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教与学的问题及策略》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教与学的问题及策略》开题报告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教学通常由四个因素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是由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于是便形成了四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关系,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这四种关系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矛盾。在四个矛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则为次要矛盾。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对其他矛盾起领导、决定、制约、支配的作用。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过是师生关系的中介,是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因此,课堂教与学的效益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益,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新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是我校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但新的教学理念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且最大程度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的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我们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如: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困惑问题;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的问题等等。而这三方面的问题又直接制约着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问题;学习方式的问题;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等等。这一切导致了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状况,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本课题研究拟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中教与学的问题问题解决策略的探索,使教师能正确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改进教师的和学生的,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过程性研究的课题,因为事实上我们不可能穷尽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所有的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同样在一定的阶段我们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问题来自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一一步一步解决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同样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使自己的教学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二、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新课程在教学方面具有三大核心理念,即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把课程功能从单一地传授知识,转变成全方位地培养人;强调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内容应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目前的状况是:理论与现实脱节。先进的理念不能转化为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或者是存在误差和扭曲现象。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和学生的发展。

    本研究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对影响课堂教与学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影响课堂教与学效益的相关问题,探索提高课堂教与学效益的策略,建构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为客观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关注教学的效益等积累资料并提供探索的经验。为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确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益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2、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老师实施教学活动和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课堂教学效果反映教学的效益,是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对教师来说,从事课堂教学不但需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更需要学会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教学理论,需要学会灵活地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本课题研究通过聚焦课堂教与学的问题,促使教师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自身价值等方面获得提高。也通过反观课堂教学实践,对其进行深度思考与梳理,使教学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丰富教学理论。

    3.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们努力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论,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系统而复杂的教学理论不易被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在在明显的分离,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本课题的研究,将通过对小学课堂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把教学理论变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4、本课题的研究不是由研究人员先拿出一个现成的问题,而是聚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个一个比较小的但一定会出现的问题,是符合教师工作特点的实践性研究,是由个性到共性,由具体到概括的归纳思维过程。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点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单志艳定义)。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包括六个方面内容,即:

    学什么:自主安排学习内容的能力——会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会根据情况自己安排学习内容……

    何时学:时间管理能力——会合理安排学习和作业的时间;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不同分配不同时间……

    如何学:运用和选择学习方法(或策略)的能力——会预习和复习的方法;会概括和分类学习内容等等……;会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什么、如何学:学习过程监控与调节能力——学习时能排除掉分心和干扰的事情;学习过程中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在学习过程中时时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什么: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能力——对一天或一堂课的学习做总结并分析得失;会自我鼓励……

    哪里学、和谁学:学习环境的控制能力——会向老师、同学和其他人请教问题;会

    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学习资料;会迅速运用各种方法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2)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非常注意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巨大作用,他认为:要让儿童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育应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发现法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学是教师教的目的,教是学生学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Bruner 强调分清楚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学生学习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积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觉思维,使之在探究学习中形成丰富的想象。

    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很多。Bruner认为,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及其发现学习的进度,即使给予反馈(中介反馈即时反馈,最好是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及其改正方式,而非教师简单生硬的不对),促使学生感受学习成果的乐趣,转化其学习的外部动机为内部动机。

    学生学习是对现有知识的超越。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表面层次,他们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模块进行对比,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抽取其本质部分归为一类;性质不同的,对其重新编码,再进行学习。因此,学生之前学习完全没接触过的知识比较困难。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4)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

    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

    5)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学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在实验初期,我们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践调查,对现今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整理,找出问题的本质,为后面的研究打好基础。

    进入研究的正常阶段,我们主要是遵循和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哲学研究方法和行动研究方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实践进行不断反思,通过学习、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初步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3、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我们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是理念没吃透?还是理念转化为行为不到位?教学改革讲了这么多年,但新的教学观尚未形成,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仍旧处于以教为本以本为本的阶段,教师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支配现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落脚点仍然是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的发展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我们想就此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正确的教学观、学习观,从而促进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形式的改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

    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五、课题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准备

阶段

20074

200712

史丽萍、王疆宁、葛晓敏、李亮等进行相关研讨,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方向;

史丽萍完成课题申报书;

课题研究申报书1

 

课堂教学反思10-20

初期实施阶段

20081

20087

 

朱艳勤提供条件保障及指导;

史丽萍完成开题报告及一份调查;

课题成员行动研究,积累相关材料。

开题报告1份;

相关理论经验材料集1份;

课堂调查1份。

 

中期实施阶段

20088

20097

课题组成员完成论文、教学案例若干份,由张学义负责。

 

论文8-10

教学案例8-10

 

总结

阶段

20098

200912

朱艳勤总结;

史丽萍完成结题报告;

张学义收集材料,推广延伸。

结题报告1

论文(案例研究)集1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研究报告

论文(案例研究)集

 

优秀教学案例

 

有一篇质量较高且能得到专家认可的研究报告;

10篇左右发表和获奖的研究论文;

10篇左右优秀教学录像课及案例;

朱艳勤

 

课题组成员,史丽落主要负责。

课题组成员,陈娟主要负责。

 

六、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对于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对课堂的问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提前一年进入新课程实践,同时又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十五期间,课题主持人及成员主持参与了南京市十五课题《小学小班化教育中,小组运作模式及辅导策略的研究》和《数字化校园的构建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参与了省级子课题《两自一归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该课题研究积累了经验和方法,也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就是课题组成员平时工作的内容,与本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相关,不但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更能让课题研究组成员感受到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

    同时,该课题是由学校一把手亲自主持的学校集体性研究课题,因此,在科研时间、科研力量、科研经费方面均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