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表

编号

全 国 教 育 科 学“十一五”规 划

重点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 子课题(实验校)

申 报 审 批 书

子 课 题 名 称 高中通用技术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申请人姓名(项目负责人): 陈欢庆

申请人所在单位名称: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

填 表 日 期: 二OO七年二月

中 央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所 印 制

填 表 说 明

一、 子课题(实验校)承担研究实验任务的说明

为保证全国各地子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实验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在组织管理上,实行项目统一管理和指导。

子课题(实验校)项目负责人原则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级、中教高级、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较高的科研组织指导能力,能保证参加经常性的课题研讨活动。

各实验校设学术秘书1人,具体负责子课题组(实验校)的科研管理以及同总课题组具体事宜的联系。

子课题(实验校)的主要任务

1、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完成研究实验任务,承担一项子课题研究任务。

2、对所承担的研究实验任务加强领导和管理,在时间、人力、物力、经费等条件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3、严格按照总课题组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研究实验,每届年会前将阶段性成果上报总课题组。

4、在实验进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应及时报告给总课题组。

5、实验研究任务完成后,负责人应向总课题组提出验收申请报告,并报总课题组备案。

二、 填写本表的具体说明

1、请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本表报送一式二份,其中1份原件,1份复印件。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2、请按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各栏内容。

课题负责人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者;不能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联系电话应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

预期成果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成果形式一般包括:A.专著 B.译著 C.论文集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 其他。填写时最多限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总课题组办公室联系咨询。

3、本表须经子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申请者的承诺

本人自愿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的子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 责。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总课题组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总课题组对于子课题的管理及有关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

5.维护学术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照管理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必须向总课题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申请者(签章):_陈欢庆_

2007年 03 月 15日

一、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基本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新课程设置中明确提出通用技术课程应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这对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与时俱进、富于开拓创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新构架,对加强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具有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通用技术教育中要求重视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学通用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原有的实验室和科技创新活动室相结合。教学形式和过程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研究探索为手段,不限于初级技术应用性教育,拘泥于初级技能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上,我们不仅关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不仅关注学生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推理力等初级思维智能的培养,而且还注重学生想象力、思考力、洞察力、内省力、创造力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的技术教育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研究探索为手段的教学,能够适应于这种先进 教育思想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得到落实,必须借助于技术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通用技术。但是从现状看,技术教育在优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的作用认识得还不够,运用得还不够,这是选择本课题的出发点所在。本课题的研究顺应了国际国内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强调“做中学”和“学中做”,教师如何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实践活动使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对于通用技术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题通过对通用技术教育实践活动类型、方式及组织形式的研究,探究适合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活动模式 。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又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本课题通过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影响

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各种因素的研究,寻找能有能激发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情景、教学方法、活动方案及教学资源。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研究通用技术实践活动的内容、类型和组织形式 ;研究适合通用技术实践活动模式和编写相关的校本实践活动方案 ;研究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情景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影响 ;研究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影响 ;研究通用技术课程课堂实践活动内容、类型和组织形式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影响 ;研究通用技术教师及学生资源的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影响。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通用技术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通用技术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通用技术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通用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知识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创设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全教会\决定\指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通过信息技术优化通用技术教学设计,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洗衣机的电子控制》一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画面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电子自动控制形成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洗衣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通用技术教学中 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在知识技术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6、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 \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7、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

(其他部分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