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组课题研究报告

[编者按]湘潭大学子弟学校承担的湖南省十五课题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是一个自筹经费课题,但他们确把它作为一个重点课题来做.他们紧密围绕中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这一主题,抓住如何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科教学过程中这个核心问题开展研究,就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如何拓展学科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有效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教研质量,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一支有研究意识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对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中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组课题研究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课题批准号:XJK03CJ003
类别:省级自筹
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付会理
中教高级,湖南省特级教师,湘潭大学子弟学校校长
成员:胡炳初、曾石军、周湘虹、彭焕明、张  华、蒋力余、梁建银、刘秋月、文端根、李海英、何中秋、何永恒、黄  蝶、高小平、曹捍东、宋阳波、罗志宇、杜平根、邹民安、陈剑星、卢超富、王进良、周月兰、陈全元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时代被称为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都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学会学习,努力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三年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总体上讲仍然是一种灌输接受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后,很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反思,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为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形式和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
    2000
1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课程计划。从此全国各地兴起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热潮。然而,当时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主要是纯理论的研究,或者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课程来研究。至于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的问题,虽然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大多显得不够成熟,还存在着不少盲区与误区。
    
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在学校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中占主要部分的基础型学科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于是,我们选择如何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作为课题来展开研究,从而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拓展科研领域;同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有效落实在学科学习中。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面向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依托中学各学科相应的课程载体,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培养学生开放意识、创新精神、发展能力的规律和特点,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理论基础
1
.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过程,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只是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外因条件,而且这种外因条件只有在学生内心自觉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承认学生自身在其认识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当今时代的知识观把知识看作行动或过程,看作个体在试图理解所生活的社会或自然环境的过程中的认知建构或创造的过程。有鉴于此,课程知识不应只是具有普适性的简单规则和既定结论,学生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教学不应是教师面对知识的独白过程,而是师生在对话中共同参与知识创生的过程;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应成为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研究性学习正好适应了这些要求。
    
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认为,知识有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之分。缄默知识是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而显性知识则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形等加以陈述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说明,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不能加以批判性的反思,但它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它对显性知识的获得可以起一种基础的、辅助的甚至是向导的作用。由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缄默知识的获得途径只能是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研究性学习正好为学习者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2
.心理学基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认为:个体智能以多元的方式整体地存在着,个体智能的组合具有差异性,个体智能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的表现,个体智能的实质是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追求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我们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主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选择自己的学习主题,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投入学习活动,展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以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也逐渐成为研究性学习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马斯洛和罗杰斯指出,自我实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要,教育遵循人的本能需要,必须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目的,即培养人成为一个知情合一的,有充分独立和创造性的,充满真实、信任和移情性理解的完整的人
3
.教育学基础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兴起引发了教学理论的深刻变革。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同化顺应两种情况。同化是把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吸收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则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这时,认知主体便自觉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同化是认知结构在数量上的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的变化。儿童的认知处于同化状态时,其认知结构同外部环境保持着一种平衡,而当儿童的认知不能同化外部环境的信息时,原有的平衡便被打破。这时,儿童通过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顺应新的环境,于是又同外部环境达成了一种的新平衡。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这样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所揭示的认知发展规律看,知识不是外在于人的心灵的存在,而是具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景中,通过与情景的相互作用建构生成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即对已有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理解的过程。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中心地位。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4
.素质教育原理
    
素质教育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应试教育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潮,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主张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人才培养模式集中而具体的体现形式是教育教学模式。而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那种单纯地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开展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在理论上,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出学科教学、课外实践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与规律,构建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方式和学校研究性学习教育实施载体的网络体系。
2
.在实践中,挖掘中学各科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寻求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积极的研究性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与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老师们结合自身学科教学内容,挖掘研究性学习结合点,配合教学进度,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胡炳初教师在组织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等学科新知的学习,有关规律、原理的探究,化学实验的设计,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等时,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条件,组织学生探索、研究。张华老师经常组织学生综合应用人文信息、数学原理、物理、生物知识,研究解决化学问题,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学科间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整理出《中学化学教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等研究成果。
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断、思考和探究,通过制订计划、实践、观察、反思等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学工作的优化,达到研究和行动的良性结合。
2
.文献研究:
多方面收集、积累和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改革政策文献,国内外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研究成果,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思维科学研究成果,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有关理论等,从文献中寻找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通过对文献的筛选、加工、提炼和重新组合,从中引出新的理论与观点。为此,我们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教育部2000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组织课题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来更新教育思想、理念。另外,学校图书室增添大量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参考书,供师生借阅,同时给每个实验教师选配了霍益萍教授主编的《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研究性学习学生用书》,嵇永宁主编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编写的《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高中研究性学习研究指导》、《高中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背景》等参考资料。同时,我们课题组老师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研究国内外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3
.经验总结: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经验并非一定是科学的,它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做一番总结、验证、提炼加工工作。我们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与改革中,对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进行筛选、借鉴、整合、完善成功的模式与策略,通过理论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理论,并使之系统化。在研究过程中,先后有胡炳初老师提出了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李海英老师提出了合作学习、梁建银老师提出了四导法等教学方法与策略,形成了一批实验案例与经验总结、论文。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理论上的探索与思考
1
.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在团结协作中探索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梁建银老师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义可简单地概括为八个字:自主、探究、合作、创新。自主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科学的学生观;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途径――科学的实践观;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科学的联系观;创新是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的学生观。树立新的学生观,首先应该将学生当人看,应该将学生当成有血有肉,有人格尊严,有独立个性和生命价值的人。以往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把学生当人看的,因为我们过分地关注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把学生单纯看成是知识的容器。我们的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被逼着在一条道路上往前走,而路标都只是知识、考试、分数和升学之类,这在无形中便扼杀了学生的自由天性,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曾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不把学生弄成残废就决不罢休的教育,这话虽然有些过分,但它切中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树立新的学生观,还应该看到,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并不是因为无知而求学,而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学习。学生不是小偷,不是老师严密监控和管制的对象,他们拥有自由表现自己的个性,发挥个人特长的权利。在学校,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具有同老师完全平等的地位。
(2)
科学的协作观。当今社会,合作与竞争并存,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要求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利用社会分工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的发展。在学习中,师生间的团结协作,同学间的团结协作,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团结协作,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与条件,教师包打天下的情形比较严重,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师的官僚导致学生间、师生间很少有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并提倡和鼓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精神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沟通与合作的美好天地。如《对农民负担问题的思考》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需要课题组的同学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课题。有的学生可以去农村实地调查,寻找事实依据;有的学生可以去查阅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寻找理论依据;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可以进行理性思考,推论出科学的答案;有的学生文笔流畅,可以把各方面的信息归纳整理成文章。所以,无论是证据的获得还是最后立意的告成,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单枪匹马徒劳无功,没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是很难完成一个研究课题的。
(3)
科学的发展观。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因此,我们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时就要有创新精神,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实现事物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相当重要的途径。
2
.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价值定位
    
胡炳初、曾石军老师分别通过文献研究,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学习新知,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确定研究的内容、选择研究的方法的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主体主动性、过程性、研究性、交互动态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价值应该定位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丰富学习的体验、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等方面。他们的论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价值定位解读研究性学习分别发表在《中国育才》2005年第四期杂志上和在国家级骨干老师培训班上交流并被评为优秀论文。
3
.对学科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学生学习的知识局限在某一个学科领域,这些知识的排列是纵向的、线形的,相互之间完全靠逻辑关系加以联系。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载体变成了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聚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学生以现有知识为前提,自主探究,尝试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能够消除各学科之间的隔阂,更深刻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可以分为认知与拓展两种类型。认知型研究性学习是指各学科课内围绕中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配合教学进度,以在学校、在课堂完成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拓展型研究性学习则指与学科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运用学科知识去研究和解决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4
.构建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指向是: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并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先导,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所相对的是接受性学习,它不是被动的记忆、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收录信息、探求结论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它要求在研究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为新的研究打好基础;在学习中研究,拓展思维空间和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首先,我们在中学的学科教学之中,以章节内容为载体,挖掘结合点,创设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智能的构建过程,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模式:
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                          ↓


               
    ↓                       ↓


↓              
   ↓                        ↓


↓                
      ↓                           ↓
                                         
    
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的语文、化学等学科教学中得到普遍实施,据此所成论文200211月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宣读(张家界),荣获省一等奖。后来,以此为基础,胡炳初老师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探索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至少总结出实验探究型、情景创设型、调查研究型、社会课题型等几种模式。具体请见《教师研究成果汇编》P1822
另外,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科教学,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还摸索出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顾名思义即研究、讨论式教学,它将科学研究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所解决的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而是贯穿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它分为(一)指导选题、(二)独立探究、(三)小组交流、(四)大班讲评、(五)总结提高五个步骤,故又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五步研讨式教学法。(有关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论文发表在《中国育才》2005年第三期杂志上,荣获湖南省2004年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二等奖,请见我校《教师研究成果汇编》)。
5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分享学习,它是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20世纪70年代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通过讨论交流训练技巧,如同意他人意见、婉拒他人、达成一致、解决冲突等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技巧都可以在实践中直接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各科学习都有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课题组李海英教师把合作的观念引入课堂教学,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集体讨论、研究解决,教师精讲、点拨,只起引路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所成论文发表在2007年第1期《素质教育论坛》上,荣获2006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请见《教师研究成果汇编》P.44-49)。

(二)实践中的收获
1
.在课堂,各学科都积极开展认知型研究性学习
    
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课题组积极推动,我校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劳、信息等各个学科各个年级都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并根据现行中学教材,挖掘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围绕中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开展认知型研究性学习。课题组老师撰写形成的研究论文,涉及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等中学11个学科教学领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语文组周湘虹、高小平、杜平根和生物组何永恒等老师,数年来一直坚持指导学生自主研究,准备材料,在每天的课前,学生都要轮流进行演讲,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大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搜集资料与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等。
   
化学组胡炳初、张华等老师抓住学科结合点,多次组织学生奔赴湘潭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电化厂、湘潭中心医院,去到湘大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环保中心实验室、图书馆等,实地参观,开放学校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聘请大学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结合教材的介绍,更深刻、全面地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丰富了学习的体验,初步养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周湘虹、胡炳初、邹民安等上供观摩学习的研究性学习示范课多场,学校举行《感受大自然》、《让世界充满爱》、《湘大水质的调查与分析》、《金属的冶炼方法》、《神奇的纳米材料》、《有色金属》、《合成材料》等专题报告会数场,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等。
现在,各科教材与练习资料、习题集里面都有很多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案例与习题,我们学校都尽可能组织学生参与,在体验中学习与感受知识技能的形成、发展。
2
.课堂内外结合,开展拓展型研究性学习
    
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也追求开放,但进行适度的引导与管理。拓展型研究性学习由学校设立共同主题,原则上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并确定每周课时,有效地控制学生研究和学习的范围,控制学生的工作量。
胡炳初、张华、周湘虹、何永恒、邹民安、曾石军、梁建银等老师在科技活动课、化学、生物、语文、政治等课中,经常组织指导学生围绕环境污染网络诱惑湘大水质与结石病湘大白蚁吸烟与身体健康非典型肺炎事件的调查与分析金属锈蚀材料槟榔文化湘莲产业市场经济封建迷信与宗教信仰等问题,进行调查、探究实验、走访专家、查找文献,展开课题研究,形成的研究报告难以计数,其中优秀的作品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中,获得省级奖励的有8篇,市级奖励的有15篇。广大同学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了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为增强。
3
.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从事该项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整理出来,主要有三个部分:
(1)
课堂教学实录
    
我们将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能够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课堂教学拍摄下来,做成DVD光碟,目前已经制成的有初二到高三年级的共8个。
(2)
教师研究论文
    
三年来,课题组老师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分别涉及中学11个学科领域,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论文共30余篇,发表8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省级刊物发表1篇,市级刊物发表1篇。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共有13篇论文获奖,其中省级一等奖2篇,省二、三等奖3篇,市级一等奖1篇,市级二、三奖8篇。
(3)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广大学生也积极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形成的研究报告难以计数,其中研究报告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优秀项目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4项,市级一等奖9项,市级二等奖1项,市级三等奖3项;在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中,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在全省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宣读1篇,同时荣获省二等奖。

五、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和社会效益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相长,学校科研氛围加强了,共有8篇研究论文在《中国育才》、《中学物理》、《素质教育论坛》、《教育与科研》等全国性刊物和市级刊物上发表,有2篇研究论文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宣读(张家界),有1篇在国家级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上重点发言,有1篇在全市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中重点发言。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市、全省及至全国,为其他学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有益参考,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以及在课题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各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增强,创新思维与研究性学力提高了,部分研究上卓有成效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同时也使学生在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从中领悟出一些有效的知识整理方法和学习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自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在近几年的高考与会考成绩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高考成绩硕果累累
2003
年高考,29人参加,13人上本科线,其中6人上重点本科线,本科上线率44.83%
2004
年高考,43人参加,21人上本科线,其中5人上重点本科线(600分以上3人),本科上线率48.84%
2005
年高考,53人参考,本科上线28人,重点本科上线11人(其中600分以上4人),本科上线率52.83%
2006
年高考再创辉煌,52人参加高考,一本录取7人,二本录取11人,三本录取14人,本科一次性录取率为61.5%
中考成绩喜获丰收
尽管初中生源不好,部分优质生源外流,学校还是取得喜人成绩。2003年,中考68人参加,正考合格率100%11人上湘潭市一中线。2004年,中考68人参加 ,正考合格率98.53%11人上湘潭市一中线。2005年,中考58人参考, 正考合格率100%700分以上20人,7人上市一中录取线,2006年,中考64人参考, 正考合格率98.46%850分以上25人,9人上市一中录取线。
因此,学校荣获
2003
年湘潭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和高考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2003
年湘潭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5
年湘潭市市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2006
年湘潭市市区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二等奖
2006
年通过专家评估验收,学校晋升为湘潭市示范性学校湘潭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六、该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1
.研究性学习没有固定模式,它呼唤研究、实践与创新
毫无疑问,研究性学习必将成为现代人学会学习的最重要的策略,但其理论与实践的积淀并不深厚,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对其目标、目的、特点等方面的认识会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也将不断发展、调整和完善。加之研究性学习方法与传统学习方式一样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使其凸现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点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和实践。
2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推广到低学段层面
我校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已幅射和影响到初中和小学学段的教学,引起了基础教育中、低学段一线教师的重视。美国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主动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完成学习任务,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有许多从小学三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了。
3
.研究性学习应与德育互相渗透
研究性学习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许多学校和媒体似乎都囿于对学生进行智育活动。但是,通过理论分析和目前部分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都说明研究性学习与德育也是相互渗透的。学会分享与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这与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德育原则内涵相仿;研究性学习目标中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恰好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德育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等等。其理论的相互渗透与涵盖显而易见。同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也证明二者的相互渗透。许多的研究性课题,它们既是以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和创造性应用为主的课题,同时也要求学生深入地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德育性质也体现得很充分。足见研究性学习与德育渗透的深度与广度。也可以说明研究性学习是德育的新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4
.对研究性学习如何评价与管理
受现有社会经济基础、价值观念及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在研究性学习对升学的帮助还来不及或说是尚不能充分体现和认识的今天,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这种软课程,有时学校不得不采取一些逼范的办法,但这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初衷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矛盾。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江浙地区部分重点中学,他们大多采用学分制管理,只有当学生按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来开展,参加了规定时间的实践与探索,获得了相应的体验与感悟,并有一定的成果后,学校组织相应的评价,再赋予学生一定的学分,修满相应的学分后才准予毕业。这种管理模式目前比较普遍。但由于其课程的开放性,评价的多元性,加之我们所习惯地用标准答案来甄别学生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其评价和管理的难度都非常大。因此,进行学分制和其它方式评价和管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亟待加强和深入。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课时不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矛盾。有些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解决,而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就得要几节课!这样必然会使教学进度受影响。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能在教学中少而精地设计一些研究主题。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必修课程列入新的课程计划,这是时代对每个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同时由于这项新的课程刚刚启动,因此还有相当宽阔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与研究的空间,所以它呼唤教育界每一位重视理论的实践者和重视实践的理论者的参与。

七、课题研究成果介绍
(一)课堂教学实录,已经刻成的光碟有: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录(1)》;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录(2)》;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录(3)》;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高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录》;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高三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录》;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初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录》;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初三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录(1)》;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初三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录(2)》。
(二)课题组老师撰写形成的研究论文,初步统计已有:
1 胡炳初老师的《认知与拓展,实施研究性学习》
20021118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宣读(张家界),荣获省一等奖,发表在2005
年第3期《中国育才》上(刊号ISSN1727-8031/CN49-5338/G)。
2 胡炳初老师的《构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荣获2004年度湖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二等奖,湘潭市一等奖,发表在2005年第4期《中国育才》上(刊号ISSN1727-8031/CN49-5338/G)。
3 胡炳初老师的《运用研讨式五步教学法,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
荣获2004年度湖南省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4 胡炳初老师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价值定位》
发表在2005年第4期《中国育才》上(刊号ISSN1727-8031/CN49-5338/G)。
5 胡炳初老师的《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举例》
在《湘潭市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师培训班》作经验发言,并荣获2005年度湘潭市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6 何中秋老师的《谈研究性学习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已发表在2003年第3期《中学物理》(刊号ISSN1673-2162CN14-1324/G4)。
7 梁建银老师的《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探讨》
荣获湖南省2002年度政治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8 蒋力馀老师的《林凡意工说探微》发表于2007年第1期《世界艺术》(刊号ISSN1813-9631)。
9 梁建银老师的《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之我见》发表在湘潭《教育与科研》2005年第7期。
10 杜平根老师的《提高初中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发表在2005年第11期《新课程》(刊号ISSN1673-2162
CN14-1324/G4

11 刘秋月老师的《创建积极的中小学音乐课堂环境之管见》
荣获湖南省金旋律杯首届音乐教育论文征集银奖。
12 曾石军老师的《解读研究性学习》在国家级高中政治骨干
教师培训班上发言并获得优秀奖
13 曾石军老师的《对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录入国家级  
高中政治骨干教师优秀论文集
14 梁建银老师的《研究性学习与四导法
荣获2004年度湘潭市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三等奖。
15 李海英老师的《音乐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尝试及运用研究》荣获2004年度湘潭市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三等奖。
16 李海英老师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发表在2007年第1期《素质教育论坛》上(刊号ISSN1002-7661 CN42 1078/G),荣获2006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17 文端根老师的《利用几何画板,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案例》荣获2005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18 罗志宇老师的《物理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荣获2005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19 宋阳波老师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荣获2005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20 黄蝶老师的《中学地理教育与探究式学习》
荣获2005年度湘潭市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21 蒋力余老师的《兰芝被遣探故》
22 蒋力余老师的《略论比兴的审美特征》
23 蒋力余老师的《略论对偶艺术的美感特征》
24 曹捍东老师的《排课表中的数学问题》
25 曹捍东老师的《有趣的植树活动》
26 曹捍东老师的《古诗之中有数学》
27 曹捍东老师的《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问题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再创造》
28 梁建银老师的《略论教师创新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29 陈剑星老师的《关于地球上两点距离计算的探讨》
30 卢超富老师的《体育课练习密度探研》
31 蒋力馀老师的《挂在青天是我心林凡绘画艺术禅境管窥》
(三)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形成的研究报告已有:
1)《湘大饮用水水质调查与采样测定》
作者:高一课题组    指导老师:胡炳初、邹民安
2002
4月在第22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市一等奖,第2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省二等奖。
2)《星座与性格之探讨》
——
就星座影响性格其真实性和星座热所展开的研究
作者:赵玮雯 盛娴倩 肖璇 王雪莹
指导老师:周湘虹、胡炳初
2006
4月在第26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一等奖,第27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优秀项目省二等奖。
3)《湘大水质与患结石病的关系调查分析与研究》
作者:高一课题组   指导老师:胡炳初、邹民安
2002
4月在第22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一等奖,第2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省三等奖。
4)《非典型肺炎事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作者:胡灏   指导老师:胡炳初、张华、何永恒
2003
4月在第23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市一等奖,第24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省三等奖。
5)《烟雾中有害成份的检验与危害探究》
作者:胡灏   指导老师:胡炳初、张华、何永恒
2004
4月在第24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一等奖,第25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省三等奖。
6)《湘大白蚁系列调查与研究》
作者:高一课题组   指导老师:胡炳初、张华、何永恒
2003
4月在第23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市一等奖,第24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省二等奖。
7)《中国月文化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可欣、蒋嫣然、刘芊邑
指导老师:周湘虹、胡炳初
2006
4月在第26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市一等奖,第27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省优秀项目三等奖。
8)《中国月文化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可欣、蒋嫣然、刘芊邑
指导老师:周湘虹、胡炳初
2006
12月在湖南省2006年度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暨科技活动成果评比中荣获省三等奖。
(9)
认知与拓展,体验化学研究性学习  
作者:麦     指导老师:胡炳初
20021118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宣读(张家界),荣获省二等奖。
10)《钢铁锈蚀实验探究》
作者:陈卉、黄涓 、谢玉巧   指导老师:胡炳初
2006
4月在第26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项目市二等奖。
11)《关于湘大的空气污染问题的报告》
作者:杨菁、胡雅琦、石欣晨  指导老师:胡炳初
2005
4月在第25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12)《三合土的性能探究》
作者:颜南希、莫景瑶、刘静  指导老师:胡炳初
2005
4月在第25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13)《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探究报告》
作者:林笛、苏怡汀  指导老师:胡炳初
2005
4月在第25届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14)《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探究》
作者:洪昌    指导老师:胡炳初
2005
4月在第三届湘大子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15)《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作者:曾捷    指导老师:胡炳初
2005
4月在第三届湘大子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16)《<论语>的处世智慧》
作者:邹惠宇   指导老师:胡炳初
2004
3月在第二届湘大子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湘潭大学子弟学校《中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组
(
执笔:胡 初、曾 )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