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探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陈传兵

课题学校: 上海市青浦区赵屯中学

课题组成员:徐建英

结题时间: 二OO八年十二月

农村初中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探究

目录

一、摘要…………………………………………………………………4

二、前言…………………………………………………………………5

三、研究方法……………………………………………………………6

四、研究内容……………………………………………………………7

(一)研究背景…………………………………………………………7

1、学科层面………………………………………………………………7

2、教师层面………………………………………………………………8

3、学生层面………………………………………………………………8

(二)课题中相关关键词的界定………………………………………9

1、本土教育资源…………………………………………………………9

2、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9

3、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9

(三)研究概述…………………………………………………………9

1、开发目标………………………………………………………………9

2、开发途径……………………………………………………………10

3、研究过程……………………………………………………………10

(四)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11

1、谁开发………………………………………………………………11

2、如何开发……………………………………………………………11

3、开发与利用的关系…………………………………………………12

4、运用途径……………………………………………………………12

(五)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操作过程……………………………14

1、操作过程的设计说明………………………………………………14

2、八九年级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步骤…………………………15

3、六七年级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步骤…………………………19

五、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评价…………………………………25

六、已取得的成就………………………………………………………26

七、研究过程中的思考…………………………………………………28

八、结论…………………………………………………………………31

九、附录材料……………………………………………………………32

表一:九年级政治科目各课教学内容及要求………………………………32

表二:本土资源与教材知识点对应表………………………………………34

表三:资源链接及开发利用的教育综合实践指导意见………………………36

表四:班级任务、小组负责人及主题实践活动安排表………………………38

表五:方案设计评价表……………………………………………………38

表六:实践活动记载表……………………………………………………39

表七:实践活动评价量表…………………………………………………39

附件八:“我爱赵屯”主题活动告家长书…………………………………41

表九:赵屯中学“我爱赵屯”实践活动多元评价表…………………………42

表十:赵屯中学“我爱赵屯”活动记录表…………………………………43

表十一:人之杰……………………………………………………………44

表十二:古之魂……………………………………………………………46

表十三:赵屯镇石桥统计表………………………………………………47

表十四:诗之韵……………………………………………………………48

十、推荐本土资源教育考察活动一览表………………………………49

十一、过程性附件………………………………………………………54

十二、参考文献…………………………………………………………59

十三、致谢………………………………………………………………59

摘要

二期课改提出了初中要进一步探索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程结构,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而政治学科具有时代性、即时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给开发本土教育资源提供了理论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在梳理——链接——开发——利用的实践思路来开发利用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前言

二期课改提出了初中要进一步探索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程结构,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而政治学科具有时代性、即时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给开发本土教育资源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自从2007年本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对初中阶段的思政教材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整理出相配套的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中我们把学生分成六七年级和八九年级两个部分,并以八九年级作为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部分。

在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挖掘、运用了大量的本土教育资源,并把本土教育资源通过案例教学、直接利用网络进行专题教学 、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本土教育资源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促进了政治学科课程建设,使老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学业评判者的权威,回到了与学生一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共同起跑线,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成为课程开发建设的主体,有效改善了政治学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同时在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形成了梳理——链接——开发——利用的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了政治学科德育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今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究方法

1.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与思想品德学科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本土资源的现实状况,并作具体的分析,了解哪些本土资源可以利用以及怎样利用。

2.经验总结法:定期对本土资源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总结,积累资料,形成经验文章和如何进行本土教育资源利用的文集。

3.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加强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的学习。

4.行动研究法: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调整计划和策略,边行动边研究边反馈边调整。

研究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期课改为农村政治学科拓展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农村地区,虽然有经济、地理等多方面的局限,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教师选择教法上受到了一定的的限制,但农村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赵屯镇有许多学生熟悉并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能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的本土课程教育资源。因此,如何开发本土资源,使之与教材内容有效链接,让学生在与教师共同开发本土教育资源的拓展过程中感悟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自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学科层面

在二期课改“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课程理念引领下,思想品德学科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构建贴近生活、降低难度、重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教学原则上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关注社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学生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科教学充满活力。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倡导在开放互动和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甚至亲身经历的事件,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悟,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和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在学习评价上,强调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综合评价机制,要展示学生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习成果。新课程理念这些理念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学科教学资源,以充实课堂教学,以提高教课堂学效能。

鉴于此,二期课改为农村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农村地区,虽然受经济、地理等多方面的局限,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教师选择教法上受到了一定的的限制。但农村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赵屯镇有许多学生熟悉并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能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感悟的本土课程教育资源。因此,如何开发本土资源,使之与教材内容有效链接,让学生在与教师共同开发本土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自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就成了我们最重要的课题。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农村初中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探究”这个课题,以增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层面

新课程理念和政治学科的特点为政治学科活化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鼓励教师结合教材,积极开发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对政治教师来说,给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要探索构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程结构,意味着教师将不但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建设者;就要比以往要有更为自由更为灵活更为开放的教学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悟,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和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农村初中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真正唤起教师立足实际,立足生活,主动改变角色的意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实践与学习、研究与开发有机结合的积极工作状态与工作情境。

(三)、学生层面

政治是德育的主渠道,在初中阶段的政治学习过程中,按照德育内容序列化安排的螺旋循环模式,必须按照人的活动范围确定德育的中心内容,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获取知识接受德育教育的途径不能够象市区的学生那样有广泛,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此,如果单纯的依赖教材,就很容易使教材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脱节,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不大,甚至是厌学。这就要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切实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运用学生周围的本土教育资源。

另外,开发本土教育资源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资源开发的过程具有了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作为开发的载体,其实践性过程更强调活动主体行为与意识的积极参与,比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在更高的活动曾面上组织和开展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所以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意识水平。

总之,本土资源开发的过程是民主开放式的动态过程,它既是目标,更是手段!既是结果,更是过程!既是意识,更是能力!

二、课题中相关关键词的界定

(一)、本土教育资源

学校所在的镇、区范围内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等方面起促进作用并且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特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它们包括乡土地理和历史、政治经济、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活特色和生活经验等。

(二)、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

经过梳理,能够和政治学科教材匹配,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乡、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推动作用的本土教育资源。

(三)、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本镇的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进行探究、走访和调查,把这些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按照设计的思路开发成有助于政治学科教学的材料。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

三、研究概述

(一)、开发目标

1、寻找与教材最佳结合的本土教育资源。

通过学科内容与学生体验的整合、学科的情感和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经验、体验的结合对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注重在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寻找政治学科内容与学生体验之间最佳结合的本土教育资源。

2、研究报告和资源案例集。

在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基础上,根据过程中的方法、事实材料、方案设计、过程说明等撰写课题报告,以期积累经验和素材,充实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推动学科的课程改革,促进农村初中政治学科教学水平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土资源案例集。为以后开发校本课程做准备。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通过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究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开发过程中的方案设计、活动的分工、资料的积累等方面以及在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探索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发途径

1、自主学习。学生调查、查找和利用已有的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等

2、探究学习。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切身的体验中获取本土教育资源。如赵屯地区环境状况、梅桥村的居民收入调查等

3、研究学习。以主题、专题为引领,引导学生开展由教材到实际的知识转移。用口头报告、绘画、写作、小报、图片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总结展示。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7年1月——3月

进行文献研究,学习有关理论,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并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2、实践阶段:2007年4月——2008年3月

(1)、调查研究确定具体本土教育资源

(2)、梳理教材,寻找与本土教育资源的结合点并创设相应的主题,以主题为主线,分组、分阶段开展实践研究。

(3)、小结。进行研究成果的资料整理,将实施过程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初步拟出本土教育资源利用的案例集。

3、撰写课题报告:2008年4月——2008年9月

在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和与教材相链接的本土教育资源的实施案例集

(四)、开发利用的思路

梳理——链接——开发——利用,这样的开发设计思路是我们学习和扬弃结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分析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中所存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概括出来的。在这个阶段有以下的问题要弄清楚:

1、谁开发?

也就是本土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是谁?此研究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都是开发的主体,但两者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教师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活动的策划、方案的设计、行动的指导、资源的利用等方面有着学生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起主体作用,方案的落实、行动的实践等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实践。

2、如何开发?

(1)、关于梳理

梳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梳理,一方面是对教材知识的梳理,另外一方面是对本土教育资源的梳理。通过学科梳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把学科知识的封闭结构改造成为开放结构,通过对本土教育资源的梳理,明确有哪些本土资源能够为我所用,这样为学科知识和本土教育资源即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相互联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促使学生德育的发展是政治学科教学最终目的,那么梳理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通过梳理,我们就要深入地关注结论性知识与现实、与个体经验之间多种联系的可能性,进而融合知识与体验。

(2)、关于链接

梳理已使学科知识和本土教育资源一目了然,链接是把能够反映教材教育要求的本土教育资源和教材主题相对应。

链接课程内容的操作程序是:“选择——组织”

第一、选择教材主题和本土教育资源。依据教材的教育重点选择在学生身边的能够成分体现教材教育要求的本土教育资源,它们有人文、历史遗址、工厂企业等。

第二、组织本土教育资源,按照教材反映的不同主题分别归类,组成一组组直观列表。

链接本土教育资源时要注意几个环节:(1)本土教育资源一定要与教材主题相对应,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更实际的说明教材的主题。(2)从事实层面的学习经验出发,寻求学科领域与本土教育资源联系,体验事实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各种联系途径和方法,同时要遵循“学科事实——情感——本土教育资源”的逻辑联系,获得一种贯通感。

3、关于开发和利用的关系

本土教育资源来源于本土社会,与学生的社会实际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体现社会实践性的特点。我们的想法是在学科教学中以社会实践、调查、探究等活动做为本土教育资源开发的形式,其本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是:“梳理教材——确定教材的教育主题——选择本土教育资源——实践、探究本土教育资源——交流实践成果”。开发利用的过程围绕教育的主题,强调开发过程中的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强调开发过程中的团结合作、情感体验,通过切身的体验进行情感教育和情感的升华,这是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目标。

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不是仅仅为了活动的形式,更不是为了附合教材中的主题教育结论,所以特别要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不能够凝固学生的思维,要通过深入的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

由此可见,开发和利用是本土教育资源探究实践的两个阶段,是对本土教育资源的两个方面,他们相对分离,但又紧密相连,开发是对教材和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对开发后的本土教育资源的利用,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利用是开发的目的和升华,开发中有利用,利用中包含着开发,它们统一在对本土教育资源探究实践的活动中。

4、运用的途径

(1)、精选案例,进行案例教学

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把握的一个方向性原则。所以在积累的本土教育资源中,要选择能够与教材知识点相联系的案例,通过体验、感悟、讨论、交流的形式学习案例。在六年级的教学中选择与家乡、社区紧密相连的材料,如:赵屯过去、现在的状况;历史、风土人情;赵屯中学的历史;“古之魂”、“人之杰”、“诗之韵” 等。七年级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可以选择的案例有:本校意志坚强同学的案例;“鸭司令”的案例;“人之杰”材料中有关意志方面的案例;学习型家庭等案例。八年级的教学中,通过赵屯的环境调查结果与教材中《治理环境当务之急》、赵屯交通状况与《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等。九年级教学中,可以通过青龙镇的社会实践材料;抗美援朝烈士凌叶生;革命烈士蔡阿金;西气东输的终点站位于金项村;草莓仙子顾翠萍;草莓大王姚建平;农民诗人沈惠中;陈云故居;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上海青浦赵屯草莓研究所;民间文化:田歌、“中国民间艺术(沪剧)之乡”;青龙塔;青龙寺;梅桥村的变迁;赵屯“草莓之乡”等典型材料与教材中的认识国情、了解家乡、爱国主义精神、综合国力、社会责任心、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艰苦奋斗、民族精神、可持续发展等知识想联系。通过这些同学们熟悉并感兴趣的具体案例领悟教材中的知识,升华和提升自己的情感。

(2)、直接利用网络进行专题教学

这一利用方式主要在八九年级阶段,因为在教学中,教材对于一些问题的阐述不明确,容易让学生产生疑问。如在讲到环境污染、公共秩序、爱国主义、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重点知识时,单纯的材料分析、交流并不彻底,为了把这些重点知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领悟,需要更详尽的信息,更深入的思考,在所选择的本土教育资源中,有很多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相辅相成的材料,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搜集有关图片、文字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了本土教育资源,也学到了相关的很多知识,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的理解。利用网络的信息优势再结合本土教育资源,能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不仅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整理、利用信息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这种利用方式能更有效拓展教学创新的空间。

(3)、制作教学课件,应用于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本土资源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制作成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据本土教育资源制作成课件,另外要依据获取本土教育资源的不同方式,还要依靠学生把本土资源制作成教学课件,如赵屯环境问题的调查结果、赵屯发展的状况、青龙镇社会实践材料的汇报、采访农民起义领袖周立春后人的材料等都需要参与活动的学生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教学课件,更集中的表达要传达的理念,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让那些没有参与活动的同学感受到实践的过程和结果。

(4)、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探求本土教育资源的社会实践活动

政治学科的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让学生在社区生活中自主活动,体验成长,这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参与探求本土教育资源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通过参与赵屯环境状况的调查能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通过青龙镇的社会实践,赵屯历史及生活环境的考察,让我们对家乡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家乡。参观东乡烈士陵园、陈云纪念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参观现代科技企业,梅桥村的变迁,让学生亲眼看到家乡的变化,了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的信心。通过访问本地区的历史人物、了解本地的模范人物,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心。所以这一方式也是本土教育资源利用中非常好的一个途径。

(五)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操作过程

1、操作设计说明

在初中阶段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我们把初中阶段的四个年级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六、七年级阶段,一个是八、九年级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把八九年级作为开发利用的重点,在撰写报告的时候,也把八九年级的部分写在前面,之所以这样设计和安排,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教材的体系结构。六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相对与八九年级来说更不易于开展工作;而初中阶段的政治学科体系中八九年级注重社会、注重情感教育的体系也决定了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放在八九年级阶段,这样更利于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本土教育资源。

在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八九年级和六七年级并不是绝对孤立和封闭的两个部分,在这两个部分之间有很多共同的本土教育资源,只不过在运用的途径和开发的实践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实践方式。

2、八、九年级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步骤。

在八九年级,我们主要偏重与从实践的层面让大家接触家乡,在这个阶段,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实践篇”、“调查篇”和“探究篇”。 “实践篇”主要由东乡烈士陵园、中雅钢琴厂、草莓研究所三个社会实践构成,主要侧重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的投入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激发自己的情感。“调查篇”主要调查梅桥村发展的变化,家乡的特色,历史人物,居民收入,赵屯环境污染调查几个活动小课题组成,主要侧重于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围绕主题开展自主性拓展或探究活动,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篇”选择赵屯地区的环境问题为探究对象,它是“实践篇”和“调查篇”两部分的一个延伸,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思路乃至态度、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启示,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八九年级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题如表:

年                                                    级教育                                                    主题主要内容备注
                                                     八                                                    年                                                    级走                                                    进                                                    社                                                    会实践赵屯社情、民情等
调查居民收入等
探究赵屯社区的环境污染状况
九                                                    年                                                    级提                                                    升                                                    情                                                    感实践东乡烈士陵园、白鹤的古迹遗志等
调查新农村建设之梅桥村的巨变
探究“草莓之乡”的秘密

八、九年级的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我们紧密的和教材相联系,其设计思路如下:(以九年级为例)

第一步:梳理教材。

教师和同学一起认真的梳理教材,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重要的知识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成专用表格。学生按照表格的要求整理好教材。

(如表一:九年级政治科目各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二步:寻找本土教育资源。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寻找赵屯可利用的本土教育资源,在对本土教育资源认识的基础上对本土的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列表。(如表二:本土资源与教材知识点对应表)

第三步:对本土教育资源和教材进行链接。

我们把梳理好的本土教育资源和教材按照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进行对比,寻找两者的链接点,列表使其一一对应。教材中某一个知识点可以与运用哪些本土教育资源通过表格一目了然。(如表三:资源链接及开发利用的教育综合实践指导意见)

第四步:任务分配

我们学校八九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平行班,共有八个班级,我们针对八个班级进行不同的分工,一共分成8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完成各个小组的任务。

我们进行这种任务驱动式分配,第一是由于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个班级、每个年级都来系统、全面的进行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这也不是我们进行本土教育资源开发的目的。第二,进行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让学生有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提升情感,但是这种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就容易流于形式。第三,不同班级分工合作,增加了活动的有效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也更有利于进行资源共享。

第五步: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调查方案。

小组的组长完全由小组自己推选,将结果报告教师。小组成立,组长产生后,组长组织小组设计调查方案,并准备相关的材料。

具体的任务安排、小组负责人及主题实践活动如表四:班级任务、小组负责人及主题实践活动安排表。

第六步: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如表五:方案设计评价表)

方案评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小组设计的最后方案,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要听取小组说明,严格把关,对小组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第七步:实施方案、教师监控、指导。

小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分别进行方案的实施,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小组必然将活动的详细安排,报告老师.每次活动结束,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填写相关的资料。教师及时掌握活动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恰当做法 。(如表六:实践活动记载表)

第八步:形成调查报告,小组总结。

最后的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作为小组的最后的活动成果。活动结束,个人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小组总结。个人小结、小组活动总结都要指导老师。

第九步:班级交流、展示。

小组活动的成果,可以采取文字、模型、图片、照片、声像、多媒体等任何有利于表现活动成果的形式,形成的成果先在班级交流,同学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后每个小组再完善自己的成果。

第十步:对整个开发利用活动进行评价。(如表七:实践活动评价量表)

活动结束,小组组织总结,形成报告,班级展示、交流。各小组互相借鉴、学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自小组的报告,形成政治学科可利用的资源。

范例1:

分析梳理教材:

【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主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情依据;教材主要从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来阐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教材提供了一些关于人口、资源和环境几个方面的数据、漫画和图片。

【教学目标】: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现状,懂得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教学效果1】:人口问题一直是我们常提的问题,学生知道一些,但感触不深,资源问题,似乎离我们较远,学生还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它们都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不感兴趣,环境问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自己所看、所听的亲身经历,学生的感受较深,总的来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我们在这三个方面的现状,懂得我们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学生缺乏切身的体会,不能够真正的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没有在学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还不是很强。

寻找、链接本土教育资源:

【本土资源】:在赵屯地区,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空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空气中经常弥漫着刺鼻的酸味,把本地的环境问题弄清楚,对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会更深刻,更直接。况且在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也就是环境问题,它离我们最近。

【活动设计】:把学生分成3组。第一组走访调查市场渔业人员、居委村落,了解水质情况对当地渔业、农业、居民生活的影响。第二组收集青平制药厂、轧钢厂、化肥厂等主要排污企业的废气排放资料,了解周围居民对废气排放的反应。第三组走访环保所和污水处理厂,了解本镇每日垃圾清运量及处理方式,同时调查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木筷、马夹袋等白色垃圾的使用情况。各小组最后把搜集的材料制成作品。

资源开发:

【开发途径】: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和调查。

效果评析:通过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感受环境问题,比坐在教师里讲环境问题让学生更感兴趣、更有体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资源运用:

【资源利用】:

制作教学课件,应用于教学中,主要环节是:

第一组同学展示在赵屯拍摄的一些图片,并对图片进行解释说明。

第二组同学播放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污水流淌和工厂冒黑色浓烟的两段视频。

第三组同学先介绍白色垃圾以及赵屯作为“草莓之乡”大量使用白色薄膜的情况。

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通过感觉、视觉等这样的知觉活动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土壤生长能力被破坏程度的理解。

【教学效果2】:

小组成员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交流。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的了解更深刻深刻,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自觉的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活中自觉的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1、各小组要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同学身上

2、调查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设计好线路及要调查的问题

3、及时的总结好搜集的材料

【附录材料】:

调查、探究活动结束时,每组要求写一份总结报告或出一份环保小报,每人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建议性的小方案、小设想。以及相关图片、flash等

3、六七年级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步骤

首先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六七年级教材,在分析教材和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的基础上确定了六七年段学习的本土资源,在六、七年级,我们本土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两个途径:

一是开展“我爱家乡”为主题的关于家乡各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我爱家乡”为大主题,下面有不同的小主题活动,同学和教师一起通过社会、网络和图书馆等不同途径合作获得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人之杰”、“诗之韵”、“古之魂”、家乡的传说等。人之杰,主要介绍古代和近代的赵屯地区的名人,通过这些名人的介绍,让同学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上,也曾诞生了杰出的人物,激发自己成才的远大理想。诗之韵主题主要介绍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笔下的家乡,通过他们的诗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新的认识,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古之魂主题主要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通过历史遗迹,回顾历史,在古迹中接受情感教育。

二是结合教材进行本土教育资源的主题教育活动。由于六、七年级教材主要阐述的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品格教育,所以我们的本土教育资源主要围绕本校、本镇的先进人物、事迹、五好家庭、学习型家庭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开展以“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品格教育。六七年级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题如表:

年                                                    级教育                                                    主题主要内容备注
                                                     六                                                    年                                                    级                                                     我                                                    爱                                                    家                                                    乡家乡概况人口、地理
家乡的传说百聚桥与官庄桥
人之杰古代以及革命烈士蔡阿金、抗美援朝烈士凌叶生等
古之魂青龙塔、福善桥、施家桥、                                                    万福桥、万寿桥等
七                                                    年                                                    级自                                                    强                                                    不                                                    息诗之韵陆游、杜牧、高不骞等诗作
坚强品质马丽婷、周怡等
学习型家庭顾伟平家庭、高杰家庭等

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主题和活动目的

其一:赵屯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在这片土地上有很多生动的、学生有感触的本土教育资源,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增加切身体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有效地推动德育教育的开展,增强自己爱家、爱国的责任感。恩格斯说“只有热爱家乡,才能热爱祖国。”而热爱自己家乡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家乡。这就需要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其二:本次活动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了解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交际能力等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同时,本次活动因为涉及到学生要走出校园进行走访调查,所以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文明礼仪的态度也是一次很好的检验机会。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实践出真知,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风土人情等,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长辈等途径了解家乡的概况和历史,通过资料整理、归类对家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

3、活动准备

首先同学们进行分组,确定小组的负责人和组员,其次和教师共同讨论需要搜寻家乡的哪些资料,拟定查找的主题,然后在组内分工,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同学身上,并合理的安排时间。

4、注意事项

(1)、在同学分组中,要注意合理搭配,每组的组长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2)、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积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与老师交流。必要时调整原方案。

(3)、确定的主题要具有可操作性。

(4)、借阅的书籍要及时归还,

5、常见的活动内容

★ 了解家乡的基本状况,如人口、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环境气候……

★ 家乡的风俗习惯。★ 家乡的历史名人★ 家乡的名胜古迹★ 家乡的特色

★ 家乡的历史★ 家乡的传说

6、记录形式:

照片、文稿记录。

7、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动员、准备、要求

动员:明确目的、统一思想、规定组织形式和活动配备材料。

要向学生说明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在总结评价阶段,以小组代表形式交流,同时展示自己小组的资料收集、整理过程,如相片、文稿资料等。材料配备:相机、文笔用具、相关表格。

准备:

(1)、教师与相关部门沟通,如家长、图书馆、阅览室、信息机房等,告诉大家应掌握的一些基本的方法,注意的要点,表格的填写,特别是过程性的资料积累。(见附件八:“我爱赵屯”主题活动告家长书)

(2)、组织学生讨论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加深认识。

(3)、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讨论本组以什么途径来获取本组的资料。

(4)、发放实践活动多元评价表、活动记录表等相关表格。

(见表九:赵屯中学“我爱赵屯”实践活动多元评价表、表十:赵屯中学“我爱赵屯”活动记载表)

(5)、规定实施的时间和完成的期限,明确表格填写要求及评价标准。

要求:记录力求详尽,真实;允许失败或调整自己的方案;提倡以不同媒体作记录;要有详细的书面报告。

第二至第十二课时:

活动过程和活动形式

A 确定小组查找资料的途径:利用网络或图书馆等

B 小组分工,确定每一个人的任务

C 以个人为单位,查找资料并记录过程及心得体会。

D 与小组成员、老师交流活动中的得与失,并及时记录。

E 及时总结,完成记录或表格。

F 整理媒体纪录,完成小组书面报告。

第十三到十五课时:总结、交流

1.收齐各小组的记录、表格或书面报告,教师作出评价。

2.组织学生交流体会与收获,各小组代表在班级内交流

3.将各小组的报告进行整理、收集,形成活动档案。

实践证明,主题教育活动开发利用,不仅仅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了家乡,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爱乡、爱国之情,增强了他们建设家乡、建设国家的信心,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平,是探究有效德育的有益实践。

范例2:

《我爱赵屯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风土人情等,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图书馆、父母等途径了解家乡的概况和历史,通过资料整理、归类对家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

(2)与图书馆、文化站、等相关部门联系,寻求帮助。

(3)与各小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指导、协助、调整、改进行动计划。

2.学生准备:

(1)分成三个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并根据需要对各小组分工。

(2)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的资料。

(3)询访老教师、爷爷奶奶,收集第一手资料。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赵屯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家乡,可是我们对她了解吗?又了解了多少呢?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课前我们同学都做了认真的探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

【学生活动一】:赵屯概况。(第一小组)

1、境域概貌。(充分利用网络、文献、图书馆等资源)

2、人口。

3、气候。

4、参考网址:

【学生活动二】:家乡名人 (第二小组)(详见表十一:人之杰)

1、历史名人故事《清代农民起义领袖:周立春 周秀英》

道光二十九年夏天,青浦县遭到一场严重的水灾,水之大为百年所未有,大片土地,颗粒无收,入冬,疫民大饥,饿殍载道。但青浦县知县不顾民众死活,限期催征粮三年陈粮。迫与无赖,周立春组织民众反抗,后又于上海小刀会结合,在塘弯摆开了与清政府武装对抗的阵势,多次重创前来“进剿”的清军。咸丰三年八月初三,周立春和各路农民组合联合起来,约期起义,先后攻占了嘉定县、上海县、南汇、川沙、宝山、青浦、共6座县城,由于在战斗中表现优秀,周秀英被小刀会将士推为女将军。他们打开钱库,赈济贫民,破狱释囚,安定人心,给清政府严重打击,后由于敌我悬殊,再加上英美法的协助和法国海军陆战队同清军的配合失败。从周立春、周秀英塘弯起义到小刀会失败,共经历了2年又8个月,他们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是永存的。

2、近代英雄的故事《革命烈士:蔡阿金》

蔡阿金,男,赵屯镇太平村西万泾人。1943年冬天,参加“黄山”部队,在淀山湖的沈巷、管里一带与日本侵略者及伪军交战,蔡阿金在作战中英勇善战,缴获机枪多挺,升任排长。19944年7月,在与敌作战中受伤,在昆山县杨湘泾附近的汤墩巨家村养伤,不慎失密被捕,敌人在汤墩把他游街,叫人担保。他识破敌人的阴谋,不忍连累乡亲,宁死不屈,在汤墩附近的野猫坟英勇就义,时年仅25岁。

【学生活动三】:历史古迹 (第三小组)(见表十二:古之魂)

1、古迹:青龙塔

青龙塔、青龙寺位于白鹤青龙村(旧青浦镇)。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

青龙塔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原名隆福寺塔,又名青龙雁塔,俗称青龙塔,青龙塔是上海最老的古塔。当年的青龙镇是上海最大的贸易港口,青龙塔就是镇内标志性的建筑,见证了当时上海商贸的繁荣。青龙塔原是七级八面,砖木结构,后被兵火破坏,现只留下宋代修建的塔身,残高30多米。寺塔于宋康定、庆历年重修理工。

2、传说

百聚桥与官庄桥。清代嘉庆年间,赵屯地区的马巷村(今吴巷村)一个马姓老石匠的传说故事

3、身边的古迹。(见表十三:赵屯镇石桥统计表)

师:三个小组的同学们作了精彩的展示和汇报,他们在各个方面的探究实践活动让我们对家乡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

【课堂品析】《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希望我们大家从小的时候开始,把家乡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向李白一样,做一个热爱家乡的人。

【学生活动五】一句话感言

自了解家乡活动开始至今,自己的一句话感言。

四、教学设计说明

关注关键教学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有层次推进是本节课设计的理念。同时,本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了解学校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有能力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所以我们把教学的目标定为通过教学活动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前的资料收集、还是课堂的交流,目的都要是说清这个问题。

作为教师要准备怎样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感做为重点。只有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在进行情感的升华,教学上才能达到目标。所以设计了一句话感言和品析李白的《静夜思》。

四、关于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评价

1、评价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

教育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的质量,把评价当成促进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学的手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过自主反思,认识学习过程中的所得、发现和收获以及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此次本土资源开发,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学生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习活动并获得切身体验,无形中实现德育的目的。

2、评价的基本类型:形成性评价。

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对活动计划、活动过程、成果、交流等环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与他人的过程;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学生成了评价活动主人,这样更有利于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有利于每个学生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优化学习过程。

3、评价形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如电脑小报制作、小论文撰写等,同时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不仅是老师,还有同学、家长和社会。让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不评价者,是主体的同时也是客体,真正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成长。

整个活动从梳理教材开始,在设计活动方案和得到初步指导和培训后,学生根据调查研究设计的要求,实施调查、实践的设计方案,并依据有关要求自我评审,调查、实践活动之后,形成电子文本,按照老师要求的格式将结果交给老师。在整个活动之中,教师也要参与并对过程进行指导,对有明显错误的不合理设计,帮助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五、已取得成就

本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探究实施以来,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土资源开发利用建立了以学生和教师共为主体的课程开发体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老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学业评判者的权威,回到了与学生一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共同起跑线,使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改变了农村政治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政治学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二)、学科建设上,充实、优化了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拓宽了政治教育的渠道,丰富了政治教育的内涵。

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在实践中遵循梳理——链接——开发——利用的思路,提出了统整知识、能力、态度的目标,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科建设“统整”在一起,着眼于教学改革。通过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实、优化了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拓宽了政治教育的渠道,丰富了政治教育的内涵。自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以来,已经积累了大量详实的本土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充实了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促进农村初中政治学科教学水平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的现代化。

(三)、学生发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通过各种实践、调查、探究活动,从图书馆、网络等多方面的手段或途径拓展信息渠道获取信息,把学生变成了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同时,在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坚持在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在活动中内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学生逐渐丰富的,不仅仅是活动经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智慧、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参与本土资源开发,在实践中学习,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参与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今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有些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体会中这样深情地写到——:

社会实践让我们学习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用自己的眼睛重新的认识了自己的家乡,而这些在课本上是得不到的,也是在课本上无法感受的。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我得到了真正的知识,“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实践活动中,我懂得了团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也充实了自我。在讨论交流中,增强了我的口头表述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

……

(四)、学校德育的建设上,政治学科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是在新形式下改革政治教学形式的尝试,是政治学科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尝试,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尝试。自从本土教育资源开发以来,我们整理、挖掘了很多平时不为大家所知的、令人感到骄傲的本土资源,并形成了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体系,不仅仅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了家乡,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爱乡、爱国之情,增强了他们建设家乡、建设国家的信心,提升了学生的德育水平,真正发挥了政治学科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六、研究过程中的思考

(一)、课题的准备阶段需要大量精心的准备

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但又对后续研究的深入有很重要影响的事情,它不仅是研究的基础也决定着研究的质量,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认真的解读政治课的教材。不能够简单的理解教材的文本,而应该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它要表达的意思和目标要进行结合实际的挖掘,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样,我们在用教材是才不拘泥于教材,也更有利于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和把握。

其次是要了解学生,学生是课题的开发主体之一,也是实践的主体,不了解学生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定是要失败的,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基础、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是要了解社会,充分的掌握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在众多的资料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提取、选择、应用,否则会陷入“无米之炊”与“枯燥无味”的尴尬境地,使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流为形式。

(二)、政治学科的教学应该构建一个教育体系

思政课具有浓厚的德育性质,由于思政课本身的特点,绝不能够把思政的教学局限在教材之内、局限在教室之内,而使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之下,要更好的发挥思政课有效性,必须要树立一种教学的整体观,不仅要发挥本学科的功能,也要积极的利用好课外资源,如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风民俗等社区、社会资源,处理好课程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发挥思政的德育功能。

(三)、要学会反思

教师在活动中要学会反思。要对课题探究中的成功、失败、心得等学会思考,尤其是实践中的失败部分,要认真的分析,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反思中不断的调整和修正实践活动,使活动更好的向我们的目标迈进。

有人把行动研究归纳为这样的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 我觉得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至少说明我们的每一个探究实践活动它不是一个事情的结束,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是实践活动新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的做好每一步,反思每一步。

(四)、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实践活动过程当中,必然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究竟怎么评价,评价哪些方面呢?我觉得主要从三个方面,一个是要评价学生是否把握了教师的活动的目的,即教师想要学生掌握的教材中的理论、道理,第二个是学生的能力,这个能力既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教师要注意在实践活动当中和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没有变化?变化的方向?这种变化是内化还是对对教师的一种附和?

评价的原则有很多种,我觉得其中发展性评价的原则更为重要,因为教师评价学生的目的无非是要学生朝着自己的方向不断的进步,所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应该是评价的目的。那么怎么才算是好的评价呢?我觉得在实践活动当中,应该积极的看到学生好的一面,努力的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方面,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误,一事的失误否定学生,应该多给学生鼓励,多表达和传递正面的信息。在制定评价体系和原则、标准的时候,力求具体简明,实用易行,评价的形式也可多样,不局限与等级、评语、分数等。

(五)、教师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树立大教材观

在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探究中,发现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有很多更有效和实用的资源游离在教材之外,如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等,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敢于突破教材,不要把教科书当作神圣不可侵犯“圣经”,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只是一家之言,它也不能够照顾到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所以,我们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要不断的创造出更适合于我们的学生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而不拘泥于教材,积极的开拓和创新,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这样,教师、教材、学生都有了新的生命力。

(六)、教师要突破传统观念,转换“教书匠”的角色意识

作为一名课题研究的实践者,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的扮演着教师和研究者的角色,渐渐的觉得“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能够再描述教师的角色,作为一名新形式下的教师,要真正想把政治课教好除了做教师之外必须要有研究者的身份,做到“教研并重”,以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益,仅仅做一名教教材的教书匠远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树立科研意识,做好教师角色的同时做一名校本的研究者,在实践行动中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做学生学习的伙伴。

结论:

1、研究了什么问题?

在农村地区的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发本土教育资源,使之与教材内容有效链接,以此来丰富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2、有什么结果?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挖掘、运用了大量的本土教育资源,并把本土教育资源通过案例教学,直接利用网络进行专题教学、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本土教育资源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促进了政治学科课程建设,使老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学业评判者的权威,回到了与学生一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共同起跑线,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成为课程开发建设的主体。既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在活动指导、方案策划、主题引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效改善了政治学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同时在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梳理——链接——开发——利用的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了政治学科德育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今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有很多更有效和实用的资源游离在教材之外,如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等,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敢于突破教材,不要把教科书当作神圣不可侵犯“圣经”,因为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和引导,只是一家之言,它也不能够照顾到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所以,我们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不断的创造出更适合于我们自己的教学资源,要积极的开拓和创新,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而不是拘泥于教材,给教学更大的空间,这样,教师、教材、学生都有了新的生命力。

4、下一步应该研究什么问题?

有人把行动研究归纳为这样的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所以,下一步应该不断的反思、总结、完善这个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积累的材料,希望能够开发出更适合我们自己教学的校本教材。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