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立项号

2012XKT-ZXHX040

 

课题名称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负责人

王卫

 

所在单位

西安市九十一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国内外研究背景背景。高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1)20世纪初研究的是教师特征与教学高效性的关系。(2)20世纪60、70年代研究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高效性的关系。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要研究人员有加涅、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②关注师生关系。③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3)教学媒体与教学的高效性。①微格教学。六十年代初,发端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微格教学是为培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而设计的。②新技术与教学的高效性。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1999)认为,由于许多新技术都具有交互性,因而现在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创建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获得反馈和不断地改进他们的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国内近几年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李如密认为,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化学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验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高中生中的化学学习状态并不乐观,原因很多,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过于突出化学知识的教学,忽视化学学习方法的教学;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活力;轻视化学实验操作等是主要原因之一。这导致了多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主动钻研化学的学生少,缺乏对本学科发自内心的喜爱。我校为普通中学,学生这种学习状态尤为严重。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虽然很多,但针对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

二、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校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因此课题小组选择本课题,旨在通过以高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行为(导入、活动、作业设计环节)入手,探索提高普通中学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寻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验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助于我校化学特色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形成,提高我校化学教师的教学模式的开发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 高中化学:西安市九十一中学高一年级年级化学学科。

二、 课堂教学:,以教室、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以45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一课堂。

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是指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注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四、 策略:就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的目标(一)研究内容:本课题拟在课堂教学环节、作业布置及学生评价体系方面进行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提出一种较为合理的授课模式、作业模式和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研究方法:在立题阶段采用文献法,在实施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结题阶段采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

第一阶段(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8月30日):课题调研、分析、初步确定可操作性研究详细计划阶段。

对以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喜好进行调查。通过问卷和学生调查等形式收集资料进行诊断,并分析原因作好记录。根据调查结果初步设计适合中学在校学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这一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及归纳总结。

第二阶段(为2012年9月1日至2012年9月20日)确定可操作性详细实施计划阶段。

本阶段小组成员通过个人构想、集体讨论,总结确定出可操作性的详细的实施计划。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1日至2012年12月10日):实践研究阶段。

对平行班进行课堂试验研究,随时记录归纳研究过程中的研究体会和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

第四阶段(2012年12月11日至2013年元月10日):分析结果,修改模式。

分析记录的原始数据和资料,特别是通过对期中考成绩和月考成绩的分析,找出问题;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和,与第一次问卷结果进行对比,调整措施,修改教学模式,写出研究过程论文,反思个案。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完成中期报告和总结阶段成果。

第五阶段(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5月10日),实践研究阶段。

采用修改后的模式对平行班再次进行课堂实践研究,记录归纳研究过程中的研究体会和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再次修改模式。

第六阶段是总结阶段,时间为2013年5月11日至2013年5月30日。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对平行试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横向对比,每个班进行纵向对比,总结本课题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四、研究成果:(一)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的开展,经过研究和实践,针对普通中学化学课堂效率不高的学习现状,对新课改下的课堂学习模式、作业模式等进行改进,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二)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结题报告、论文、调查报告、试验报告、课题总结报告、撰写相关论文,课堂实录光盘、教学设计、导学案、相关视频,形成研究性成果(ppt)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