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方案

《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方案
信息来源: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作 者:张连合  
一、研究的背景
  
  (一)基于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功能
  
  历史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饱含思想的人文社会学科,它体现出人类社会前进过程中的曲折和动人,折射出人类不同群体的光明与丑恶,更能迸发出启示现代人类进步的智慧火花。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是精神的发展,或者它的理想的实现”。中学历史教学也由此承担着引导学生审视过去、理解现实、展望未来和修德启智的社会责任,以培养学生独立的判断能力和高尚的人文情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把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于“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那些曲折动人的因素,挖掘思想主题,开展主题教学,使历史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出鉴往知来、滋润心灵的育人功能。
  
  (二)针对中学历史主题教学普遍缺失的现状
  
  高中历史新课改推行以来,历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不难发现下列问题:课堂教学没有“主题”,历史教学成为史实的简单性堆砌和交代,学生不了解诸多史实间的相互联系,更不理解史实背后所隐含的人文思想,教学结构松散,指向不明;“主题”定位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严重脱节,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影响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主题”多重性,教学重点不突出,结果学生什么都学不到、学不好,导致教学过程艰涩迟滞、效率低劣。这里既有理解上的偏差,也有实践上的偏离,更有实施上的困难。一些教师拘泥于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简单照搬专题教学,模糊专题与主题的界限,不了解“主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不清楚“主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意义,造成课堂主题缺失、主题偏离或主题模糊,大大降低了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
  
  虽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2001年以后主题教学开始逐步引起人们重视,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理论研究方面,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的袁顶国、朱德全二人针对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外延与特征进行了初步界定。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学历史教学》主编黄牧航则结合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演变趋势对中学历史主题教学的三个层次进行了说明。在实践研究方面,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对“主题教学”进行了认真探索,在主题教学研究方面走在了前面。但总的看来,目前国内主题教学的开展及其研究主要局限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学阶段很少涉及。即使是幼儿园和小学的研究也还“处在青涩阶段,距成熟还有一段距离”(窦桂梅语),至于中学阶段不仅关注和积极从事研究的人员少,取得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三)着眼本课题研究的学科意义和价值定位
  
  “主题”立意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功效评估的中心环节。有了主题,教师就能够据此重新规划教材结构,设计教学流程,使教学逻辑更加严密而紧凑,教学效果和意义更加突出。教学主题不仅能让教师的教学引导具备骨架支撑和思想依托,而且使学生的思考学习有明确的突破方向和延伸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师生双方在围绕主题的交流碰撞中发现自我和获得精神成长。历史教学是一种思想感悟的体验过程,需要主题引领,教学“主题”是历史感悟的“内涵”,是历史体验的“根基”。从课程价值的角度考虑,开展主题教学是立足教材、建构和超越教材,赋予历史知识新意的必由之路。
  
  本课题产生于对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实践反思,承接于我校对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的不懈坚持,顺应近年来高考命题方向从专题教学向主题教学转变的趋势,与苏州市指导学生“三会”,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相吻合,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在理论上具有前瞻性。其研究价值有三:一是有利于帮助教师确立起“主题教学”的新思想,通过重新整合知识,开发出全新的、主题式的校本教材,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二是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观点方法,建构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在提升能力的基础上升华情感;三是有利于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延展课堂教学意义,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超越课堂。
  
  二、概念的界定
  
  主题  “主题”一词原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这里专指历史教学中的主题,即教学“主题”,也可称之教学立意或主题立意。“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设计构思、教学功效检验的中心环节。在历史教学中,“主题”既是历史感悟的“内涵”,又是历史体验的“根基”。从这个意义看,它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是思想和文化层面的。
  
  主题教学  简单地说就是基于主题统领的教学,也叫主题式教学。即立足于现行教材,围绕一定的主题重构教学内容,在师生之间的交流碰撞中,拓展历史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远见卓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和课堂的超越。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牵一发动全身,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在历史教学中,主题与专题、主题教学与专题教学的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专题是指能够把若干孤立的事实按一定的观点和逻辑组合在一起的问题,而主题则是指能够拓展专题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问题;专题教学是指基于专题的教学,而主题教学则是指基于主题的教学。历史专题的价值在于赋予历史知识以学科意义,而历史主题的价值在于赋予历史知识以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主题教学的视野和意义远大于专题教学。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核心内容认为“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正是基于这一理论,人们在教学观上开始摆脱“教教材”的羁绊,而代之以“用教材教”的新取向。第一,提倡引导学生进行“高层次思考”,也就是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观点,让学生加以归纳、摘要、解释或下结论,经过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产生新的意义与理解,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记忆。第二,教学追求“深度的知识”,即针对教材中的知识及相关核心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其间的关系,产生较复杂的理解,而不是满足于掌握“浅薄的知识”。第三,学生不应是待加工的对象,而需要被“激活”并以学习主体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要展开“对话”,以达到“平等的沟通”、“知识的分享”、“深入的思考”,最后实现共同发展。
  
  2.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内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关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强调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它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历史教学应“以《历史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目标,尤其应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运用新史观、新材料对教学主题的进行审定、设计,探索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施路径,开发教学案一体化的主题式教材,搭建促进师生过程体验、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长的新平台。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历史教学“主题”的选择与整合
  
  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挖掘、提炼、选择,确定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主题,并据此进行主题式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文本支持。
  
  2.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
  
  在高中三个年级开展主题教学实践,全面检验主题教学的成效。通过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概括提炼主题教学的基本范式和一般规律性,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
  
  3.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校本教材开发
  
  围绕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主题(或教学主题),按照主题知识体系的框架,开发新的校本教材,以拓展研究成果,进一步彰显学科特色。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主题教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历史教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为依据,结合对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反思,按三个层次(单元式、学科式、综合式)、三个步骤(文本设计、课堂展示、总结提升)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力争将理论与实践、教情与学情、专题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本校历史学科特色建设探寻新路,为其他学校的历史教学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掌握本课题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学习相关理论和重要观点,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先进性,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2.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研究法,切实掌握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客观现状,随时搜集研究进程中的数据,综合运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为研究开展提供支撑。
  
  3.行动研究法。根据实践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调整完善研究方案和计划,使理论与实践、探索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把握课题研究各子课题的实施状况,整体协调,共同推进。注意发掘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课题研究如期形成操作性成果并及时推广。
  
  5.个案研究法。全面推进与重点示范相结合,挑选典型课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发掘一般性与特殊性,为研究成果的升华和推广提供案例。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3—2011.8)
  
  1.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学习论证,选定研究课题;
  
  2.通过互联网、教育期刊等搜索、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做好方案撰写的理论准备工作;
  
  3.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的分工与职责;
  
  4.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顾问:沈春华(苏州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殷俊(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
  
  课题组组长:张连合
  
  课题组成员:归金男  夏勤 周密 崔恒祥
  
  子课题分工:
  
  子课题一:高中历史教学“主题”的选择与整合(崔恒祥负责)
  
  子课题二: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夏勤负责)
  
  子课题三: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校本教材开发(归金男负责)
  
  5.向苏州市教科院申报课题立项。
  
  (二)启动阶段(2011.9—2011.12)
  
  1.邀请专家举行开题论证报告会;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制订教学“主题”挖掘与选择的具体方案;
  
  4.分工协作地围绕确定的典型主题整合素材,进行文本设计;
  
  5.组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邀请专家点评指导;
  
  6.组织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对该阶段课题研究进行初步反思和矫正。
  
  (三)全面实施阶段(2012.1—2013.12)
  
  1.编订《高中历史学科典型主题目录》(暂定名),搜集有关主题设计方案;
  
  2.全面开展课堂实践研究,每月进行一次实施情况专题汇报;
  
  3.制订调查问卷,搜集实施效果反馈信息有;
  
  4.邀请专家对研究中的问题与困惑进行指导;
  
  5.完成中期汇报,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总结阶段(2014.1—2014.9)
  
  1.整理编印《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典型课例集》;
  
  2.整理编印《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3.编辑出版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系列校本教材;
  
  4.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鉴定结题;
  
  5.举办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七、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2.《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课例集》;
  
  3.《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4.《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校本教材;
  
  5.相关调查报告和研究个案等。
  
  八、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学位领导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科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打造特色学科,创建省级优质特色课程基地。教科室和教师发展中心领导有力,服务到位。课题组顾问为市、区两级教研员,便于指导和施加影响。
  
  2.制度保障。学校科研制度科学规范,研究时间有保证。学校制订了教育科研奖励条例,设立了“学而论坛”,建立了教育科研网页,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了校本科研常态化、有序化地开展。学校领导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之余参与教科研,每周三下午最后两节课是全校教师集体学习时间,各科统一的教研活动时间同时又是各课题组集中研讨时间。学校经常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和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加强交流,扩大教师视野。
  
  3.经费保障。学校依据《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设有教科研专项资金,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做到专款专用。
  
  4.其他保障。
  
  我校地处园区二期开发的核心地带,周边遍布高校,专家学者众多,可资利用的资源条件优越,这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层出不穷,新史观、新理论的不断应用为我们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现行的高中历史新教材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为我们开展主题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不需要花大气力对教材进行统整,只要挖掘主题立意,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即可实现从专题教学向主题教学的转变和提升。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在开展专题教学的同时也在主题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锻炼了教师队伍,坚定了研究信心。
  
  附:主要参考文献
  
  ①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②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③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④姚锦祥著《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历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⑤黄牧航《论中学历史主题教学的三个层次》,《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4—5期
  
  ⑥袁顶国、朱德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2月
  
  ⑦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新思考》,《人民教育》2010年第5期
  
  ⑧邢艳萍《历史教学中的主题》,教育部教师远程培训网2009年7月
  
  ⑨陈国强《实施主题教学 提升高中历史教学实效》,《学园》2011年4月
  
  ⑩《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主题设计的思考与实践》,豆丁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