例教学模式研究、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能动性课堂研究、翻转课堂模式研究等。能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互动中探究,在探究中生成,达成学生的体验感悟,明理践行的研究不多。

国内模式研究中,自2002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围绕政治学科的课题研究比较多,主要是针对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内容进行研究。其中,教学法方面提出了问题教学法、课堂有效教学、教学问题化等研究内容,教学策略方面有互动式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策略、高效课堂学生学习策略等研究内容。在教学模式方面开展的研究主要有: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先学后教,自主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等,这些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单调,研究层次不够深入,没能从政治课教学的全局出发,得出的结论比较肤浅,推广应用不够广泛。

五、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初中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探索出课堂效率较高、学生乐学善学、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具体操作流程,提炼出若干“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典型案例,形成较为系统、操作性强、富有实效的“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

(二)具体目标

1.探索适合我区政治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一批能用创新理论与方法成功地进行“三环节”模式教学的骨干教师。

六、研究对象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现状研究

通过教学基本现状调查,了解初中政治教学的基本状况,摸清广大一线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弄清本课题研究的客观基础,针对性的提出研究措施和方法。

(二)“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1.理论研究。研究“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实践意义和的基本特征等,通过理论研究指导实践操作。

2.框架构建。研究“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各环节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方法,探索“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普遍规律。

3.策略探讨。 一是教师教学策略研究:从教师自身出发,主要研究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如何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探究课教学;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研究新形势下构建有效课堂,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三是学生学习策略研究:根据学校实际,从学生群体的学习特征和现有知识状况出发,主要研究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个案提炼。通过具体个案的研究,提炼出“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三)“三环节”教学模式评价研究

适时开展达标评估研究,建立“三环节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对不达标、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时探讨改进措施。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性研究策略。

(一)行动研究法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自主学习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组织人员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相机进行实证性研究、诊断性研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施“三环节”教学模式,着力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变革,构建“卓越课堂”和有效课堂。

(二)文献研究法

搜集有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学习、研究,形成对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体验感悟的科学认识。借助有关文献资料,学习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的理论,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

(三)调查研究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相关材料。通过观察记录、谈话问卷、访谈、测评、个案分析等方式进行研究。

(四)个案研究法

对“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形成经验,探索规律。

(五)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研究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并进行经验的交流与推广。

八、研究成果

(一)强化了自主学习、互动探究的新理念

尊重差异、人人发展的学生观。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主体参与、全面发展的学习观。“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也是学校育人的目的和归宿。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自由发展是个性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个性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创造精神、创造才能的集中体现。因此,自主学习要创设适合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自由发展的最佳环境,使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有学习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参与,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授人以渔、促进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不好的教师给人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们的体会是,它强调的是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不断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更要长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立足过程、主动和谐发展的评价观。三环节教学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中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我们提出了“注重过程、促进发展、体现开放、强调多元”的评价策略。运用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觉而又有效、主动而又持久的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构建了政治课教学“三环节”教学模式

1.环节一——自主学习

“三环节”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聚焦核心素养的“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思、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自主学习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特征和知识现状拟定本课题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重难点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的过程,即学习主体主动感知目标获取知识的过程。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习能力,内化知识技能,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自主学习是“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如果没有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整个课堂教学也就会陷入传统的讲授课模式,无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自主学习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式的灌输知识,而是着眼学生未来发展,以培育核心素养。实现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放权”“放心”“放手”,抛下学生不行的杞人忧天的心理,克服越俎代庖的包办思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习的时间、空间、机会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行能干能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要求教师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目标,合理设计问题,融问于学,寓学于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质疑批判、自主建构,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在社会中成长”这一框题时,我们精心设计了学习目标。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自主解答:1、人从母体生下来即为人,这时还只是生物人,生物人如何华丽转身演变为社会人?2、人在社会中成长,个人离不开社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我们需要的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其中哪些人为我们做出了贡献?3、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我们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列举你经历的或听闻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4、亲社会行为需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联系自己实际,拟一个亲社会行为的养成计划表。第1、2、3问着重学习新知,强调自主学习,化知识点为思考点,让学生发挥主体地位,释放学习能量,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习能力,提升学习信心。第4问设计重视学生养成教育,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节,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经过同伴互助,在小组合作下自主反思,利用学案或者检测题有效进行自主训练,实现自主探究,最终形成自己的独有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历经数年的改革,思想品德课程最终以“道德与法治”命名。在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学基于教材而超越教材,源于生活而回归生活的教学形态。核心素养引领下的生活回归,成为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学习时空。

2.环节二——互动探究

“三环节”教学模式中互动探究,聚焦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互动探究是在教师主导下,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包括感知、理解、分析、处理有关信息,既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互动探究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互动探究环节是“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核心,通过该环节实现学生对教学目标全面深入的理解。

现在的学生每天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接触社会、感悟生活的时间很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情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有选择地把社会热点话题引入课堂,设置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辩论,交流互动,步步深入,逐渐拓展,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框题时,首先让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中不遵守规则的事例或现象,然后分析这些无视规则的人的内在动机。学生通过小组互动,探究得出:随地扔垃圾的人——我不扔环卫工人不是失业了吗,这地儿本来就还没有打扫干净我扔到这也无妨啊,我拿着碍手碍脚的啊;占用应急车道的司机——这应急车道现在空着也是空着,我想早点到家吃饭,我占用的时候不会那么巧就刚刚有应急的事情的;旅客攀爬文物——我想留张“酷”的照片,这样我才不虚此行,我就是要与众不同......经过分析得出,无视规则其实就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思想在作祟,为了“我”,宁可不守规则。接下来进一步探讨这种思想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有学生说到,随地扔垃圾,结果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出国旅游,到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地景点看到的是“尴尬的中文警示”。有学生说到,占用应急车道,结果发生连环撞击车案,他自己也命丧黄泉。有学生说到,有人去动物园为了逃票,不料发生老虎伤人惨案,岂不是因小失大。有学生说到,网上传言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事件起初遭到谴责,而后来事件逆转,然而众多国人仍相信中国老人“碰瓷”是真的,归根结底是“中国人不守规则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成为毋庸置疑的事。”通过互动探究,学生明白了:不守规则的自私自利思想,其结果是害人害己害社会害国家;建设有序的社会和美好的国家离不开人人自觉遵守规则。

互动探究要讲求实效,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基础,所选题材要具有针对性、真实性、持续性。让学生在比较熟知和热门的环境中理解、感悟、合作探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参谋作用,需调控好节奏和时间,做到“收”“放”自如。现代教育教学提倡交往和创生的过程取向,要求从知识传导转向对话交流,从认知引导转向创造探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互动探究是其核心路径。深入的问题探究生成,开放的心态滋润生成,鼓励学生追求个性自由和创新发展,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乐园。

3.环节三——体验感悟

“三环节”教学模式中体验感悟,聚焦核心素养的“责任担当”。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体验感悟是指在教学中还原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原始状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亲身体验所学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体验感悟环节,要求学生回避书本现成结论和教师思维方式的干扰,要求教师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思维,使三维目标在感悟中自然而深入的达成,也逐步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升华,也是检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

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一步就是体验感悟,明理践行,这也是真正触动学生心灵、促进学生成长的步骤,是聚焦核心素养的抓手。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获得的技能或能力。离开学生的积极实践和体验感悟,何来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特性。遵循核心素养,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每一框题后都设置了“拓展空间”,这是最好的现成的体验感悟资料,运用好了,对于引领学生的责任担当有极大作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框题的“拓展空间”——1、回顾自己没有认真履行责任的事情,分析其对自己、他人或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2、分组查找有关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环卫工人等履行责任的感人故事,并相互交流。该活动通过正反对比两则材料,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责任价值的认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感恩,在辛苦付出中体验负责任的快乐和幸福。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的,恰当准确的使用,能引发学生共鸣,让教学变得鲜活而有意义。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养成亲社会行为”时,改变纸上谈兵、空洞说教的形式,延伸课堂到社会到校外,从课内教学走向实践世界,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利用周末组织学生走进重庆万州的“古红橘基地”和“冉师傅牛肉干”厂部,体验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才能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才能带来企业的长久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亲近社会亲近自然保护生态在学生的参观和体验中生根发芽,懂得了保护自然爱护环境,规范自身行为,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责任担当精神。寒假期间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学生分组到社区污水处理厂、社区敬老院、登录政府网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切身领会亲社会的养成需要我们主动关注社会,热心帮助他人。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学生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关心社会发展,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养成亲社会行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自己的担当情怀。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实践。在当前教学生态下,部分课堂教学存在失之于空的问题,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应考答题的工具凭借,教师无法将学科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学生无法在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特定情境中有效应用学科知识,更无从谈起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的教育是师生灵魂碰撞的过程,需要教师用真心来教学,用耐心与爱心引导和感化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春风化雨,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被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注重课内拓展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体验感悟,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附1:《追寻高雅生活情趣》“三环节”教学设计

环节 内 容 时长 要 求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75-791.边读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与高雅情趣的关系怎样?

2.正当的兴趣爱好与陶冶高雅情趣的关系怎样?

3.丰富的文化生活对陶冶高雅情趣的作用。

4.如何追寻高雅生活情趣? 8-10

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完成相关问题。

2.教师巡视课堂,检查了解自主学习情况,并作简要小结。

互动探究 活动一:生活处处充满情趣

让学生寻找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的情趣。教师展示图片。幻灯展示:

1.生活本身充满着欢乐,生活处处有情趣。

2.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

活动二:情景剧《发生在林林家的故事》

问题设置:

1、怎样评价同学们的表演?

2、情景剧中的幽默感体现在哪些地方?

3、怎样看待林林的想法?

4、怎样看待盲目从众的心理?

幻灯展示:1、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重要条件。

2、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活动三:辩论赛

正方:中学生应该选择性的培养兴趣爱好

反方:凡事感兴趣的事都可以培养成兴趣爱好 15—20分钟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教师实时点拨引导,掌控节奏。

体验感悟 既然兴趣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请你具体举例说明我们可以培养哪些兴趣爱好,不可以培养哪些兴趣爱好。 5—8

分钟 1.联系身边事例,以身体之,以心感之。

2.教师归纳小结,升华。

附2:《礼仪展风采》“三环节”教学设计

环节 内 容 时长 要 求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边读边思考,完成导学案。

(导学案略) 10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完成相关问题。

2.教师巡视,了解自主学习情况,答疑解惑,简要小结。

互动探究 活动一:情景剧《周二毛求职记》

问题设置:

为什么周二毛第九次找工作失败?

幻灯展示:

1.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

2.不讲礼仪的危害

活动二:情景剧《周二毛求职记续集》

问题设置:

周二毛两次截然不同的面试结果有何启示?

幻灯展示:讲礼仪的重要性

活动三:情境模拟擂台赛

情境一:当宾客来我校参观,在校园内你与他碰面了,你该怎么做?

情境二:一位熟悉的叔叔到你家,要把一件礼物交给妈妈,而爸妈因加班都不在家,你该怎么接待叔叔?

幻灯展示:1、见面礼仪2、待客礼仪3、为什么要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 15—20

分钟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就情境和问题展开探究。

2.学生组内合作探究。

3.教师实时点拨引导,掌控节奏。

体验感悟 学生集体回忆《中小学生守则》,讨论怎样做一个具有文明礼仪的中学生? 5分钟 1.联系身边礼仪事例和学生守则。

2.教师归纳,情感升华。

附3:《让友谊之树常青》“三环节”教学设计

环节 内容 时长 要求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重要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8-10

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归纳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2.教师巡视课堂,根据学生的展示作简要评价。

互动探究 第一幕:认识新朋友

情景一:小亮的烦恼

情景剧表演:

小亮上初中以后不太学会与同学主动交往,所以经常下课一个人。小兵同学主动找小亮结交朋友,并被拒绝多次,但是最终小亮被小兵的真诚所打动,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问题设置:

1、小亮进入初中为什么没有结交到朋友?

2、小兵找小亮主动交朋友是一次就成功的吗?说明了什么?

教师补充: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

活动一:配乐诗朗诵《我们的友谊》

第二幕:《友谊的考验》

情境二:萍萍的烦恼

情景剧表演:

萍萍因为爸爸妈妈吵架不开心一个人坐在位置上,丽丽主动找萍萍玩。发现萍萍心情不好,主动询问。萍萍告诉了丽丽原因,并要求丽丽保密。可是第二天上学丽丽就将萍萍的秘密脱口而出告诉了其他同学。

不久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文艺委员组织大家排练海草舞。

活动二:舞蹈表演《海草舞》

情景三:萍萍被诬陷

情景剧表演:

在排练舞蹈的时候萍萍挨着松松站,而丽丽也想挨着松松站。可是文艺委员不同意。于是丽丽在课间的时候跟其他同学说萍萍喜欢松松。正好被路过的萍萍听到。萍萍很生气的走了。

过了两天丽丽主动找萍萍道歉,而萍萍也接受了丽丽的道歉。两人又和好如初了。

问题设置:

萍萍遇到不开心的事丽丽去安慰她,说明了什么?

丽丽把萍萍让她保密的事告诉芳芳,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丽丽诬陷萍萍喜欢松松,萍萍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可取吗?为什么?

丽丽去跟萍萍主动道歉说明了什么?

教师补充: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

第三幕:《歌颂友谊》

集体唱《朋友》这首歌 15—20分钟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互动中探究,在探究中生成。

2.教师实时点拨引导。

3.教师掌控节奏,做到“收”“放”自如。

体验感悟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5分钟 教师小结,升华。

(三)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结构

课题组成员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尝试。

情境式。课始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境,由学生或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采用故事引入法,实验讨论法、游戏法、迁移法、竞赛法、陷阱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程序为“创设情境――讨论会话――归纳小结――反馈练习”。

尝试式。这种教学结构突出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自觉自学、自学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其程序为“提出目标――自习教学内容――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再次练习”。

讨论式。这种结构突出学生的合作学习。先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互启互补,最后揭示知识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程序为“指导预习――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主题活动式。根据本单元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延伸,确立活动的主题。主题的名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与社会时政热点相联系。各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本组的活动任务。各组交流活动成果,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困惑。探究活动自始至终让学生围绕主题积极思考。对知识内化并付诸道德实践。教师尽可能地多让学生主动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迁移、总结。其程序为“确立主题——明确任务——合作实施——汇报交流——总结提升”。

复习运用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知识归纳,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学生或对子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纠错,相互补充,相互讲解。将知识点和时政热点相对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让学生回归生活,提高学生道德实践。其程序为:独立完成(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自己完成复习任务)——组内互助(在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解释,对本组承担的复习内容深化理解,达成共识)——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个小组就本组复习任务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他组同学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的评价。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体会和情感体验)

(四)构建教师发展模式

学校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师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教师的专业化更多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展。因此,建立教师主动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是我们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专业引领——系统学习模式。程序为:“提出问题→专题报告→互动交流”。学校聘请了万州教委、教科所等有关专家为学校教育教学顾问,定期邀请专家到校通过报告、讲座及零距离对话等形式为学校 “把脉”、“会诊”,帮助老师们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同伴互助——小组讨论模式。程序为:“确定主题→交流讨论→形成共识”。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如采用“脑震荡式”、“沙龙式”研讨,老师们不断地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少走了弯路,在有效的讨论中获得了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防止和克服了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典型引路——案例分析模式。程序为:“选取个案→个案学习→个案分析(反思)→个案讨论(交流碰撞)→创造(撰写)个案→评价(展示)个案”。我们从选取个案到创造个案和评价个案,都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本课题实施以来,老师们结合自我教育、自能教学模式的构建,写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案例。

“三课”推动——教学会诊模式。程序为:“课前学习→说课互动→上课互评”。实施“三课”(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策略,发挥学校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共同研究课标、教材,共同发掘教材中所需的课程资源,研究教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突破口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准备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策和有关的教具学具或课件资料等,为老师们正确、高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

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模式。程序为:“实践→反思→交流→总结”我们把教学反思纳入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小结、期总结”的办法,让教师反思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结合三自教育理念,看一看自己在教学方面是否比以前进步了,还有哪些突出的问题等。教师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将反思的结果写在每节课的教案后面,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例证。在实践中,我们对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录像,摄下老师教育的真实过程,之后让老师邀请自己的合作者、朋友或领导一起,进行自我诊断和集体诊断,寻找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三自教育”理念的相悖之处,最后写出诊断反思论文。

做中学习——课题牵动模式。程序为:“确定课题→学习理论→实践探索→成果总结”。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中学”,即根据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实际,学校拟定了一系列子课题,给出课题研究指南。教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选择确定课题,把研究任务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要求落实,有效地抓住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加以实践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五)积累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究的培养策略

前提——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老师创新出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成功激励法、竞赛激趣法、表演激趣法、直观激趣法、设疑激趣法、激励激趣法、游戏激趣法……

基础——培养学习习惯。既传授给学生受用的科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探究的习惯等等。

关键——点拨学习方法。我们引领学生采用“引导——尝试”、“示范——摹仿”、“回顾——概括”等方式进行学法指导。学法的掌握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复习,怎样检查等等,教师都能向学生提出要求,指明方法。

目标——形成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了人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成效,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成功机率。

(六)物化了研究成果

1.课题结题主件材料。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调查报告、实施方案、阶段性计划、结题报告、成果鉴定书等。

2.课题研究附件材料(一)、(二)。包括研究论文、研究札记、个案分析、分层教学设计等。

3.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包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调查问卷与分析、成绩分析、谈话记录等。

九、研究影响与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教研人员及学校教师的教研理念、教研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也明显提升。

(一)教研理念得到优化,教研水平明显提升

2014年9月, 2018年3月,先后定点对我区15所学校的2017年毕业的学生及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主动性由47.3%提高到了58.7%,实效性由49.8%提高到了68.2%,解决问题的效率由58.7%提高到了65.3%。对师生教与学的自主评价统计表明,各学段的师生,他们对教学兴趣、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两年前后都有不同的感知和判断,几项调研指标大多有较为明显的改变。

据初步统计,教师在教育期刊发表论文有6篇,教师撰写的论文有50篇获区级以上教育学术机构等级奖。赛课获获重庆市等级奖2人。2013年向先知荣获重庆市初中赛课一等奖,2016年余智敏荣获重庆市初中赛课一等奖。周晓妮等20多人次获得万州区赛课等级奖。

成果名称 作者 单位 获奖(发表)

五自主教学模式探究 王华平 太龙学校 《思想政治课

教学》2015第3期发表

初中政治“三环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向诗清

程 丹 进修学院

万州二中 《重庆与世界》2018第9期发表

培养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学习愿景 向诗清 进修学院 《师资建设》2014第3期发表

构建和谐教育环境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向诗清 进修学院 《师资建设》2014第6期发表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感悟教学策略研究 周晓妮 万州二中 《关爱明天》2015年12期发表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 向诗清 进修学院 2018市教科院三等奖

初中“学困生”的德育转化研究 向诗清 进修学院 2017区教育学会一等奖

初中政治“三环节”教学模式运用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周娟 龙驹中学 2017区专一等

在教学环节中聚焦核心素养 王华平 太龙初中 2017区学会一等

推进教学环节,培育核心素养 王华平 太龙初中 2018市教科院三等奖

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思想品德“三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 周晓妮 万州二中 2017区学会三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三环节”教学之《爱在家人间》 谭登江 恒合学校 2017区专二等

三环节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发展 吴中平 龙驹中学 2017区专二等

关于思想品德教学“三环节”的实践及反思 谭歆竹 熊家中学 2017区专二等

中学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及途径探究 谭照容 桥亭中学 2017区专二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三环节”教学之《爱在家人间》 谭登江 恒合学校 2017区专二等

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政治“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 周晓妮 万州二中 2016区专一等

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环节”教学的研究 冉林发 长滩初中 2016区专二等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向先知 万州二中 2016区专二等

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的建议 何艳玲 丁阳初中 2016区专三等

提升初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张正言 太龙初中 2016市教科院三等奖

初中政治“三环节”中“互动探究”环节的思考 余智敏 白土初中 2015区专二等

例谈“思想品德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运用 吴中平 龙驹中学 2015区专三等

思想品德课 “五自主”教学模式探究 王华平 太龙初中 2014区专一等

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周晓妮 高龙初中 2014区专一等

初试“三环节教学”模式 余小利 驸马学校 2014区专二等

关于思想品德“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思考 何启强 柱山初中 2014区专二等

(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通过“三环节”教学模式的运用,强化了教师的质量意识,激活教师“比、学、赶、帮、超”的潜力,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全区监测情况来看,15所学校平均分由2014年的28.5分的提高到2017年的34.5分,及格率由2014年的58%提高到2017年的74%。

2014~2018年秋季初中教学质量监测

15所学校政治成绩统计表(满分50)

(表格略)

备注:15所学校是万州二中、万州中学、上海中学、江南中学、五桥初中、塘坊初中、走马初中、太龙初中、黄柏初中、丁阳初中、道生初中、凉水初中、驸马学校、溪口学校、郭村学校

十、问题与讨论

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课题研究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确实具有重要作用,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一)关于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养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关系着“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与运用。目前我区教师素质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实,从总体看我区教师群体的素质城区要优于农村,60%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还存在敬业精神、专业素养较低状况,他们对于课改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有效利用“三环节教学模式”的主动性不强。如何采取措施提升农村教师群体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关于课题成果的推广

“三环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成果在推广应用上还存在力度不大、部分学校的领导不够重视、学科教研组协作配合的主动性意识差等等。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今后还应深入探究对策。

十一、结论与建议

通过四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构建了科学、快捷、高效的适切于万州区政治课的“三环节教学模式”,探索出了课堂效率较高、学生乐学善学、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和具体操作流程,提炼出“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典型案例,提高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益,为实现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探究与实践初中政治“三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调动广大教师重视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以“三环节教学模式”为基础,寻求自身成长的发展规划,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打造优质课堂,锻造精品教师和名教师,促进了我区初中政治教师团队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环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着眼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诚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并非适合于所有的教学、所有的课堂。“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此课题无论是研究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还需要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还需要努力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并不断丰富成果,总结经验,以便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中小学管理,2015(9).【2】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N】.中国教育报,2016-09-14.

【3】胡云琬.准确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6).

【4】蒋海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引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6).

【5】张胜礼.核心素养视域的问题教学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8).

【6】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余瑶.优质教学的特征及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7(9).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