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坛市薛埠中学物理课题组   课题执笔人:吴晓丹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着每一位教师逐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事实上出现优生更优秀,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也有扩大的趋势,特别是我们学校为于金坛西部的革命老区,学习自觉性较差,特别是家庭教育滞后。调查发现每一个班级近五分之一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若不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他们极容易形成一个学困生群体,如何使这部分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经讨论研究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心理态势,并抓住物理学科特点,利用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差,实施并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法,引导学困生大胆去尝试、自主探究学习新问题,来克服消极心理,促进其心理优势的形成,调动学困生自身的心理内驱力,使他们踏上成才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困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 根据学生的心智水平,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和引导,使学困生也参与探究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体会探究过程的思维乐趣,并形成学困生独立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困生个性的发展。  

3让教师在培养学困生的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上好研讨课等途径加强科研氛围,提高自身的观念、业务素质、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认知的“探索”需要,学困生也绝对不例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内容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关注社会、科技的发展,重视体现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使教与学成了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这一切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建立起体现师生交往互动、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的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新模式。  

   

四、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实施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079月——200712月,准备、立题、实验阶段。  

第二阶段:200712月——20087月,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分组分阶段实施,对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第三阶段:20087月——20099月,理论联系实际,对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进行过程教学的具体的研究。  

第四阶段:20099月——201010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情况调查  

05级、06级和07级学生中的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经历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每学期还召开学困生座谈会,让他们汇报自己的进步情况,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并便于我们在研究中的实验变量的控制和测量,进行定量分析。(情况统计表见网页)  

2、注重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  

潜心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并注重拓广自学的内容,搞好有关物理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心得、有反思、有效果。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学习1本教学论著,细心研学“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内容;在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课程结构;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部分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3、注重课堂教学研究,丰富师生互动平台  

物理是实践性强的学科,观察实验和理性思维是物理研究的最基本方法。结合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如下:  

        创境设疑        实验探索       巩固拓展  

4、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对学困生的帮助  

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形成对学困生的正确认识,克服教学中轻视学困生教育的弊端,大胆探索指导学困生学习物理、学好物理的有效策略,从而达到纠正学困生的心理偏差、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5、形成人人参与,合作研究的氛围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实用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师生互动,目标明确,齐心协力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和反思问题研究的过程,提高实施与研究的能力,提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  

6、注重日常课堂教学研究行为,提炼研究模式  

开展综合研究课题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研活动能力,练真功,过硬招,勤于笔耕。撰写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案例、教育故事、教案、课堂实录、论文。反思科研的形式与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与实践,课题《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物化性成果  

1、学习材料《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专题讲座》编订成功  

通过一位教师做讲座,其他教师认真学习,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心得、有反思、有效果,让教师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理论依据,避免了教育学困生过程中的经验主义。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撰写了一些高质量的论文及案例。  

   

课题组老师论文获奖情况统计表  

序号

姓名

题目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备注

1

吴晓丹

《浅谈物理“学困生”的思维阻滞及对策》

基础教育论坛

0704

发表

2

吴晓丹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与多媒体”和谐整合》

中学生语数外

0904

发表

3

蒋正国

《关于大气压教学实验的思考与实践》

金坛教育

1004

发表

4

吴晓丹

《突出物理问题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省三等奖

1005

   

5

吴晓丹

《科学探究—为学困生的起飞加油点火》

省三等奖

0912

   

6

 

《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飞起来》

省三等奖

0912

   

7

马晶晶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高效课堂》

市一等奖

1004

   

8

吴晓丹

《让“尊重” 重塑学生的心灵》

市二等奖

0910

   

9

吴晓丹

《激励—源源不断的动力》

市二等奖

0712

   

10

马晶晶

《初探物理学困生转化》

市二等奖

1004

   

11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市二等奖

0910

   

12

吴晓丹

《科学探究教学促进学困生成功心理形成》

市二等奖

0712

   

13

蒋正国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市二等奖

0910

   

14

冯伟华

《在课堂改革中搞活物理课堂》

市二等奖

0806

   

15

冯伟华

《“五堂课”点燃希望的明灯》

市三等奖

0806

   

16

冯伟华

《立足学生 把握课堂》

市三等奖

0811

   

2编辑了《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优秀教案集》  

课题组各成员认真上好研究课,在公开课之前的学习活动中,先由执教老师认真备好课,课题组成员对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研究,执教教师认真修改教学设计,力求精益求精,在公开课后的学习活动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积累经验。课题研究期间,教师取得的荣誉也是丰硕的。            

课题组老师综合荣誉情况统计表  

序号

姓名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1

吴晓丹

常州市“教学能手”

常州市

0912

2

周明强

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金坛市

0709

3

吴晓丹

课堂实录《物质的密度》

市二等奖

0707

4

冯伟华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市一等奖

0812

5

吴晓丹

公开课《变阻器》

片一等奖

0712

6

冯伟华

教学案例设计《声音的特征》

市一等奖

0712

7

蒋正国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市二等奖

0812

8

吴晓丹

金坛市政府嘉奖

金坛市

0903

9

冯伟华

金坛市人防教育先进个人

金坛市

0702

10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比武

0912

   

   

3、课题研究过程中,学困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发现的愿望;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成功举办了“薛埠中学物理创新大赛”。比赛中,学生相互合作,学困生积极参与,材料来源于生活中,设计的作品有一定价值,更重要的是:学困生通过本次大赛,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提升了学习物理的动力。  

学生荣誉情况统计表  

序号

姓名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1

李辉云

江苏省“金钥匙”科技大赛

省二等奖

0712

2

杨振华

薛埠中学“科技小制作”

一等奖

0711

3

 

薛埠中学“物理创新大赛”

一等奖

1005

4

陈婷婷

薛埠中学“物理创新大赛”

一等奖

1005

5

车泽康

薛埠中学“物理创新大赛”

一等奖

1005

6

杨婷婷

薛埠中学“物理创新大赛”

一等奖

1005

7

张宜琴

薛埠中学“物理创新大赛”

二等奖

1005

8

 

薛埠中学“物理创新大赛”

二等奖

1005

9

 

薛埠中学“物理创新大赛”

二等奖

1005

10

 

薛埠中学“物理创新大赛”

二等奖

1005

   

(二)经验性成果  

1形成了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1)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大胆想象,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和意见,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困生敢于思想,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主见,逐渐养成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并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功能,让学困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获得初级的、丰富的、创新的新体验,为进一步的探究打下基础。  

2)学困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要积极引导学困生相互交流。教师、学困生共同探讨甚至争论,活跃学困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教师引导学困生整理资料,分析处理信息,强化学困生的认知过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活动取得创造性的成果,也使学困生竞争合作的情感和意识得到升华。  

3)要引导学困生评价达成知识和技能目标的程度,反思自己达标的思路与方法,并于同学们对比,让学困生交流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学会根据同一观察材料提出不同的解释,通过交流并逐步习惯这一种学习方式,使自己认知条理化,完善认知系统结构。要引导学困生回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对整个学习活动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之中,提高他们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对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更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激励他们进行新的探究。  

2建立了新的学困生评价方式  

1充分让学困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他们的求知欲望,尊重他们的个人经验和新异见解,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评价,让学困生充满成功感来保持其学习热情  

2引导学困生大胆去尝试、探究学习新问题,通过及时激励表扬哪怕是取得一点点成就的学困生,让他们在“成就感”的环境中切实得到“物理感觉”,通过学生不断地科学探究,将逐步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由于课堂中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在上课时的不同环境,问题的类型难以普遍适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机的整合不同的提问类型和方式方法,而且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要随机应变的对待学生的问题,而不能以一概全,即教无定法。  

2、学生生源和能力较差,课堂中很多学生听不懂,还有一些学生习惯不好,家庭影响欠佳,目标期望植低,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实现较为困难。  

3、教师水平存在差异,对学困生的教学有畏难情绪,怕麻烦。课堂安排不合理是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还有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没有改变,只看重考试成绩,是实验不能细化。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