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备课组微型课题“探究初中历史学科课堂讨论的有效组织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与探索。2012年三月正式启动本课题以来,至今已四个月了。在这段时间中,备课组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把课题研究工作工作作简单的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有效课堂讨论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更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然而,目前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进行的课堂讨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地方。如何才能提高课堂讨论的学生参与率,提高学生充分、深入地参与课堂的兴趣成为我组研究的方向。
  
  二、    课题实施的过程
  
  ㈠    进行课堂调查,了解学生现状
  
  在课题申请成功之后,本备课组与教研室活动密切结合,进行了两次调查报告“你喜欢怎样的历史课堂教学行为”、“关于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历史作业和考试评价的调查”。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对于进一步进行历史课堂讨论的研究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堂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有限,所以进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至关重要。关于课堂讨论,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问题的明确性,启发性
  
  学生喜欢表述规范,提示清晰的问题,反对不着边际,大而空的问题。这就对教师设定问题提出了要求,一定要明确提问的方向和学生回答的方向。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大屏幕上展示讨论的题目,讨论的题目尽可能细化。
  
  2、注意小组讨论的有效组织
  
  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给课堂讨论留下足够的时间。这段时间怎么用?有的教师认为这段时间就是学生自由安排的,其实不然。如果教师不加组织,直接给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也不一定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这样安排:
  
  (1)由组长主持,小组内部交流,按照B2——B1——A2——A1的顺序发言
  
  (2)交流时,组员要注意倾听,准备纠错或者补充,及时总结并记录
  
  (3)展示人由小组组长推荐,语言简洁,不照本宣科。
  
  3、展示人发言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肯定、否定或者改进)
  
  课堂讨论活动中,教师是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展示人发言后,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与指点。对学生来讲,他们希望通过回答问题,能够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获得的能力,进而博得一种认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也不能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要在鼓励中给予纠正。不能让学生感到难堪,否则会挫伤学生参与问题的积极性和热情。要让学生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
  
  ㈡ 开设公开课,互相交流学习
  
  这段时间中,本备课组的诸位老师围绕课题,开设了一系列的公开课。张梅老师开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顾春燕老师开设《机遇与挑战——论同桌讨论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周定瑛老师开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历史课堂中小组讨论有效性研究》、刘琛老师开设《文艺复兴——小组讨论最宜人数探究》开课之前,备课组内的成员会一起备课,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开课之后,备课组内的成员还积极评课,互相交流体会,每次都使大家获得不少收益。例如,顾春燕老师开课之后大家总结如下:
  
  同桌讨论在本课中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方面,本课内容“经济全球化”材料虽包罗万象,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较深的体验和感悟,所以不管是原因还是影响,这些问题都相对比较简单,容易观察,以同桌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能很好地节省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更丰富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部分时候都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个别时候语言表达欠佳,同桌讨论的形式可以让同桌之间互相提醒,纠正,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答案。但本课运用同桌讨论也暴露一些问题:对于较难的题目,教复杂的问题同桌讨论则显得操作性不强,比如在“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这个问题时,有的同桌就觉得无从下手,思考的角度不够丰富,回答的广度也比较局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规模的大小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定,以便给学生提供高效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
  
  ㈢ 撰写开课(听课)笔记,撰写论文
  
  教研论文要在教学中感悟,在教学中完成。备课组的调查问卷和公开课的开设,给微型课题“探究初中历史学科课堂讨论的有效组织方法”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备课组成员也留下了不少笔记,这为大家撰写相关论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备课组内的成员围绕课题,撰写了相关的论文,这对于以后的历史教学有积极帮助。
  
  三、    课题研究的成果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⑴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学生在学习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好学、乐学、会学,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⑵学生能基本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会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
  
  ⑶学生认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⑴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⑵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