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立体构成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长兴古城中学      沈华南

 

内容摘要初中美术课程中涉及到多个单元的制作课,而多数都涉及到立体构成的应用学习,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已出现较强的空间意识和营造空间的能力。“立体构成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选择教材中原有立体构成知识的章节内容进行编排、组织、扩充实验,有意识强化学生的空间意识和立体思维模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找到立体构成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 立体构成  学生生活经验  空间意识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领域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探索”、“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立体构成知识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有所涉及,有所表现。作为学习研究形态创造规律的方法之一,立体构成是形态设计和其他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课,是对三度空间的一种体验。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的课程都是单向度(如语言、写字等)和双向度(如绘画、摄影等)的,很多学生只习惯于作平面性的想象,长期单向度和双向度的教学导致他们的立体意识淡化,忘记了我们生活的这块地方是向三个向度在空间中扩张。空间意识乃是心灵最基本的能力,掌握这种能力,加强对多向度空间结构的研究,在当今这个建筑、机器与人口的密度不断增加的社会里,在被设计师精心设计成的立体交叉的车道以及点线交织的人工照明的立体几何形秩序的社会里,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研究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改变以往单一的立体构成制作的方式,引导好学生的思维创作从习惯的二维空间转化到三维空间,注重拓宽立体构成教学的有效途径。

1.  优化立体构成制作学习的模式的研究。

2.  立体构成思维与营造空间能力的联系的研究。

3.充分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上,构建生活和艺术造型的桥梁,从生活中感受到形式美的法则。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制作的学习,找到提高学生空间感、拓宽学生制作思路的教学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探索立体构成制作教学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以施展,在色、形、质方面的统一与协调,引导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形式美。

2.形成立体构成制作教学的教案和课件。

3.通过撰写论文和教学研究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 研究措施

(一)布置专业美术教室 ——是立体构成制作良好的环境氛围。

      美术学科相比较其他学科,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加离不开学习工具材料的准备。而立体构成制作的学习比单纯的绘画造型学习更依赖工具材料的准备。初中生由于文化课学习的负担加大,不重视美术学具的准备。课前虽然强调多次,但能有心准备、能较齐整地带来的学生少之又少。

为了减轻学生学具准备的负担,提供一个氛围浓厚的学习空间,我设置了一间专门用于制作立体造型作业的美术教室。与其他美术教室安排不同的是:教室一分为三,在美术教室中设置了材料区,展示区,教学区。三个区各自功能分工,区域有别。

材料区处在教室的里面,即最后面的课桌和后墙之间的空间。材料区有学生制作需要的各种材料的范例,有纸质材料、废弃的包装盒、泡沫材料等。材料区的材料给学生提供一个材料样本,特别是布置下节课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以便准备。学生制作后留下的废材料也可成为材料区的“一员”,比如粗心的学生忘了带材料,就只有用其中的材料了,这样前节课学生的废品就可以服务后节课的学习。

展示区在教室的左右两侧,学生进出教室或者在课堂上就坐都能看到。展示区主要用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当堂的课堂作业和以往累积的作业都在其中。教师的范例也可以在此区域展示。展示区的作品制作精良、创意突出,展示了立体造型的美感,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制作完成的信心,给学生们以良好的心理暗示:他们行的,你们也行。展示区的作品有固定的,也有流动的。好的当堂的课堂作业可以马上进入展区,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今天做的比上次展示的还好,可以替换下来,用更优秀的作品来展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能进入展示区,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都挺骄傲。

教学区处在教室的中央,是用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教学区的课桌不同于学生教室里的安排。多个课桌组合,教室里安排8个大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坐。它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剪刀、刻刀、胶水…每组设一个负责准备工具的组长,组长在课前到教师处取好上课用的工具,课后清点好工具,还负责督促本组同学垃圾材料的清理。

学生到美术专业教室上课,工具已按小组配备好,只需准备相应的材料,大大减轻了学习负担。同时,学生投入学习的精神状态也大为改观:学生不会因为美术工具的准备不足而忐忑不安,上课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而愉悦。工具材料的准备充分,保证了立体制作教学顺利开展,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立体构成制作优化学习的好模式

立体构成制作相比较其他美术作业的完成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同学彼此的互助。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立体构成制作优化学习的好模式。原因基于以下两点:

1.一个立体构成作业往往耗时多,材料准备复杂有这样的情况往往在以往的课堂中出现:学生的设计思路、创意想法都很好,但直到下课了还在匆匆赶制或者干脆完不成。从起稿、设计到制作完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更利于完成。教师可以把几个同学组合成一组共同来完成一个任务,在组长的统一布置下,平行制作,就可以大大缩短时间了。在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快速实用的教学方法。

2.学生在立体构成制作上的表现各有特点和优势。有强于设计创新的,有强于动手制作的,有强于绘画的。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把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来制作。利于学生的优势发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让学生扬长避短,是小组合作成功的保障。不要为分组而分组,流于形式。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目标统一才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慧眼视英才,善于协调分配好各小组。

      案例 在纸造型课面体构成的学习中,我采取了四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面体构成的练习是在一个正方形的卡纸上设计、切割、折叠。单个的正方形面体浮雕立面效果单一,点、线组成的形象视觉效果不明显。小组中四人制作的是相同形式的纸浮雕,是制作前统一设计好的,最后拼接组合,会形成具有一定形式感的类似地砖图纹的效果。在学生分工上,将每人的工作和要求向学生明确,各自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挑选。

A.根据美的形式因素,考虑最后的拼装效果,进行草图的设计。

图像0324图像0321B. 在方形的纸上用圆规直尺将设计草图搬上卡纸。

C.用刀背在所画线条上压刻。

D.按压刻的线条进行折叠,形成浮雕效果。

以上四个不同的工作,平面设计意识好的可选A,画图能力强的可选B,手指精细能力强的可选C D

图像0323图像0322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人的特长,且做一顶四,首个完成后便可重复做后三个,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小组为单位的作品评比使得学生团队精神突出。

 

     另外教室课桌的安排要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课桌组合成大桌的形式,学生围着大桌而坐,利于他们彼此协调、互帮互助。而大桌的桌面面积大,利于堆放工具材料,展示研究立体造型的作业。

(三)强化“立体”,突出“三维”——是立体构成制作的设计思维方式。

本课题所选择的研究内容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是一个难点,涉及的章节多而散,基础面广、表现手法复杂。浙美版的教材中,共7有单元涉及到立体构成知识的应用和制作,分别是:

1、第14册《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2、第15册《老师,您好》、《巧用身边的材料》

   3、第17册《 纸造型》

   4、第18 《大学之门》、《理想家居》、《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

 

 

 

 

 

 

 

 

 

 

 

 


    

以上课例都属于设计应用课型,具体分析教材,以上算是设计应用包含有立体构成知识及应用的显性课例的话,那么“江南园林”、“现代建筑”、“寻访古民居”的建筑欣赏,“城市雕塑”的雕塑赏析可以算作是隐形课例。建筑、雕塑欣赏中体会空间营造的结构特点,也渗透立体构成的要素。

 

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抓不到教学要点,学生没有进行立体构成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的话,作业往往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和创意。如何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渗透三维设计意识,把握住设计要点,从而减轻学生制作的压力呢?

1.通过看不同角度下的同一个物体。一个立体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而得到不同的视觉体验。而学生在动手制作立体构成时,要经常逆向思维,考虑一下一件立体的物体的各个角度观赏到的形象。给学生观察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不同画面也可以来强化学生的空间感觉。

2.以几何体来作为理解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

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对空间立体的基本形态具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给学生观察石膏几何体,分析它们的面体构成,讲讲不同的几何体在现实中的运用及给人的感受。如埃及“金字塔”为正棱锥,其造型显得稳定、高大、宏伟。而长方体、正方体造型则表现出简洁、明快、稳重、刚直的效果。从教师带来的石膏几何体生发出对不同立体构成效果的思考,有些学生感到有困难,教师可以细分为:

    平面几何体  —— 形体的表面为平面,其棱线直线。所以,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是:简练、大方、庄重,它的稳定性强。故可以象征稳重、严肃、沉着等感情性格。如棱锥、正方体。

   几何曲面几何体  —— 表面为几何曲面,给人的感觉既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如圆柱、圆台。

14册《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中,标识设计的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有:平面、立体标识设计、具象标识设计、抽象标识设计、象征性标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立体标识设计为突破口,围绕招牌、户外广告等设计原理的分析学习来熟悉立体制作中构成因素的组合。

 

(四)来自生活、服务生活——是立体构成制作的起点和终点。

任何艺术门类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立体构成制作也不例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立体物,其中包括:建筑、家具、服装、生产用的机器、汽车和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器皿及各种装饰雕塑制品等等,无一不是立体设计的产物。

教师为学生构建生活和艺术造型的桥梁,从生活中感受到立体构成制作形式美的法则。

1.充分利用校园的立体构成教学资源展开教学。

  比如在大学之门单元教学中,我重点围绕我校大门的特色来开展教学。学校的大门学生每天进进出出,对于它的美许多学生熟视无睹。我校的大门是由多个细长的圆柱体呈弧形排列两行,中间一大一小两个粗壮的圆柱体作为传达室,线、面、体三者和谐而富有特色。通过实地的观察,用不同于平常的进出校门的仰视的角度,让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体验校门的美感。并用速写、摄影的方式来记录,带回教室师生共同来分析讨论。组成校门的“线”、“面”、“体”分别是哪些?你还有哪些更好的想法?由我校的大门联系到其他学校的大门,也有很多颇具特色的。比如长兴实验初中的校门有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的体态,上面的巨大门扉呈波浪形,流畅而富有动感,让学生来理解也是不错的范例。而附近的进修学院的大门则是由厚重的柱体作支撑,体现了深厚的学院人文内涵。

2.观察生活中美的立体构造形体。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任何物象都在空间中占有实际的位置。从任何角度都可以观看,甚至于直接触摸。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美的立体形态,如吊灯罩、立式口杯、普通花盆、漏斗、轮胎、面盆、异形酒瓶。通过幻灯、图片、录像向学生展示城市雕塑、建筑、工业机器等各种立体形态,以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中介来理解立体构成的制作方式原理。这样易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观赏状态,使学生认识各种美的立体形态。

 

 教材中,学生的立体构成造型练习都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路,立体构成与造物造型相融合,在以现代生活中的优秀实例进行现代设计意识与设计能力的培养。制作时注重造物、造型技能与工艺意识的培养。教学中少些脱离生活的随意造型,增加贴近生活的造物造型。在制作时要处理好设计与制作的关系。比如学生在制作一个灯具或者一个校门,这体现技术性的动手操作,应强调技术美和工艺美。我们的美术课堂上的立体构成制作不应忽略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学生制作过程中的耐心、细致、不怕麻烦、精益求精等严谨的态度是学生以后工作学习的良好素质,是未来的人所必备的素质。

 

四.研究成效

.教师方面

1.积极教改实验,收获了新的立体造型教学的教学模式。

以前上制作课,常常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一步一步地交给学生。布鲁纳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主动地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是主动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因此,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亲自去发现、探索所学的知识规律。在教“从生活中汲取设计的灵感——立体纸质灯具中”中,在第一个班时,我让学生一步步跟着我做,由于灯具制作较为复杂,故而尽管我不停地示范讲解,仍有半数学生不会做。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给每桌发一个做好的纸质灯具,要求他们自己拆、边拆边记,然后按纸上的折痕自己动手叠成原样。反复几次,学生不仅能做出灯具,还能根据书中的其他家具示意图,做出其他的灯具,甚至设计并制作出书中没有的一些灯具。

2.教师对初中阶段的立体造型教学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在材料准备、课件制作、辅导示范作品上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立体造型课程教学积累了资料。

.学生方面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在立体造型课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任何富有创新的思维要加以深化、发展,必定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提高。

在立体造型课上,我们采用的“先拆后做,拆中找法”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尝试塑造空间的同时也形成了他们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 立体造型多以生活中的物象为借鉴、创造,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系列崭新的“校门”、“灯具”等,在教学内容上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反映了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五、研究与思考

1 教师的示范制作作品虽然启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同学的潜能,部分时间里学生喜欢模仿我的示范作品,如果把示范作品拿掉,就会有一批学生说不要拿不要拿啊,说明长期的临摹为主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学生的思维。

2 制作技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处理有待加强。

自己的最好设计想法,设计理念与真实的作品之间总存在一定的距离。有学生制作意识差,制作上缺乏准确、严谨、规范的操作,使得作品好的创意难以体现。

3 优秀作品的陈列与展览。

课堂上学生们制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不乏精美之作,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这些作品只能局限在美术教室展示。没有将作品作很好的陈列与展示,学生之间缺少观摩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制作思维的拓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赵殿泽  编著《立体构成》 辽宁美术出版社,1991

《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模式》,《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1期 第35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