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     课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随着太仓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的需求强烈,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应运而生;但生源的学习成绩处于毕业生中差程度,数学学力80%处于中下水平;升入普高后,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成为空谈,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不可能成为现实;如何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探索研究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新模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九五课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分化影响的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一个人才能的充分发展与发挥,只有经过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实现。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本课题《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力图针对学生学力薄弱的实际,全面贯彻课改精神,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力求两个方面有突破:(1)探索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教师可控制变量,即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2)探讨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

二、《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就会变的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

4.“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自然智力等。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

 6.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7. 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8.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基础

 1.“九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一个人成材的诸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都超过非智力因素不良者。优秀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占67%,而差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占50%;对学生理想、动机、兴趣、意志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调查表明,优秀生和差生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2.八十年代初期,上海的愉快教学实验,顾泠沅的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九十年代搞的成功教育分层教学实验研究,都是探索贯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教育思想,探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3.全国掀起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教育思想或策略被教育界广泛认可,具体操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4.中央教科所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5.福建龙岩一中石碧希导学式素质教学模式

 三、《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实验设计

 1.实验目标

1)把研究变量确定为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意志品质;在实验周期内对研究变量进行培养,使实验班研究变量正向迁移;学困生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从而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进行界定。

 2)探索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把实验班的学生按学习基础分为“ABC”三组,经过实验教师按照三理整合导学前置诱思探究分层评价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实验周期内,使C组学生接近AB组学生学习成绩,AB组学生学习成绩有一个明显提高,探索界定防止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2.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构想

1)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甚多,按照毛泽东哲学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哪些是主因,哪些又是教师可控制变量;因此选定学困生成因中三个主要变量,包括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界定。

 2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构想。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转化学困生的主渠道。因此探索有利于转化学困生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几个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相互间的关系变的十分迫切而重要。

 I.“三理整合,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使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优化,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正向迁移;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目的;

II.“导学前置运用导学案,布置预习、自学材料、训练题等方式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

 III.“诱思探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诱思、学生探究的教学程序;

IV.“分层评价,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教学思想,采取分层评价,使教学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综合学力。

备课:不仅要考虑三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应考虑三理整合在三组学生中各自的不同状况;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学过程设计上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案,使导学有效果、诱思达目的、探究遵程序;教案要展现设计过程。

上课:依据三理整合、导学案反馈信息,对ABC不同的组,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设计出诱思探究目标;使学生真正做到自觉完成建构知识,主动进行探索研究,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每一个个体综合学力的目的。

辅导: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运用诱思探究程序,加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各环节,从而扩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辅导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不能忽视课外辅导的补充作用,教师应通过多渠道,接触各组学生,了解学生在三理整合、导学前置的反馈信息,解决知识上思想上各种问题;强化主因变量正迁移,并为下一节课提供信息,以便改进教学结构设计。

 评价:在实验周期内,对不同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分层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分层点拨、课堂作业分层布置、单元检测分层测试、综合评价分层评定等;使教学评价具有实效性激励性

3.实验操作过程

 1)实验准备。

I.选定实验班;实验教师选定成绩相当的班作为实验班、对照班;

 II.实验班学生分组;根据升学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分析考查,划分ABC三组学生名单;

 III.设计研究变量调查量表,建立研究变量变化轨迹库,学生个体成长档案。

 2)研究分析;分阶段运用谈话、观察、问卷、测评等手段,分析ABC三组学生在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学习成绩等方面发展状况,并及时登录实验数据库进行分析。

3)实验数据统计;用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手段,科学的分析学困生成因中主要变量转化情况,学习成绩变化情况,以及与对照班的比较情况。

4)实验效果的初步验证; I.实验教师根据研究的不同阶段写出研究总结论文; II.水平考试升学考试的成绩; III.主管部门的鉴定。

4.实验计划

第一阶段2005130——2005430日,科学预测,制定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0551——2005830日,培训实验教师,调查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200591——2006630日,实验阶段,形成初步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0671——2006830日,分析实验数据,写出结题报告;200691——2006930日,申请结题,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四、实验教师及分工

1.选定实验教师、聘请专家顾问;

 实验教师的选聘是实验研究成败的关键,不仅要求实验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教研水平和教育理论功底;还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课题负责人:王树锋 课题组核心成员:马守奎  高莉芳  刘浩  陈志清  袁蕴芳  王海英

 2.实验教师分工;

I王树锋全面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分工负责实验结论的界定, 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研究; II马守奎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研究; III高莉芳负责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实验研究; IV刘浩负责学习动机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实验研究; V陈志清负责意志品质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实验研究; VI袁蕴芳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研究; VII王海英负责对比班学生的组织及档案管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