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号

 

 

2013XKT-ZXYW044

 

 

课题名称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负责人

 

 

陈莉

 

所在单位

 

西安市第一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黄河!”这是诗人余光中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赞美。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它不仅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世界。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然而今天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不尽人意,基本的社会公德一知半解,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

孔子第七十二代传人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呼告:“谁来拯救现代的孩子,那就是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我们义无反顾!”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重大。弘扬传统文化,造福子孙后代,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我们知道越是国际化,越要民族化。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化建设,势在必然。事实上唯有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始终能对人们起到激励和提倡的作用。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

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利用好语文课堂教学来实施民族精神教育是至关重要、责无旁贷的。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且把它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他们在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接受地方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并对他们进行实用语文的指导,使他们在热爱家乡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提高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进一步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调查、总结、述评阶段

  意在全面梳理阅读文本资源及现有教学行为资源,充分了解和掌握现有的成果与经验,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分析高中生的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第二阶段:综合研究阶段

  意在探究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模式及价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课外活动课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新课标所指定的高中生课外必读书中的传统文化,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问题评价机制研究。

  第三阶段:实践、总结、提高阶段

  阶段所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对不合理的部分及时修正。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总结和梳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整理课题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教育行动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比较研究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研究的预期

基于这些现状,选此课题,最终达到:有效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课堂,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明显转变,教育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课题成果的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教学设计、课件、教具等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