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 “五自”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体育课 “五自”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江苏省运河中学         杨灿荣


1 前言

初中体育课“五自”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体,成为主人,成为主角,从而为学生今天的成长、明天的成熟和后天的成功提供一种契机,增加一个砝码。针对性、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终身性、适应性、健身性“七性”是其前提。悉心诱导,促进学生自学;注重培养,指导学生自练;开放激活,引导学生自创;精心扶持,鼓励学生自教;剔芜求精,引导学生自评五方面是其基础。通过三年来的教学研究,深感此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新性、实践性、实效性,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较好地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2  问题的提出

2.1 课题提出的背景

2.1.1适应知识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教学价值观。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在知识经济社会不再存在永恒的专家、学者,传统的“一次性学历终身受用”的用人体制已经发生变化。信息化时代要求人才的培养与之同步,着力培养每个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养成终身对知识、信息热衷探求的兴趣和积极进取、孜孜不倦的精神。

2.1.2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优化,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地不断深化,以及体育课新课程改革地实施,体育学科的多功能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体育课对竞技体育项目的要求淡薄,有健身价值的项目增多,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个性。

2.1.3适应初中学生发展和变革学习方式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我们高兴地看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变革。在目标上,不再局限于追求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而是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社会体现;在内容上,已不局限于大纲、教材的规定内容,可以结合区域特点自主增设选修内容;在手段上,不甘于被动地接受乃至生吞活剥,而是主动地求知,能动地探索、创新;在时空上,已超出了课内、校内的局限,特别是现代媒体的发展,逐渐构建了立体的网络学习系统。因此,传统的初中体育课教学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初中学生发展及其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

2.1.4现有的初中体育课教学法的弊端阻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之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现行的初中体育课教学法多偏重于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践性、健康性、终身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天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禁锢和扭曲。为提高初中体育课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实践中来,努力体现体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多功能作用,深化初中体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然。

2.2 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2.1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更新教育观念,在初中体育课中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2.2 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走出传统体育课教学走程式化、单调化的误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研究的时间和对象

3.1研究的时间:2001年2月------2004年6月

3.2 研究的对象:2001年9月入校的初一年级学生

4 研究方法

4.1文献研究法:查阅了有关最新的体育教育心理学、情感心理学、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4.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设制了《初中体育课“五自”教学研究调查问卷》,分别进行了前测、中测和后测。

4.3行动研究法: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中,所有参研教师都认真进行了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

5  研究结果

5.1 构建了初中体育课“五自”教学

五自

自学                自练            自创             自教         自评

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学生自创教学模式    唤醒学生自教意识    学生反思自评

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学生自创教学方法    点示学生自教方法    其他学生讨论测评

引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调控能力    学生自创教学结构    学生充当自教角色    教师综合总评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治能力    学生自创教学内容

5.2   前、中、后测问卷的前14题皆相同,三次问卷发放情况见表1,三次问卷统计结果见表2

表1      问卷调查发放回收情况





发放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


总计   %

前  测

499

496

99.40%

中  测

500

498

99.60%

后  测

493

493

100%


表2     前测、中测、后测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一览表


前  测

中  测

后  测



1

A

33

6.61%

18

3.61%

21

4.26%


B

195

39.31%

193

38.76%

91

18.46%


C

268

54.03%

287

57.40%

381

77.28%



2

A

363

73.01%

378

75.60%

404

81.95%


B

122

24.60%

107

21.49%

82

16.63%


C

11

2.22%

13

2.61%

7

1.42%



3

A

168

33.87%

214

42.97%

205

41.58%


B

291

58.67%

251

50.40%

271

54.97%


C

37

7.46%

33

6.63%

17

3.54%



4

A

364

73.39%

337

67.67%

394

79.92%


B

124

25.00%

97

19.48%

88

17.85%


C

8

1.61%

8

1.61%

11

2.23%



5

A

422

85.08%

430

86.35%

439

89.05%


B

63

12.70%

54

10.84%

43

8.72%


C

11

2.22%

14

2.81%

11

2.23%



6

A

97

19.56%

103

20.68%

65

13.18%


B

168

33.87%

162

32.53%

162

32.86%


C

231

46.57%

233

46.79%

266

53.96%



7

A

15

3.02%

27

5.42%

24

4.87%


B

104

20.97%

90

18.07%

122

24.75%


C

377

76.01%

371

74.50%

347

70.39%



8

A

424

85.48%

420

84.34%

406

82.35%


B

63

12.70%

63

12.65%

189

38.34%


C

9

1.81%

9

1.81%

17

3.45%



9

A

43

8.67%

35

7.03%

42

8.52%


B

154

31.05%

153

30.72%

171

34.69%


C

199

60.28%

268

53.82%

250

50.71%



10

A

348

70.16%

339

68.07%

397

80.53%


B

129

26.01%

84

16.87%

83

16.84%


C

19

3.83%

19

3.82%

13

2.64%



11

A

248

50.00%

300

60.24%

259

52.54%


B

207

41.73%

171

34.34%

197

39.96%


C

41

8.27%

27

5.42%

37

7.51%



12

A

406

81.85%

433

86.95%

434

88.03%


B

74

14.92%

50

10.04%

49

9.94%


C

16

3.23%

15

3.01%

10

2.03%



13

A

316

63.71%

311

62.45%

288

58.42%


B

153

30.85%

146

29.32%

171

34.69%


C

27

5.44%

26

5.22%

33

6.69%



14

A

178

35.89%

243

48.80%

248

50.30%


B

271

54.64%

214

42.97%

217

44.02%


C

47

9.48%

31

.  6.22%

28

5.68%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学生的教科研意识在增强,参与教科研的态度在不断端正。表1的有效试卷回收率由前测的99.4%---中测的99.6%---后测的100%。

6.2 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端正了上体育课的态度。问卷第1题选择“不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玩”的同学由前测的54.03%---中测的57.40%---后测的77.28%。问卷第2题选择“体育课的学习对一个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的学生由前测的73.01%--中测的75.60%---后测的81.95%。问卷第3题选择“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能培养人”的学生由前测的33.87%---中测的42.97%---后测的41.58%。

6.3 锻炼了学生的勇气、胆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问卷第4题选择“体育课能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的学生由前测的73.39%---后测的79.92%,问卷第10题选择“体育课能增强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的学生,由前测的70.16%--后测的80.53%,有了显著的提高。

6.4 学生认识到了上体育课时纪律的重要性。问卷第6题选择“不认为体育课不需要象其他室内课学习那样,一定要有好的纪律”的学生,由前测的46.57%---中测的46.79%---后测的53.96%。

6.5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上课的主动性。问卷第7题选择“不认为上体育课就是老师让练什么就练什么,不需要动脑筋”的学生由前测的76.01%---中测的74.50%---后测的70.39%。问卷第14题选择“我能上体育课时主动的思考、练习”的同学,由前测的35.89%---中测的48.80%---后测的50.30%,提高了14.41%。

6.6 学生体味了老师和体育委员的辛苦,改变了以前认为体育老师最清闲的看法。问卷第9题选择“不认为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最清闲,布置完任务自己可以不干”的学生由前测的60.28%---后测的50.71%,减少了9.57%。

6.7 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创新能力。问卷第5题选择“体育课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由前测的85.08%---中测的86.35%---后测的89.05%,第11题选择“我能组织一个班的体育活动”的学生由前测的50.00%---中测的60.24%---后测的52.54%,第12题选择“我能组织一个组的体育活动”的学生由前测的81.85%---中测的86.95%---后测的88.03%。

6.8 学生重新认识了自我。问卷第11题选择“我能组织一个班的体育活动”的学生由前测的50.00%---中测的60.24%--后测的52.54%,足以说明经过实践检验,学生组织一个班级体育活动的能力,并不象自己在体验组织一个组时的那种感觉。

7 结论与建议

综上实验结果,证明了初中体育课“五自”教学研究是成功的,它是一种适应我国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课课程改革的新型体育课教学形式。通过体育课“五自”教学研究,使学生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增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了学生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得到亲身体验的机会毕竟很少,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和态度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虽有不同程度提高,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

由于参研师生都是第一次参与课题研究,在教科研观念、教科研理论和教科研方法等方面都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有很多问题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的反思和研究。尤其在“自评”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深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使初中体育课“五自”教学不断完善,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化课程改革,努力体现体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多功能作用,适应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要求,为我国的学校体育事业尽责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威廉•维乐斯曼(美).《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年7月。

(2)周德藩.《素质教育论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3)燕国材.《素质教育正论》载于《中学教育》,1996 年第12期。

(4)赖天德.《学校体育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载于《体育教学》,2001年第1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