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表
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类别:____青年专项______
课题名称:高中生数学“元认知”能
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朱丽萍、姚海燕
所在单位: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申报日期: 2017.3.1
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 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 朱丽萍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205 | |||||||||||
行政职务 | 无 | 专业技术职务 | 中学高级 | 研究专长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 |||||||||||||
专业发展情况 |
| 课题完成情况 | 主持一项市级课题2006年结题 | |||||||||||||||
工作单位 | 省扬中高中 | 联系电话 | 13812354612 |
| ||||||||||||||
通讯地址 | 江苏省扬中市三沙路666号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 邮政编码 | 212200 | |||||||||||||||
课 题 主 要 成 员 ︵ 不 含 主 持 人 ︶
| 姓 名 | 专业技术职务 | 工作单位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陈桂明
蒋宏中
丁 建
黄定方
王海棠
卞国文
高忠冉
韦庆华 |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
江苏省扬中市教研室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 级中学 |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
实践研究 论文撰写
实践研究 论文撰写
材料收集 整理 论文撰写 实践研究 论文撰写
文献研究 论文撰写
实践研究 文献研究
实践研究 论文撰写
材料收集 整理 论文撰写 |
主持人姓名 | 姚海燕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81.11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术职务 | 中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理论研究、撰写论文、课堂教学 | ||||||||||||||||
专业发展情况 |
| 课题完成情况 |
| ||||||||||||||||||
工作单位 |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 联系电话 | 13775319928 | 34814662@qq.com | |||||||||||||||||
通讯地址 江苏省扬中三茅南江路666号——扬中高级中学 | 邮政编码 | 212200 | |||||||||||||||||||
课 题 主 要 成 员 ︵ 不 含 主 持 人 ︶ | 姓 名 | 专业技术职务 | 工作单位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陈桂明
蒋宏中
丁 建
黄定方
王海棠
卞国文
高忠冉
韦庆华
|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 江苏省扬中市教研室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 实践研究 论文撰写
实践研究 论文撰写
材料收集 整理 论文撰写 实践研究 论文撰写
文献研究 论文撰写
实践研究 文献研究
实践研究 论文撰写
材料收集 整理 论文撰写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个体的元认知能力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的,学生数学元认知水平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不同的学生存在着数学元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数学学习上的差距。 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迅速有效达到学习目标。相关研究同样表明,数学学困生的元认知监控不够自觉,数学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元认知监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课题研究调查,了解我校各个年级学生数学元认知水平的真实情况和差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元认知技能,特别是元认知监控;培养高中生数学“元认知”能力为基点的课题研究,进一步使加深对元认知理论的认识及对其数学教学的意义;探索符合我校特点的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进行数学教学实践。 |
2、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核心概念: 元认知知识——关于个人因素的知识:①个人特点差异的认识,②个体间特点差异的认识,③认知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关于任务因素的知识:①认识学习材料和任务的不同特点,②正确处理不同性质的信息的方法;关于策略的知识:①掌握基本学习认知策略,②针对相应的认知活动如何有效运用这些学习策略。 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任何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体验与在认知活动的进程和位置有关,其重要性是进行元认知监控调节的前提和依据,是将元认知知识应用到元认知监控的唯一的途径和桥梁,没有元认知体验就不会产生元认知监控,无法实现有效学习。 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学生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不断评价学习过程,并能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元认知监控包括:计划、监控、调节。
|
3、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研究目标: 通过对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探讨现阶段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研究内容: (1)“元认知”理论的概述; (2)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概述; (3)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 (4)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高中生“元认知”能力的策略研究。
重点: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 |||||||||||||||||||||||||||||||||||||||
4、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研究思路: 首先,进行数学“元认知”文献与理论研究,建立资料库。 其次,针对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研究、针对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进行实践研究(参与式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案例研究)。 最后,课题组整理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整合校本教程教材,撰写案例报告﹑结题报告以及相关论文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进行数学“元认知”文献与理论研究,2017年4月 ——2017年7月,朱丽萍、陈桂明、蒋宏中、高忠冉、黄定方、王海棠、丁建、卞国文、韦庆华,建立资料库。 第二阶段:针对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研究、针对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进行实践研究(参与式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案例研究),2017年8月 ——2017年12月,姚海燕、陈桂明、蒋宏中、高忠冉、黄定方、王海棠、丁建,健全资料库,撰写论文。
本阶段包括以下研究: (1)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论研究:2017年8月 ——2018年2月,朱丽萍、姚海燕、陈桂明、蒋宏中、高忠冉、黄定方、王海棠、韦庆华,文献检索,课堂观察,撰写论文。 (2)高中数学元认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地位研究:2017年1月 ——2018年2月,姚海燕、蒋宏中、高忠冉、黄定方、王海棠、卞国文、丁建,访谈,撰写论文。 (3)高中生数学“元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2018年3月 ——2018年7月,朱丽萍、陈桂明、蒋宏中、高忠冉、王海棠,交流心得体会,访谈,问卷调查,撰写论文。 (4)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高中生“元认知”能力的策略研究:2018年8月 ——2018年12月,朱丽萍、姚海燕、陈桂明、蒋宏中、高忠冉、黄定方、王海棠、丁建、卞国文、韦庆华,课堂观察,访谈,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结题,2019年1月,朱丽萍、姚海燕、陈桂明、蒋宏中、高忠冉、黄定方、王海棠、丁建、卞国文、韦庆华,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元认知”理论及其干预技术的学习研究,为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对“元认知”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对本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指导,便于本课题研究进行经验总结。 (2)教学实践探索。课题组成员在所教班级进行探索实践实验,进行课堂观察、系统分析,评价、确立项目。 (3)经验总结。不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学习、听课研讨等方式,不断总结经验。 (4)数据比较分析法。以平行班为对照班,通过测试对教学效果进行横向的比较。
| |||||||||||||||||||||||||||||||||||||||
5、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 |||||||||||||||||||||||||||||||||||||||
|
三、评审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所在县(市)、区教科室(所)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市教科所审定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