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结题报告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结题报告

作者:龚源来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人文素养已成为目前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素养的竞争,所以注重人文主义素养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学习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英语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英语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地“人文关怀”。

关于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研究,1984年美国人文科学促进会就发表过《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科学报告书》,对衰微不振的人文素养教育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呼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第44届教育会议,与会代表认为“应该在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寻求一种更加合理的平衡”。原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柏指出,完整的教育应该包括“学习做事”和“学习做人”两大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也指出“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教育从根本上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

长久以来人文素养培养的任务总是落在语文学科上,而多年来我国的人文教育出现了不可忽视的缺陷。这不禁令我们反思,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共同的目标,作为语言文化学习的英语一科,更不能排除在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育也要体现人文精神。然而我国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教学理论中存在着重知轻情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片面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具有动力作用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高尚情操的培养。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教育部,2003)。英语课堂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任务,而且更需要培养人的内在的、更为深刻的东西,即人文素养。作为文化载体的英语学科,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领域,蕴含有丰富的人文知识,挖掘并发挥人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有利于养成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相关问题的简述

(一)研究目标

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应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但目前阶段的急功近利的知识本位教学思想,只重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社会功能,关注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教师往往关注多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单词,学会了多少语法,最终是看考试究竟能得多少分,这导致了人们对我们目前的英语教学的普遍诟病。

我校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为我们的英语教学进一步的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应厘清一个基本概念:英语方面的能力不仅仅是交际能力。即: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本课题在吸收国内外关于人文素养的理论以及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英语教学实际,提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

1.明确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基本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运用,以体现能力为主,落实英语的本质是公共交流工具、学习工具、思维工具。

2. 加强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培养学生是人文情怀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心智发展,人格升华,体现德育为先;明了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与途径,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载体与灵魂。即强调英语的“工具性”;也不会片面强调“人文性”,即过分关注文化差异、挖掘文本思想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文化浸染熏陶;既注重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丰厚其人生积淀,增强文化底蕴,端正价值观与世界观,又注意到必要的知识技能(听、说、读、写)学习。

3. 挖掘隐形资源,生成“双性”精彩课堂

教师既要关注教材中显性资源的使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又要正确而适度地把握、挖掘文本中隐藏的、积极的思想内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畅游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体会感受文本的内涵与价值;更得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运用文本,拓展文本,创新文本,实现自我升华,达到以文“化”人,使人“文”化的目的与境界。

4.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凸显老师的引领能力和作用

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人文素养的积淀,英语教师要在不断地为自己的专业充电的同时,更应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大量的阅读者汲取滋养的心灵性情等营养元素,获得打开眼界,视觉和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启迪。

(三)研究对象

课题旨在探索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故研究对象为学生,教师,课本(课本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访谈法、文献法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2015年2月-----2015年4月)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建立文件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3.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

4.召开开题会议。

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0月)

1.课题成员立足课堂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评析和教学优质课。

2.分工组织本组教师完成本学科的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3.每学期召开一次课题组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4.进行不定期的教学经验交流,形成阶段性的小结。

结题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1.对课题内容进行整体回顾,课题研究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及被分配的研究内容,撰写出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整理所写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课题研究系列论文,上交课题组,课题组编辑审稿,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

2.起草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申请专家组鉴定。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1.校园及课堂人文氛围不浓厚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隐性课程,但调查显示大多数高中生对所在学校的人文氛围不太满意,学校在人文景观、校园美化、人文活动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是英语课堂的人文环境,轻松和谐、互助互学的班级氛围能够使学生融入其中,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激励的学习习惯。但是不尽人意的课堂环境会使教师认为学生难教,因缺乏积极配合回应而丧失激情;学生认为英语难学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师生缺乏有效互动就会使英语课堂沉闷,没有生机活力。

2.英语教师不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得到人文素养熏陶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是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而教师是传授这一切的主体,所以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的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获得这一提高。从“对英语老师人文素养的看法”这一问题的调查来看,学生普遍认为人文素养好的老师比较受欢迎,也反映出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还有待提高。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应只把重点放在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上,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的重视与倡导,会使学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自己有意识地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3.对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挖掘不够

外语教材涵盖了吩咐的历史文化,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浓缩了优秀的思想道德精华,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透漏出智慧的光芒,蕴含珍贵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学生对教材的领会学习过程也是增长见识、丰富情感、健全人格和提升修养的过程。但调查显示,有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人文光芒,这表明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语言的表层,仅仅是记单词、背语法点、做枯燥的练习等。学生的盲区在于教师的忽视,如果教师不去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不去加以引导和强调,不去带领学生去感受语言的美的话,学生更做不到。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任重而道远,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隐藏的人文闪光点,及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在思辨能力、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上得到同样培养。

4.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多重视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这种相对落后陈旧的教学方法很少会深化课堂人文思想内容教育。课堂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和人文教学目标,这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也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目前的课堂仍旧以教师为中心违背了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探究学习的机会,而变成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课堂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和记,师生缺乏足够的互动,而使本应该轻松愉快的课堂变得沉闷枯燥。教师更多的是注重训练学生掌握应付各种题型的技巧,学生会在单一机械化的操练中失去学习的兴趣,自己的个性和动手能力也会逐渐退化。这种状况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最终的结果是知识与能力分化,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都很强,但综合运用能力很差,身心素质也不和谐。

5.英语学习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标准仍是以考试形式为主,包括平时小测验、期中考、期末考等,标准还是成绩,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结果上,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思考的,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种对情感态度忽视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发展。根据调查,学生也反映出频繁的测验考试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不很喜欢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希望老师能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并且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这样更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实施人文教育就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6.英语第二课堂不够丰富

仅依靠有限的课堂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实施。应该把课堂延续到课后课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他们的视野,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多成了摆设,根本没有实施或实施力度不够。还有个方面的原因,有的老师为了提高成绩认为这些活动是浪费时间,更愿把时间花费在做题上,而有的学生觉得自己英语基础差,不敢也不愿意去参加这些活动,就算参加了也只是当观众。真正去落实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重视,把第二课堂活动当做学生的必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体,体会活动的快乐。

(二)探索了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策

真正的人文教育要求英语教学从只注重知识的单调传授和语言技能的机械操练转变到对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的重视,转变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全面的、综合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人文素养的人才上来。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有所作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和探索。

1.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良好的人文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外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整天在单词、题山卷海中跋涉,必定会扼杀学生的个性,阻碍他们的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丧失兴趣。要实施具有人文风格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就必须以真诚平等的态度组织教学,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气氛,有效地实现人文教育。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德育氛围,就要求教师要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体验。即要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意志、合作精神,培养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希望得到赞许和认同的美好愿望。

除了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外,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环境优美‘秩序优良、行为文明、精神高尚的校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校园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布局合理的教学楼、设施齐全便利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具有人文气息的建筑物、随处可见的名人箴言、浓郁的花草树木以及富有特色的建筑都会传递出一种文化气息,学生置身其中就仿佛置身知识的海洋,仿佛和智者在对话,和思想家在交流,从文化氛围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促使自己不断求索进取。

2.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人文素养高、具有影响学生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的人。如果教师的人文情怀干瘪,知识底蕴虚空,个性语言贫乏,就不能让文本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就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也不能实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应该是从教育理念到思维方式到教学方法等的一场全方位立体的变革,这无疑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教师要清楚自己始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南针和引路人。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亮别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要将“做人”的教育贯穿在“做事”的教育之中,使学生通过“做事”学会“做人”。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更新理念,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内涵。要改变教师是主导者的观念,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重视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求知的快乐。

再次,教师要加深自己的人文素养积淀。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的积累与内化的结果。外语教师首先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课程教学论等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还要丰富自己的英语背景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处理教材的人文内涵,寓人文素养于外语教学中。此外,教师要重视传统人文知识的学习与吸收,批判地继承包含其中的人文精神。尤其要研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文学科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智慧形成、思想发展的人文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

3.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偏重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表现形式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充实了英语教材的人文底蕴。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教材大多取材于社会生活,内容丰富,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样本,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刻苦学习、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热爱社会、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良好公民道德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逐渐提高学生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例如模块一Unit1Friendship中讲述了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历史,以及女主人公安妮的悲惨遭遇,虽身处悲惨境地但安妮渴望友谊、朋友、大自然,仍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且学会如何与自己和他人相处,就像安妮一样把日记当做自己的朋友,去鼓励支持自己。同时让学生懂得友谊的重要,懂得“人们在得到关爱的同时,必须给他人同样多的关爱”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互助帮助,我们互相能做些什么”的道理。又如,模块一Unit3 通过主人翁沿湄公河而下的旅程,向读者展示 the Mekong River 的美丽风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到与旅游有关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还会使他们对旅游产生国际意识,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国际意识。课文中“In the valleys colorful butterflies flew around us and we saw yaks and sheep eating grass---”等优美语句,没有向学生灌输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道理,然而优美的文字所描述的图画,就是对学生心灵最好的洗礼。模块一Unit4 Earthquakes 向学生讲述了唐山大地震那个不眠之夜,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征兆和反常现象等有关地震的常识,以及如何在地震或者是在其它较大的灾害中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在教材设计上通过学生用嘴读、用眼看、用脑想、用心领会,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渗透的目的。如模块一Unit5 Nelson Mandela 讲述了伟人曼德拉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名人和伟人的区别,认识伟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目前社会上常见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模块一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模块二Unit2 Olympic Games等无不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教材没有说教与训诫,只是为学生提供讨论与交流的话题,其中所蕴含的的为人处世之道让学生自己在讨论、交流、辩论中去理解、感悟、内化。

4.优化教学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要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人文性。首先,在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语言知识目标,又要关注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文化意识目标以及思维能力目标。重视情景化教学,即在教学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要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创设情感佳境,调动学生情感因素,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其次,人文性也应该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语言教学不仅是教学内容,而且也是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讨论,多倾听,多对话,多启发,多反思。例如,在学习模块三Unit1的阅读部分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时,可以采用文化对比的方法进行。阅读之前给学生们展示中国和西方的节日照片,如西方的Halloween 和中国的清明节,西方的Christmas 和中国的春节。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表格,从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时间、庆祝方式、庆祝活动以及人们的感受作比较,使学生有清楚的了解之后,再进行课文。这样的文化对比,不仅使学生了解西方节日和宗教传统,感受外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许多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审美以及人文意识,如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可使教学内容变得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学习模块3Unit1Canada--“The Ture North”和模块5Unit2The United Kingdom 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声像资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异域风情,感受广袤的加拿大和英国,品味其风土人情。原汁原味的视听资料,不仅语言真实贴切而且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在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里轻松愉快地感受语言的意境美、节奏美,领悟目的语的妙趣及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既促成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5.实施人文性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也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人文精神的评价体系应该改变以考试为主的方式,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进步。应该考虑学生个人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评价。要形成终结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习的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努力,使学生明白考试成绩不等于能力水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合适的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动机,使情感态度和成绩水平共同进步。形成性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问卷调查、适时和学生访谈、建立学习档案等。这样有助于转变学生在传统评价体系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同时,老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艺术性,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评价时要寄予更高期望,通过评价向他们提出更高要求,希望他们精益求精。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学科应该是趋向综合化、动态化的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应该是把新课程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机的融合在评价体系中的一门学科。对它的评价应该体现人文化导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减少传统语言知识点方面的单项考核(如单项选择题),更多的设计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的或者开放性的题型。

2.增加英语口语的权重,内容以新课程教材部分模块的某些单元的主题为基础,选定考核的情境。

3.改变英语阅读理解的传统选题导向,所选内容应该能考出学生真正的阅读技能,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问答题、归纳演绎题或其它形式,而不止是多项选择。

4.提倡学生研究性学习,增多小组作业和大作业减少单项训练性作业。这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样,学生的英语情感、态度,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也必定会在这种探究性作业的模式下得到提高。

6.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在注重深挖课堂潜力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组织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课外学习中寻找人文精神,营造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健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课堂可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了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原版英语诗歌或经典文章,并注意督促检查。这不仅可以增强英语语感,而且可以进一步感受语言之美。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开展以竞赛为主的活动,如文化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比赛、英语歌曲大赛等,在活动中就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技能。为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鼓励倡导学生多欣赏优美诗歌,倾听经典外语歌曲,如经典友谊歌曲Auld Lang Syne,Yesterday Once More或流行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Take Me To Your Heart等,旋律优美的歌曲不但能舒缓心情还可以使学生欣赏到语言的节奏美、意境美。为了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可以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英语角,观看欧美英文原声电影,注意收集英文报刊、杂志上优美的诗歌、经典文章,办英语墙报、主题班会等,浓厚的人文环境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有助于能力的提升,环境的感染也会潜在地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总结与展望

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让我们意识到任重而道远,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较之课标的要求有一定距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法也难以满足课标需要。本文力图在对英语新课标和英语学科人文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人文素养调查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蹉而就的。我们应该遵循人文关怀、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体现人文精神,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英语语言具有工具性,是人们共同交流,认识世界的工具,但还富有人文性,能给学习者提供潜移默化的人文资阳,有助于心灵的完美和人格的完善。人文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人文知识的积累与内化的结果,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让学生真切感触到外语学习带来的独特语言文化魅力,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英语教学过程中,融语言学习与人文素养培养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成功的经验,我们将继续进行对全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的研究,争取研究的成果更好,更有利于实施。

参考文献:

Alllen, J&Valette, R.M. Classroom Techniques:Foreign Language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2nd Edition)[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avich, 1997.

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Krasehn, 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评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化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倪建国.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研究,2009(2):187-188.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叶澜,白溢民,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课题结题论文:《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