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化中学教师研训工作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多元一体化中学教师研训工作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教师发展、专业提升、多元评价等一系列新的要求向原有的教研培训模式和思路提出了挑战:以校为本开展教研和培训,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应充当什么角色:只是应付考试的研究和进修,教师还能朝什么方向发展;综合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有多少教师能够胜任,今后的培训该如何开展;除了考试成绩以外的评价,该如何去尝试。显然,现有的教研和培训模式是难以适应今后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的。为此,我们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并着手实施。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长期以来我市城区进修学校与教研室合署办公,既承担了中小学教师全员进修和骨干培训的工作;又要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协助管理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在升学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境况下,还不得不在考研方面去做大量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工作。所谓多元一体是指教研、培训两类工作范围多种工作内容的自然重合,同一活动内容的安排,都期望能达到既研究又培训的双重目的。多元一体还应包含另一层面的意思:正在实施的国家新课程方案明确要求,今后教研和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和培训制度。以校本为主,区级的教研和培训又不可能削弱,不能是两股道,各管各。应谋求两者的契合点,实现一体化。所谓有效性研究是:重新定位区级教研和培训的角色,改进教研和培训工作策略,增强教研和培训工作活力,开创区、校教研和培训工作一体化的新格局。在新的形势下,去探索市区研训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如何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验和推进,如何有效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思想、信息、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能为课程的建设提供大量的实据。有效性还理解为,将市区教师研训工作从过去物的管理过渡到文化的管理。通过观念的引领重构教研培训文化,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和发展的愿望,形成自我学习、自我研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浓厚氛围。让教研和培训的一切工作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地区教育和谐均衡快速的发展。

 

二、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

    21世纪基础教育的主题是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的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了所辖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速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实现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的均衡发展,优化区域内的教育资源,放大优质师资的效益,强化示范激励进取,是实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和谐教育的需要。我们教研培训部门要切实做好的工作是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操作层面的研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教研和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性。

v当今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教师培训的任务更加繁重和复杂,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举措。我区历来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在实现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化的今天,我们更应在教师研修和提升素养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本课题以邓小平理论、《纲要》、《行动计划》、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以及十六届六中全会教育的和谐理念为指导,以宽厚的教育学科群体(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现代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师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创造教育学、教师心理学、教育科研项目方法等)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的具体设想

    现在绝大多数市(县)区教研培训部门的工作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扇形状态的工作模型。出于不同的目的或需要,教研和培训活动的安排往往是指定一两个人作课或开讲座。尽管公开课和讲座都经过精心准备,但从中反映出来的毕竟是少数人(教研员和开课人)的意图和认识,大型的备课和公开课活动,信息的流向往往是单向的。这种扇形的教研培训工作模型,很难达成理想的教研培训目标,或者说有效性不理想。开两节反复打磨的公开课,或某一教学单元的内容分析讲座,或对某一专题复习技巧秘诀的解说,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学研究目标的达成度也不理想,有专家认为:教学研究无效的原因是无序,而无序的根本是缺少有效模式。因此,构建顺应国家课程改革趋势,符合教学研究发展规律,适应当地教育教学实际,满足基层学校教师实际需求的教师研训工作模型,应该是教学研究部门的当务之急。

    在倡导校本为主的背景下,我们将构建新的教师研训工作模型。将区内的名教师和特级教师集中起来,建立名特师工作室;以此作为区内学科教研和培训的轴心,在其外围建立以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重点学科基地,采取名特师工作室与重点学科基地并行互动的运作方式,辐射、带动市区内的常规教研和培训活动和各基层学校的校本教研。探索提高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谋求提高区校双轨并行条件下的研训工作的和谐共进。对鼓楼区已经运行的学科基地辐射各校带动校本研训深化的机制进行实证性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和重点。

    目前各校的名特优师的资源分布还不均衡,一些学校尚缺乏在校本教研中能发挥核心作用的骨干教师。因此以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密切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构建好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平台,谋求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和谐共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努力达到保持学科特色、创建特色学校、推动课改深入、形成强区优势的目的。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明确锻炼能力、激发热力、发掘潜力的思路,力求尽快打造一支名特优教师的后备队伍。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中学语文学科为主体,设计为对其他学科开放的课题研究格局。其他学科教师可以作为整体参加属于单学科的研训有效性研究,也可以个人名义直接参加子课题组的研究。暂定的子课题有:青年教师职业厌倦状况及其克服对策的调查与研究;加快培养校本教研骨干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自我激励机制的运作。

 

四、该课题研究的基础

    主持人撰写的《多向互动分层辐射教学研究工作模型的建构》一文已经发表在教育类核心期刊《当代教育论坛》(20071期)上。鼓楼区语文重点学科基地已经正常开展工作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料。鼓楼区内语文名特优教师多,学科比较有影响,但我区语文教师队伍正处在成长期、转型期、高原期。队伍的基本构成有潜在的危机,从年龄看,目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0%以上,他们具有合格的学历,学科专业基础不错,但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从事教育的专业思想不稳固,急功近利,缺乏持久的热情;他们有良好的媒介素养,会利用网络资源,但过分依赖他人的思考,弱化自己发展潜力,升学率的压力使部分青年教师过早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这些构成了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瓶颈,亟待寻求突破的途径和方法。这些负面的效应如果一旦有所克服和改变,又可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力。

    课题组成员多数都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的研究,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鼓楼区中学语文学科多次承担国家和省级教材试验和课题研究任务,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连续五年在南京市师资培训招标中中标承办市级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是区域内的优势学科。

    鼓楼区的双轨并行的教师培训工作模型目前已经运作,由鼓楼区教育局批准建立的区语文重点学科基地已经在二十九中启动。区重点学科基地有必要的经费和相对稳定的人员,学科基地以名特师工作室为其核心,依托名特优师对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学科基地辐射全区,及时扩大研究成果,减少转化的环节。进入基地的青年骨干教师近距离的接受名师的指导,将在互相激励的研讨中快速成长。同时学科基地整合全区的学科资源,融管理、研究、指导、评价等多功能为一体,将区域教研培训与校本教研培训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发挥比依托一校一人的工作室大得多的覆盖和辐射作用。基地内部的研讨、交流活动都是双向互动的。骨干教师平时在各自的学校应该将工作室和基地的研究成果传播出去,在学校的校本教研中逐步发挥核心作用。

    网络等现代化设备也将为收集统计资料,进行调查取样提供便利。

    课题组将遵循课题研究的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原理,执照科学程序,加强课题的理论研究和操作探索,保证对实验的有效控制。

    2、实践性原则。实验的经验成果须出自研训实践,其目的须是能切实指导实践,并真正提高教师素质。

    3、创新性原则。在贯彻课题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和学科实际,总结出具有本区和一些学校特色,并具一定推广性的研究成果。

    4、研究性原则。在研究中实验,在实验中研究。全体实验教师全力探究,潜心创造,在实验和研究中成长。

 

五、研究价值及预期成果

    “多元一体化研训工作模型把作为关键的要素,全力帮助教师将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学行为上,作用于学生身上。鼓励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用科研提升教研,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研究课程改革,提升课改的人文内涵。在新的研训工作中,教研员不再是发号施令者,他们应该是教师研究的合作者和促进者,这样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与教师的交流、研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唤醒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开发和构建丰富、生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倾听、理解、鼓励、协商、研讨、认同教师在教学中的富有个性的做法和创造。在关注人——教师、学生的发展的同时,教研员也会获得自我的专业发展。

    运行多元一体的研训模式,在重点学科基地培养校本教研的骨干力量,解决了各校独立承担教研的师资问题,各校在校本教研中能发挥核心作用的教师,他们的辐射作用将是巨大的。这势必带来教研格局的新变化。区级研训、校本研训并行协作,分工不同,殊途同归。

    让教研培训成为涌动智慧的时空,让教研培训成为生成互动的流程,让教研培训成为发展内涵的动力----这是新的教研和培训工作模型预期达到的境界,我们将为之努力。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覆盖全区是建构新型教师培训工作模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六、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0710—20084

 信息采集。在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上尝试两种形式:分层校本交流和各校特色轮流展示

对中学教师研训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阶段

启动阶段

20084----20086

  开题报告区重点学科基地正常开展工作,由名特师领衔分专题组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在高考有效性复习上开展专题研训

对语文重点学科基地的工作完成细致的规划。形成调查报告和工作规划方案

第三阶段

 实施阶段

20089-----200910

校本培训规划有效实施针对高中选修教材使用中的困惑和疑难,开发协作校本教材。

研究中学教师研训需求和培训的途径、方法的如何提高有效性。 教师对基地满意度的调查,积累资料,收集案例、论文等

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

200911---20104

 

成果总结,提炼形成个人与课题组的实践报告,接受验收。收集整理编印论文集、成果汇编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