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方案实施研究》报告

关于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方案的研究报告

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方案实施研究》课题组

第一部分、序言

1996年原国家教委组织制定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和12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并于1997年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精神,1999年教育部针对实验中反映出的问题,对“实验课程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2000年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和语文等学科的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在原两省一市实验的基础上,我省和江苏、山东、黑龙江、辽宁、安徽、青海等10个省市于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这套课程方案,2001年实验范围扩大到25个省,2002年秋季扩大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它牵涉教学理念的转变,牵涉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推进新课程计划实验为契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为了落实好国家、省、市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工作部署,从2000年秋季新学期起,我们就积极投入新课改工作,成立了科研攻关组,积极申报上级教学科研课题,扎实开展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工作。

早在2000年上半年,我们听到我省秋季将使用新教材并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时,我们既兴奋又茫然,大家都在积极搜集有关信息。20008月上旬,当我们在洛阳新教材培训会上第一眼看到高中物理实验修订版教材时,我们一下子被它全新的内容和形式所吸引,它的内容比以前更加充实、新颖、贴近生活!在培训会期间,我们除认真参加培训做好记录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热烈地讨论新教材,研读新教材,与认识的朋友探讨,和不认识的同仁交流意见。短短的几天时间,我们收获很大,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研究新课程的小组,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开展研究。20009月我们开始做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准备工作,并于200010月成立课题组申报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考虑到新课程实施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兼顾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将课题定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方案实施研究》,意在适当放宽研究的面,统筹兼顾,并行发展。郑州市教研室于20015月批准了我们的课题立项。

课题组成员是:赵彦彬、牛中华、王宗朝、王建伟、许焕召,组长:赵彦彬。课题所属单位是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课题组成员均为该校物理教师,都曾分别担任高一、高二、高三物理课,其中赵彦彬、王宗朝为中级职称,牛中华、许焕召为高级职称,王建伟为初级职称。按照课题实验分工,赵彦彬老师负责课题实验的组织工作和理论研究及新课程方案下的考试评价工作,牛中华、王宗朝老师负责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研究和教学模式研究,王建伟、许焕召老师负责基本情况调查和数据统计工作,王建伟老师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既进行明确分工,又注意加强合作,互通信息,规定逢双周周一下午为集体研究时间,利用每次例会,研究搜集到的信息,汇报实验情况,交流教学经验,安排下一段工作。由于坚持了例会研究制,所以我们课题实验进展比较顺利,基本上实现了实验方案中预定的研究目标。

第二部分、实验实施过程

一、从20009月——12月是课题实验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建立了课题组,组织学习相关政策理论,学习新大纲、新教材,研究国际国内教育发展动态,研究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实验方案。

2000年秋季开学后,我们首先对新课程的大纲、教材和原大纲、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先后4次召开新大纲学习和研讨会,力图从变化中发现实质,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通过不断地学习,大家逐渐从形式到内容对新大纲、新教材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二、从20011月—20026月为实验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研究和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配套措施研究。

20013月,经过一个学期新教材使用过程,我们已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准确了解情况,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情况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及时呈报给学校领导,为新一学期和下一学年的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0015月,当郑州市教研室批准我们的课题后,课题组组长赵彦彬老师迅速召集课题组成员,研究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具体研究分工,并于520在我校会议室召开了开题报告,向与会领导和老师汇报了我们的科研计划,介绍我们的实验方案。

20017月,在学年之末,我们进行了课题研究小结。我们研究认为新课程改革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像过去那样讲死题,死讲题,应该在评价导向上力求创新,要在评价结果的同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要在评价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加强对能力培养的评价。我们在期末考试题中特意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意在加大研究性学习工作的开展力度。我们还根据郑州市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在期末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学生小论文展评活动。课题组成员王宗朝老师还撰写了论文《研究性学习开展模式研究》。

200196,课题组召开了新学年第一次研讨会,总结了上学年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着重研究了新学年课题研究任务,会议确定把“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和“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作为新学年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20011012月,由课题组成员牛中华和王建伟两位老师负责撰写了论文《实施新课程与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由王建伟和许焕召两位老师负责撰写了论文《自主学习研究》。

20026月,由课题组长赵彦彬负责撰写了论文《实施新课程方案与教学评价导向研究》,20028月又撰写了论文《高中学科教学质量跟踪评估研究》。

三、从20027月—200210月为课题的总结阶段。在此阶段我们认真整理了有关实验资料,把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撰写或整理充实论文6篇、调查报告2份,制作新课程课件8件,制作“跟踪评估方案”软件1件。

第三部分、课题实验研究成果报告

子课题Ⅰ、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特点研究——学习新大纲、新教材的体会和认识

2000年秋季开学后,我们首先对新课程的大纲、教材和原大纲、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先后4次召开新大纲学习和研讨会,课题组教师从专业杂志和网站上查找研究新大纲、新教材的相关文章30多篇。通过不断地学习,大家逐渐从形式到内容对新大纲、新教材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1、新大纲、新教材在要求上进行了合理分类,更适合分层教学的需要。

新课程方案中把物理教材分为“必修(Ⅰ类)”和“必修+选修(Ⅱ类)”两类教材,较好地解决了原大纲、教材“两年必修”+“一年选修” (即“二、一分段”)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两类物理课的大纲有不同的要求,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明显地分开层次。Ⅰ类物理课属于基本要求的物理课,学习跟现代生活、现代科学技术关系密切的基本物理知识。知识面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能使学生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Ⅱ类物理课属于较高要求的物理课。Ⅱ类物理课选择了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学习到比较系统的物理知识。程度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可选用Ⅱ类教材,程度稍差的则可选用Ⅰ类教材。

原来的教学大纲只列出了知识点,没有从要求上对知识加以分类,这不利于物理教学。物理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没有重点,对所有知识都要求讲深讲透,会徒然增加学生负担,也并不能都讲深讲透。反之,在要求上对知识加以分类,突出重点,会使学生较好地、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不同的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不同,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不同,教学要求必然不同。

2、新大纲、新教材既突出了主干知识,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发展性。

在新的高中大纲中仍以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主,即学习那些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知识。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例如航天技术)都离不开经典物理,经典物理是学习现代物理以至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课时偏少的情况下,大纲更强调了选择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学得透彻,学习其他知识就容易些,也有条件扩充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结构;某些新知识,即使在学校没有学到也可以自学。课时少,决不能削弱主干知识,否则就要“伤筋动骨”。一方面要强调主干知识,另一方面知识面又不宜过窄,否则不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和思路。因此,新大纲很好地处理了主干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教学内容既有“骨头”也有“肉”。物理学本身在发展,新大纲、新教材对20世纪物理学的进展和物理学的前沿给予了必要介绍,使学生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物理学的大厦在不断建造当中。

3、新大纲、新教材比较注意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梯度,注意处理初中和高中的台阶问题。

新教材在开始部分只讲常见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摩擦力的重点放在滑动摩擦力的分析和判断上,同时将这一章安排得相对较少。在这三种常见力的学习过程中,分析了一些简单的现象,既了解了这三种力的简单特点,同时也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受力分析。在学生稍微熟悉了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之后,再学习运动学。在学过运动学之后,学生对矢量的分析和运算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开始学习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动量和能量等问题。这种安排的实质是将学生刚上高一就遇到的拦路虎受力分析,分散在力学的各个部分,降低高一开始时的要求,搭好初中上高中的

4、新大纲、新教材进一步加强联系实际,更富有现代气息

近年来,与物理学联系密切的某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物理学知识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中学物理课程一向注意联系实际,新的高中物理大纲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好的传统,非常重视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例如,在讲到阻力问题时,介绍了小轿车、气垫船等;在讲到振动时介绍了心电图仪、地震仪、微波炉;在讲到反冲运动时介绍了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另外还有与阻力问题相联系的磁悬浮列车,与红外辐射相联系的红外遥感技术,与原子辐射相联系的激光等。近年来,国外提倡STS(科学·技术·社会),注意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新大纲及时吸取这一经验,把联系实际的内涵加以扩充,使学生能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这对他们将来参加社会生活是有益的。

5、强调能力的培养,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

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新大纲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Ⅰ、Ⅱ两类物理课,要求虽然不同,但都要十分注意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在讲清概念的同时,特别注意了能力和方法的训练与培养,注意了叙述的启发性,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独立思考余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结论的地方设一些为什么你想过吗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包括思想教育)比较突出的地方,有意识地或总结或点拨(如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等);通过章后小结,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通过对诸如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等课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对Ⅰ、Ⅱ两类物理课应培养的能力,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Ⅰ类物理课: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Ⅱ类物理课: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表达和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新大纲、新教材更富有弹性

高一教材同时考虑两类学生的需要,较好地处理了两类物理课的兼顾问题。为了体现这种弹性,教材除按大纲的安排编写一些选学内容外,特意在教材中通过增设栏目、增加阅读材料等手段,扩展知识、能力的培养领域,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例如,在学过力的合成内容之后,设有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较全面地考虑合力的大小与两个分力之间角度的关系;在讲过速度之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教材特意增加了一个怎样理解瞬时速度的阅读材料;在讲过向心加速度的内容后,增加了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的阅读材料等等。另外,在教师用书中还提供了比每章后面的习题要求略高的一组参考题,供教师选用。

7、新大纲、新教材注意灵活渗透,逐渐扩展知识面,逐步提高知识度

物理知识浩如烟海,如果让学生都按部就班地学习,不仅时间上不允许,也没有必要。有些知识可以采取逐步渗透,逐步提高的办法来学习。如力的正交分解法,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应用很广泛, 用起来也很方便,但课本没有单独设节讲述正交分解法, 而是在第三章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采取渗透的方法来介绍,让学生在应用中逐步习得。又如,熟悉“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对处理矢量的运算很重要,但课本也没有单独设节,而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告诉学生需要先取一个正方向,以确定矢量的正负,于是矢量的运算就可以变成代数运算…… 经过几次熟悉之后,在适当的时候再由教师点拨,使学生提高认识。

 8、新大纲、新教材注意加强实验,提倡探索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了加强实验,新大纲在这方面尽其所能地做了努力。新大纲中必修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12个(其中4个是新的),实验个数与过去的必修课中必做实验的个数相同。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23个(其中有一个是在专题中安排的制作性实验)。这23个实验中有7个是新的,过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一共只有17个学生实验,因此,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实验所占的比例。此外,在正文中还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动手操作的实验),设了“做一做”栏目, 介绍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鼓励学生多多动手操作。为了突出“探索”的意识,教材在某些地方故意不给出结论,让学生经过探索自己得出规律。例如,竖直上抛的规律,胡克定律的探索等。

子课题Ⅱ、新教材使用情况实验调查。

一、如何合理使用物理Ⅰ和Ⅱ两类教材问题的实验调查

2000年秋季,因为是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我校和其它几个学校都统一选用了Ⅱ类教材,结果造成了优中差学生千篇一律的被动局面。对此我们及时采取了几种做法,一种是针对程度较好班级,按照Ⅱ类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正常教学;第二种是对程度一般的班级或经过一段时间后分化出来差生,按照Ⅰ类教材(教师手头有Ⅰ类教材)的要求选择性教学;第三种是对程度一般的四个班级实行相关学科结合式的走班教学,即每周按大纲要求安排两节或三节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必修课,然后在同一时间四个班同时安排一节选修课,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到他(她)喜欢的班级去听课。以下是对不同施教方式班级各次考试中,物理学科进入学校前300名学生的统计情况(7班、8班选物理,9班选化学,10班选地理和历史):

 

 


 

300

 

 

 

 

 

 

 

 

 

 

 

第一种方 

1

50

48

51

2

46

49

48

第二种方 

3

24

20

21

4

26

24

22

5

27

21

23

6

21

22

21

第三种方 

7

27

34

34

8

26

33

37

9

23

24

21

10

30

25

22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1班、2班两个程度较好的班级使用Ⅱ类教材进行教学取得了与他们的基础相应的成绩;对3456四个程度一般的班级使用Ⅰ类教材教学使部分学生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当考试题目稍一拔高的情况下,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就被挤出前300名;而对同样基础的78两班,由于开设了一节选修课,他们的学习效率被有效提高,物理成绩明显提高,而且值得研究的是他们的化学和地理也没有降低,历史比10班稍低。通过这样的实验后,我们发现分层教学收效是比较明显的。

20015月,根据20002001学年的分层教学实验,我们向学校提出下学年订购教材的建议,20012002学年我校有5个班使用Ⅰ类教材,其余7个班使用Ⅱ类教材,教学效果良好。

二、物理教学中差生问题调查

学生进入高中后,有一个明显的分化过程,物理学科尤其如此。实施新课程方案过程中同样仍有较大分化,经过调查知道这些差生的共同特点是:

1)、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学习。那些初中依靠读读背背就能取得高分的做法失效后,不少学生开始茫然,不能尽快调整状态的学生会很快陷入恶性循环。

2)、知识基础差:部分学生初中所学的知识,例如最基础的数学、语文、化学、物理等科目掌握程度以百分率为准低于50%

3)、自学能力差:不少学生不会作听课笔记,不会整理读书心得,不会查看参考书籍。由于各种原因使不少学生没有获得自学能力的锻炼。

4)、不会想问题,不懂讲道理:学生学得被动,知识未经咀嚼消化,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分析推理的能力。只会照课本背诵定义、原理或物理现象,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说明问题。浮沉题海之中,只有生套硬代之功,而无主动思考之力。不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当然也不能牢固掌握它们。

5)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思维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没有正确建立或不能持久保持。他们往往凭一时热情和个人好恶去学习,结果是一遇到困难就马上退缩,长此以往他们自己就把刚升入高中时的雄心壮志忘得一干二净,再也没有学习的动力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第二阶段的实验方案,即要探究自主性学习模式,让他们真正地学进去、真正地学得懂;要探究研究性学习模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象科学家那样去发现;要探究创新性学习,让他们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取得成功,以保持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

子课题Ⅲ、 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与开发新课型研究

新课程方案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我们经过研究认为课堂教学模式应体现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一种教学模式应突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各种教学理念应交叉贯穿于同一种课型中:

1概念、规律、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课型:要紧扣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讲清知识产生的必要性、规律形成的必然性,让学生知道或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2科学素养教育课型:加强科普知识教育,大力开展课堂实验和各类科教活动,使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科学情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教给他们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

3人文素养教育课型: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德育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4综合实践课型:在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教学的同时,加强与他们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内容教育,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

5研究性学习课型: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选修课型:加强国家规定的选修课程的教学,纠正把选修课当必修课讲的做法或认为选修课可有可无的做法,高二物理与其它学科结合实行走班制教学。同时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改变以前只编写习题集的做法,下大力气编写研究性学习教材和科普讲座教材,并鼓励学生自己把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编印成册进行交流。

7综合课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做法,首先从教师做起,加强跨学科学习、听课,达到一专多能,同时使学生加强学科综合的意识,探索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8创新教育课型:在人才培养上要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赋有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9电化教育课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10师生互动学习课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概念、规律、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这是大家熟知的教学理论常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仍然常常占据着整个课堂,教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施行“褓姆式”的教学,教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地把教学内容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详详细细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只有被动地抄、写、听的权利,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余地,大部分学生陪小部分学生在读书,没有反馈,没有校正,久而久之,培养出一批思维懒汉,心甘情愿地等老师来灌,教学效果极差。教学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浪费时间的主体是教师,大批的差生是从课堂中分化出来的。由于课堂效果差,往往只能通过加班加点,延时辅导并配有大量的课外作业和无休止的大考小考,甚至发展到一课一练,一课一考。一个学生每天要听6-7节主课,每节课都配有一课一考,这样的课业负担学生能承担的了吗?素质教育能实施吗?

因此在新课程方案实施中我们大力推行了自主性学习模式,其实施策略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真正想学、学得真懂、真正会学。其操作过程是:

(一)、设疑激趣

    这是该模式操作的最基本环节,该环节主要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设置疑问,埋设引入新问题的必要性,提高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望。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时,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致志地研读,才能使他们获得好的自学效果。比如,讲“动量定理”一节时,先按第一册课本彩图0-1设置了实验,问学生是“蛋碎瓦全”还是“瓦碎蛋全”?同学们议论纷纷,许多同学凭经验认为是“蛋碎瓦全”。然而当实验结果是“瓦碎蛋全”时,学生非常惊呀!这样形成悬念,实验现象和学生的想象严重不符合,学生七嘴八舌,原因答不出来。接着教师指出:要了解现象的原因,请阅读“动量定理”一节。这样教师通过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二)、指导自学

    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学生自习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这一环节教师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①提供易读、明了、能起到指导作用的自习提纲。② 教师作巡回点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诱导启发,但不包办代替,主要是了解和调查自习情况。对暴露出的问题,要做详细分析,是主要问题,倾向性问题?还是次要问题,个别问题?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归纳,便于教师的讲解条理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二次备课。

    学生的主体行为表现在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纲独立地阅读教材,进行实验,细细地观察实验现象,有的放矢地、独立地思考,有序紧张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讨论答辩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学习效果的检验和升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要讨论的题目进行讨论。采用你讲讲我说说,我说说你评评,相互答辩,加深理解,使自学内容得到一次飞跃。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题目不能过于简单,避免出现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也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使学生茫然不解,不知所措。讨论的内容,估计到经学生反复动脑思考,能“跳一跳,摘桃子”为宜。讨论题目,要有程序性,题目的安排要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步,讨论问题要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长期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必定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启发释疑

    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

    这一过程一般要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要十分清楚所教的内容,就是教学生通过自学还不理解的地方和疑难问题。应该承认学生自学和讨论是有效果的,大部分的问题能自我解决,但也会出现学生对物理概念、定律、规则的内在联系、区别等,理解不透彻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启发精讲,要象外科医生一样对症下刀,刀到病除,有效地帮助学生揭示规律的内在联系或区别,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必要时可补充演示实验。

    (五)、训练与总结        

首先要保证训练时间,一般应不少于10分钟,时间少了难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注意侧重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按时、独立、紧张、有序地思维问题。选题要“小”、“精”、“活”,形式要多样化,练习的方式要讲究,学生独立练习和学生板演相结合,学生的板演主要是收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强化校正。以教师标准、规范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格式作为示范,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理解。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通过自主学习实验研究,我校实验班物理教学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校2000级学生在新密市教研室历次考试中的物理成绩统计:

 

 

 

 

中招[100分计]

高一上期

高一下期

高二上期

高二下期

平均分

差异系数

平均分

差异系数

平均分

差异系数

平均分

差异系数

平均分

差异系数

实验班

64.2

33.8%

53.1

31.7%

58.9

30.1%

64.1

29.6%

57.0

32.2%

对比班

62.5

35.6%

51.6

34.8%

55.2

36.7%

60.5

38.4%

53.5

36.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尽管实验班和对比班存在基础差异,但是通过两年的自主性学习实验,学生的平均成绩的差距比原来是明显加大的,而且实验班学生成绩的差异系数比原来减小,说明学生的分化没有增强,对比班的差异系数则明显增强,说明学生分化正在增大,由此看出自主性学习虽然在上每一节课的当时花费了较多时间,看似效率不高,实际上是学生真正弄懂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激发了兴趣、享受了成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可以由此得出自主性学习对解决长期以来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物理难学和物理教学两极分化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思维活动的主要方向——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在学校教育。我们结合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教材教学实际,进行了创新教育实验和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自信心、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实践以及如何进行教育方法创新。

(一)、教师要做创新的典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勇于创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就不能多年一成不变,否则就很难对学生起到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自信心

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兴趣窄,胆子小,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等,这些都是创造能力培养的绊脚石拦路虎。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通过创新教育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首先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信心。对此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去做:

1、尽早着手,新生一入学就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每年新生开学第一课学习绪言时,我们不仅介绍物理课的基本情况和知识结构,而且强调要树立创新意识,同时讲清知识基础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告诉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深厚的知识基础,只有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联想,创新思维才会有依托。要求学生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把学习活动变成研究性学习,学会做课题研究,学会撰写论文。

2、大力鼓励,缩短学习与创新的距离。用我校和其他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发表科技论文的实例鼓励学生,并通过事例说明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创新就是有科学依据地与他人不一样,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

3、加强创新实践锻炼。结合物理课的特点,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协助老师完成小制作、小试验。如在学习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之后,制作简易的测力计;在学完力矩平衡后,自制简易的杆秤;在学完反冲之后制作水火箭等等。在实践中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启发,诱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体会到他们能够创新,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搭桥铺路

学生有了创新的萌芽之后,还需要精心培养,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我们注意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搭桥铺路,主要做法是:

1、加强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应用的教学,加强物理学基本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要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必须使学生能把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生动事例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思考、去创立模型并合理解释。如加强教材中独立成节的能量的利用和开发静电的防止和利用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远距离输电眼睛等应用知识内容的教学,加强应用技术的阅读材料教学,不能认为这些东西考的少,学生易懂没什么讲的,这种认识和做法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相勃的,这些知识的学习,正是启发学生创造灵感,培养学生兴趣的难得材料。因为任何科学知识,只有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才能体现出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才能实现人类认识过程的升华。

2、加强物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在物理教学中,抽象思维不仅是提出问题、建立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而且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前提条件。

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种形式地开展工作。在备课中要通观全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系统化的教学结构,使教学思路清晰。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主线展开,注意提出疑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分析问题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注意正确推理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重视得出简洁的结论以锻炼学生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此外,还要多渠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加思维的感性材料。教给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像如何建立理想化模型,如何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如何进行演绎推理等。加强物理教学中的因果分析,搞清物理学中的辨证关系,利用静与动,曲与直,正与负,正与反,整体与部分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刻。要通过介绍物理学史,暴露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一次发现、发明、创造过程。如讲授万有引力定律时,向学生介绍这段物理学史,让学生知道牛顿的思维过程,这无疑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放教学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如在讲完弹力一节之后,让学生研究一下橡皮绳的形变所产生的弹力的特性,然后自制简易测力计。不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深刻认识弹簧秤构造及应用时注意事项,为学生动手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时应用弹簧秤测力,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再如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时,做完这个实验。我让同学们思考还能用其他什么方法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并自行设计实验电路。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很有帮助。

4、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全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疲于找题,学生疲于解题的问题,教师以能否解出高难度的习题来判断学习能力的高低。只有把学生从这种题海中解放出来,才能使学生有充足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正是这种兴趣和好奇心滋长了创造欲,启迪了创造思维,训练了创造智能。

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

在物理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来完成学习的过程,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属于资源型的学习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资助”和“平等”,而不是“传授”、“教导”和“接受”。在今天这多渠道、多样化的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一改“教科书一统天下”的状况,教师也不能在像以往那样总是首先获取某种信息,甚至还会落后于学生。于是要求教师丢弃传统学习模式中的权威角色,充当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共同学习者。

1、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在一个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们在考察了很多科学家发明创造过程后发现,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包括:①感觉问题的存在,即个体在生活中体验到困难、张力或挑战;②明确问题的各个方面,即学生感受到困难或令人困惑的环境后,需要寻求其它的信息,以明确问题之所在;③形成各种备选的问题解决办法,即在明确了问题及各个方面后,提出各种备选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可能站得住脚的假设;④根据结果和相对收效来评价已形成的各种备选问题解决办法,要求人们选择最有效的观念和解决办法,即能对最成功的办法做出评估;⑤实施某种行动方案并进行评价,要求人们能正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并展望自己将要做的事情.

    我们开展研究行性学习活动的具体过程是: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并收集资料,进行具体研究, 写出论文、报告,进行成果展示。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其重点是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传统的学习过程是只关注事实,强调产品。而研究性学习是关注问题,强调过程。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不仅是一份研究报告和研究报告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而且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亲身感受。此外,采用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式,在目标不同,内容各异的小组活动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人采纳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见解,借鉴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还可以尝试以宽容的态度与同伴求同存异,携手合作以实现小组的行动目标。

    2、研究性学习示例——《轿车中力学与安全》

    ①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为此,首先为大家提供一辆轿车,让同学去观察车的外型构造特征和驾驶室中的各种设施与控制系统。

    ② 让学生亲自坐在驾驶室中有意体验驾驶员的作用与责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究竟想要了解点什么?

    ③ 集中同学们想弄清的问题,制订研究课题根据每个同学的知识优势选题,然后分组。

④ 根据学生选定的课题,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知识(书籍、材料、图片、多媒体动画等),拓展学生在该领域专业知识,给学生相应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所选课题的理解。

⑤ 为学生介绍收集、表示信息资料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从做中学习知识,提高承担风险、责任意识。待学生根据需要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后,教师作为小组成员和学生共同对确定的课题进行研究。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书面作业和考试,从考试分数对学生过去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这种量化的评估在全新的学习模式中已不再适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一般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在自我评价报告中阐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自己在各方面的收获,如“我学会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今后我如何改进自己的研究工作”等等,这些部分可能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最精彩的部分。这是一种内部评价的方式,即评价的标准是以本人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作为参照系,而不是以外部统一的科学标准和尺度作为参照系进行评价。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之后,考察学生是否能够不拘泥于社会一般的成规和习惯而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就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内容写一篇文章;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试等多种方式。

对研究性学习在评价理念上我们更重视过程,如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更重视应用,如学生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倾向;更重视体验,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等;重视全员参与,为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等。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形式、方式和方法,可采用量化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如小论文、设计方案展示,制作成果展示、口头辩论等。例如,在物理研究性学习中,可以用档案记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即用由学生本人和教师分别填写的评价卡片的形式,来记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情况,根据记录的档案,对每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与发展水平上,是“自我参照评价”,而不是外部“科学标准评价”或“同班级同学比较评价”。

子课题Ⅳ、实施新课程方案与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一、实施新课程方案与教育教学评价导向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国教育界已进行了许多深刻的反思和探索,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在考察国外教育改革动向后会发现,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从教改方向和模式上,和国外基本同步。但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形势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作为教育改革前沿的中小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校,仍然有一个明显的痕迹,这就是中小学校普遍流行的说法:“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常规出质量、创新出形象!”这很显然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如此步履维艰呢?通过调查和反思,我们认为束缚教育改革的根本瓶颈是教育评价。正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教育改革整体思路的推进,甚至可以说,教育评价不进行彻底改革,所有的推进素质教育措施都显得苍白无力,所有的教育改革思路都有可能化为泡影。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的社会道德规范、培养人的知识基础、培养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个性特长、培养人的终生学习能力。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主要还是高考和中考,而高考和中考考查的是培养目标中极为狭窄的一部分,把它作为目前教育评价中唯一的量化依据,是造成应试教育迟迟不肯退出历史舞台、素质教育长期得不到落实的根源。当然,高考和中考本身已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如增加春季高考、采用“3+x”考试模式、改进命题内容等,其作用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认为其力度还远远不够,还没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考试题目还应该进一步贴近科技前沿、贴近生产生活、贴近探究学习,考试报名要强力推进社会化,严格禁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考试成绩给学校排名,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腾出更大的空间。

因此,我们认为搞好教育评价的思路应是在积极推动高考和中考改革、优化考试评价的基础上,调动被评价者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积极因素,在客观公正的条件下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起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同步运行的评价体系。实施素质教育评价的总体要求和评价模式研究应该是:

1、评价导向要以素质教育为指针

按照第三次全教会会议精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要以学生的发展性为中心。

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大多数素质是较高的,敬业精神是很强的,他们和学生一样,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之所以造成应试教育仍在扎扎实实开展的局面,其原因是:①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师进行量化考评排队,实行末位待岗和末位淘汰制,教师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了不被淘汰,不得不瞄准分数,不得不瞄准考试,在备考和应试上很下工夫,下大力气,使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资本。②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落后,教学效率不高,但为了不使学生考试成绩落后,不得不采取加班加点、亡羊补牢的办法,拼时间,赚高分。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社会受应试教育思维习惯和评价认识的影响太深,素质教育思想认识迟迟不能到位。记得在2000年初,国家采取措施大力开展“减负”工作时,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不留家庭作业,但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学生家长,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④考试评价的第一环节——考试命题还没有超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还无法避免大练得高分,不练得低分的事实。

2、搭建一个支持素质教育的平台

从教师方面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无法避免的,有了竞争才能搞活。在竞争上岗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规律。因此要以平常心来看待竞争。竞争是残酷的,也是正常的,不能因为有竞争就提心吊胆、紧紧张张地过一辈子。我国人口多,经济欠发达,工作岗位少,因此今天的在岗和明天的下岗,以及后天又上岗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会普遍发生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在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方面,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永远不能消除的,这种差别可能表现在一个人的不同方面。差别并不意味竞争者素质差,有的学生文化课学习素质好,有的学生则有天才的表演才能。难道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数以亿记的中小学生成才与否科学吗?学生要认识到个人的差别,不要盲目地攀比。家长望子成龙停留在心情上尚能理解,但把它作为一种压力去驱使学生就非常违背规律了。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质和量本身就是辨证的统一体,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班级学生平均分相差1分甚至2分、3分,能在质上说明问题吗?何况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生源相当的班级平均分相差几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于是就有了以0.1分的差额度去评价教师教学成绩的作法!这种只有在数学上和无知的旁观者才能看出的差别竟被教育评价者作为评价依据,实在是教育管理者的悲哀!

3、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我们设计操作的素质教育评价模式可分为两种:

⑴ 引导型开展素质教育——是考试评价的完善和发展。

这是充分借鉴应试教育成功之处,利用考试的方式并通过增加试题考查功能,把学校、教师、学生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舆论的注意力引导到素质教育上来。通过实践探索,这种评价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尽管它需要命题者花费一些力气和时间,但与追踪过程的评价方法相比,还是容易操作的。具体作法是:

①开设综合学科考试。不但高考、中考可以采取综合考试模式,地方统考也可采取综合考试的方式,不但理、化、生、政、史、地可以综合,语、数、外也可以与其它学科综合,各学科或两门或三门进行综合考试,把教师和学生从考试重压中解脱出来。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舆论看到的是学校的综合表现情况,看不到各单科的情况。这种考试模式至少有四个好处:一是考察了学生应用各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模拟解决自然存在的问题的能力;二是有效地扭转了所谓主学科、副学科的矛盾,使各学科有了平衡发展的机会;三是增强了学科之间的合作。学生需要把几科知识综合,教师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研究;四是避免了学校过于看中学科分数,以学科分数评价教师的状况,能使学科教师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空间。

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考试。尽管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内容是无法拿到试卷上来的,有的活动学生可能得不出结果,但在这门课开设之初进行统一考试,对引导该门课的正常运行还是必要的。我地在考试命题时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加进相关学科中进行考试,取得了一定效果,初步启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在命题时为了照顾到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差别,我们专门安排了难度相当、内容不同的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回答问题。我们在命题时还精心设计,精选“不参加活动,不进行实验就不能解答”的题目,有力地避免了“背研究性题,背实验题”等新的应试教育。

2)拓展型开展素质教育——是综合教育评价。

尽管考试具有强大的评价功能且易于操作,但考试不是万能的,很多方面是无法用考试进行评价的。

综合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发展潜能的评价、个性特色的评价、社会公德的评价、心理素质的评价、体能素质的评价等。

对以上各项评价内容,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应该印制评价表格,评价形式包括被评价者自评、师生互评、社会评价、上级评价等,评价操作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实地考察、组织评比(比赛、展评)、社会调查、抽样考察、调查统计、查看档案、单项测试等方式进行。

最后,还需强调评价政策的导向,如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比例,不能过于倾向于某一方面,宜按64计算;评价结果排位次不宜过细,可以看档次划分,如85分以上为优,7084为良,5569为中,54分以下为差;在评价高考、中招情况时宜用优秀率、平均分、差异率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等等。

二、高中学科教学质量跟评估研究

(一)、研究内容的界定:

1、跟踪评估。高考及高中的平常考试难度都较大(高考命题的理想难度是0.55),因此学生考试得分大都比较低,这对学生本人和家长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高中教学质量评估应把原始分和标准分结合起来进行,用原始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用标准分考查学生的位置和进退情况,即用当次考试的原始分了解学生近段知识掌握情况,用历次考试的原始分了解各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用当次考试的标准分了解学生即时的位置,用历次考试的标准分了解学生在整个高中段位置的变化情况。这种把历次考试情况汇总在一起系统地、历史地、发展地进行的教学评估,即为跟踪评估。

2、评估对象:县(市)教研室对学校教研组、学校对教学班以及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跟踪评估。

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跟踪评估,目的是给学生本人、科任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提供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业状况评价,以便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制定计划和措施,完善不足,追求更好。学校对教学班、县(市)教研室对学校教研组的跟踪评估,目的是做好宏观管理,奖优促劣。

3、评估内容:对个人的跟踪评估可依据阶段性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进行;对教学班的跟踪评估可依据期中期末考试进行;对学校的跟踪评估是在县(市)以上统考(调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中招考试、各学期期末县(市)统一调研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和高招考试。

(二)、对学生个人学习状况的跟踪评估

1、根据当次考试的原始分分析学生各科知识掌握情况的差距。

学生考试结束后,由学生本人结合考试成绩,查找各学科本阶段的知识、能力的成绩和差距,写出分析总结和补习计划。

2、由各次考试的原始分算出标准分、进步分(进步分 = 本次标准分 — 上次标准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学科差异分析和个人跟踪评估分析。

学科差异分析:根据学生本人的各科标准分,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各科成绩在全体参考对象中的位置,学生可以准确找出自己的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教师还可以结合全班整体情况确定帮带对子。

个人跟踪评估:学生本人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历次考试的标准分绘制各学科分数变化曲线,从中看到学生学习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实施调控措施,平衡补差。学科分数变化曲线示例如图(以三个同学为例):

图表制作可参考有关书籍,输入各次分数后微机会自动生成图表,非常方便。

3、学生个人学习状况的跟踪评估档案由学生本人和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各存一份,但不得在班级公布。档案最好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用微机统一制作。

(三)、对教学班各科教学质量的跟踪评估

1、根据当次考试的原始分算出各教学班的各科平均分、标准差变异系数(以下称“差异系数”)和原始分及格率(以下称“及格率”)。由某教学班各科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差异系数和及格率分析该班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系数还可比较该班各科之间的学生分化情况);由某学科各教学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差异系数和及格率分析该学科各教学班之间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差距。

由历次原始分的平均分、差异系数和及格率可以跟踪评估某教学班某学科的各段知识掌握情况。

2、由各次考试的原始分算出标准分,再按标准分算出各教学班的优秀数(可按全校考生总数的前15%划定优秀线)、优秀率(该班优秀人数/该班总人数)、良好数(可按全校考生总数的前30%划定良好线)、良好率(该班良好人数/该班总人数),并由此算出相对优秀率(本次优秀率/上次优秀率)、相对良好率(本次良好率/上次良好率)。优秀率、良好率用来分析某学科各教学班之间的差异及某教学班各学科之间的差异,相对优秀率、相对良好率用来分析某教学班及某学科的进步情况。

由历次的标准分、优秀率、良好率可以跟踪评估某教学班某学科的发展变化情况,变化曲线图制作同前。由于教学班一般每学年调整一次,所以跟踪评估期限为一年,其评估依据可以按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也可以结合平常测验情况。学校可用以上评估情况建立科任教师的教学档案。

(四)、对学校教研组教学质量的跟踪评估

1、根据当次考试的原始分算出各学校的各科平均分、差异系数和及格率。由某学校各科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差异系数和及格率分析该学校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系数还可比较该学校各学科的学生分化情况);由某学科各学校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差异系数和及格率分析该学科各学校之间的差距。

由历次原始分的平均分、差异系数和及格率可以跟踪评估某学校某学科的各段知识掌握情况。

2、由各次考试的原始分算出标准分,再按标准分统计全县(市)各分数段人数,划定优秀线、良好线,算出各学校各学科的优秀率(该学校优秀学生人数/该学校学生总人数)、良好率(该学校良好学生人数/该学校学生总人数),并由此算出相对优秀率(本次优秀率/上次优秀率)、相对良好率(本次良好率/上次良好率)。分数段人数、优秀率、良好率用来分析某学科各学校之间的差异及某学校各学科之间的差异,相对优秀率、相对良好率用来分析某学校及某学科的进步情况。

由历次的标准分分数段人数、优秀率、良好率可以跟踪评估某学校某学科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数段人数分布可用微机制成柱形图,优秀率、良好率变化情况可制成折线图。

(五)、跟踪评估操作技术

1、当次评估统计表

    

说明:1.此表适用于学校对各教学班或县(市)教研室对学校跟踪评估,个人表中“总体统计”部分应对应输入统计函数或计算公式,对各科成绩原始分、标准分进行统计。

2、历次成绩统计跟踪评估需将各次成绩统计表建立在数据库中,然后对各次统计表建立视图或查询,以对比历次各科情况进行跟踪评估,视图表格式如下(以语文为例):

跟踪评估方案强调教学的过程管理,为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了科学评价,为教学质量缺陷的调节补救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正是贯彻素质教育要求、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同时这种针对文化课考试的跟踪评估方案还可借鉴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考查上。

第四部分、研究成果及获奖或交流情况

一、论文

1.《实施新课程方案与教育教学评价导向研究》获得2002年郑州市优秀论文二等奖

    作者:赵彦彬

    2.《学科教学质量跟踪评估方案研究》 通过了市骨干教师论文答辩

    作者:赵彦彬

    3.《创造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交流

    作者:牛中华

    4.《物理教学的创新教育探讨》 获得新密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作者:王宗朝

    5.《物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

    作者:王宗朝

    6.《高中物理新课程方案教学模式探讨》  获得新密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作者:王建伟 许焕召    

二、调查报告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调查》

    作者:王宗朝  王建伟   

三、教案、课件

    1.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质谱仪》 获得2002年郑州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并参加2002年河南省优质课比赛获省三等奖

    作者:赵彦彬

    2. 《核能》  获得2001年河南省教研室优秀课件二等奖

    作者:赵彦彬  王建伟

    3. 《游标卡尺》

    作者:王建伟

    4. 《动量守恒定律》

    作者:王建伟

第五部分、课题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落后的教育生产力和迅速提高的教育需求矛盾:这是制约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搞好教学研究的主要瓶颈。由于学校人员紧张,教学工作量大,我们的许多研究工作都是利用节假日进行的。由于没有经费,我们只能因陋就简,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由于政府、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还相对偏低,我们的许多研究性学习内容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但是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课题组成员还是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认真进行预定的课题研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期任务。

    2、教育改革和考试评价问题:我省实行大综合高考模式后,由于加1”学科成绩不记入总分,加上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彻底改变传统升学观念之前,是否可以实行变通的评价办法,如我们在段考和期考试题中加入了对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书面考核,这种做法从理论上分析是否合适,而且这种做法是否会形成新的应试教育,还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

2.《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培训学习材料》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

3. 毕天璋主编《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2月第1 

4. 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学研究方法》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

5. 李来政编著·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讲义《物理教育测量统计与评价》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6.Microsoft Excel 2002 中文版进阶标准培训教程》协作教育微软ATC教材编译室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月第1

7. 周山芙编著《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二级)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月第1

8.《物理教学探讨》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主办

9.《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