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为导向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进入从“建设、配置”向“管理、应用”发展转型的关键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教育的公益性服务的事业特征已成为社会普遍认识和心理认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确立“服务”的观点,通过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地、系统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的核心问题。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型”的公共服务体系;另一种是以英国、法国和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公平主导型”的公共服务体系,其特点是体系完善,覆盖面广,建设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印度采用“低水平、广覆盖”的策略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国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从国家层面针对基础教育展开研究,从区域角度探讨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可持续研究从文献资料来看并不多见。

“十一五”期间,林君芬研究了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绩效评价等问题,提出以满足人的各种学习要求和自身价值实现为导向,建立“以服务联盟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黄桂晶等研究认为,随着以提升应用能力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将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服务型特征;平凡等对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服务体系的运行保障机制等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理论研究。从实践层面,广东省佛山市从2007年开始构建区域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研究服务体系的内涵、意义及构成等问题。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在徐州试点“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在全省“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充分共享”;2010年进一步从服务体系的结构层次、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一网(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三库(基础数据库、公共资源库、应用数据库)、五平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信息服务平台)、多服务(教育信息、教学资源、学习支持、管理应用等)”。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目前,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从理论研究进入到实践行动,从局部试点进入到区域整体推进,从发达地区先行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

综上所述,我国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离教育教学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以下方面:

1、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运行机制等关键问题未取得重大突破;

2、服务的内容、方式,规范、标准的服务和特色服务关系等问题没解决,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没有建立 

3、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性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影响“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徐州市在江苏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中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必须与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本课题的意义表现在:
    
第一,本课题研究,有助于转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普及阶段,已经推进到深入服务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然地要从“技术驱动”、“要素驱动”转变为“服务驱动”的模式。
    
第二,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观。教育信息化本质是教育而不是技术,因此,服务于人的进步和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任务,教育信息化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决定了其对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贡献程度,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新的挑战。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服务为导向,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均衡的教育服务,实现教育公平。 
    
第四,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推动本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同时对江苏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区域性实践,经过35年的建设形成功能完善、服务高效、机制健全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第一,确立以服务为导向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模式,有利用转变教育信息化发展观念,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示范性。第二,探讨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服务过程中的内容层次、组织方式和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很强的推广性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第三,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依托教育公平理论,进一步完善区域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模式,研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并予以实践,为改进和完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指导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调查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成效,剖析问题,形成研究报告。第二,实施“以服务为导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对其目标、特征和内涵等进行概括。第三,理论结合实际,形成较完善的“以服务为导向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并进行绩效评价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1、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教育信息化发展应遵循教育发展和技术变革规律,不同的发展阶段,必然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和发展模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必然要求以服务人的发展为目标,确立“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

3、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坚持系统研究的观点。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要求我们跳出教育信息化的范围局限,站在提升教育服务能力的角度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信息化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信息资源、教师队伍、制度机制等诸多要素之间,以及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以“公共服务体系”为纽带,优化要素配置,整合多方力量,整体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转换视角,实践创新:从“教育”要建设教育信息化转向“大众”要“教育”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信息化。通过视角的转换,坚持服务先导,立足地区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系统研究,理论创新: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以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理清本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关系,为建立具体化、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完善的、具有发展性的保障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与区域内各电教馆、实验学校紧密联系,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开展研究,形成关于“服务导向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模式”的目标、特征和内涵等的认识,进而建立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并进行绩效评价。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进徐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对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服务,使徐州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在理论指导下,提出行动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检验和修正,边行动边研究,最终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辅之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三)本课题的技术线路

通过研究本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本课题研究强调以服务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强调整体地、系统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强调教育行政的主导作用,强调适度的市场参与,强调区域及校际合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拟定以下子课题研究方向:

1)徐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调查

2)以服务为导向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

3)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

4)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绩效评价的初步研究

(四)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初步拟定3年完成。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148月)

(1)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培训,学习优秀课题的研究经验,为规范课题的研究和管理提供保证。

2)收集信息资料,拟定研究初步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

(3)根据课题预定的研究目标,细化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建立课题及子课题的管理制度。

4)组织课题开题,邀请专家对课题实施进行指导。

5)向课题管理部门提交课题实施方案和开题材料。

2.实施阶段(20119月~201310月)

1)对当前全市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

2)组织相关理论学习,进一步明确服务导向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形成关于“以服务为导向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模式”的目标、特征和内涵等的描述和界定,并在实践中实施和检验。

3)组织相关研讨和实践活动,建立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运行和保障机制,使之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发展性。

4)尝试建立关于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价。

3.总结和推广示范阶段(201311月~20144月)

(1) 收集实验资料和和理论成果;

 (2) 20143月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3)完成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向课题管理部门申请专家评审鉴定研究成果。

  


                                                                    

4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本人主持完成江苏省电化教育馆招标课题《区域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与推广 》,本人主持的“徐州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列入2010年徐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圆满完成。

2. 周岩等.区域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3.陈琳.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4.陈琳等.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

5.李桂强.对“巨型学校”的理性审视[J].教学与管理,2007,(6).

6.郑权等.特殊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10,(10).

7.郑权等.有效构建中小学网络教研的技术环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9).

8.郑权.信息时代成人移动学习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2).

9.余长营.同侪互助理念下提升校园网管队伍水平的有效途径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08,(5).

10.余长营.中小学网络管理员专业化发展中培训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 3).

11.佟元之.对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9).

12.孙琳海.运用网络技术开拓英语口语竞赛的新途径[J].江苏教育技术,2009,(6).

(二)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华桦教育公平新解--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理论和实践探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8.

3.平凡等.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若干问题的分析[J].远程教育,2011,(2).

4.余胜泉等.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9,(8).

5.林君芬.论教育信息化的服务观[J]中国电化教育,2009,(9)

6.林君芬.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

7.林君芬.信息化教育服务联盟及其系统学特征. [J]中国电化教育,20105.

8.黄桂晶 黄荣怀等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J] 教育发展研究, 2007(10).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1本课题主持人是徐州电化教育馆负责人,主持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招标课题《区域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与推广》,研究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青年基金课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研究》;组织建设“徐州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课题组核心成员:陈琳54岁,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主持人、省重点学科主持人,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70余篇发表于核心期刊、26篇发表于学科权威刊物,独著、主编出版著作和教材17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主持省级和厅级课题10多项;李桂强44岁,校长,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省级教育规划课题获二等奖,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2篇;郑权40岁,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电教主任,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标准制定小组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CSSCI期刊论文2;市电教馆余长营、曹鹏、孙林海均为教育硕士,主持或参与省级教育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布广泛,结构合理,在教学和管理第一线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时间充足。核心成员大多是教育科研成果突出的中青年专家,主持或参与过重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这是本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的内在基础。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单位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可及时全面查阅最新国内外资料。中外已有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目标依据。

2.相关前期项目的完成为本课题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源和研究基础。本课题负责人及大多数成员参与了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在徐州的先行试点和实践,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理解。2006年起,徐州电教馆在全省率先建设 “徐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008年启动建设基础教育公共资源服务体系,2010年“徐州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并圆满完成,,这些为本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和圆满结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本课题得到徐州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将组建专门班子进行该课题研究,具有强大的行政支持。本课题组将聘请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作为学术顾问,聘请省市高校的有关专家和教授进行帮助和指导,确保课题扎实、高效、系统地进行。

5.徐州市电化教育馆作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有较为充足的研究经费。学校、老师的研究经费由市教育局根据执行情况给于补助,不足部分由各县(区)解决。

6.我们本着在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用课题的形式推动工作,使二者相得益彰。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本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将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最大成果。

 

 

 


                                                         5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15

------------

20128

徐州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调查

调查报告

周岩、余长营

2

20115

------------

201312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基础网络及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建设

教育城域网及网络平台

徐俊飞、朱强

3

20115

------------

201212

以服务为导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模式研究

论文

郑权、蒋斌、

4

20115

------------

201310

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再生与共享机制研究

论文

孙林海、马德全

5

20115

------------

201310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论文

余长营、曹鹏

6

20115

------------

201310

基于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自主学习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论文

李桂强、朱强

7

20115

------------

201310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实施方案

陈琳、曹鹏

8

20115

------------

201310

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教育应用软件SAAS服务研究

论文

孙照、佟元之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 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115

------------

20128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调查报告——以徐州地区为例

 

调查报告

周岩、余长营

2

20115

------------

20143

以服务为导向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余长营、孙林海

3

20115

------------

20143

形成服务功能完善的徐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网络平台

徐俊飞、朱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