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

 

中央电化教育馆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

 

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

 

 

 

 

                 子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基本情况

提交鉴定的成果

成果主件

(形式、名称)

论文集

成果附件

(形式、名称)

1、课题工作报告

2、课题研究报告

3、课件、课例

……

……

鉴定方式

专家鉴定

原计划起始时间

200705 11日至 2009 07 11

实际起始时间

200804 20 日至 2011 04 21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承担任务

李德强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中高

参与研究,负责课题的总设计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高

参与研究,负责课题的调研与运作

姜亚非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一

参与研究,负责安排课题相关教师培训

董洪杰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高

参与研究,负责安排课题相关的专题活动

张一强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一

参与研究,负责主持课题组学习

熊纪鹏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高

参与研究,负责课题组文字材料收集整理

仲崇任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一

参与研究,负责课题组活动材料收集整理

柏纪荣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高

参与研究,负责课题组教师论文收集整理

温世勇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高

参与研究,

刘树金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高

参与研究,

张宗利

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高

参与研究,


二、课题实施方案(可另附)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实施方案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李德强

.实验背景

21世纪的人类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作为塑造21世纪最强有力的杠杆之一,信息技术已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IT)对社会生活和教育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几乎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教育领域里,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正改变着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组织方式、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手段、质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陈至立部长说:“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曾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叙述了一个关于时光隧道的故事,之后谈到教育方式的改变时说:“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诚然,在我们的周围,不少学校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的确还停滞在以教师为中心上,即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至于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加工的能力,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条件的限制,他们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形成结论的学习环境,并且与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完全隔绝,因而他们的信息能力更是难以培养。由此可见,传统单调的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引入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课题的价值

课题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尽可能大的提高教学效益和努力为素质教学的实现服务。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施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 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题的理论依据

1.教育思想

①信息时代对技术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还必须是教学信息的加工和生产者。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主动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从而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巴班斯基说,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方法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任务。最优化的标准就是尽可能大的成效和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内取得这些成效。②20001025日,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在该会议上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5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发展。为此,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2.教育原则

优化原则:实验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和主体性作用的高度结合、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选取单位时间效率最高的途径。

系统原则:各学科的教学优化知识结构要系统,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书本到实践,应呈螺旋上升的规律。实践原则: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其它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的实践,实现动静相兼、视听结合,协调统一。

全面原则:优化课堂进行的目的是提高进行效率,这里的全面,一是指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学生都是实验和考查对象;二是指每位教师都面向实验班学生以本学科为主,兼顾到其他学科。

.对于“信息技术”概念的论证:

信息技术的定义: 联合国救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应用,涉及到人与计算机的相互作用,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事物。从上面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1)信息技术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 (2)这些技术或技术的集成能够对数量巨大的、格式变化的、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忆、处理、展示、发布和使用;(3)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同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格式的变换相关联。 通俗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主要包括:扩展人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器官采集信息功能的感测技术;扩展人们的神经系统和交换信息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人们的思维器官存储、分析、加工、处理信息功能的计算机技术;扩展人们的施效器官施用信息功能的控制技术。

在本课题中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教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和各种现代化设备来优化课堂教学,以图文并茂、灵活多样、形象逼真动画效果,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并形成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弄清实现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所需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的基本要求;

3)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4)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法;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等。

6)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优质课选手。

.研究内容:

1.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理念的研究;

2.关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

3.关于实现“整合”的硬件环境建设的需求研究;

4.关于实现“整合”教学的软件资源建设和需求研究;

5.关于实施“整合”教学的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研究思路:

在现代教育思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双优”进行深层次、规律性的探索研究。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以相关的教学系统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控制理论、班级教学新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优化研究工作。

2)系统性原则  课题的研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作科学规划,有计划、有阶段、有次序地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并适时作有关的调整。既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更要将工作落到实处。

3)实效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教育网校为载体,开展技术、应用、效益、素质、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成功的经验,因此必须注重实效。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能创造性地开展空中课堂教学工作,因此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有关人员不仅要认真深入地进行研究工作,而且要讲究方法,做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提高研究水平。

.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  为了在实践工作中,探索有关优化的途径,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将理论的学习、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将课题的实际操作者与课题的研究者相结合,协同工作,第三是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境下的优化状况同严格条件下的研究相结合。

2)个案研究法  为了能提供典型的实例,有目标地选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个体跟踪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探索网校教学的途径方法。

3)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主要经验有: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课题论证会等,集中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研讨会,观摩公开课,取长补短等。

4)比较研究法  为了了解不同科目研究工作的进展,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我们采用比较法,来分析研究不同形式,不同方法和不同途征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

.实验的步骤

本课题为成长性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周期为3年,拟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3月—20085)

主要任务:学习理论,选定课题,制定方案,培训骨干。

2.实验阶段(20086月—20099)

深入开展课题实验研究,规范实验操作程序,收集实验资料和数据,努力实现实验目标。

3.总结阶段(200910月—20103)

全面检测,整理资料和数据,分析研究,总结规律。

.实验人员及实验学科

组长:李德强,中心校长

组员: 董洪杰,信息技术教师

    姜亚非,信息技术教师

    张宗利,教学管理

    张一强,数学教师

      波,数学教师

    仲崇任,数学教师

  

 

 

 

 

 

 

 

 

 

 

 

 

 

 

 

 

三、结题工作报告(1500字左右)

内容:1、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2、研究计划执行情况;3、研究变更情况;4、成果的获奖、出版、发表等情况;5、成果的代表作简介。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研究主要过程

1.通过教学案例,归纳总结出多种教学媒体的资源应用的方法,提炼形成系统的、实效的整合课教与学模式,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为教师开展整合提供系统有效的可操作的途径。

2.建立有效整合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3.通过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4.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二)研究主要活动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开设专家讲座和技术培训,让每个老师都掌握信息技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2.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探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有效整合。

3.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各学科形成有效的、优质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4.立足校本教研,倡导发挥各个教师的创造性、独特性,定期教研组展开现场交流会,交流先进经验、介绍研究体会、推广研究成果,两年来累计课题组举行研究课数十节课例,积累了丰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经验。

.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从认识上达成如下共识:①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试验;②信息技术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发展的需要;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和实现教学的实效和优化。

在各学科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我校举行了赣榆县西北片“六模块”课堂教学模式的公开课汇报活动,吸引了各地的老师们前来观摩、学习、研讨。公开周里举办的各学科的专题研究会,各学科都有教学观摩、反思评品、专家讲座,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和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探索符合时代要求、鲜明学科特色和现代技术支持的教学方式和模式。通过对教学环节观察、听课、评课;筛选、提炼找到技术与课程的最佳切入点和整合方式。

3.通过课题研究取得优异的教研成果,带出一支比较成熟的教科研队伍,以点带面,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

此外,我们我校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网的辅助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也有机地融合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作为并行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拓宽了本课题研究的应用范围。

4.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丰富了学科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提升了实验校的硬件设施,大充实和优化了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例如,购置了2套电子白板教学系统,2台可移动的多媒体液晶投影仪,10台多媒体数字电视器等等。

课题研究强化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认识,形成了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态度,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在课题研究中,已经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研究变更情况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为了该课题的研究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决定调整课题名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变更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单位由李德强校长(赣榆县厉庄镇中心小学变更为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由于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个别教师工作变动,任教学科有所调整,无法正常参加课题活动,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部分课题组成员。原课题组成员陈伟、温世勇、熊纪鹏、陆继强、董洪杰、熊传京、张一强、仲崇任、姜亚非、赵波变更为陈 伟、姜亚非、董洪杰、张一强、温世勇、熊纪鹏、陆继强、柏纪荣、仲崇任、刘树金、张宗利。

.成果的获奖、出版、发表等情况

两年来,基于课题研究搭建起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迅速成长。从课题开题至今,我校课题组成员在各级评比中纷纷获得各种奖项。有10余篇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或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教学心得体会或教学反思在省级以上教育报刊或杂志发表。有50余篇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在省、市、县获奖,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故事征文、多媒体课件、教学实录等省、市、县评比中获奖。

.成果的代表作简介

    课题最终成果包括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课堂教学,大部分的论文从本课题内容体系及其基本特征,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程评价的特殊性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其次我们对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总结的大量经验和理论依据,进行整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运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本课题基础形成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等多次在省、市、县获奖或报刊上发表。

 

 

 

 

 

 

 

 

 

 

 

 

 

四、课题研究报告1-2万字,可另附)

内容:1实验课题的提出;2、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3、实验研究中教师的主要活动(可以学习计划、教学设计等形式呈现);4、实验研究的主要发现或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效果;5、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6、对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指导借鉴作用;7、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感想和存在问题的反思;8、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另附)

 

 

 

 

 

 

五、成果统计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

1

农村小学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李德强

发表论文

2010.11

学习导刊

2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李德强

发表论文

2010.1

现代教育报

3

开拓语文学习的网上家园

柏纪荣

发表论文

2009.11

小学时代

4

有效教学拒绝过度追求精彩

柏纪荣

发表论文

2009.8

山西教育

5

联系生活教数学 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李德强

发表论文

2009.7

学生之友

6

唤醒合作意识 学会自主学习

李德强

发表论文

2008.5

北京教育

7

浅议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李德强

发表论文

2008.4

小学教学参考

8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李德强

发表论文

2008.5

当代教育研究

9

低年级合作学习指导初探

李德强

发表论文

2008.5

小学教师培训

10

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种有效策略

李德强

发表论文

2009.1

小学时代

 

 

 

 

 

 

六、专家组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专家组成员名单

专家组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七、总课题组审批意见

 

 

 

 

 

 

 

盖章: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