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操作系统的研究》结题报告

《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操作系统的研究》结题报告

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课题组

《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操作系统的研究》是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也是我校的主课题。本课题自2001年申报立项以来,便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进行了缜密的组织实施,并于20056月基本完成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情况及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

《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操作系统的研究》(简称“个性化教育”)这一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勤奋等个性品质。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与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相当,而心理素质教育又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个性化教育”实质上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两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另一方面看,人的全面发展总是要落实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上,不可能有脱离个体的全面发展。个性与个体也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个性就是个体,反之亦然。鉴于此,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到个体上,离开了活生生的个体,就没有素质教育可言;同样,个体的发展也必须落实到素质的综合提升上,离开了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无所谓个性化教育。由此看来,个性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又是彼此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个性在学生的求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学习的进步,需要每个学生个体去完成,学生个体在学习上的差异,主要是情感商数的差异以及个性的差异所致。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寻觅知识”,就会不满足于得到“兔子”,而是要运用“猎枪”去主动猎取“兔子”。而这一切,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综上所述,个性的教育和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发展人的需要,是完善人的需要。因此,重视个性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和根本要求。

(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迫切之需。

长期以来,我国在课程目标设定上存在着社会政治本位倾向,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课程编制游离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之外,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教育本体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发展对立起来,严重压抑了学生个体主动发展的积极性,造成了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批式生产”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课程体系受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的制约,课程目标、教育目标中有所规定,课程编制与课程实施中就会有所体现。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缺乏对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发展和创新素质的明确要求,培养目标中也同样缺少这种要求。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明确提出了小学、初级中学的培养目标,总的目标是:“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这个目标中虽然提到了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但在小学学段培养目标的具体规定中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却没有明确阐述。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现代课程改革必须反映“个性化教育”这个发展趋势。在课程实施中,采取优化学科课程,保证课程价值的充分体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和谐增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品质、道德人格得到张扬与提升,使学生朝着自主、自律、自由的方向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个性化教育”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之需。

(三)总结办学经验、打造学校品牌的第一要务。

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体现,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学习,也关心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们开设各种兴趣小组,每年组织一次校园艺术节(或科技节),校运动会、冬锻比赛,每学期开展写字比赛,计算能力比赛,为发现、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培养学生成功心理品质创设机会与舞台。

    “九五”期间,我校曾进行《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音乐渗透与儿童主体性发展关系研究》的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这一课题从本质上讲,也就是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其心理品质的研究。此后,我们在学生评价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我校进行多年的“五星级特长生”评比,经过不断调整完善,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我们还把“三好生”评比,改革为“素质优等生”评选扩大了评比的范围,改革了评比的模式,使所有素质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的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评价与激励。这一系列有益地探索应该是我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萌芽。因此,“个性化教育”是梳理我校多年办学成果,彰显我校已有办学特色,提升我校现有办学层次,打造四小办学品牌的首要举措。

二、课题的界定

1、个性与个性优势  个性,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从生理学和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所以个性是矛盾的统一体,是相对的。从人的个体来讲,既有个性的优势——有助于个体优良品质形成的一切因素;也有个性的劣势——阻碍人性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个体积极意志品质形成的各种因素。

2、教育教学策略与操作系统  教育教学策略是思想理念,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操作系统是具体化的策略,是实施教育教学策略过程中的途径、方法。本课题旨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评估系统,充分发挥教师这一教育主体在学生个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调动教育的另一主体——学生在教育以及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挖掘教育环境对于个性发展的熏陶激励作用,发展教育对象的个性优势,遏止进而摒弃教育对象的个性劣势,在对教育对象的主体人格做出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寻找适合其主体人格不断完善的最佳教育途径与有效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要探索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教育教学策略、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评估系统。因此本课题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题。

三、理论依据

1、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只发展能力的某一方面却偏废了其它方面。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还在于强调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如果没有人的自由发展,那么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个体的心理、生理、社会素质的历史的集中体现。人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独特性和人的自主性,只有个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得以发挥,人的个性才有可能得以形成。

因此,实施“个性化教育”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2、基于教育心理学中关于个性心理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的发展速度不完全一样,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显著的差别。教育的内容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必须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促进心理的不断发展,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要促进和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过程中必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独立地去完成各种活动任务时,他们的智能和个性品质就能得到发展。因此,只有适当的合乎规律的教育措施才能获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养成学生的优良的个性品质。

3、基于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理论。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影响、所受教育及学生本人主观努力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早在1895年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就发表了《个别心理学》一文,提出个别差异的性质和范围。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主持开展了一项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最初几周内就已经完全显示了各不相同的气质特征。我们很难找到两个气质完全一样的学生。

作为教育者来讲,不但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思想,而且要赋予它更深的内涵,即摒弃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正视学生的独特性、可变性,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教育环境,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更好地适应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氛围。

4、基于课程论中关于个性教育与发展的理论。

新的课程理论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而且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情感的陶冶将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而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和对此应持有的态度,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研究内容

《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操作系统的研究》,从人性论的教育观出发,以教育个体的人性(在教育上强调自主意识的觉醒)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把教育个体的人格培养作为发展的最高形式,把个体的个性优势的充分发掘作为最基本的目标。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追求社会性与个体性互补,教育的共性影响与个体的自主发展相融,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操作评价系统,并以其激励发挥教育对象的个性优势,发展学生的完满人格,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在科学分析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已有课题研究情况,初步设立如下一级子课题:

1、构建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教育管理系统的研究;

2、开发学科资源,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研究;

3、开发环境资源,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研究;

4、构建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评价激励系统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为研究寻求理论支撑,了解最新研究动态,避免研究进入歧途,避免无用研究。

2、个案研究法。目的是筛选出优秀案例,找到规律和好的做法。

3、调查法。主要在研究之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确定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向,制定研究方案,选择研究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了解研究进展,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必要调整;研究结束后通过调查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便于总结成果。

4、行动研究法。根据预设的策略与操作系统,进行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调整策略与操作系统,再实践。通过几个来回,以期形成最后的最佳策略与操作系统。

六、研究步骤及进度安排

2001.2——2002.7

1、课题前期论证,撰写课题报告;

2、成立课题组,科学设立子课题;

3、启动子课题的研究;

4、阶段性研究报告撰写。

2002.9——2003.7

1、重点子课题研究;

2、星级特长生的评比;

3、相关经验的集优,资料收集;

4、阶段性研究报告撰写。

2003.9——2004.9

1、重点子课题的研究;

2、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3、相关经验集优,资料收集。

2004.9——2005.7

1、总课题报告的撰写;

2、结题鉴定。

七、研究策略与研究成效

(一)初步探索出有利于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管理系统。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须有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而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化,同时它的建设和完善必然又会推动学校办学理念的强化和发展。我们要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首先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管理制度。以制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我们的办学理念在。

通过四年多地探索,我们在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制度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我们坚持两种策略,在班级管理(即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两方面实施九项举措:

⊙ 策略 ⊙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

  建立激励的机制,引导教职工发挥潜能,超越现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创造、创业。

⊙ 做法 ⊙

1、班级管理方面。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求在班主任工作中,端正对学生的看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之间相互悦纳。要注意平时的感情投入与积累,善于与学生一起活动、体验,用学生兴生,要让学生在班主任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和思想自由感,不然,学生不愿对班主任说真话,教育又从何谈起呢?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任他,伴随他们成长的引导者、解惑人。这就是班主任的角色。

  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造就和谐班级环境,班主任至少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 教育全班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

☆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长处,同时又善于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从而使班上呈现人人自尊,同时又尊重别人的好风气,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己的尊严与自豪感、愉快地接受自己、充满信心地发展自己。

☆ 组织各种有益而又有趣的课外活动。

作为班主任,其教育和管理理念应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生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班级管理应放弃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定势思维,摒弃以命令、控制、束缚的刚性管理手段,代之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赞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协商、帮助、支持等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手段,创造具有亲和力的班级人文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鼓舞和帮助,使班级成为让学生兴奋、留恋的地方。

  自主化的班级管理

学生个性的张扬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交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和自主的权利,真正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反之,如果他们只能循规蹈矩地按照我们班主任的意图去机械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么,所谓个性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生成都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要求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每一个同学有机会成为班级管理者。

  优秀班级的评选

在评选优秀班级过程种,我们不只看成绩,也不是由校领导说了算,我们有规范的评选标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对班级是否满意,学生在班级的学习生活是否愉快。

2、教师管理方面。

要张扬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张扬教师的个性,没有个性飞扬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个性飞扬的学生。所以在教师管理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尊重教师人格,给教职工行动上的平等感。每个人都有他的人格,都有他的自尊心,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保护。在工作部署中,我们对教师讲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让职工去理解,使职工内心有认同感,变“让我做,为我要做”;在工作落实检查中,从关心的角度去了解“工作完成怎么样了,是否还有什么困难”、“还需要学校做什么吗?”我们把老师当作服务的对象,将自己置于和其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来调动职工的生气、灵性和活力。

             注重情感交流,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学校领导定期与职工进行情感交流,还要善于促使职工之间也有一个更好的情感交流,领导能够经常深入群众,了解听取意见,充分体现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原则,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目标激励。每个人都有他的人生目标,并能够为实现他的目标而不断地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就是有渊博的知识,在教育战线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不断体现自身价值。这就需要领导者能够更好培养和使用他们,让他们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提高。因此,我们坚持“使用中培养”和“边培养边使用”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在政治、业务、科研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为实现大目标奠定基础。

        荣誉激励。每个人都有上进心,每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好,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的鲜花和掌声,这就看领导者怎么去激励和引导。我们注重这方面的激励和引导。我们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评优、晋职、晋级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其次,要求各项活动效果好,各类比赛争名次,要为荣誉和发展而战。因此,每名职工集体荣誉感都非常强,对工作尽心尽力。

  评价制度化、科学化。 评价是以一定的目标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对教师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调整,完善自己,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几年中,我校实施了《教师月考核方案》与《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这两个方案在几年的实践中不断修改,日趋完善。前者每个月进行考核,后者每学期结束时进行考核。其中《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共有三个一级指标,十六个评价要素,较全面地涵盖了教师的全部工作。评价中,我们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群众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收集信息,科学计算,使评价结果趋于客观合理。

我们现行的评价方案,是对教师工作的全面评价,只是对教师整体工作的鉴定,不能充分显示教师的个性、特长,为了弥补全面评价的不足,我们把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有机结合,设立了“优秀课奖”“服务奖”“特别贡献奖”“教育教学质量奖”等四项奖励制度,以鼓励教师在全面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初步形成学科教学中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操作策略。

学科教学应该是我们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否得到较好实施。所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把学科教学当作重头戏,分成十一个小组进行研究。经过几年研究,我在学科教学方面坚持形成三大策略,落实十一点特色做法:

⊙ 策略 ⊙

  优化学科课堂组织形式的策略

  课堂评价的科学化策略

  作业布置的多样化策略

⊙ 做法 ⊙

1、课堂组织形式的具体做法。

我们对传统课堂组织中的内容、模式、方法、手段中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方面进行调整、改革,通过对课堂要素的重组整合,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环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易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但真正有效的教学无不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动的一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

课堂教学要组织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志趣,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观念意识,养成思维和行为方式、习惯,初步具备未来发展所必需的价值追求和能力倾向。

  以差异教学为方向。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采用不同的手段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灵感,以自身的教学机智去捕捉每一个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机遇,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以任务完成为驱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制定教学目标,宁可突破一点,不求包罗万象。特别要注意那些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的内容,善于设计吸引学生参与的情境、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逐步培养兴趣。

  以师生互动为平台。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师生互动,师生双方都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不仅仅是听课者、应答者,而是思考者、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创新的主人。营造活泼、向上、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充分运用教育机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操作、练习,质疑问难,训练求异思维。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具体做法。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做到了多元性、整体性、过程性、发展性:

  多元性  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整体性  评价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

  过程性  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发展性  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才是好的评价,所以,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生根的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3、各科作业布置方面的具体做法。

  作业形式多样化。在作业方面,老师能根据所教学科的性质,教学内容的特点。改变过去的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改进为主体选择性作业、自主设计性作业、艺术渗透性作业、操作表演性作业、探究查找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鼓励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片、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达,用创作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多样化的作业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作业内容分层化。分层次布置作业是因材施教原理的运用。分层布置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不同起点出发,适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给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力。传统作业总是由老师一人决定,决定写什么,写多少。我们学校建议除了每个月了老师作业布置情况。还要求教师给学生参与布置作业的权力,开展“作业超市”活动。经过几年的尝试发现这是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的一项成功做法。

(三)初步构建出一套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我们学校教育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于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反之我们的发挥小学生的个性优势就会举步维艰。几年来,我们也一直非常重视评价的研究。形成了两条策略,在学科考试、评优、五星级特长生等方面形成诸多特色做法:

⊙ 策略 ⊙

  建构人性化的评价体系,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台阶,心灵的保护伞。

  优化评价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 做法 ⊙

  学科考试的探索

    考试方面,我们做了有益地探索,取得初步成果:

    ①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实行月考,变终结试考试为过程性考试。

②规定平时老师不得经常性的考试,以减少考试次数。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③试卷语、数、外,三门学科试卷采用120分制,100分为基本分,20分为发展分,使得不同层次学生既能通过考试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又不会为分数所累。

④小学科老师交换年级出卷,这就保证小学科的教学质量,保证孩子不仅学会语数外,在其它方面也有充分发展空间。

  学生评优的改革

在评优方面,我们经过近几年不断尝试,不断完善调整,初步形成以下成果:

  变“三好生”为“综合素质优等生”,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其实质是评选观念地转变,我们更注重综合素质。

  增加名额,由当初的学生人数的10%增加到25%,个别优秀学生特别多的班级,增加到30%,让更多学生有接受表彰的机会。

  给部分表现突出,但在个别方面又存在不足的同学有破格的机会。

  除了三好生,我们还设立了“校园十佳”“爱集体标兵”“爱劳动标兵”“守纪律标兵”“体育标兵”“文明礼仪标兵”等一系列单项荣誉。

  五星级特长生的评选

在星级特长生评比方面我们先后已评选四批星级特长生,评选范围不断扩大,评选方法变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人性化。评选方案已三易其稿,上千名学生受到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①评选项目有:书法、绘画、古诗词背诵、计算机、乐器、体育、其它。

②制定了详细的评选标准。

③评选步骤为个人申报,班评,校评。

④公布名单,发给不同星级证书。

(四)初步营造了适合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良好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是指基本设施、绿化美好;精神环境是指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校园风气等。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外在因素。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发挥小学生个性优势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优化教育环境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外部条件,使他们在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天地里自由飞翔,使他们如鱼得水。

经过几年的探索在环境方面我们形成了两条策略,三点特色做法:

⊙ 策略 ⊙

  美好校园环境,让优美的环境陶冶人。

  优化校园环境,让它成为学生精神家园。

⊙ 做法 ⊙

  校园的绿化由园林公司同一规划设计,同一培植管理

  班级内环境在学校的同一规划下各班创设

  校园建筑、景点师生共同命名

  橱窗由各兴趣小组轮流参与建设

通过这两年探索、建设、完善,我校在环境方面已初步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育人环境。大的方面建成“集萃园”“怡园”“塑胶排球场”“塑胶跑道”“校园网”,“综合楼”;小的方面在教室美化、走廊点缀、橱窗的布置,均已形成特色,在建设、布置时,我们考虑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积极地发展。这也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在,只要你留意观察,在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坐在石凳上,诵读古诗、美文,在金陵风光前住足留恋。在塑胶跑道上,学生们你追我赶,已没有昔日呛人的尘土。在集萃园,学生们在观察蔬菜的生长,在为自己班的那一块实验地浇水、施肥、锄草,有的学生在欣赏墙上的名人字画,还有些学生,正围坐在石桌旁,谈论些什么。塑胶排球场,时起时落的排球,震耳的呐喊声,也一定让你久久不愿离开。教室的布置,艺术园地,橱窗,都成了孩子们展示自己才华,倾吐心声的地方。学校还定期开展各种竞赛,主办各种展览。

可以这样说,南化四小在硬件上,已为孩子们搭建了自由、健康、快乐成长的舞台。

(五)学生素养得到培植,教师技能得到提升。

经过几年的研究,我校勤学、好问、合作、进取的学风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我来试试,一定行!”、“看我的!”,学生在日记、作文中这样写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成功是我的伙伴”、“取长补短才能成功”、“持之以恒是成功的秘诀”……学生的精神面貌好,自主自理能力强。家长们也普遍反映,孩子自信心增强了,学习主动了,做事有目标、有计划、有恒心。学生课堂举手率达60%以上,作业完成率稳定在98%以上,作业质量高。

学校毕业班同学被南京外国语学校录取人数连续几年在大厂公办校中名列第一,每年都有80名左右的毕业生被金陵中学、南师附中分校、育英二外、旭东中学以及扬子一中实验班等热点校提前录取。

学生还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大赛,连连获奖。在朗诵、演讲、写作、书画、歌舞、体育、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我校刘正则、李泽州、王甫陈楚等三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王硕等二十四名同学获二三等奖,今年4月份,学校又组织了近80幅作品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在江苏省科技大赛中,我校周畅获胜一等奖,全省一等奖仅四名,同学分获二、三等奖;在南京市电脑绘画比赛中,我校四(5)班赵鸿兴同学的作品《我想有个家》、五(3)班陈羽的作品《鸡年吉祥》获市一等奖;五(3)班张淼淼同学的作品《时空隧道》、五(2)班沈泽怡同学的作品《宇宙》获市二等奖;在沿江工业开发区小学生器乐比赛中,我校黄津成、陶玥媛、徐思远、庞羽焉、茅璐、刘露、左雨、林雨彤、虞佳祺、张宇乐、谢宗良、韦奕、王恺婧、范园园、李馨冉等16名同学获区一等奖,另有46名同学获二、三等奖;在沿江工业开发区庆祝六一舞蹈大赛中,我校的舞蹈《荷塘月色》获创作、表演两个一等奖。

严谨、挚爱、奉献、创新的教风已逐步形成。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改变,教学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训斥少了,鼓励多了;命令少了,商量多了;包办少了,指导多了……教师的师德得到了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我校的特色活动家长开放周活动的的测评活动中,家长、学生对教师对课堂很满意和满意合在一起达90%,基本满意率为9%。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方式得到改变。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得到了保障,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们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老师在教育观念方面有了较大转变,认识到尊重、培养学生积极个性重要,并已有积极的探索。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科活动的组织,科学看待、评价学生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20043月,社会事业处、进修学校一行18人组成的视导组对我校进行为期两天的“共振式教学视导”,共听课69节,其中优课32节,良课35节,好课率达到97.1%,在全区接受视导的学校中名列第一。

2001年以来,1人被评为国家级名师,2人被评为市优青。2名教师被评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8位教师被评为区优青,今年又有四位教师参评市优青。几年来,我校教师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加上各级评比中获奖的论文有100多篇。我想如果没有成为教科研基地,没有扎扎实实的教科研,青年教师的成长一定不会有如此的快。

八、任务及反思

经过四年的研究,老师们普遍感觉到自己受益匪浅,也产生以下一些想法:

1、个性发展的评价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日趋科学,易于操作;

2、个性的发展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结合;

3、十一五期间,我校将如何总结“个性化教育”已有的经验与不足,把“个性化教育”的研究推向纵深。

 

参考文献:

1、《中外教育思想史》南京大学出版社朱永新主编 20009月版;

2、《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模式构建与理论反思》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小蔓主编 199912月版;

3、《中小学教育基本原理》莫雷等编著

4、《班级教育管理学》林冬桂等编著

5、《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钟祖荣著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