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义务教育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但是伴随而来的“知行脱节”、“道德两面人”的社会价值观却让国家和人民深受其累。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才”的培养先要落脚在“育人”的的起点上,如何在小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义务教育部颁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更必须担负起这个重大责任。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然而,在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有的甚至直接省略了思品课教学,把基础教育本应担当的“教书育人”之大任弃之一边。据此,我校特从课堂常规、学习习惯、文明礼貌、生活习惯、环境保护、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等方面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156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能自觉遵守学校行为规范和课堂纪律占总数63%;课余时间能阅读课外书籍占28%,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自觉完成作业占总数56%;能主动关爱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占32%;语言文明,待人有礼貌,尊敬长辈的占68%;爱劳动,能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占38%;不会随地吐痰的占总人数的23 %,不随手乱扔垃圾的占 35% ;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的占29%。

从100名小学生行为习惯家长调查的情况统计结果发现:92%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100%的家长认识到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必要性,认为学习思品课会对孩子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57%的家长会常和孩子沟通,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学习、生活,且做到身体力行;49%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如指掌;所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品德培养有直接关系,很重要;所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待改正,希望学校能从多方面培养。

事实上,从我校一千多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学生中存在的几大不良习惯: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自律、自理能力差,不能主动约束自己,部分学生不能遵守课堂常规纪律;依附性强;缺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行为的意识等。

万丈高楼从地起,通过对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与时代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运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已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面对和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课题界定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从课程目标看,具有人文性和方向性。品德的培养所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纯学科的逻辑,这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它有自己的特点,在小学思品课与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本课题中的“运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是一种从实际出发,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自觉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学会做人,促进人的社会化,以达到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实现教育本质的最终目的。

三、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赋予了基础教育将肩负着培养文明公民的重大责任。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10月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该要求是小学思品课教学的灵魂,为小学思品课教学现状的改善指明了方向。

《2011版思品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赋予了基础教育将肩负着培养文明公民的重大责任。如何培养社会主义的文明公民?首先要从小培养公民的良好品德。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文明公民的标准。小学阶段是孩子们逐步熟悉和理解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生活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小学思品课教学是小学德育实现的最重要的途径,然而,由于传统的“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国内大多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依然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有的甚至直接省略了思品课教学,把基础教育本应担当的“教书育人”之大任弃之一边。小学思品课教学往往出现“重说教”“轻实践”,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忽视儿童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道德行为训练的重要性,压抑了儿童的天性,使得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了“一纸空文”。新课改后,这种现象虽有所缓解,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如:

一、思想品德课的地位不够突出,教育职能部门对于德育教育没有相应的重视,没有深入落实到学校的系统的强有力指导文本,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相关课题研究仍停留课程编写时的层面,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系统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指导体系。

二、学校重智轻德,缺乏专业专职教师,任教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其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完整,教法单一,教学理念陈旧、偏差等方面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形式上注重说教,忽视学生的体验,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对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四、教学效果缺乏反馈和监督,评价机制缺失或不完善。

因此,开展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对于小学思品课教学现状的改善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1、理论意义:思想品德课是义务教育部颁课程,开展新形势下的德育课题研究,是适应国家、社会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研究能更好地探寻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之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探究其规律并为同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一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在课堂学习中能与实际相结合;二是教师能将实际教育融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去,指导学生认识生活(社会),研究生活与社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构建以“育人”为重点的德育教学理念,使担当着“育人”这个重大责任的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论与实践互为补充意义。

理论是实践的方向,是对诸多实践的系统的概括与总结,有了系统的理论,实践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片面性、盲目性;反过来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检验理论的尺度,实践越充分、精细,所获得到的理论也就越充分、精细。理论和实践各自有着自身的优点和优势,但也有各自的缺陷和弱点,它们需要互相补充和协调方能发挥最佳作用。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需要运用新课程标准和借鉴国内已有的理论经验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同时,我们也充分相信《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会丰富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社会发展观

共筑中国梦,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品德课是义务教育部颁课程,开展新形势下的德育课题研究,是适应国家、社会的需要。

2. 国内先贤教育观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以后,影响更大。它把读书做人作为家训的核心,把圣贤之书的主旨归纳为“诚孝、慎言、检迹”六字;认为读书问学的目的,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而成《傅雷家书》教育其子女:先做人,后成“家

3 国外学者名人观

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品德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4.课程标准观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过程。研究探索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走进思品教学课堂,通过构建“日常行为习惯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日常生活化”的新思品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道德自觉行为的形成,从而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课题研究具体目标为:

1、      以育人为主旨(德育性)。“知”是基础,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前提,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题,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品德与生活》的“内容标准”要求:“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这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目的就是使儿童学会关心、学会爱、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生活性)。儿童的日常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没有与日常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课堂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教材,老师还应该根据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引导儿童回到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去,去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充实学习内容。

3、    “情”和“意”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的教学过程,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活动性),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生活的道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行”是关键,是衡量学生思想品德好坏的标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方式更要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实践性)。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行为训练,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让道德行为经过反复实践,形成道德习惯。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理论建构方面

本课题研究的是农村小学任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征,收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整合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关理论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整合的涵义、特点、理念、思路、内容、一般过程以及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归纳,形成小学思品课教学基本模式的理论框架,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实践操作方面

本课题研究的是以农村小学任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为主要任务,着重以下方面的工作:

1、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内涵研究。

2、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培养内涵的策略研究。

3、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研究。

(三)文化建设方面

本课题通过对思品课堂教学的研究,使教师对原有的课堂教学经验进行审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营造更好更浓厚的研究氛围,提供更优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提高研究的质量,从而创设起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文化。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为义务教育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研究的起步阶段可先由点到面,再全面铺开。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

2、行动研究法:探索各种有效教学途径,结合教学实践,寻找最优化模式。

3、调查研究法: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分析,从中获取规律性的认识,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结论。

4、案例研究法:契入一个片段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其规律,总结并形成反思。

5、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把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不断总结,辐射推广,以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十、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性教学主要指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教学方式。《品德与生活》(社会)总目标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亲历过程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二)体验式的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品德体验课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只有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品德课运用体验式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品德回归生活的基本途径。

(三)接受式的教学策略。

接受式的教学策略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上面几种教学策略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同时又相对独立的,每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采用哪一种教学策略,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选择。本课题根据上面的主要教学策略,在课题研究中拟采用如下教学活动形式进行研究:

1.讨论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

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儿童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儿童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

通过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调查活动中,要指导儿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交流。调查活动适用于熟悉环境、了解学校及周围的发展变化、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识别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利用这一形式。
   5.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这类活动包括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等活动,适用于开展科学探究学习、发展情趣和操作技能、学习实际的劳动本领等方面的活动。小实验、小制作等类型的活动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作为课后的实践或专题活动进行。饲养、栽培等活动一般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应加强过程指导,并可与班级、学校的其他活动配合进行。
   6.教学游戏

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
   7.参观访问

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各种校外教育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如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以及各种社会设施,访问社区和各种社会人士等。可在了解家乡的变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科学教育以及培养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应用这种活动形式。
   8.欣赏

这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也可以是儿童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利用雪景、星空、春色等来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儿童通过讲述同学的优点或自己的成长来欣赏
同学和自己的进步等等。
   9.练习

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儿童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学会正确的阅读姿势或刷牙方法,自己整理书包等。
   10.讲故事

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儿童的活动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讲故事可有多种形式,如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个或几个故事;把讲故事与角色表演相结合;举行“故事大王”演讲会等。故事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儿童能通过故事激发情感,领悟道理。
   11.讲授

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分了解儿童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儿童积极性的方法。

12.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十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过程为三年(2014.12----2017.10),安排为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12--2015.3)

1、学习有关文献,调查有关学生和家长情况。

2、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人员

3、课题申报,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4、课题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5.4---2017年6月)

1、每学期召开两次课题组人员会议(开学初和期末各一次)。

2、实施课题方案,在低、中、高各年级各选定一个实验班分工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3、全面深入开展研究,定期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每学期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交流一次。定期开展教学案例交流、撰写教学论文;及时总结研究过程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果。每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写好每学年一次的研究进展报告,做好有关设计、论文、案例、反思等工作。

第三阶段   研究总结阶段(2017年7月—2017年10月):

1.收集、整理齐全各种资料(文字、图片、录像)。

2.课题组成员坐下来认认真真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3.撰写结题报告,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4.出版课题研究论文集与个案专辑。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4年12月—2015年3月

开题论证书

开题报告

2

2015年4月-2017年2月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论文与研究报告

3

2015年4月-2017年2月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论文与研究报告

4

2015年4月-2017年2月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关爱他人、团结合作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论文与研究报告

5

2015年4月-2017年2月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论文与研究报告

6

2015年4月-2017年2月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生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论文与研究报告

7

2015年4月-2017年2月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论文与研究报告

8

2015年4月-2017年2月

实践“好习惯伴我行”主题活动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研究

总结与影像资料

9

2015年4月-2017年2月

探究新时期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

论文与研究报告

10

2017年2--12月

结题报告书、出版专集

结题报告专著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5年至2017年每学年末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

2015年、2016年、2017年每学期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集

论 文 辑

课题组所有成员

3

2017年12月

《农村小学运用思品课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个案专辑

专    辑

十三、课题研究预期的难点及创新点是: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学校思想品德教研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促进学生的长久健康成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现实生活水平;促进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题研究能力;结集出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十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教育学和心理学。

3中国教育信息网。

4中外教育家著作,如叶圣陶、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苏霍姆利斯基的《要相信孩子》等。

(二)课题组结构及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

课题主持人:

课题执行组长:

课题组骨干人员:

高年级研究小组:

中年级研究小组:

低年级研究小组:

资料档案汇编:

十五、基本条件:有办公室、电脑、打印机及所需的办公用品。学校优先安排研究老师担任实验班思品课教学或班主任。

十六、经费(由公用经费保障):

1、市内调研差旅费

2、资料收集、复印、电子文档制作、数码拍摄及少量图书购置费

3、小型会议费

4、计算机使用费

5、成果印刷费

6、劳务酬金及咨询费

7、成果鉴定费,管理费

8、著作出版费等。

小计

十七、研究工作安排:

(一)研究课安排:

1、实验班每周两节思品课。

宋霞向欢喜

2、每周一次课题组课题研究课。

3、每月一次课题研究小结。

4、每期一次课题研究总结。

5、每年一次课题研究报告。

(二)“好习惯伴我行”实践活动安排:

1、每周一次主题班会课。

2、每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

3、每月一次好习惯伴我行的教育。

4、每月进行“明星学生”评比活动。

5、每年三月进行学雷锋活动。

6、每年开展四五走进大自源,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7、五月开展感恩礼、七月举行毕业典礼、九月开展入学礼。

十八、资料:

1、学校图书室可提供部分资料。

2、利用电脑建立资源库。

3、学校订阅资料。

4、教师自主利用个人已有资料和自主订阅资料。

十九、经费:   由公用经费保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