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通识课程之探讨与学习成效评估

音乐通识课程之探讨与学习成效评估
――
以台湾科大音乐赏析课程为例――
Study and Learning Assessment of General Music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Music Appreciation Course"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苏金辉
Su, Jin-Hwei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通识学科

摘要
在国内大学之通识教育中,音乐赏析相关课程的最主要目的是要教导学生能够欣赏美好的音乐,从而是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与增加人文素养,然而国人对音乐课程一向不太重视,但音乐对人的影响一如其他专业学科,是大学全人教育的一环,应受到同等重视.本文探讨重点有二:(1)分析了解科技大学学生修习音乐通识课程的背景,特性与目的;(2)对教学成效作整体评估与改进,并对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与困难提出讨论.同时对学生在修习音乐赏析课程前后,关於音乐知识之认知,学习音乐之态度与兴趣是否产生改变作一比较.综合调查评估后所得之结果为:大部份学生於修课之前对於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虽然不足,但学习意愿还是很高,因而教师更应审慎安排授课内容,由多个层面来介绍乐曲,授课时应灵活运用不同之教学方式.另於课堂之外,应安排各类型音乐活动,并运用电脑科技建立辅助学习系统与教材等方法,来落实教学成效.
关键词:通识教育,音乐赏析,成效评估
.
投稿受理时间:901012 审查通过时间:91124

ABSTRACT
The main objective for designing general mus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y-level is to study students' ability in appreciating music and to cultivate their spiritual life and humanity development. However, most of the students have not put too much attention on the general music classes during their college years even though the effect of music upon people is as important as upon other subj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urvey and evaluate the practice of music as gener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sed universities. The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1) analyze the background, character, and intentions of students who have taken music appreciation course, (2) discuss outcome assessment, curriculum improvement, and the possible problems of general music course in university. The changes regarding students' music acknowledgment, learning attitude, and interest orientation at the starting and the finishing of one semester music appreciation class were also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very interested in taking the music appreciation course even their background in music are poor,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design the class with more attractive and interesting aspects. Concerts, music activities, computer based multi-media learning system should also be includ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Keywords: General music education, music appreciation, outcome assessment.
,绪论
,研究动机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自小学,国中,至高中皆有开设音乐相关课程以配合全人教育之发展.大学通识教育自实施以来,为延续及完成「全人教育」之使命,亦依各校需要,而开设出艺术,社会,人文及自然科学等相关课程.通识教育在国内推行近十余年来,许多的通识课程虽然常被论及与研讨,但在音乐通识教育方面,却触及不多.尤其是在以科技为主导之大学校园中,由於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程,常忽略了音乐对其人文素养培育之重要性,因此教师该如何在科技大学中落实与发展此一通识课程,更显意义重大.笔者以一位从事音乐演奏者之背景,专任应聘於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中,教授音乐通识课程,两年来深感音乐教育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有些许陌生,为探究其原因与评估课程之成效,因而著手此研究调查工作,期盼与其他学门领域之教育工作者和教授音乐相关课程者共同为国内音乐通识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文中所讨论的问题虽以台湾科技大学学生为出发点,但问题的层面亦与和本校性质相似之其他科技大学或技术学院有关.期能作为参考.
,研究目的

(
)分析台湾科技大学选修音乐通识课程学生的背景与特性.
(
)查询台湾科技大学学生选修音乐通识课程的原因
.
(
)了解目前台湾科技大学学生在音乐通识课程中之收获
.
(
)探讨台湾科技大学学生对音乐通识课程的需求及期望
.
(
)将研究结果作为提供国内各科技大学未来发展音乐通识课程之参考
.
,音乐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通识教育之定义
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科技就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上扮起领导角色,其优点是大幅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缺点是在把人类推向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内在思维却逐渐消失.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已开始热烈讨论人文与科技孰重孰轻.在此同时,苏联人造卫星领先美国发射,因而在美国引起科技落后之恐慌,曾在各级学校中大力提倡科技发展,经过一段时间之深入探讨后,发觉学校不仅是要把科技程度提升,更应努力发展人文课程,惟有整合人文与科技并重,才能发展出坚实之思维逻辑,达到国力之强盛.由此可知,一个贫乏的人文环境,将会阻碍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台湾推行大学通识教育将近十余年来,对「通识教育」一辞之确切定义,教育界人士虽无一致之看法,但不外乎是要强调人文素养之培育,进而影响大学学子之思维方法及对事务的看法.「人文」两字虽颇为抽象,但具体而言,其最大的作用在建立一套稳定的思维逻辑与立身处世的原则.一个有人文素养的人,在各种人生转折中都能保持稳定的方向与处世态度,而从容通过不同的危机;一个有人文素养的社会也一定是个稳定,安详,客观的社会.观看国外的通识教育,亦是有类似的情况,例如规划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的著名学者罗索斯基(Rosovsky, Henry, 1990)就认为:通识教育并没有科学的定义,因为教育不是一门科学,其广泛地被接受的理论并不存在.但罗氏也提出他认为合适的观点:通识教育,除了职业训练的功能之外,主旨在培育各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其中包含了提升生活的品质,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当代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项事务的本质〈黄坤锦,84.另有学者也发出相似之观点,认为大学通识教育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一个多元教学系统.我们可以视大学通识教育为一个教育理想,一种教学措施,一个以培育心灵或人格为目标的文化取向,一种对大学教育的哲学构想,一项与现行教育系统平行的社会运动,也可是一俱有特定内容和目标的课程等等,因此无法以实质定义来界定大学通识教育〈何秀煌,86
.
,音乐赏析课程的目的

音乐赏析课程常被归为人文或艺术学科,但曾有人就「艺术」为一种专业,「人文」才是通识和文化素养,两者不应被视为同领域而提出质疑.然而不论是艺术或是音乐教育,皆可分为「专家的教育」(Education for specialist)和「普通人的教育」(Education for all).前者以培养专业技巧,知能,精神为主;后者则以培养欣赏能力为主,而非特殊的专业技能训练,是一种人文素养,其性质属於通识教育之一环〈崔光宙,89.故不论音乐赏析是被归为人文或艺术类通识课程,皆可达成其所给予之目的与使命.中国的古圣先贤常将音乐作为陶情养性,教化人心之工具,这显示出音乐在为人所倾听之时,还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效应.而中国历史上的《礼记》〈乐记〉篇中,除了对音乐有系统性的记载之外,亦论述了音乐中的人文精神.观看国外,历史社会的发展与音乐艺术常密不可分,而音乐艺术领域对於教育之关系,可由近期一份对美国全国性的民调报告中,看出其重要性:美国人民普遍认为学校的艺术类课程可强化与增进整体教育效果,彰显个体独立性,激发个人表现,成就动机及创造力,并更肯定艺术类教育为构成全人学习之要素〈夏学理,90.音乐赏析教学的目的可以启发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爱好音乐的习惯,因为在音乐的美感之中,包含了人格的内容,当聆赏者被音乐所感动时,他的感情便会融入音乐之中,进而被音乐的内在涵义所统一,成为一股力量.若将此种美感导向正轨,加以启发并培育之,就能成就音乐教育的最高价值〈康讴,65.因此,教授音乐赏析课程的终极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达成全人教育的使命.
,音乐通识课程的类型

在历经多次规划与改革之后,目前音乐通识课程在国内一般大学中,通常是被纳入人文学科或艺术领域.而各校所开设的音乐通识课程,也进一步被分为三或四大类型.三大类分别是:,概论式如「艺术欣赏与人生」,「音乐赏析」等;,较具明显范畴者如「中国艺术专题讨论」,「西洋古典音乐浪漫时期」等;,艺术实作性课程如「素描」,「陶艺」等〈洪丽珠,85).而将之分为四大类型者,则将课程区分为:,欣赏型;,艺术史类型;,艺术概论型;,「艺术与人生」类型 (石守谦,85).综合上述之不同分类法,可将目前国内各大学院校中之音乐通识课程,依照其在内容及设计上之不同,简化区分为概论式及专题式两大类别.概论式课程所含括之范围较无特定限制,例如「音乐欣赏」,「音乐与生活」,「音乐名家简介」等;而专题式课程则常依据特定类别而设,例如「歌剧欣赏」,「室内乐介绍」,「台湾民间音乐赏析」,「多媒体音乐的制作与应用」,「西洋音乐史:古典乐派」等.无论是以概论式或专题式的方法来介绍音乐,皆是经由不同的名家作品来呈现音乐的纯美,表达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思维,及反映历史与文化的时代背景.学生在欣赏与了解音乐之余,还要能跨越时空来与自身环境及不同学科间,作一反省与联想,如此方能带出通识的精义来.
本人於台湾科技大学通识课程中所开的音乐赏析课程,主要规划以介绍西洋古典音乐为基本架构,其所含括之时代以从中世纪开始直至二十世纪.其间又以音乐家为单元,每周讨论一特定人物,介绍其生平背景,作品风格及重要曲目,并将著名之乐团与演奏家在欣赏该音乐家乐曲时也一并介绍.课程进行方式由老师讲授,再以多媒体视听设备为辅助教材.学生方面,以组别为区分,每周轮流报告最新一周国内之艺文动态,并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在一学期内至少参加由国家音乐厅所举办的音乐会,及校内与古典音乐相关之音乐会各一场;更为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各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前完成书面及口头报告,其题材以音乐艺术类为主,主要目的是透过音乐赏析课程之教导,以增进各组组员间之互动,并激发想像与创造能力.其主要目标不但要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也强调经由介绍古典音乐,以启发学生之思考,表达与创造力
.
,研究方法与教学成效之整体评

估与分析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以每学期两次问卷调查(课程开始与学期结束前)为主要之研究方法,以台湾科技大学三个学期中选修「音乐赏析」课程的大学部学生为研究范围(共计六次),每学期参与人数与问卷回收如下表一所示.三个学期修课总人数为644,课程开始之问卷调查表-A 回收总人数为621(93%),学期结束前之问卷调查表-B 回收总人数为577(87%),问卷平均回收率为89%.问卷原始资料先以Excel97版登录,再将Excel之档案资料转换成Minitab的统计格式,以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表一

学期
88/

89/

89/

总人数
学生人数
223
235
206
664
课程开始之问卷调查表-A 回收数
(
回收率%)
211
(95%)
217
(92%)
183
(89%)
621
(93%)
学期结束前之问卷调查表-B 回收数

(
回收率%)
197
(88%)
200
(85%)
180
(87%)
577
(87%)
学生问卷调查表-A设计的内容包括:(1)学生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院别,及年级,(2)学生各人对音乐与音乐通识课程的认知与期盼,共计八题.学生问卷调查表-B设计的内容包括:(1)对「音乐赏析」课程上课成效之评估(第一至第九题),(2)课程之内容,相关教材与设备,课程评量及建议以多选题方式进行评估(第十至第十四题).问卷调查表中之部分问题取材自杨淑媚教授所著之「音乐通识课程之整体成效调查评估」(杨淑媚,88).其中问卷-A中的第七题,及问卷-B中的第三,,,,,九题与杨教授所设计之问题相同;而问卷-A中的第五,八题则略经修改
.
,问卷调查资料之分析与讨论

[一]问卷调查表-A之分析与讨论
表格中各选项之数字为各学期选择该项之人数.括号内为各选项之人数对各学期该问卷调查表回收人数之百分比值,数字经四舍五入方式简化,取其整数表现之.表格中最右栏为三个学期之平均百分比.
第一题,您在求学那一阶段结束后,就无学习到与音乐相关知识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国小
8(4%)
9(4%)
9(5%)
4.3
国中一年级
15(7%)
11(5%)
13(7%)
6.3
国中二年级
95
(45%)
99
(46%)
77
(42%)
44.3
高中一年级
85
(40%)
89
(41%)
71
(39%)
40
高中二年级
8(4%)
9(4%)
13(7%)
5
由调查结果可显示,学生於国小毕业之后,往往能接续其音乐课程至国中一,二年级.可是自国中二年级之后,则有超过四成〈平均值44.3%〉的学生中断了音乐方面的教育,推测应和升学压力及进入专校就读等因素有关.而其余的学生於进入高〈中〉工职校后,又有四成以上的学生,仅接触了一年的音乐课程.而能在高〈中〉工职一年级之后,尚能持续接触音乐课程的学生,仅占5%,推测应是基於学生之个人兴趣或是毕业於一般高中之学生,至高二仍然有音乐课程之故.由此数据不难看出自国中阶段,国内学生的音乐课程即明显呈现了减少的情况.一个以调查国民中,小学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测量之研究中亦曾指出,学生自国中阶段音乐鉴赏能力呈现停顿之成因,和音响设备不足,音乐教材缺乏,音乐教学法研修管道不足,以及升学主义和社会价值观等因素有关,以致中学生普遍对於学校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低落,且有极深的无力感〈苏郁惠,88.因此如何激发学生於中学毕业之后,依然能持续追求对音乐之喜好,实为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详加探讨与研究之主题,亦为本文探讨之主要目的.
第二题,您对乐理及乐谱认识的程度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完全不懂
137
(65%)
154
(71%)
126
(69%)
68.3
有些认识
59
(28%)
52
(24%)
44
(24%)
25.3
完全了解
15(7%)
11(5%)
13(7%)
6.3
此项调查是要了解科技大学学生,於修习音乐通识课程之前,对於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多寡.学者们曾定订出音乐鉴赏之学力指标,其中包含了:音乐美感认知及音乐美感判断两大概念内容.这些内容为:认识乐谱上各种记号,辨认各种乐器及音色,了解各种曲式 等乐理方面的知识〈姚世泽,王秀雄,84.另有教授之研究也指出:学生需要多学习一些音乐基本知识,才足以有鉴赏古典音乐的能力〈杨淑媚,88.然而调查结果中,三个学期学生於修习此课程之前认为「完全不懂」者平均值占约近七成〈68.3%.很明显地,学生过去於中学音乐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於鉴赏古典音乐之上,能力极为薄弱.因而如何让科大的学生们有兴趣且有效率地学习音乐,以达成音乐鉴赏能力培育之指标,是非常值得音乐教育者之注意.
第三题,您会弹奏何种乐器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钢琴
11(5%)
9(4%)
9(5%)
4.7
小提琴
6(3%)
6(3%)
7(4%)
3.3
吉他
32
(15%)
30
(14%)
31
(17%)
15.3
不会乐器
154
(73%)
163
(75%)
130
(71%)
73
其他
8(4%)
9(4%)
5(3%)
3.7
〈其他项目中含有小号,法国号,长笛,古筝,南胡等乐器〉
学习弹奏乐器,可以使人经由实际的弹奏而认识音乐,欣赏音乐,更可让人在日后能够依靠自己,奏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检测学生是否会弹奏某项乐器,与了解其对音乐基本知识之认识,有著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在学会弹奏某项乐器的同时,也必须对於乐谱上的各种记号〈例如力度,速度,表情 记号等〉,乐曲形式,乐器构造,重要音乐家之作品 ,有所了解.音乐知识学习的越多,往往能提升鉴赏古典音乐的能力.因此,本项的调查结果可显示出曾经学习过乐器,并且对音乐基本知识皆有概念之学生比例,最后由此比例便可推论已俱备这些能鉴赏古典音乐能力学生的人数比例.调查结果发现科技大学学生中,除吉他〈15.3%〉之外,对於各类乐器的学习经验均在百分之五以下,而不曾学过任何乐器的人数比例却为〈73%,显示出高达四分之三的学生需要充实音乐基本知识,以强化培养鉴赏古典音乐的能力.音乐通识课程於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实不容忽视介绍音乐与乐器之基本知识层面.
第四题,在音乐聆听上,您最喜好的音乐是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古典音乐
31
(15%)
37
(17%)
27
(15%)
15.7
西洋流行音乐
70
(33%)
76
(35%)
72
(39%)
35.7
本土流行音乐
95
(45%)
91
(42%)
73
(40%)
42.3
其他
15(7%)
13(6%)
11(6%)
6.3
〈其他项目中含有爵士乐,百老汇歌剧乐曲〉
学生平日较感兴趣的三大音乐类型,依序分别是:1.本土流行音乐〈42.3%,2.西洋流行音乐〈35.7%,3.古典音乐〈15.7%.其中喜好「中,西流行音乐」的比例远高过喜好「古典音乐」一项,此显示音乐通识课程所涵盖的乐曲内容和学生平日所接触的音乐,有著明显的差异.由於社会上所流行之音乐为大部份学生与同侪之间的共同沟通管道之一,学生若能对古典音乐认识的能力加增,应可促进学生间在生活与音乐上的互动关系,从而可增加对古典音乐学习兴趣.
第五题,您对古典音乐的感受是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枯燥乏味
15(7%)
17(8%)
9(5%)
6.7
想多认识,但不知从何下手
70
(33%)
63
(29%)
66
(36%)
32.7
优美,但不知所云
99
(47%)
109
(50%)
86
(47%)
48
有兴趣,且颇有认识
21
(10%)
17
(8%)
13
(7%)
8.3
其他
6(3%)
11(5%)
9(5%)
4.3
学生对古典音乐之感受以「优美,但不知所云」者占48%,为最高;「想多认识,但不知从何下手」者次之,32.7%,显示他们对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还颇高,但综合第二题之结果,学生极需多修习音乐知识以培养鉴赏古典音乐的能力.又综合第四题之结果,可推论学生平日较少主动去接触古典音乐,应和未俱备鉴赏古典音乐的能力,不知从何下手等因素有关.针对8.3%「有兴趣,且颇有认识」的学生,课程之设计,报告及作业内容的要求,都应根据其程度而有所划分.另有6.7 %的学生觉得古典音乐「枯燥乏味」,如何帮助他们跳脱此一想法,是在设计及介绍课程内容时应要考量的因素.本题与杨淑媚教授所作之调查结果比较之,可发现台湾科技大学学生与师范院校及一般大学学生,对於古典音乐的感受都以「优美,但不知所云」选项为最高,「枯燥乏味」选项为最低.修习音乐可由许多不同角度来著手:音乐史,乐理,音乐家,演奏〈唱〉家,乐团,乐器,乐曲形式……;音乐与其他领域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关系:美术,建筑,历史,社会,医学,科技…….将音乐的介绍与上述层面融合,必能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与亲近古典音乐.
第六题,您对古典音乐认识的程度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完全不懂
144
(68%)
154
(71%)
126
(69%)
69.3
有些认识
59
(28%)
54
(25%)
44
(24%)
25.7
颇有涉猎
8(4%)
9(4%)
13(7%)
5
学生对於古典音乐认识的程度依序为:1. 完全不懂〈69.3%,2. 有些认识〈25.7%,3. 颇有涉猎〈5%.综合第五题之结果,可看出虽然有许多学生对於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颇高,但仍有近七成的学生不知应从何处著手,方能了解与鉴赏古典音乐.
第七题,您选修「音乐赏析」课程的主要动机为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个人喜好
66
(31%)
63
(29%)
50
(27%)
29
增加人文素养
42
(20%)
54
(25%)
57
(31%)
25.3
学习音乐知识
25
(12%)
22
(10%)
16
(9%)
10.3
营养学分
72
(34%)
69
(32%)
53
(29%)
31.7
其他
6(3%)
9(4%)
7(4%)
3.7
〈其他:时间恰好配合,为必选修〉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修习「音乐赏析」课程的三大主要动机以「营养学分」此项为最高,31.7%;「个人喜好」次之,29%;「增加人文素养」则占25.3%.而自发性地愿意学习音乐知识者,仅占10.3%.此题与杨教授所作之调查比较之,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师范学院与一般大学学生选修音乐通识课程以出自「个人喜好」者为最多(平均值55.9%),「学习音乐知识」者次之(平均值23.8%),其他依序为「增加人文素养」(平均值14.4%),「营养学分(平均值5.2%),及「必选修」(平均值0.6%).由此可见台科大学生对於音乐赏析课程的印象,仍停留在附属,玩玩的心态,故校方及教师於课前对通识教育之本质与精神的宣导,更应多加著重.
第八题,您认为「音乐赏析」课程首先应著重在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提升古典音乐鉴赏能力
152
(72%)
170
(78%)
139
(76%)
75.3
音乐理论简介
17(8%)
15(7%)
9(5%)
6.7
音乐史介绍
25
(12%)
20
(9%)
24
(13%)
11.3
乐器弹奏
11(5%)
6(3%)
9(5%)
4.3
其他
6(3%)
6(3%)
2(1%)
2.3
三学期学生均认为「音乐赏析」课程首先应著重在「提升古典音乐鉴赏能力」,平均
值占75.3%.对於「音乐史」及「音乐理论」之介绍该著重者,仅分别占11.3%6.7%.本题与杨教授所做之调查比较之,可发现师范学院与一般大学学生亦以著重「提升古典音乐鉴赏能力」为最高(平均值占70.8%).虽然音乐知识的培育为鉴赏古典音乐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但可看出学生们对此方面的注重程度并不太高.因而相关於音乐史及音乐理论的介绍,应更为活泼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卷调查表-B之分析与讨论

第一题,本学期中,您参加过几次音乐相关活动(如音乐会,演唱会等)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8(4%)
11(5%)
9(5%)
4.7
一次
57
(27%)
22
(10%)
33
(18%)
18.3
两次
68
(32%)
54
(25%)
39
(21%)
26
三次
57
(27)
76
(35)
62
(34%)
32
四次以上
21
(10%)
54
(25%)
40
(22%)
19
音乐通识课程必须配合相关音乐活动,方能达到相辅相成的功效.因此,本课程於89学年度开始将参与音乐相关活动并缴交心得报告,纳入学生修习音乐通识课程的评量之一.在课程的要求与鼓励下,89学年度中,学生参加音乐会的次数有明显的增加.其参加音乐会的平均比例值依次为:1.三次〈32%,2.两次〈26%,3.四次〈19%,4.一次〈18.3%;且大部份学生於缴交心得报告时均认为「参加音乐会」可使音乐通识课程更能落实其学习成效.但也不可忽略有4.7%的学生从未参加音乐会.一份针对「大学艺文中心」所做之研究调查中曾指出:学生观众群不曾参加活动的原因和「不知道有活动」,「没兴趣」,和「课业太重」等因素有关〈黄巧慧,89,由此可推论科大学生中从未参加音乐会的原因,应和上述因素有关联.如何使活动讯息传播的更清楚,并注意到学生的课业轻重时段,应是在授课老师及学生自己在安排参加音乐相关活动时,该做的考量.
第二题,您参加音乐相关活动的主要因素为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个人兴趣
40
(19%)
43
(20%)
31
(17%)
18.7
节目内容
42
(20%)
41
(19%)
40
(22%)
20.3
知名度
42
(20%)
48
(22%)
38
(21%)
21
课程要求
72
(34%)
76
(35%)
59
(32%)
33.7
其他
15(7%)
9(4%)
15(8%)
6.3
学生参与音乐相关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依序分别是:1.课程要求〈33.7%,2.知名度〈21%,3.节目内容〈20.3%,4.个人兴趣〈18.7%.其中「课程要求」虽被列为最重要的因素,但对学生而言,「知名度」及「节目内容」,亦高居第二及第三位,可见音乐活动的知名程度与类型和内容,也是吸引学生参加音乐相关活动的重要原因.综合第五项题目中学生观众群不曾参加活动的原因,其中「没兴趣」一项应可藉由「知名度」及「节目内容」两项来做的改善.
第三题,您认为修习「音乐赏析」课程后,有助於提升您的音乐鉴赏能力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非常同意
21
(10%)
26
(12%)
16
(9%)
10.3
同意
141
(67%)
152
(70%)
138
(75%)
70.7
无意见
32
(15%)
22
(10%)
16
(9%)
11.3
不同意
13(6%)
15(7%)
13(7%)
6.7
非常不同意
4(2%)
2(1%)
0
1
三学期学生均认为「音乐赏析」课程对於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相当有帮助,其中持「非常同意」与「同意」者,平均总和为81%.且勾选「同意」者,67%,70%,75%,每一学期均呈逐渐增加的现象,可能是由於本人每学期会参考学生修课反应与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度调整,再加上与校园内有计划的音乐会活动相配合有关.因此若有适当之课程设计,多样式之音乐环境与活动相配合,应可提升与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之兴趣与能力.此题与杨教授所做之调查结果大致相同.
第四题,您认为本课程应以引导学生欣赏与感受音乐为主,不需过於强调音乐理论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非常同意
15(7%)
11(5%)
14(8%)
6.7
同意
108
(51%)
102
(47%)
79
(43%)
47
无意见
25
(12%)
22
(10%)
24
(13%)
11.7
不同意
55
(26%)
67
(31%)
64
(35%)
30.7
非常不同意
8(4%)
15(7%)
2(1%)
4
对於课程应以强调欣赏与感受音乐为主,持「非常同意」与「同意」者,平均共占53.7%.而「不同意」与「非常不同意」只以欣赏与感受音乐为主者,平均共占34.7%.此显示虽然有五成多〈53.7%〉的学生於修习完课业后仍然认为音乐通识课程应以引导学生欣赏与感受音乐为主,但却有三成多〈34.7%〉的学生对於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认同其重要性.此题与调查表-A部份第八题问题结果综合之后,可发现学生虽然於修课之前对於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兴趣偏低,但在修习完课程之后,对此方面注重的人数比例,有显著的增加.此亦意味著在一学期音乐欣赏课程完毕之后,有更多的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的理论方面,会有更强烈的需求.本题与杨教授所作之调查结果略有不同,师范学院及一般大学学生持「非常同意」者(22.5%)高於持「不同意」者(17.0%),此显示出台科大的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知识,需求度较其他大学学生为高.因此,如何持续鼓励学生继续充实并提供此知识,实为教授音乐者要详加归划与研究之课题.
第五题,课程讲授应以作品或曲目本身著手,不需过於强调作曲家之背景介绍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非常同意
11(5%)
15(7%)
9(5%)
5.7
同意
57
(27%)
76
(35%)
60
(33%)
31.7
无意见
32
(15%)
22
(10%)
24
(13%)
12.7
不同意
105
(50%)
95
(44%)
84
(46%)
46.7
非常不同意
6(3%)
9(4%)
6(3%)
3.3
欣赏音乐时常应注意到的层面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作曲风格与结构,及作曲家之生平背景等,而音乐史方面的内容又以介绍乐曲风格演变和作曲家生平背景为主.虽然作品本身与作曲家之背景介绍常被分别述及,但调查显示学生对於课程讲授应以作品或曲目本身著手持「非常同意」与「同意」者,平均共占37.4%;认为「不同意」与「非常不同意」者,共占59.4%;另「无意见」者占12.7%.显示出学生对於作曲家生平背景方面的知识,亦期待多予以讨论.本题与杨教授所作之调查结果大致相同.
第六题,您认为本课程中所加入之乐理,有助於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非常同意
27
(13%)
22
(10%)
22
(12%)
11.7
同意
133
(63%)
154
(71%)
135
(74%)
69.3
无意见
32
(15%)
20
(9%)
20
(11%)
11.7
不同意
15(7%)
17(8%)
4(2%)
5.7
非常不同意
4(2%)
4(2%)
2(1%)
1.7
认为「非常同意」与「同意」课程中乐理部份的介绍能提升音乐鉴赏能力者,平均共占81%,且「同意」部份之比例有逐渐增加的驱势;认为「不同意」与「非常不同意」者,平均共占7.4%;另有一群「无意见」者,11.7%.综合与本问卷第四题之结论,可发现虽然有部份学生认为课程应以引导学生欣赏与感受音乐为主,但大部份〈八成〉学生均认同强调音乐基本理论确实有助於音乐鉴赏能力之提升.由此可推测对於科技大学学生,基本乐理知识的讲授,可能更需要注重其生动活泼性,以增加学习上的乐趣及亲和力.
第七题,除西方古典音乐外,授课内容上应增加大众流行音乐之介绍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非常同意
40
(19%)
33
(15%)
22
(12%)
15.3
同意
117
(55%)
112
(52%)
99
(54%)
53.7
无意见
25
(12%)
33
(15%)
35
(19%)
15.3
不同意
23
(11%)
37
(17%)
25
(14%)
14
非常不同意
6(3%)
2(1%)
2(1%)
1.7
由於学生对大众流行音乐较为熟悉而有共鸣,因而对本项问题有大多数的人认为应该增加,其中认为「非常同意」者,15.3%.本题结果与杨教授所作之调查结果大致相同.为求能够更深入的探讨流行音乐之不同层面,而非仅限於接触,本人采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以回应每一学期之调查结果.例如与西方文化有关的「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与台湾流行音乐发展相息的「由伍佰看台湾地下音乐的成因」或「谈校园民歌的起落」 ,皆可激发学生对於不同音乐文化的探索与思考能力.一般音乐赏析课程虽以古典音乐欣赏为主,但对学生所熟悉的音乐,应考虑是否能符合通识教育之精义,而予以适当的增添.
第八题,本课程应加入台湾本土音乐之介绍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非常同意
38
(18%)
48
(22%)
32
(17%)
19
同意
99
(47%)
106
(49%)
99
(54%)
50
无意见
61
(29%)
59
(27%)
48
(26%)
27.3
不同意
13(6%)
4(2%)
4(2%)
3.3
非常不同意
0
0
1
0.3
学生在分组专题讨论与书面报告中曾提出掌中戏及歌仔戏方面相关之主题,很受同学们欢迎,并得到共鸣.由此可看出学生对於本土文化的重视,而台湾本土音乐近年来也大力受到提倡与重视,更有不少研究是针对此而出发.故本项问题是为求了解科技大学学生对於本土音乐的关切程度为何.调查结果认为「非常同意」与「同意」者,平均值占69%.本题结果与杨教授所作之调查结果大致相同.此显示出大部份的学生受到社会上本土意识高涨之影响,对台湾本土音乐亦深感兴趣.於往后之课程设计中将予以适当的增添,并延请相关研究者作专题演讲.
第九题,修习过「音乐赏析」课程后,可分辨乐曲中的主要音乐要素(如和声,节奏,旋律,音色等
)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非常同意
10(5%)
9(4%)
4(2%)
3.7
同意
74
(35%)
59
(27%)
55
(30%)
30.7
无意见
70
(33%)
78
(36%)
64
(35%)
34.7
不同意
53
(25%)
65
(30%)
57
(31%)
28.7
非常不同意
4(2%)
6(3%)
3(2%)
2.3
每首乐曲均由不同的音乐要素组合而成,聆听音乐时要能分辨出这些组成要素,需要有理论知识及听辨能力作为基础.由於每一学期授课内容甚广〈包括音乐史,乐曲解说,乐理等方面〉,并不易就某特定项目做详细的讲授和演练,因而於修习完课程后,教师实有必要就学生的音乐分辨能力,进行了解.另一方面由於每一学期授课内容皆有些许变动,以加入学生建议之相关课题,因而在乐理与乐曲方面授课时数相对减少,也是因素之一.调查显示有34.4%的学生俱有此方面的能力,另有31%的学生尚无法独自分辨出这些要素.而在能分辨乐曲要素者中,有部份同学是已在修课前就熟悉音乐理论和俱备听辨能力.因此,至少有七成以上的学生,需加强在聆听乐曲时的分辨能力.此题与杨教授所作的调查结果比较之,除「同意」略高於「无意见」选项之外,其他大致相同.
第十至第十四题为复选,百分比合计大於
100%.
第十题,「音乐赏析」课程中,您认为收获最大的是(复选
)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可提升古典音乐鉴赏能力
158
(75%)
145
(67%)
131
(72%)
71.3
认识音乐名家
146
(69%)
178
(82%)
142
(78%)
76.3
了解乐理
53
(25%)
65
(30%)
60
(33%)
29.3
听到许多音乐名曲
187
(89%)
200
(92%)
144
(79%)
86.7
其他
11(5%)
15(7%)
15(8%)
6.7
学生对於课程内容感觉获益最多的部份,依序为:1.听到许多音乐名曲〈86.7%,2. 认识音乐名家〈76.3%,3. 可提升古典音乐鉴赏能力〈71.3%,4. 了解乐理〈29.3%.将此与调查表-A第五题之结果综合观之,可发现学生不仅对於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颇高,更希望能经由课程导引下来聆赏名曲与认识名家,以提升对古典音乐之鉴赏能力.但大部份的学生对於原本就不熟悉的乐理知识,仍然缺乏兴趣.推测可能和学生程度不一,授课时数有限,及内容较为枯燥等因素有关.然而多俱备乐理知识可帮助个人日后更能有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因而有必要使这方面的介绍方式更为简洁生动,内容更为活泼丰富.
第十一题,课程中,您最感兴趣的是(复选
)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乐曲解说
194
(92%)
193
(89%)
150
(82%)
87.7
认识音乐名家
112
(53%)
119
(55%)
86
(47%)
51.7
音乐理论简介
44
(21%)
37
(17%)
29
(16%)
18
音乐史介绍
53
(25%)
37
(17%)
37
(20)
20.6
其他
21
(10%)
15
(7%)
22
(12%)
9.7
学生对於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依序为1.乐曲解说〈87.7%,2.认识音乐名家〈51.7%,3.音乐史介绍〈20.6%,4.音乐理论简介〈18%.此与本部份第十题问题之结果相符合:经由课程上的解说,学生喜好直接由乐曲及音乐家本身著手,来学习鉴赏音乐.对於较深入,更长远性的能力培养,却不太重视.这意谓著学生对於音乐仅是抱著「聆听」的心态,至於其他如音乐史及理论等方面,则不愿深入去了解.
第十二题,课程中,您认为较为困难的是(复选
)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
乐曲认知
112
(53%)
98
(45%)
91
(50%)
49.3
乐理
211
(100%)
210
(97%)
179
(98%)
98.3
音乐史
175
(83%)
171
(79%)
165
(90%)
84
参加音乐会
44
(21%)
32
(15%)
37
(20%)
18.7
其他
15(7%)
19(9%)
9(5%)
7
对於课程内容的困难部份,前三项排列依序为:1.乐理,2.音乐史,3.乐曲认知.此和上述二项问题之结论综合而观之,可发现学生对於乐理及音乐史方面的兴趣不高,是由於其所涉及之层面既广且深,因而觉得困难较多,但这也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於乐曲上的认知能力.因而对於乐曲解析有帮助之历史背景,社会环境,音乐术语,及各种记号 等各个层面,应可透过网际网路的多功能特性,建立多元,互动及建构式的网际网路音乐教学与学习系统,推动音乐通识教育朝向普及化与多元化来发展,使学生能随时上网找寻相关乐理及音乐史方面的知识.
第十三题,上课方式应在书面知识的传授之外,再加上(复选
)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多媒体教材辅助
211
(100%)
217
(100%)
183
(100%)
100
多举办校内音乐活动
200
(95%)
210
(97%)
163
(89%)
93.6
建立课程相关网站
204
(97%)
188
(87%)
183
(100%)
94.7
增加音乐相关课程选修
112
(53%)
102
(47%)
108
(59%)
53
其他
19
(9%)
15
(7%)
18
(10%)
8.7
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应在「多媒体教材辅助」及「建立课程相关网站」两方面最先加强.此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目前大学生普遍善用电脑资讯,对於支援性平台教学方式深感兴趣,2.课程内容无法完全满足各人所求,需从辅助教材与网站中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及资讯.另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应多举办校内音乐活动」,此显示出校园音乐会对於学生的重要性极大.原因为:1.方便参加,不必考虑交通问题,2.容易邀请同学〈伴〉一起参加,3.可以与演奏家近距离交流,易产生心灵共鸣.此和上课时仅靠一些硬体设备来播放音乐的效果,感受大不相同.这也意谓著在安排音乐活动时,校方更要注意其多样性,以提供学生充足的机会接触音乐活动.
第十四题,您认为评量应以何方式为准则(复选
)
学期

选项
88/

89/

89/

平均值
分组专题讨论
192
(91%)
215
(99%)
174
(95%)
95
缴交书面报告
164
(78%)
206
(95%)
148
(81%)
84.7
考试
53
(25%)
59
(27%)
40
(22%)
24.7
音乐名曲辨识
36
(17%)
45
(21%)
27
(15%)
17.7
其他
11
(5%)
15
(7%)
18
(10%)
7.3
音乐赏析课程之评量方式,以「分组专题讨论」最受学生所接受,95%;「缴交书面报告」次之,84.7%;「考试」及「音乐名曲辨识」则偏低,分别占24.7%17.7%.这显示出学生由於音乐程度及所读科系的差别,认为以分组方式来讨论不同主题,更能促进对於音乐知识的统整性,增加学习方面的趣味性.而缴交书面报告,可能因较缺乏与同学之间的分享与合作关系,因而不如分组讨论受欢迎.可见学生对於此类通识课程,喜好以更开放的方式来学习.根据学者的研究也发现:以分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可呈现较有深度的成果,增进组员间的互动,对学生之学业成就,学习动机,社会与人际关系等,皆有提升的作用〈邓宜男,90.
对於较传统式的「考试」和「音乐名曲辨识」,则为大部份学生所不认同,推测可能和音乐基础训练不足,排斥以测验方式为评量标准等因素有关.诸多音乐教育家皆认为学习音乐,必须要从「听」开始,而此处所指的听,即是音乐欣赏.而音乐欣赏之涵义并非仅是单纯地聆听音乐的流逝,它必须是要能够深入地倾听各种音的变化:高低,快慢,强弱,音色等,并进而对作曲家之作曲意境,有所体会与感受〈Mark,1978;许瑛珍,88.由此可知,「音乐名曲辨识」实为音乐赏析课程中培养「听」力时所需之方法与项目,教师若能以更合适且具体之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聆赏乐曲,对於建立音乐认知及欣赏能力,必有更好的成效
.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现今台湾各科技大学与院校开设音乐通识课程之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建立对音乐的基本概念,培养出欣赏音乐的能力,以达到陶冶身心的功效.并期盼学生能对各类型的音乐有著正确的认知与包容力,对创作中的哲学深度,历史文化及人文精神也能有所体会.因此,本问卷调查之内容,亦是根据上述目标,将台湾科大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喜好程度,修课动机,授课方式,评量方法,音乐活动,课程内容之期待等方面之问题,皆列於考量范围内,以作为日后教学改进之依据与方向.调查所得之结果如下:
1.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调查表-A部份相互对照下得知,台湾科大学生有八成以上於高〈中〉工职一年级之后,就无接触正式音乐课程的经验,且七成之学生对乐理等基本知识,或乐器弹奏上毫无了解.但仍然有八成以上的学生们认为古典音乐优美,想多认识,并抱持著极大的学习兴趣.此显示出学生们於修课前的基本知识虽然不足,但大部份学生对於音乐赏析课程的学习意愿还是很高.因而教师应於一学期仅十八单元的授课时数内,审慎安排课程内容,由多层面来介绍乐曲.并於授课方式上,灵活运用传统讲授式与分组讨论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以非正式上课方式,来弥补课程内容不足之处,例如:安排各类型音乐性活动以落实教学成效,运用电脑科技来建立一套辅助学习系统与教材等,皆是受学生们所期盼的方式.
2.
建立终身学习的能力

由调查表-B部份得知,学生们觉得乐理及音乐史方面所涉及之层面既广且深,感觉困难较多,因而对这些方面的学习兴趣不高,并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於乐曲认知能力上的培养.对於仅於一学期内要学生能综观音乐领域的每一层面,实为教授音乐通识课程者所难为之处.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上课所学,并帮助他们於课余及日后能终身独立学习,是音乐通识教育所不可轻忽的目标.且由於音乐是无形,无影,无色,因而在所有的艺术中,是最独特,抽象,难以掌握的媒介素材.音乐在未达到听者的耳朵之前,只是物理上之声响而已,但在到达听者耳朵之刹那间,即转换为音乐.同一首音乐在不同的听者听来,亦有著不同的面貌,价值与感受,这是因为每一首音乐的内容,是由欣赏者所给予的.而音乐的种种面貌与价值常与欣赏者对音乐的了解成正比〈刘0,81.因此,由各个层面来教授音乐通识课程,建立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方能获得教授音乐教育之完美价值,进而达成通识教育中人文素养之培育.
,建议

根据此次针对台湾科大学生学习音乐通识课程所作调查之结果,本人对此类课程未来之发展,有下列几项的建议:
1.
采用综合式成绩评量法

由於「音乐赏析」为认知与情意领域并重之通识课程,教师於课程设计时应善用各类型教学法之优点,来因应教学上之需求,如分组专题讨论,传统式授课讲解,个别上台报告与参加校内外相关音乐活动等方式.并於评量成绩时,能依据学生在不同类型教学法之下所得之学习成果,综合予以计分,而非仅靠单一评量方式.
2.
将课程与音乐性活动结合

将课程与学生之生活,环境,专长相结合,如参加校内外相关音乐活动,参观音乐厅与戏剧院,设计音乐艺文活动海报等,以生动的实用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感.
3.
建立网际网路音乐教学系统

运用多媒体与透过网际网路的多功能特性,建立互动式的音乐教学与学习系统辅助教学,持续鼓励学生继续充实并提供此知识,以推动音乐通识教育朝向普及化与多元化来发展,使学生能随时上网找寻相关乐理及音乐史方面的知识.
4.
重视音乐通识课程的价值

由问卷调查中得知,选修音乐通识课程的学生中,不乏有将之视为营养学分者.故於课前加强宣导通识教育之重要,并重视「音乐赏析」类教学在通识课程中的价值,方能使音乐通识教育成为个人终身学习,大学全人教育之一环.
参考文献

石守谦(85):国内艺术通识课程实施的现状与通病,通识教育季刊,34,1-11.
何秀煌〈民86:从通识教育的观点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东大图书公司,
45-58.
洪丽珠(85):通识教育艺术课程之理念与规划为理工大学而设计,通识教育季刊,34,
27-41.
姚世泽,王秀雄(84):,小学艺能科〈音乐,美术〉基本学力指标之研究,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员会
.
夏学理〈民90:从美国新出炉的艺术教育民调看台湾,联合报,90/8/7,第十四版
.
黄巧慧〈民89:从观众导向看大学艺文中心的角色与发展以元智大学为例,大学艺文中心角色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19-30.
黄坤锦〈民84: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美国心灵的攀登,师大书苑,
89-90.
许瑛珍〈民88:现行五专「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研究以西洋古典音乐为中心―,嘉南学报,25,
254-269.
崔光宙〈民89: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台湾教育,600,
2-9.
康讴〈民65:怎样实施音乐欣赏教学,国教天地,15,
8-10.
杨淑媚(88):音乐通识课程之整体成效调查评估.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12,
437-460.
邓宜男〈民90:合作学习在大学课程的应用,通识教育季刊,81,
25-60.
0渭〈民81:漫谈音乐欣赏,国立中央图书馆馆讯,141,
18-20.
苏郁惠(88):国民中,小学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测量之研究,八十八学年度师范学院教育学术论文发表会论文集IV,
95-123.
Mark, Michael L.(1978).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Rosovsky, Henry (1990). The University-An Owner's Manual. 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
附录

「音乐赏析」课程--学生问卷调查表-A
学生个人基本资料
:
性别_______ 年龄_______ 院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
请选择最符合个人意见之答案[单选]

1.
您在求学那一阶段结束后,就无学习到与音乐相关知识
(a)
国小 (b) 国中一年级 (c) 国中二年级 (d) 高中一年级 (e) 高中二年级
2.
您对乐理及乐谱认识的程度
(a)
完全不懂 (b) 有些认识 (c) 完全了解
3.
您会弹奏何种乐器

(a)
钢琴 (b) 小提琴 (c) 吉他 (d) 不会乐器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音乐聆听上,您最喜好的音乐是

(a)
古典音乐 (b) 西洋流行音乐 (c) 本土流行音乐(d)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5.
您对古典音乐的感受是

(a)
枯燥乏味 (b) 想多认识,但不知从何下手 (c) 优美,但不知所云 (d) 有兴趣,且颇有认识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您对古典音乐认识的程度

(a)
完全不懂 (b) 有些认识 (c) 颇有涉猎
7.
您选修「音乐赏析」课程的主要动机为
(a)
个人喜好 (b) 增加人文素养 (c) 学习音乐知识 (d) 营养学分 (e) 其他

8.
您认为「音乐赏析」课程首先应著重在
(a)
提升古典音乐鉴赏能力 (b) 音乐理论简介 (c) 音乐史介绍 (d) 乐器弹奏 (e) 其他
「音乐赏析」课程--学生问卷调查表-B
学生个人基本资料
:
性别_______ 年龄_______ 院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
第一部分,请选择最符合个人意见之答案[单选]

1.
本学期中,您参加过几次音乐相关活动(如音乐会,演唱会等)
(a)
(b) 一次 (c) 两次 (d) 三次 (e) 四次以上

2.
您参加音乐相关活动的主要因素为
(a)
个人兴趣 (b) 节目内容 (c) 知名度 (d) 课程要求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3.
您认为修习「音乐赏析」课程后,有助於提升您的音乐鉴赏能力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无意见 (d) 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4.
您认为本课程应以引导学生欣赏与感受音乐为主,不需过於强调音乐理论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无意见 (d) 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5.
课程讲授应以作品或曲目本身著手,不需过於强调作曲家之背景介绍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无意见 (d) 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6.
您认为本课程中所加入之乐理,有助於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无意见 (d) 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7.
除西方古典音乐外,授课内容上应增加大众流行音乐之介绍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无意见 (d) 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8.
本课程应加入台湾本土音乐之介绍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无意见 (d) 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9.
修习过「音乐赏析」课程后,可分辨乐曲中的主要音乐要素(如和声,节奏,旋律,音色等)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无意见 (d) 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第二部分,请选择适合个人意见之答案[可复选]
10.
「音乐赏析」课程中,您认为收获最大的是
(a)
可提升古典音乐鉴赏能力 (b) 认识音乐名家 (c) 了解乐理 (d) 听到许多音乐名曲 (e) 其他
11.
课程中,您最感兴趣的是
(a)
乐曲解说 (b) 认识音乐名家 (c) 音乐理论简介 (d) 音乐史介绍 (e) 其他
12.
课程中,您认为较为困难的是
(a)
乐曲认知 (b) 乐理(c) 音乐史(d) 参加音乐会 (e) 其他
13.
上课方式应在书面知识的传授之外,再加上
(a)
多媒体教材辅助 (b) 多举办校内音乐活动 (c) 建立课程相关网站 (d) 增加音乐相关课程选修 (e) 其他
14.
您认为评量应以何方式为准则
(a)
分组专题讨论 (b) 缴交书面报告 (c) 考试 (d) 音乐名曲辨识 (e) 其他
台北科技大学学报第三十五之一期
音乐通识课程之探讨与学习成效评估――以台湾科大音乐赏析课程为例――
1
2
5
18
20
16
14
12
10
8
6
3
4
19
17
15
13
11
9
7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