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内容、方式、途径及建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陕西省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内容、方式、途径及建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王建平  杨奎

一、课题简介: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

1、课题由来

以学校为本,实施校本管理的理念是当今学校管理改革的一种潮流。校本管理倡导权力下放和决策参与,主要成效在于以学校为本可以激发学校内部改革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权力下放到学校有助于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管理的参与,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增强学校组织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这种民主的管理方式还有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民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因为如此,校本管理才能波及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并成为一场国际性学校管理改革的运动,在国外实践和推广已有20多年,近年来国内也在关注、研究和推行。由此引出许多思考:学校相关人员对校本管理的理解和运用如何? 在学校,当事人对学校自主权的问题反映怎样? 校本管理实施的项目中,哪些项目运行得较为顺利,哪些项目尚未启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学校制度已进行了多方面的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复杂性,由于我国地域、学校的巨大差异性及其它原因,使得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学校制度方面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问题。比如:(1)教育行政机关的负责同志类似于“大校长”。公办中小学类似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分支机构,学校的主体地位不明,在人、财、物、课程及其它教育教学业务方面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校本管理远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难以实现。(2)现行学校制度特别是现行学校评价制度有一些负面引导作用,导致了现代教育观难以贯穿、指导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3)公办中小学应获得的公共教育经费难以及时、足额到位,校长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筹集经费,难以把精力集中于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管理,用来规范政府应承担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共教育经费责任的有关制度不能落实。(4)部分“国有办学体制改革试验校”的办学体制改革,在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的筹集及管理、生源、与母体校的关系等方面,出现了制度层面的一些亟需研究的问题。(5)大部分学校的产权制度不完善。资产的数量、比例构成、归属、流转等不够清晰,国有资产流失或减值比较严重。(6)制度因素导致部分学校的人力资源、货币资源、设备设施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资源以及学校所在社区中的一些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学校效能相对较低。(7)部分学校校长缺乏民主意识,个人专断作风比较严重,经验化、非制度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现行学校制度中缺少对校长的有效的制衡、监督机制,教职工难以有效地介入学校管理工作。(8)制度的分割作用和体制的不顺畅,导致部分学校不能与社区、家庭沟通,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参与、配合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学校也很少介入社区的文化活动和建设。 家、校和社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一切,都与学校制度的相对落后、现代学校制度尚未系统建立有一定的关系。制度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的障碍之一。 因此,建立公正透明、民主法制、廉洁高效、与社区发展相融合的现代学校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省新课程改革已于2007年秋季在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体系的扬弃,也必然要求学校管理制度、方法等走向现代化。2004年上半年,我校被省教科所确定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校,同年12月,顺利跻身省级重点中学行列,2006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适应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要求,学校制度建设的现代化成为必然。2011年5月,我校参加了市教研室承担的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科研重大招标课题----- 《陕西省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践与对策研究》的调研工作,并申报承担了子课题《陕西省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内容、方式、途径及建议》的研究工作。

2、课题界定

所谓现代学校制度是指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构建学校法人制度以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以学校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其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前提,确立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是关键。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在实践中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动态概念。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现代学校制度的定义、内涵和基本特性、功能、体系、类型的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所保障的基本目标、所要形成的机制研究;现代学校的法人地位和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现代学校的所有制形式和实现方式研究;现代学校的校本管理制度研究;现代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研究;教职工、高年级学生、学生家长、社区力量有效地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相关制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关系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区域文化发展、学校文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3、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纲要第十三章 )内容:(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一)完善中小学管理制度。我们认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有两个宏观目标和四个具体目标。两个宏观目标:一是由权威治校向依法治校进步,再向教师治校、专家治校进步;二是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进步。四个具体目标:一是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二是校长、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三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学校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情况:

从子课题被批准立项以来,我们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对本校现存的一些制度、机制进行了改革。

在机构建立和工作分工方面,领导重视。我们成立由校长、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小组,科学论证,认真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时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学习有关材料,宣讲课题研究构想,进行了具体分工。依据课题实施方案,确保调研经费、按照计划、全面落实研究方案。课题组要求各成员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定期召开研讨会议,交流学习研讨心得。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组织课题组学习教育管理学、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教育学、教育政策学、教育法学、社区教育的相关理论,更突出结合学校实际,着力解决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课题组依托各学校的网站和资源库及与兄弟学校的近年来发展的业缘关系,搜集了西安中学、岐山中学、宝鸡中学、渭滨中学、陇县中学、西城高中、东关高中等几所不同层次的公立高中正在运行的学校管理制度材料,并结合本校的制度汇编等作为调研样本;通过到兄弟学校走访座谈、发放问卷、观察询问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实地调研活动;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分类整理分析数据,汇集各种原始资料,归纳分析样本学校现行制度的优缺点、利与弊。

研究工作不是务虚,更重要的是推动改革和实践。课题组力图根据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推进学校管理朝更科学、更民主、更人性方面改进。我们的研究注重实效,2011年9月,根据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结论,提出了学校管理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建议学校及时对我校以“双轨运行机制”为核心的现有学校制度进行修订,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建议结合我校实际,加大管理改革力度,整顿校风校纪,细化管理、严明校纪、封堵管理漏洞,净化育人环境,倡导优良学风。学校加强了“值周领导全面负责制”,改进了学校值周组和年级部值班组工作的一些环节,力图实现学校的“无缝管理”。值周组坚持周校务会值周通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教学反思,推进新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浓厚教科研氛围,调动广大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积极性,学校对《虢镇中学教育科研奖励办法》进行修订补充,即在对教科研论文加分奖励的同时,给予适当奖金奖励;为鼓励教职工业务进修,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修订了《虢镇中学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办法》,加大了学校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为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反思水平,对《虢镇中学校本教研工作实施细则》中“四个一”活动的要求和考核办法做出修订,进一步增强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学校的软实力。

三、阶段成果: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课题研究任务,基本达成了研究目标。

根据课题组对本课题内容范围(学校的法人地位和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现代学校的所有制形式和实现方式研究;现代学校的校本管理制度研究;现代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研究;教职工、高年级学生、学生家长、社区力量有效地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相关制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关系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区域文化发展、学校文化发展的关系研究)的基本界定,以及课题研究对象所涉及到的五种关系(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家长的关系),我们重点确立研究了五个问题:(一)澄清了“校本管理”的概念;(二)明确“校本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三)现代“校本管理”的模式变革方向-----扁平化管理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四)现代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的核心形式---教工代会的研究;(五)制度管理与“人本化管理”的关系。

现将各问题的研究情况简要说明如下:

(一) 澄清了“校本管理”的概念

“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现代校本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从“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它的方向是致力于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将教育的责任与权力转移到学校层面,合理地分配和管理学校资源(人力、财力、物力、知识、技术、权力、时间等),把学校视为“自行管理系统”(Self-Management System),从而使学校拥有自由度和灵活性,创造性地实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其基本内容主要是:1、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扩大学校的管理自主权;2、改革学校管理体系,倡导共同决策;3、加强校本研训,深挖潜能,促进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4、建立信息共事机制,改善学校的信息沟通状况;5、改革奖励机制,调动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

(二)“校本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制约“校本管理”的外围因素是政府对学校的严格控制。目前随着国家各级政府正在调整各项政策,改革政府职能,取消一大批审批项目,并逐渐淡化评先等非专业化行为,为学校实施校本办学创造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在现有校长负责制的框架下,校长具有了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人事任免权和财政权。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总体来看学校已被松绑,校本管理的外围因素日益向好。但从目前来看,“校本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包含: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目标和任务;学校有关成员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社区成员组成的参与管理和决策的组织机构;加强校本研训,提高学校决策的效能和寻找发展的动能;深化责、权、利统一的奖罚机制,调动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和奋发工作的热情;学校决策者能对自己的决策及其执行负责任。

(三)现代“校本管理”的模式变革方向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1、现代“校本管理”的模式变革方向。

传统上大多数中学的管理架构采用的是“塔级式管理”模式。这种金字塔状的管理体制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层级清楚,分工明确;但是机构重叠、等级分明,管理交叉、人浮于事,耗时低效。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需要完成现存的“塔级式管理”模式向“扁平式管理”模式的转变。所谓“扁平化管理”是为了解决塔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当学校规模比较大或情况比较复杂时,金字塔状的“塔级式管理”的办法是增加管理层次,而“扁平化管理”的办法是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变集权管理体制为分权管理体制,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扁平化管理”的优点是降低管理成本,缩短管理距离,减少管理内耗,提高管理时效。

目前,国内许多上规模的中学在学校组织管理结构上,都对“扁平化、低重心”的以“年级部”与“科处室”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虢中-----双轨运行机制)情有独钟,它打破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变集权管理体制为分权管理体制”、“权利下移”、“反应速度快”、“责任承包”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扁平化管理”的优点是降低管理成本,缩短管理距离,减少管理内耗,提高管理时效。从实践来看,这种模式在人数规模较大学校的管理中的确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虢镇中学的摸索和实践。

虢镇中学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起开始推行年级组辅助学校各科处室管理制度,已有10多年历史,特别是2003年以来将这种学校管理制度明确确立为“双轨运行机制”。该机制首先明确各部门、年级部的创建责任,并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年级。各部门、年级部要按照规划要求,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并建立各部门(含各年级部)的工作总结自评制度,周周反思,时时改进,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多年来的磨合和改进,其积极作用已明显发挥,已基本形成了特色比较鲜明的办学和发展模式,该校的综合实力、社会声誉等明显呈现出上升态势。

参阅关于学校民主管理工作问卷调查分析表一(抽样130人),可见教师对近年来的该机制在本校的运行认同度高。(分析表一见下页)

抽样简析:抽样130人,各教龄段B、C分数段人数合计110人,占到抽样总人数130的84.6%。 教龄在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认可度比较高,B、C分数段人数合计在该教龄段总人数中占到81.822%,这反映出青年人奋发有为的一面。教龄在 6----15年的教师,对现行制度的认可度更高,B、C分数段人数合计在该教龄段总人数中占到占总人数86.96%,表现为强烈的职业进取心和事业心。 教龄在16-----25年的教师,对现行制度的认可度开始走低,B、C分数段人数合计在该教龄段总人数中占到62.96% ,在A区段的人数比例高达13%,这部分人也可能会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失落和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 。教龄在26年以上的教师,对现行制度的认可度最高,B、C分数段人数合计在该教龄段总人数中占到占总人数87.5%,表现出一种良好的职业水准和意识。

3、“扁平化管理”运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许多学校并没有处理好“年级部”与各“处室”的关系,重了“年级组”,轻了“各处室”,部门间越位、错位、空位、叉位等现象比较明显。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责、权、利应当如何制约与平衡?原有的各中层职能部门又该如何定位?这是实行以“年级组”为代表的扁平化管理的学校所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4、改进建议和措施。

Ⅰ.“年级部”与“处室”的人员组成及职责

年级部由一名主管副校长、年级主任、副主任和分会主席组成部门管理机构。年级部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年级主任对和主管副校长负责。

处室主要包括:“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办公室”等部门。各部门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直接对校长负责,部门设主任一名。

Ⅱ.“年级部”与各“处室”之间的关系与职责

首先,年级部与各处室处于同一层次(中层部门)

其次,明确各处室及组织机构的职责:①管理职责:独立开展部门工作,执行校长与部门决策,安排相关的年级部工作,开展全校性活动。此处的全校性活动,主要指不便被年级部分割执行的工作,如:跨年级性的工作等,以弥补由于年级部的块式管理所造成的管理真空。②指导、服务职责:随着管理权力下移至各年级部,各处室不应过多干预年级部工作,但要做好各年级的参谋。要及时为各年级传达上级信息,深入教师、学生中了解情况,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为年级组提供必要的服务。③监督、评价职责:学校组建由校长牵头的各行政成员组成的考评小组,根据学校对年级部的考评要求,对年级部进行监督与评价。该分值与年级主任的评优、续聘直接挂钩。

最后,明确年级部职责:①管理职责:包括班务管理和教学管理,班务管理主要是对班主任的管理,明确班主任是班级各项工作(包括教学质量)的责任人;教学管理主要是对备课组的管理,明确备课组长是学科质量的责任人。通过班主任和备课组落实各处室安排布置的各项工作,完成年级教育教学目标任务。②人事安排与评价职责:根据学校的总体人事分工安排,具体安排教师的任教班级、科目,任命各班班主任,推荐备课组长人选。对教师的各类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绩效奖金分配等具有考评权。③财务职责:按照学校财务预算方案,年级部具有一定财务的安排使用与分配权力。

Ⅲ. 开好四个层次的会,搞好协调工作。各处室的条式管理、年级组的块式管理,可以说“上头千条线”,到了年级部要“搓成一根绳”,这需要建立良好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开会就是协调与沟通的基本形式之一。

①校长办公会。由校级领导定期召开的会议,该会议主要讨论解决全校性的问题,从全校角度安排处室、年级组工作。

②校务(扩大)会。每周由全体中层以上(含年级部主任)干部参加的会议,主要部门工作述职(月),总结、布置各部门工作,指出存在问题,明确工作要求。

③部门会议。主要包括:年级部召开的年级教师会议、各处室会议等。处理、解决部门问题,传达上级部门精神,开展本部门工作。

④全体教职工月例会(工作会)。全体教职工参加,主要解决全校性问题的会议,也是凝聚人心形成共识,教师集体学习的会议;内容有工作讲评与安排,专题讲解,师德学习等。

各类会议以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一般原则是:没有形成书面的问题,一般不讨论;没有紧要问题的会议,尽量少召开;会议应重实效性,尽量减少入会人数、时间。决定某一种组织结构有效的关键因素,除了制度本身以外,主要的还是看校长如何运作,因为在以权力本位的管理体制之下,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四)现代“校本管理”中的民主化问题

1、当前“校本管理”中的民主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学校民主化管理的基本制度。它与校长负责制、学校工会工作、学生自治组织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等共同构成了学校的民主化管理制度体系。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被定位为非行政性正式组织。是学校实施民主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其主要职权是: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和检查监督权。已在我国实施30年多年的教代会制度,在调动教职员工积极工作、参与民主管理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从现代化、民主化、人文化的社会发展要和进程来看,依然还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教代会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地位不明、渠道不够畅通、机制缺乏有效性,以及学校发展与社区、区域及周边社会单位关系的疏散上。当前“校本管理”民主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教代会的行政化、形式化和简单化倾向上。

①教代会的行政化倾向。我国现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校长负责制。在中小学初步建立了“校长负责、党组织为政治核心、教代会民主管理”的机制。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权力结构并不均衡,正常运转的是行政管理体制。一些学校领导没有从学校建设发展的高度对教代会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他们认为学校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议事制度,有党政联席会、行政扩大会,因此将教代会也作为一般行政性会议对待。

②教代会的形式化倾向。在许多学校民主管理的实践中,从来没有把教代会当作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的权力机构。在许多学校,教代会的四项职权没有确实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代会代表议政的积极性,一些学校的假民主的做法还引起了教师的不满。

③教代会的简单化倾向。一些学校在教代会的操作上不规范,在程序的安排上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完全按照代表大会召开的规范性细则运作。少数学校教代会不能按时召开或按时换届。有的学校甚至几年不召开教代会,学校的重大决策、管理制度等不经过教代会讨论,都是学校班子成员研究决定。有的学校虽然定期不定期召开了教代会,但把教代会看成是一个简单的议事咨询机构,是随便发表意见的“清谈会”,很大程度上走过场,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实际运作中,教代会闭会后,许多工作也就停滞了,一切恢复学校行政管理的模式,长期以往,教代会代表的参与意识也就逐步淡化了。

2、虢镇中学的学校民主管理工作

参阅虢镇中学关于学校民主管理工作的问卷调查 (抽样人数:130人) 表二的分析可见,该校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完备,机制灵活,运行通畅,教师满意度高。(分析表二见下页)

分析说明:从表中分析可见,A列评价满意数百分比排名靠前两位的是“师生本校校务公开工作的总评”和“民主设施”、“民主桥梁”设置情况两项,满意度分别高达89.71%和83.82% 。B列评价比较满意数百分比排名靠前两位的是“对学校民主管理工作总体评价”和“领导是否重视学校民主管理工作”两项,百分比分别高达64.71%和63.24%。C列评价满意数百分比排名最高的是“教代会工作开展情况”,高达60.29%。由此可见,该校领导重视学校民主管理工作,“民主设施”、“民主桥梁”设置全面、到位,运行畅通,广大师生对学校民主管理工作和学校校务公开工作总体评价高,基本满意以上的百分比达89%以上。但是也可以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C列评价不满意数百分比排名最高的是“教代会工作开展情况”,高达60.29%。说民广大教职工对学校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教代会工作的一些环节意见较大,从表中具体项目来看,主要集中在9和11两项:学校教代会代表提出的议案,学校行政有无解答并积极落实-----认为解决与落实情况一般;对学校工会在开展职工的职业竞赛、关心职工生活、组织健康的文体活动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认为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不够显著。

3、教代会制度有待规范和创新。

①加快观念的更新。为了革除现行教代会制度在运行中的问题与弊端,发扬新时期学校自主发展中教代会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当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视域去探索教代会制度的规范与创新。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和开放性。现代学校必须要在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教育条例的框架下去运行与体现;现代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要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广泛地发动教师,引导教师、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具有现代视野、科学视野、开放视野和国际视野,注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一视域出发,教代会制度的规范与创新也必须坚持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和开放性,使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活力四射,发挥建设性作用。

②建立内、外双重民主机制增强教代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可以建立决一个决策咨询机构,作为辅助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外围顾问机构。比如学校可以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本校的退休领导和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成立决策咨询委员会,协助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问题进行集体决策,集体承担决策责任。

③校务公开制度缺乏力度。目前的校务公开在一些学校还处在“要我公开”的被动状态。要依法进行校务公开,严格落实校务公开的负责人员、公开内容、时间、公开形式、公开程序等,要做到及时、准确和透明。要对校务公开的结果进行记录,通过各种会议如教代会、家长会、学生大会等形式,以及设立专门的信息公示栏展示校务公开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公开。全体教职员工要对学校管理制度、决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执行中出现的违反规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行为及时向监督部门反映或投诉,学校的监督部门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制止,对不执行、不按规定执行或违反规定执行的行为监督部门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学校民主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操作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克服影响机制良性运转的障碍和干扰因素,坚持推动学校民主管理的持续有效发展,任重道远。

(五)制度管理与“人本化管理”的关系

1、更新管理理念,实行“人本化管理”。

校本管理的核心和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以尊重他人人格和自尊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情感的沟通,形成一种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学校氛围,实现学校的高质量、高效率。学校是培养人的基地,因而学校的校本管理应更多的提倡“人本化”,达到管理过程中参与者的自愿服从。

在学校管理制度中,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摈弃那些违背人本主义的作法和规定。逐渐在学校建立起哪种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尊重每个人的发展规律,尊重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人人平等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权、选择权。使每个教职工都能在学校里得到机会大致相等、条件大致相当的独立发展、创造、努力奋斗工作的机会。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保证达到对人性的尊重,建立起鼓励性的平等的人性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摆脱那种压抑束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保证每个学生的个性、自尊不受教育和教师的伤害:保证学生的发展创造权不受到侵害,保证每个学生有表达、参与、选择的自由和自主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做到身心健康的合谐发展。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决策重心的下移,即放权。“决策可在基层做出”。打破传统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径渭分明的界限,让“被管理者”参与决策。新课改所突出的也正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下移,让地方、学校、教师在课程管理中拥有更大的权力,尤其要重视教师对课改的积极参与。

2、人本管理误区-----“以人为本”=“以人情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宣扬的是一种管理的价值观体系,而并非一种具体的模式。它贯穿于各种管理活动以及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其目标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然而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尊重”与“和谐”的理解有失偏颇,认为尊重就是互留情面,和谐就是没有矛盾;为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以“宽容”代替“处罚”,以“表扬”取代“批评”,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人”异化为“不得罪人”;工作上只讲感情,不谈原则,有求必应;对教师的缺点和错误,碍于情面,或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回避工作矛盾,讲究一团和气,事事留情面,处处给人情,殊不知却落入了庸俗的人情圈子,“以人为本”演化成“以人情为本”。“以人情为本”的管理是对人本内涵的异化,人情是社会生活中的特质文化,有着理解人、同情人与帮助人的温馨面,但在人情的催化之下,往往又容易导致对人不对事,放弃原则性、公平性,“以人为本”就成了拉关系、走“后门”的幌子,表面上看校园气氛宽松自由,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但实际上已将管理的内涵异化为无原则的“放任”,最终使学校不能纲举目张,风气不正,学校工作变成了散沙一盘。

3、制度管人、制度激励。

传统的学校管理推崇刚性管理,主要依靠组织职权、规章制度对下实行强有力的控制。目前现代学校的校本管理制度比较多的是强调从刚性管理(制度管理)转向注重柔性管理(人本管理)。对刚性管理不能简单说对与错,而应该考察它的适用条件。一般而言,刚性管理的有效前提是:被管理者的素质不高,缺少主动性和创造力。但新课改所要求的不是刚性管理,而是柔性管理。理由为:首先,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实际上是通过对教师的管理来完成的。显然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离开了教师的创造性工作,课程改革的方案就只能是虚幻而美丽的天堂中的玫瑰。对教师的研究和管理经验都告诉我们:教师是学历层次较高、有主见、善思考、有很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进取心的群体。对教师的管理,如果限制过多、过严,手腕过硬,就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相反,柔性管理则为他们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第二,新课改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其根本目标是坚定而明确的;另一方面,操作层面的许多具体问题,设计者、管理者本身也不是十分清楚。接触课改实际后就会发现,很难找到能真正回答一线广大教师提出的无数个“怎么办”的专家。因此,明知的管理者不是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为教师创设探求问题的文化氛围。第三,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是一项专业化极强的工作。对专业人员专业活动的管理,不能靠严密的组织制度和有力的行政约束。有效的管理只能是宽严有致,加大制度的激励,但并非无为而治。

4、人本管理的核心----关注教师心理需求,切实尊重教师。

首先,尊重教师的人格、自尊,把教师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作为知识分子,教师更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维护自己的尊严。学校管理者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容忍他们的一些缺点,让教师在校园内有主人的感觉。

其次,有意识地协调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组织目标,让个人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同步。中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做人的领路人,其角色定位是引导者。就中学组织特性来说,中学担负着高等教育前奏重任,传授知识和培养健全人格是学校的目标,从“育人”的视角来说,中学教师和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个人与学校间形成一种利益依附关系,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应该协调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的共性,让教师充分认识组织目标的实现与自己利益的关系,从而焕发出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最后,一定要给教师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幸福。人本管理强调人与组织的共同生长。新一轮课改也追求通过课改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而带动学校的发展。以课改来育“名师”,以“名师”来建“名校”,形成改革与发展,个人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应该成为学校的战略选择。

5、近年来虢镇中学在“人本化管理”方面的摸索和实践。

首先、注重宣传落实人本主义。

​ 在近几年的管理实践中,虢镇中学加强了“人本主义”宣传,注重了对教师的思想引导。学校利用各种业务学习活动、教研活动、寒、暑假教职工师德师风学习会,通过学习文件、推荐资料、观看录像、听专家报告,教职工竞赛等多种形式来宣传灌输人本教育理念。目前,教职工绝大多数接受了这些观念,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能自觉地运用了。学校行政班子能带头以“人本主义”的思想,审视过去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并把原制度中不符合“人本主义”精神的一些条款作了修改,使其更能适应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的需要。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需注意贯彻这一思想,以保障在活动中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独立的获得发展,人格尊严得到充分尊重。

其次、寓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之中。

①学校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科学考评。其中“平时过程性考核”包含的内容:常规考核津贴、考试津贴、自习早读辅导津贴、班主任津贴、年级主任津贴、教研组组长津贴、备课组长津贴,教研员津贴。“学年终结性考核”包含的内容:绩效考核、每月常规考核、学生评议反馈、个人述职、日常考勤、领导集体评议。另外学校还特设了高考质量专项奖和各类先进个人奖励:前者只针对高三年级教师,按照高考上线情况的排名发放;后者针对所有教师个人业绩、年级部、教研组、备课组、各科室的工作业绩展开奖励。

②绩效考评实行三个捆绑:一是学校将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基金与国家发放的绩效工资实行捆绑式考核评价后进行发放;二是将每年度的绩效考评结果与晋职评优进行捆绑;三是将日常工作考评的结果与年终奖励进行捆绑。学校分成五大考核小组,即教学教研评估组、职称晋升评估组、年度考核评估组、师德师风评估组及行政会评估组。每一个评估小组都按学校制定的统一标准评价细则来考核。本着“掌握方法,耐心解释,和蔼沟通,坚持原则,做好善后”的工作程序,各项考核工作深入人心,理解执行到位,进展顺利。既重目标,又重过程;集中细节,又重结果;集中个人,又重集体的考核使全校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目前基本形成了这样的进展格局:第一步,实现“工作无差错”,常规要求都要做到。第二步,实现“工作抢着干”,一些责任不明确的工作,以前领导安排不下去,找借口推脱,现在有人争着去做。第三步,实现“工作比成效”,现在,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人人的最好。

虢镇中学近年来全校师生解放思想,努力推动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不断修订“双轨运行机制”、积极推动校务民主公开、不断改进教代会工作,努力践行“人本化管理”。其积极作用和效果已从学校的校风学风、教师队伍建设、教科研氛围、校本研修特色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方面体现出来。

四、存在问题和思考: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项实验研究是推进教育创新特别是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的需要,是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改革的必然;是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学校效能的需要;是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需要;是加快校长和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推动学校管理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在在研究的理论层次上还应进一步深入,还必须加强学习;再者,由于高考压力和教学任务繁重,日常工作虽做了,但缺乏时间和精力进行总结和梳理,难于将工作中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成科学的理论,总结提升不够,未能形成高质量的论文,因此,也很难说能大面积地运用和推广,不能很快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的“生产力”,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不大;另外,我们目前的实践研究还只限于我校本身,外校仅有有限的考察,了解程度不够,研究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有,在课程管理方面,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课程应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结合,然而,现行的高考制度和上级部门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导致非高考科目的课程往往被弱化、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很难落实。在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调控方面,实施新课程以来,各个学校都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尝试,广大教师无论是从观念的转变,方法的改进,还是课程资源的搜集方面,力求与新课程的要求相一致,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深入人心,一些学校在高效课堂的构建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新课程下学校管理的具体环节定位和操作方面还缺乏系统的、有深度的思考和大胆的创新及实践,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与改进。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加强对兄弟学校的借鉴和学习,结合课题的继续开展,把我们学校的制度建设朝更科学、更人性、更高效推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