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面镜子,他照出是学生个体的个人素养和品格,映射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彰显出一个学校的养成教育和校风的优劣。“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贯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也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是校风校纪的外在体现,也是学校管理水平的外在展示,更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设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能及健康素质、培养学生终身自我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减缓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此,我校在借鉴、吸收国内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地域气候的特点,针对目前我市课间操仍然形式单一、不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提出中学体育大课间实验研究的课题,旨在为我市中学当前学校课间操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行的实施模式和有益的经验参考。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1)教育学依据: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
  
  (2)心理学依据:感受过程的情绪、体验、喜悦等。
  
  (3)社会学依据:注重同伴间的合作与交往。
  
  (4)运动学依据:感受运动过程的内在体验。
  
  (5)哲学依据:人在社会实践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从事活动。
  
  三、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目标
  
  1、激发并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安全地进行课间体育活动。
  
  3、健全学生的心理和完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
  
  4、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实验研究具体的目标
  
  1、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2、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的遴选、设计与论证。
  
  3、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器材的研制与创新。
  
  4、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方案的制定与可行性分析。
  
  5、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实施。
  
  6、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行动管理队、组的编排与研究。
  
  四、课题实验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1、引领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终生健身意识。
  
  2、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协调能力,缓解、调控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提高学生自主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编写一套适合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校本课程。
  
  5、改变传统课间操活动形式单一的模式,构建一套适合我市中学体育大课间可操作的活动模式。
  
  五、课题实验研究原则
  
  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2、全面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3、趣味性原则。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4、校本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场地、设施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5、安全原则。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六、课题实验研究方法
  
  1、实验对比法:实验班采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对照班继续沿用传统的课间操模式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对两种模式和方法产生的锻炼效果进行对比性实验分析。
  
  2、数理统计法:对学生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施前、施后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并运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论证法:采用问卷、座谈、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对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生、家长、专家进行书面等调查,论证大课间活动内容、安全方案及校本课程内容的可行性。
  
  4、文献资料法。
  
  七、课题实验研究过程阶段的划分
  
  课题实验研究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实验阶段(2008年2月~2008年3月)前期资料搜集、学习基础理论,制定研究确立实验方案,落实实验班级和教师;收集论证可行项目,筹备活动器材,制定安全方案;实验班学新项目,观摩展示,论证、评估锻炼效果。
  
  局部实验阶段(2008年4月~2008年6月)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运用对比实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校本内容,编写试用校本课程资源包;归纳总结,修正充实实验方案和安全方案。扩大实验阶段(2008年8月~2009年8月)整合活动形式,扩大实验班级,充实、完善校本课程资源体系。
  
  成果形成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撰写实验报告、研究论文,校本教材展示,展示鉴定实验研究成果,进行大课间活动表演。
  
  八、课题实验研究
  
  (一)学习理论,夯实基础
  
  本课题自接到立项通知起,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按照威海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的通知精神和本课题操作程序的规范要求、全体成员积极搜集、整理、遴选体育大课间有关的资料和声像,反复观摩学习,并根据我校开展研究的实际提炼精华,为我所用。同时课题组成员积极充实教科研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储备知识和相关资料,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理顺思路,达成共识
  
  1、为完成本课题,我校领导亲自组织相关部门和体育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专题会议,本着以“体育大课间活动这面镜子,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并凝炼品格,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养成教育并固化校风”的思路,提升了课题组全体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严谨执教的作风,并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为学生负责,为学生的健康负责,为学生的终生负责”的精神,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讨确定科研工作思路,明确科研要求,最后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认识到课间操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不但对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有积极意义,还会改变学生做广播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从而思想上做到统一。同时,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政工主任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体育大课间领导小组,督促、检查课题组的开展研究及落实情况,并在开展体育大课间的研究方面在器材和经费等方面学校下决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购置和完善大课间体育的设施,保障科研经费支出,并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上、实施评价等方面予以落实,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给了课题组成员以极大的鼓舞。课题组成员由中学中、高级教师组成,参与研究的成员年富力强,事业心强。专业素质、科研水平和组织能力较高,具有中学体育教学及组织管理、指挥、协调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科研基础,也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统一目标,确立方案
  
  1、在理顺思路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研讨,确立具体的目标和研究内容。对此,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申请时确立的具体目标进行重新分析和论证,觉得课题申请时的具体目标切实可行,符合我校的研究实际。同时本着借鉴、继承、创新的精神,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进行仔细的研究和设计,确定以音乐引领,程式化运作,突出人文关怀,怡情益智,快乐健体,片段之间实行无缝连接的思路。减少学生时间无谓的浪费,实现体育大课间时间、效率的最大化。
  
  目标是行动的纲领,方案是实施的保证。我们课题组在广泛征询有关专家和领导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和体育教师的特长优势等实际,认真撰写了课题实验方案和体育大课间安全预案,为确保安全、高效地实施体育大课间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论证项目,评估效果
  
  确立方案以后,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研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提升体育大课间的效能。我们首先对全校2000余名学生进行体育大课间喜爱的项目的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回收材料,课题组进行了仔细认真的分析和归纳,从中遴选、提炼出:武术、队形变换、广播体操等内容作为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对总体设计进行规划,无论从内容的设计与组合、音乐的选取与制作、进退场队形的布局疏散与密集、还是对各个片段间的上下衔接等方面课题组成员全员参与研讨论证,所有老师贡献智慧,出谋划策,对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观赏性和可操作性及推广价值进行分析,最终在尊重学生的意愿的基础上确定出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根据课题的实验周期并保持实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连续性,我们确定初二年级(2007级)1—6班为实验班,对比班为初二年级(2007级)7—11班。并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具体分工,确定实验教师,并对实验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和明确职责。实验教师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的时间学习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新项目和内容。
  
  在阶段实验中,我们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并加强横向联合采用集体教授,课外活动分班精雕,同时发挥各班体育骨干的作用,快速高效地完成了自编操及队形变换等内容的学习。
  
  通过实验对比显示:1、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相比,实验班级已形成互帮互学、文明守纪、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班级的团队、竞争意识以及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很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个人的积极表现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实验班学生的锻炼兴趣和积极性明显高于对比班。
  
  因此,扎实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无论在班风的形成、团队的建设,还是学生个人的品格,以及锻炼热情等方面效果都是比较明显的。
  
  (五)确定内容,形成特色
  
  通过实验显示,天气的变化有时左右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例如,风雨雪天,学生就不能正常地参加活动。对此,为了应对天气的突然变化,我们根据我校教室的空间大小,我们又查阅文献、搜集资料适时地创编了室内(也可在室外进行)的“健脑益智手指操”。这样就保证学生不论天气如何变化,都能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又丰富了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由于不断创新新内容和新形式、新方法,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常抓常新,形成特色。深受学校师生的欢迎。同时“健脑益智手指操”也成了我校体育大课间的一大亮点。
  
  具体的内容设计是1、室外内容:①第三套中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② 健身拳、第二套少年拳;③队形变换(夏季、秋季)④跑步(春季、冬季)。2、室内内容(风、雨、雪天):健脑益智手指操
  
  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室外活动流程与背景音乐的选配。体育大课间活动各片段操的编排和指挥音乐的选择与制作等,它是活动实施的起点。整体设计我们力争做到实际性、科学性、创造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课题组成员选取背景音乐主要从美感、时代性、符合中学生心理、具有教育作用等角度出发,选择、制作与各项活动内容匹配的有欣赏性的音乐,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了他们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确保片段之间的连贯,整个大课间以音乐引领,学生在音乐的指挥下有秩序地进行规定动作。
  
  1、学生自由活动,到场地落位。《阳光体育之歌》,时间约8分。
  
  2、提醒没到位的学生要迅速到位。《集合号》,10秒
  
  3、健脑益智手指操。《女兵进行曲》,约3分钟。
  
  4、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约4.5分。
  
  5、武术套路:健身拳、第二套少年拳。《精忠报国》、《中国功夫》,约2分40秒。
  
  6、踏步走---队形变换。《分列式进行曲》,约1分30秒。
  
  7、学生按年级各班有序跑步带回。《收操号》。
  
  (六)整合资源,编写校本
  
  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其内容已趋近于完善,已成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了更好的整合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资源,使体育大课间活动有理有据,我们体育大课间课题组在已形成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等基础上,重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梳理,吸取了一些名校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专家的理论,我们在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的学习标定位为:以活动为载体、轻松呈现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上,以掌握动作的技能为主。这样即不会把校本课程变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使校本课程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中不断的充实。构建完成了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
  
  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我们依据新课标和体育大课间活动,并结合我们的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广大学生的生理、思维特性精心编著而成。②配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体会团队的集体主义协作精神,培养合作意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七)量化标准,提升效果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环节,要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预期目标,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量化标准,强化管理,持之以恒地作好检查评比工作,并适时利用班校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他们真正认识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理解国家教育部倡导“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的,促使学生提升认识,自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自觉规范个人动作,切实体验体育大课间活动带来的健康体魄、健康心态、怡情益智、锻炼意志的作用,促使学生养成习惯,提升大课间锻炼效果。
  
  一是详细制定了《乳山市府前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标准》、《乳山市府前中学大课间活动量化检查评分标准》、《乳山市府前中学体育大课间跑操规定》和《乳山市府前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预案》等文件,要求各班级学生对照文件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规范贯彻执行。
  
  改变以往课间操考核方法的单一性和主观性,构建以出勤、纪律、运动负荷等为主要评价内容,以教师评、体委评、自评、互评、抽测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在课间操活动的情况进行更全面、更细致、更合理的人性化考核方法,对学生参加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课题组组制定评价表和体育大课间活动出勤登记表,评价表由体委每周一到体育组领取周末报到体育组,体育组老师对课间操的评价表定期收集整理,建立学生和班级课间操活动表现记录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内容,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班级期未进行表彰和奖励。出勤登记表由体育组老师每天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定期汇总。
  
  二是比赛时严格按标准评分,通过比赛活动再次强化学生的动作的规范性,以赛促练,全面提升学生动作质量。比赛结束后由政工、团委、体育组、班主任组成三级管理网络,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日常的量化检查。其中政工团委的检查直接与班级和体育教师的考评挂钩,体育教师的检查结果主要与班级考评挂钩,班主任老师的检查主要与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百分制考核挂钩。检查结果按周汇总,并通过班主任例会及时通报。
  
  此外,每天由学校行政和体育教师对各班出勤、活动、操姿、队列情况进行考评,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合格班级的评选和教师学期考核中,从制度上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信息反馈的信箱,积极向师生和家长征求建议,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学生从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学生之间互补、互学、互启,提高活动质量,并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锻炼的方法,使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保证了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它更具生命力。
  
  九、课题实验研究的成果
  
  1.在组织的活动形式方面:构建适合中学体育大课间各种行为的活动小组和社团,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协调能力,缓解、调控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2. 在组织的活动评价方面:建立、形成适合中学体育大课间的评价体系。
  
  3. 在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学生身体形态得到明显的改善。身体素质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合格率显示情况看,两年均保持在96%以上。
  
  4.在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教师教育科研知识和研究技能得到较大提高,教师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能运用理论指导研究过程,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结合我校和学生的实际,编写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 实验研究的校本课程。
  
  6.改变传统课间操活动形式单一的模式,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市中学体育大课间可操作的活动模式。
  
  7.我校“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 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以《阳光体育 为理想奠基》为题在乳山市“体育大课间”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上和乳山市体育学科区域联谊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入会专家、领导和同行的好评。有两位教师执教的针对体育大课间内容的体育课获得乳山市优质课。
  
  总之,扎实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自觉参与体育学习目的。改变目前体育大课间“重形式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利用各种行为的活动小组和社团,切实提升了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水平,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智力发展。
  
  十、课题实验研究今后的设想
  
  通过进一步研究,强化全校师生的体育健康意识,突显学校的育人特色,深化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课程和校本研究的层次和领域。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它是对全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和综合性考察,也是对学校组织、协同和执行能力的检验。对今后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我们将重点考虑:
  
  1、创设几种大课间活动形式,每一种活动形式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采用全程伴奏,全程指挥。
  
  2、全面实施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校操校舞的有效推进。
  
  3、校操校舞和自选体育项目进行系统化梳理,分组分项,合理安排,多形式进行。
  
  十一、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课程教材研究所 体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教师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课程教材研究所 体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曲宗湖:确保一小时,促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 [J].体育教学,2004(6).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