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蓝田县年度小课题

《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前卫镇第二幼儿园    吕占东

《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是为了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而申报的县级课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幼儿园的多方宣传,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家长正确教育观的树立,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小学化”现象大有改观,幼儿园教育逐步回归正轨。经过这半年多的研究,笔者收获良多,现将研究课题汇总如下: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教育阶段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将为我国的中小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夯实基础,奠定根基。然而,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日趋凸显,这种教育倾向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国务院于2010年在《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也强调要制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可见,我国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质量与儿童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克服和杜绝这种现状。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

1.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以“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为核心,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2.研究对象:本园全体师幼及幼儿家长。

3.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幼儿园课程、管理、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倾向于小学模式的现象。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课题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教育任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二)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具有实践意义及理论价值,其适用于城乡公办、民办幼儿园,有一定的借鉴、推广意义。

1.有助于促使教育教学符合幼儿发展规律,顺应幼儿天性,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有助于转变家长“小学化”教育观,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和长远的眼光。

3.有助于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幼儿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4.有助于促使教师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贯彻“游戏教学”精神,践行素质教育。

5.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更好的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分析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2)重点关注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通过研究,转变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的“小学化”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3)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杜绝“小学化”倾向。通过研究,提高家长和教师对衔接教育的认识,促使幼儿园科学施教,把握好教育工作的侧重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

(1)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形式。

(2)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3)“小学化”教育危害和解决对策。

(4)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家长、教师、办园者发放问卷,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具体分析,总结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收集真实、准确和有代表性的信息,分析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3)案例研究法:通过收集“小学化”现象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依托于研究课题,将所有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最终得出结论。

(4)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络媒体、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和幼儿教育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5)访谈法: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访谈资料,了解“小学化”教育现状,明确研究问题。

(6)经验总结法:及时整理研究记录,学习经验,对课题的每阶段成果进行总结,以指导后期研究。如撰写论文,使研究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三)研究步骤及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9月15日之前)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做好课题计划工作。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师执教能力,规范教学行为。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3月)

(1)针对幼儿园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家长问卷调查,家长是否存在“小学化”的育儿观念。

教师问卷调查,幼儿教师是否存在“小学化”教育行为。

校园长问卷调查,了解办园过程、性质和宗旨,园长如何看待和处理教育“小学化”倾向。

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针对问题制定课题研究方向。

(2)收集“小学化”现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3)开展听评课活动,发现教师的“小学化”教学行为,及时指出纠正;健全教师培训常态化机制,督促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素质能力。

(4)通过召开家长会、幼教专家讲座等形式,给家长发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宣传幼教知识,并提供专业性的理论指导,转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使家长学习和掌握科学的育儿观。

(5)利用开放日、亲子运动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宣传办园宗旨、办园理念和办园目标。

(6)针对大班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不到位现象,发放家长、教师问卷,调查分析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

(7)通过抽取大班部分家长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大班教育现状,深化课题研究。

(8)召开幼小衔接专题会议,提出解决对策,做好衔接课程安排,杜绝“小学化”倾向。

(9)对前期研究进行总结,完成前期报告、中期报告。

(10)做好资料、文献收集工作,撰写阶段性研究论文。

3.第三阶段:课题结题(2018年4月——2018年5月)

(1)对整体研究进行总结。

(2)撰写结题报告及论文。

(3)整理实践操作方案,并推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研究结果

幼儿教育“小学化”,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上,使得幼儿园变成为小学,幼儿成了小学生,幼儿保教变成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变成小学教育。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课程企图拔苗助长的做法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克服“小学化”教育倾向,课题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幼儿园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多次开展“小学化”倾向自查自纠活动,并利用教研会、家长会、主题活动、家园共育等形式,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促使家长着眼于幼儿全面发展,教师逐渐改变了“小学化”模式,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大有改观,幼小衔接工作也得到顺利开展。

(二)研究成效

1.在研究前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案例资料收集等工作,“去小学化”研究方向与应对措施构想逐步成型。在加强听评课、理论学习、培训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2.在研究中期,通过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对家长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办园者的办园理念进行分析,结合访谈与观察案例,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并在全园施行。

在研究过程中,多次召开家长会、幼教专家讲座,倡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家长逐渐转变了错误的育儿观念,对幼儿园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间接推动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发展。

此外,课题成员组多次进班听课,就“小学化”教学现状,召开教师研讨会,讲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并同教师一起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挖掘“游戏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本质,进而促进了各教师“小学化”教育行为的改变与专业素养的提升,最终推动了幼儿园教育回归正轨。

3.在研究后期,为了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深化课题研究,提高家长和教师对衔接工作的认识,研究人员向大班家长和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并结合访谈与观察案例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在幼儿园内进行试验推广。

研究过程中,通过家长会、“幼小衔接”专题会、家园共育活动等形式,提高了家长和教师的认识,加强了幼儿园、家庭、小学的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幼儿园师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促进了幼儿园和小学更好的的衔接,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间接上为我园后期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1.研究队伍年轻化,专业性不强。

2.研究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缺乏专家的引领。

3.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所举的课堂实例不多。

4.笔者论文撰写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改进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培训等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2.在后期研究中,邀请幼教专家来园指导,促进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

3.开展实际教学研究,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

4.笔者将长期坚持多读书、深思考、勤写作等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六、引用的文献及参考资料

[1]幼儿园工作规程[J]. 学前教育研究, 1996(4):828-8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2012-10-09.

[4]张云蕾.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2006.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