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广州市恒福中学宫 侠

研究性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由素质教育理念催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也是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的必修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和新颖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要求“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研究性学习主要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收集整理归纳信息,展示研究成果。这一活动过程强调实用性,着重解决问题;强调过程性,而不一味看重结果。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因而宜从小课题入手,循序渐进。“小课题”是相对于“大课题”而言的,课题设置相对简单而且具体,易于操作且易见成效。笔者根据近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中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谈些粗浅认识。

一、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客观需要。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之上的较高层次的学习形式,它倡导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和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英语教学更具有从积累到应用的过程特征和实践需要。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在英语学科中包含着大量与日常生活联密相关且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诸多的研究课题。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自学、研究能力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实行研究性学习十分必要。但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从高端起步,在课题设置上大而全,则会事与愿违。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或从小课题入手),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高中学生已读书十数年,难免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定势束缚思维,而研究性学习则有助于解开思维定势的死结,提高学习效能。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很大程度来自成绩激励,一些学生长期压抑在“虽然努力却无长进”的心理负担下,甚至认为自己的智力类型不适易学英语。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正是从“易”入手,容易获得成就感,感知自身的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小课题”研究是互动性学习,不论成绩高下人人都有话语权,即便说错了也会有所收获,易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而学生的参与欲望和自信心理,正是促成最佳学习氛围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进学习方式和方法。应试教育下的英语教学,其弊端在于写而不述,述也多在纸面上,结果成了“哑巴英语”。新课程中增设研究性学习,就是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敦促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把英语从纸面上还原到生活中。如果说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那么“小课题”研究就是最易打开的突破口。

二、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一)在语言知识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广东高考新题型将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的单项选择题转换为语法填空题,试题难度增加,考生需具备较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语法分析能力和语篇理解能力。这对语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以教师讲授和机械操练为主,研究性学习则主张把“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学习语法知识定语从句——正确选用关系词为例,笔者采取以下步骤:

1、布置任务:

任务1:阅读短文,讨论研究关系词的作用。

任务2:阅读短文1,找出that与which的区别。

任务3:阅读短文2,找出when与where的区别,以及that、which与when、where的区别。

2、实施过程:

①学生阅读短文,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完成研究任务。

②各组代表说明关系词的作用。

③各组代表汇报四个关系词之间用法上的区别。

短文1:

I will tell you somethingthathappened last night. I felt lonely at home, so the only thingthatI could do was to see a film,whichis very interesting. This is the most instructive filmthathas been shown in the cinema. The things and personsthatI saw in the film will be unforgettable. The film is very famous,whichis known to us. So please enjoy the film aboutwhichI told you just now.

短文2:

I’ll introduce my first daywhenI entered my school. The schoolthatI often heard of is very beautiful. I know it is a placewhereI met you. For it is a daythat/whichwe spent together happily.

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至此,如何正确选用关系词that, which, when, where的问题已轮廓清晰地凸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归纳分析过程中,教师适当讲评和补充,始终让学生处于主角地位,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3、总结评价

笔者作为课题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了如下总结:

that与which区别

限用that的情况限用which的情况
1、先行词为不定代词,或先行词被不定代词修饰时; 2、先行词被序数词、最高级或the only修饰时; 3、先行词中既有人又有物时。1、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 2、其前有介词时; 3.先行词为整个句子时。

when和where以及when、where与that、which区别

I will remember the daythat/whichI spent with you.
whenI stayed with you.
I will remember the placethat/whichI visited.
whereI met you.

4、效果对比

笔者用回2005届测试定语从句的20道题,对全班52人进行测试,与传统教法效果相对比:

2007届(52人)

正确题数18171615141312111098
人数1149101482111
百分率%1.91.97.717.319.226.915.33.81.91.91.9

2005届(50人)

正确题数18171615141312111098
人数01176798821
百分率%02214121418161642

测试结果表明,在内容和课时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法。

语法是有规律性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总结语言规律,根据规律再拓展、再发现,从而小中见大,触类旁通。教师应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有梯度、有意图的问题,以互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学生归纳正确,给予肯定和鼓励;归纳有误,则分析原因,道明正确的用法;学生归纳之后,教师再组织相应的操练以巩固效果。这中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规律意识”。

(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阅读教学仅限于书本,而研究性学习则贴近生活;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看重教师的主导性,忽略学生的主动性。而研究性学习则主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2]。

课例:“Healthy eating”

课题:“健康饮食的调查”(Social survey on healthy eating)

语言知识要求:掌握有关食品的词汇。

语言技能要求: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研究目的:增强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活动过程及形式:①班级活动:食品词汇比拼:在规定时间内书写食品词汇(包括主食、肉类、蔬菜、水果、其它),决出书写词汇即多又正确的前5名学生,充任本次研究活动小组的组长。

②小组活动:根据研究课题,组长组织讨论并确定研究方式;组长分配小组成员展开对本地老年、中年、青年、儿童四个年龄段饮食习惯的采访调查;讨论、制作英文研究报告(Power point),针对各年龄段饮食习惯提出规范性建议或意见。

③班级活动:小组成员汇报研究成果;小组成员回应其他学生根据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和质询;小组互相打分评定。

④教师点评。若有条件可邀请熟谙英语的专业人士参与评价或举办讲座。

⑤作业:给父母和自己列一份健康食谱。

上述课例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探究过程——交流结果”的要素和过程,通过研讨与交流,巩固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快而完整的实践过程,体会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领悟了其效用。为此,教师在选题上要贴近现实生活,在组织方式上要把握适宜的难度,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课题规模。

(三)在项目活动中进行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每单元基本上都安排有各种项目活动(Project),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个性化和创造性、社会实践等。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各学校教学条件存在差别,有些项目活动难以操作到位。笔者试用了以下做法:每学期从教材中选一个项目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如高二上学期选必修模块5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的项目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该项目要求学生研究英国、欧洲大陆或非洲某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做成海报或向全班演讲。笔者拟用4个课时完成该课题研究。至于选哪个国家,在笔者看来只是个“载体”问题,与其局限于欧洲或非洲的一个国家,倒不如扩展为“一个我喜爱的国家”。由此一来,难度降低而效果相同。

四节课的安排是:第一节课布置任务,指导方法,完成编组和分工,学生主要在课余收集整理资料。第二节课指导学生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尔后拟写文稿,小组共同修改后定稿。第三、四节课学生展示和演讲各自作品。

上述活动,笔者充分考虑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兴趣与水平,并顾及高中课时满盈和学生缺乏此种“历练”的情况,对选题“大与小”、课时“长与短”、课内与课外、个人与团队做系统斟酌和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充当组织指导者,学生唱主角。实践证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项目活动的兴趣要比常规听讲和作业高得多,效果也更为明显。

三、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一) 教师需要更多的付出。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但这并不意味教师从此可以“减负”了,相反要付出更多的思维劳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台下做足工夫,台上才能把戏唱好。即便是小课题也同样如此。

(二) 教师要更了解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生活经验、认知成熟度;了解班级整体学习状况、主要矛盾和群体性需求。不弄清楚这些情况就盲目下手,则是无的放矢,形于过场,难以取得实效。

(三) 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而研究性学习却常常将其反过来。调换了角色,并不是说教师就成了“旁观者”,而更多时候以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该由学生做的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该由教师做的事,则一件不能省略。

(四) 要围绕“激发兴趣”进行研究性学习。常年的课业重负造成了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客观存在,研究性学习旨在调动学生兴趣,也难在调动学生兴趣。兴趣调动不起来,研究性学习就成了一种新的负担,不仅无效,且嫌累赘。因此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把唤起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因素。

(五) 要不断进行方法创新。研究性学习是新事物、新方法,缺乏成熟的经验,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甲课题的教法乙课题未必适用,往届的套路本届不一定行得通。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身,也要不断研究学习。

(六) 从小课题入手,从“易”处突破。研究性学习是较高层次的学习形式,如果一开始就全面铺开,并要求得心应手,既不可能也做不到。所以,进行研究性学习,务必不要贪大求全,宜先从小处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一点尤为重要。

[1]唐修虎:“浅谈素质教育下的研究性学习”,载《学科教学》2008年第1期。

[2]林忠:“研究性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载《教学平台》2008年第1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