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专业化校本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青年教师专业化校本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的提出

1.背景  

  什么是高质量的教师?怎样培养高质量的教师?谁能胜任未来的教育?这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涉及到教师自身的素质,而且涉及到教师教育的全过程,涉及到教师教育的制度保障。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延续,伴随着这一历程的是教师专业的各个方面内容上的发展。(1)知识: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其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是教学的实践性知识;(2)效率:教师解决教学领域的效率比较高;(3)洞察力:教师在解决教学领域的问题时,应富有创造性和洞察力。而教师在各个内容上专业发展始终不可能离开教学,只有致力于解决学校中现实的教学问题,教师才有可能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质。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保障,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抓住青年,也就抓住了学校发展和学校品牌提升的根本。这成为我们设计本课题的出发点。

2.学校开展该项研究的现实基础

  作为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特色办学成果显著的百年老校,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与新课程的实施、探索中,我们在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我们的办学理念“用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就包含着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和期待。我们设计这项课题,基础是我们有一支素质较好的青年教师队伍,有一个能打“硬仗”的优秀教师群体。青年需要成长的土壤、展示的舞台,优秀教师群体需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而《青年教师专业化校本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不仅要为广大青年教师拓展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空间,而且要带领他们通过研究不断反思、弥补不足,走上岗位成才和健康发展的道路。同时,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实践成长的成功经验,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要在课题框架内对他们的传帮带作用进行资源性的优化构造,以带动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此来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涉及的关键词是:青年教师专业化、校本培养、模式研究,

本课题以青年为着眼点展开研究,所以三个关键词的界定是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青年教师专业化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引导青年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优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质,形成自己个性化教育教学特色; 校本培养是指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方向,挖掘和整合各类资源,完善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各类制度建设和保障制度,深入研究不同学科教学特点,重视不同教师的不同发展个性,遵循“引进来、送出去”的原则,让青年教师接受各类系统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并帮助青年教师建立分步发展的目标计划。完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档案建设,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跟踪督促机制,从而建构具有本校特点的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规范体系。模式研究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各种成功经验,并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培养的过程进行规范和归纳,揭示一般规律,从而形成功能相对完善、又充满与时俱进活力的样式,为社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提供新的样本。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正确把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形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操作策略、方法、途径和有效载体。

2.通过研究,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和发现问题的洞察力、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提高科研素质,形成有效教学、科学育人的能力,培养具有教育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学习型、反思型、智慧型、研究型教师。

3.通过研究,探索校本化的培训、科研机制,推动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能力、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进而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我们的理论基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信念。在主观上,人总是倾向于不断追求尽可能的全面发展;在客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也不断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构建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与人的学习型发展相联结的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价值观。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政策支持。

3)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体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的。建构主义者学习论更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建构主义学习论对今天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实现专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要充分满足每个教师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高层次“需要”。

6)教师本位的专业发展观。教师专业发展既要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又要实现其人格价值。教师主动参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实践依据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条件,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专门采集了大量的专业理论书籍提供给教师,督促他们通过阅读写出心得笔记和研究论文,并定期地组织相互间的学习和交流。学校教科室在这个环节中以自创的《学校教科研信息动态》不断为广大教师提供资询,并推出教师专业化专辑。学校通过精心规划,还系统组织实施了“‘新世纪东林教师新形象’师本培训工程”、“青年教师‘读书与研究’学术沙龙”,分层次选送中层以上干部、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新课程专题培训,组织一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立项的新课程专题的教育科研课题,选送一批有研究成果的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有关新课程实施的学术研讨会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研讨等。另外国内外的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各类实践和专题研究,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五.研究内容

1.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研究

   教师专业素养,又称教师素养、教师素质、教师修养,它指的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角色需要具有的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直接影响课程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价等课程与教学因素的重要条件,直接制约着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论性支点。这些理念是在认识到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活动观。二是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三是有与教师专业相适应的能力。主要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的标志。本课题组结合本校青年教师为主的结构特点,认真研究校本化培养教师专业化的模式和机制。

2.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

  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以国外的居多,有从关注点、心理特点、情景因素对教师影响的程度等不同角度进行的划分。我们希望的是能够发现区分专业水准或差异、又比较容易辨认和判断的依据、标准或特征,然后进行阶段的区分,并能够将这种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评价或判断等实际工作中。  不同的研究者由于关注焦点不同,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方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主张和看法。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三阶段发展观: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一般来说,师范生和新教师比老教师更关注这些问题。由于这种生存的忧虑,某些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而不是教他们;有些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教师对学校的社会化过程的理解而造成的。在学校里,人们总是希望教师把学生管教得老实听话。其结果,教师们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生存时,他们将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绩而进入第二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核对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一般来说,在职教师比师范生更关心这一类问题。(3)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关注学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事实上,有些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进入到第三阶段。另一种是五阶段发展观。根据教师与任务的关系变化,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新手(novice)新手阶段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在教学方面,新手教师除了要学习一些具体的概念外,还要学习一些具体教学情境下的应对规则。新手阶段是一个获取经验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现实的、亲身的体验比口头获得的信息更重要。(2)进步的新手(advanced  beginner)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所学的知识逐步联系起来,并能找出不同情境中的一些相似性,而且有关情境知识也在增加。随着实践经验的逐步增加,个体可以忽略或打破一些规则,这意味着教师策略知识发展了。这时,个体开始依据具体的情境来指导行为,教学行为开始变得灵活。(3)胜任型(competent)处于此阶段的教师,能按个人想法自由处理事件,依据自己的计划,对所选择的信息做出反应,并能够对所做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职责。因此,与前两个阶段的教师相比,他们经常能强烈地感受到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也对成功和失败有更深刻的记忆。(4)精通型(proficient)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对教学的直觉或领会很重要。他们能从积累的大量丰富经验中,综合性地识别出情境的相似性。处于此阶段的教师能从截然不同的事件中考虑到其相互联系。这种综合性的识别使个体能够更精确地预测事件。(5)专家(expert)如果说新手、熟练的新手和胜任教学的教师是理性的,精通型教师是直觉性的,那么我们可以将专家的行为看做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并不是说专家教师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而是说他们对教学情境不但有直觉的把握.,而且能以非分析性、非随意性的方式,理智地做出合适的反应。他们的行为表现流畅、灵活,不需要刻意的加工。专家型教师知道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与前几个阶段的教师相比,他们采用的方法更加多种多样。本课题组准备对这两中分类作比较研究,结合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讨出比较适合学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阶段划分,并据此制定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促进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主要是:(1)经历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家庭环境和学前、求学的经历?这些对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选择教师职业的?工作的经历是怎样的?是否感到有飞跃、平台、下降的时期?工作初期关注的是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解决得很容易?哪些问题解决得比较难,比较慢?什么时候工作就比较顺利和顺手?什么时候取得教学上和研究上的成果?不同时期的障碍有哪些?成长中的关节点及关节问题是什么?(2)划分阶段的标准问题。专业是多方面因素的统一,那么,是以某一项专业特质作为分阶段的依据,还是以总体的专业水平为分阶段的依据?各种专业特质之间的发展有没有不平衡的情况?如果有,如何把握总体的专业水平?教师自己通常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分段?理论上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分段?(3)各阶段特征的分析。各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如何识别和判断? 我们将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选取:选择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小学有成就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或获全国教师奖励者、或有突出成就获得公认者)若干人。方法:首先,是运用他们的自传或报导材料进行分析;其次,对缺少材料的和没有文字材料的,进行补充和访谈;再次,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和研讨,形成观点,在此基础上编制教师成长阶段的量表,用以分析教师所处的成长阶段,并进行试测。

3、教师专业特点研究

  关于教师专业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类比等现象,往往简单地和律师、医生等专业进行类比,对教师专业的特殊性揭示不够。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似乎比较理想化。缺少实践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应用研究,缺少可操作性。本课题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青年教师的专业有什么样的特点(基本性质的问题)?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哪些方面的发展(横向的问题)?                  3)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什么过程、阶段性和规律(纵向的问题)?                  4)哪些因素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外围和环境的问题)?                  5)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般方法问题)?

我们将在充分调查了解本校青年教师专业化现状的基础上,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对青年教师专业化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调查分析、实验探索和研究。

4、教师专业化标准的理解、制定、使用问题的研究

   本研究并不是要制定一个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而是针对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就如何理解、制定、使用等问题,提出一些思路或框架。要研究并回答这样一些问题:(1)青年教师专业和其他专业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对制定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提供了哪些启示?(2)从哪些内容上、指标上去构建这个标准?统一的标准和不同类型、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教师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统一的标准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的关系如何处理?我们将对能够搜集到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就文本本身的优点和可能的问题,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专家和青年教师进行若干次必要的研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参照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的结果,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解、制定、使用等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制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和制度。

5、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的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了解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遵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国外对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一定研究。R.Fessler提出了影响教师生涯周期的个人环境因素(家庭、关键事件、危机因素、个人特质、兴趣、生活的阶段)和组织环境因素(学校规则、管理类型、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社团组织)。Eleonora  Villegas-Reimers & Fernando  Reimers在《作为终身学习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文中,提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7个因素:教师生涯发展阶段,教师认知发展阶段,学校的发展阶段,学生和社区的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时间,对教师和项目的财政支持。国内对此研究不多,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中相对比较薄弱的问题。  本课题中我们主要研究以下因素对教师发展的影响:(1)在各个成长阶段,各有哪些因素对其发展有影响?主要因素是什么?(2)学校的环境因素问题。教师的办公室环境对教师有多大影响?有什么影响?教室环境对教师有多大影响?有什么影响?学校的哪些管理制度和氛围对教师成长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名师的示范作用有哪些?有无消极的影响?教师的社会承认机制对教师的影响?哪些机遇对教师成长有影响?(3)早期的和家庭的环境因素问题。教师的家庭背景对教师有什么影响?教师早期的教育经历有什么影响?教师早期的人生经历和重大事件有什么影响?(4)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问题。教师的性格特点对成长有多大影响和什么样的影响?教师的时间使用策略对成长有什么影响?我们将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整理出总的框架,然后就各个成长阶段的因素(突出上面的问题)进行访谈,寻找主要的因素。然后编制调查问卷,选择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对这些因素有无影响、有多大影响、有哪些影响等问题进行调查,尽可能做出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概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一些特点。6、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的文献研究,主要搜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方面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论文著作等资料,进行翻译和研究,了解和分析它们的改革经验,配合和参加有关内容的研究。资料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生涯周期,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教师发展学校,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师教育的培训模式,教师的资格制度与评估制度等。7、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教科研专业知识发展研究,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科研意识与态度(是否有意识参加课题研究、是否自己承担课题等),是否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是否取得科研成果等。研究目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其科研能力现状;探索科研能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对象:5年以下教龄5人,510年教龄5人,教学能手3人。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培养青年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在于探寻教育教学规律、利用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广大普通教师来说,搞科研的恰当途径就是把教科研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走行动研究之路。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因为行动研究实质上就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即:表述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行动——效果评估。行动研究能够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从而可以使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相得益彰,渐进佳境。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有力保证。

8、教师反思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将对教师反思意识,反思水平和反思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研究目的:对教学反思意识的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教师对反思的认识状况,了解教师所认为的反思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教师的反思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教师对影响自己反思的因素的认识以及通过反思自己的收获是什么等;反思行为包括教师反思的内容和过程以及反思行为发生的频率,对反思内容的调查,目的在于考察、了解目前教师反思的内容指向;对教师反思水平的评定,目的在于从认知的角度了解教师的反思能力,了解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反思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研究教师的反思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影响。对象:新手型教师(工作1-5年)、有经验教师(教龄6年以上)、教学能手3名。研究方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

9、青年教师自我指向学习准备度的调查分析。自我指向学习的能力与意愿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青年教师必须是自我指向学习者。研究设计:对象:全体青年教师。研究工具及方法:调查问卷。

10、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与校本促进的研究。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校本促进(指学校以学校资源为基础,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两条途径,但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1)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设计、学习、教学、科研)方法问题:教师自身发展应该有哪些观念?教师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反思?哪些途径比较有效?如何完善地使用这些反思的方法?为了教师专业发展如何进行生涯设计?如何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型教师的形成?(2)学校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哪些规章制度特别是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以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应该创设哪些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如何与社区和教师家庭配合,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学校本身的培训资源?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法、合作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行动研究操作步骤大体涉及确定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实施考察、进行反思等几个环节。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景中,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身实践进行的有意识、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在行动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即时情景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发现新问题,修改完善计划,再次行动、再次考察并进行新的反思的螺旋上升的根据。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但是这种行动不是一般意义的行动和动作,而是一种变革、改进、创新,是一个寻找问题和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验证性。检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证实或证伪研究假设。这是课题研究的基础特征。第二,探索性。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行动是一种积极寻找解决问题并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的过程,探索性是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第三,教育性。教育性动应服从、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行动的最高原则。

2.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与有关的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比较、评价、研究,了解并掌握一般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研究,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建构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3.合作研究法

  运用合作研究法,就是在防止目标异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团体的研究合力,促使各项研究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引导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内发挥个性研究优势,实现个人研究目标与不断生成的研究兴趣相结合的明晰化和深度化,使课题在实质性推进中保持一种深度发展的态势。

  4.经验筛选法

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42012.3

   确定选题,完成前期调查、论证,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2.42014.6

    全面实施研究,分阶段落实研究目标任务,根据研究进程和实施情况,召开学术研讨、成果报告或中期展示会。

3.总结阶段:2014.72015.7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举行课题鉴定和成果发布会、编辑出版相关研究专题集,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本课题由学校李惠琴校长领题,学校教科室全体成员参与,课题组成员为本校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教学新秀、各学科学科组长、业务骨干以及全体青年教师。大部分课题组成员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不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研究能力。

     2.制度保障

     1)学习制度。科学利用学校业务学习时间,课题组按每月一次开展理论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2)研究制度。根据研究需要,每月安排一次研究活动,重点反思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解决假设,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策略。

     3)归档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信息、成果,归入教师专业成长业务档案。

      4)激励制度。对课题研究有较大贡献者给予一定的教科研成果奖。

    3.物质保障

       学校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和有关的设备、设施(包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经费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基金)。

     九.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相关研究资料、各类数据量表、佐证材料(包括相关活动的文字、音像资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