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请:少数人把持评审

中国科协调查显示:我国科技工作者每年用于科研的时间平均低于4个月,半数科技工作者抱怨———课题申请难,少数圈内人把持评审

  中广网北京1019消息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科技工作者面临的头号难题是科研项目申请难,高达507%的被调查者持有这种观点。有时,耗费在项目申请上的时间比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还要多。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健报道,调查还显示,科技工作者们抱怨的申请难等其他问题,在过去8年里没有根本的改变。

  项目申请中的不公平竞争是科研人员的第一头疼

  科研项目申请的公平竞争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03年)课题组副组长崔建平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由此造成的科研项目申请难,仍是科研工作者头疼的问题。

  1995年中组部、国家计委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科研人员已经感觉到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机制是稳定科研队伍的重要因素。

  当时不少人就提出:不少项目立项之初就是在封闭的系统中进行国家项目经费较多,大家一哄而上。能说会道、上下熟悉者往往被批准为主持者,再由其切块分配份额,份额多少不是看工作者的能力,而是凭主持者的好恶要承接有分量的课题,不只靠学术优势,还要凭关系和活动能力,等等。

  一位调查人员说,8年过去了,本次调查表明,上述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相反,由于国家投入的经费越来越多,资金切分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同一领域或同一科研机构中,不同课题组间的科研资源有很大差距。

  在回答调查问题您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哪些时,有507%的人选择了申请课题困难。排在第二位的是科研设施或条件较差(占335%),排在第四位的是立项经费太少,难以支持(占276%),而后两个问题与申请项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争取不到大项目,经费少,设施和条件当然难以改善。

  在科技工作者心目中,一个项目是否能申请成功,申请者的研究实力和以往业绩影响不大。

  调查显示,他们认为决定因素依次是:项目本身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占713%)、项目申请人的名望(占454%)、与项目设置者或管理者的关系(占302%)、课题组是否阵容强大有研究实力(占274%)、以往科研成绩(占246%)。

  调查中很多科研人员反映,目前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往往被部分学术权威或是所谓的圈内人把持,其他科技工作者很难申请到资金支持力度较大的项目。少数人有较多的科研经费,而大多数人的经费很少。少数担任行政职务者,或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担任课题组的负责人,他们的经费使用状况引起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非议,他们的科研结果也常被认为与投入不相匹配。矛盾由此产生,在部分科研机构内甚至有激化的倾向。

  项目申请的时间可能比搞科研的时间多

  调查人员说,在科研立项上开展竞争,让更有能力的科研人员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这是科研体制改革的初衷。可是,过度竞争和竞争机制的不规范,使许多科研人员将时间、精力投入到申请环节,必然影响课题的实施。

  调查中,不少课题组的负责人表示,为了生存,必须耗费很大精力去争取项目,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实验、做研究等。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科技工作者每年用于科研的时间,平均低于4个月。调查表明,财政支持项目的申请周期相对较长,在3个月以下能够申请成功的较为罕见,一年内可以解决的也只占60%。

  调查人员说,有一个现象令人深思:没有职称的人员每年用于科研的时间较为充裕;有了职称以后,科研时间变少了;随着职称的提升,能用于科研的时间又增加了。

  科研项目资助机制单一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科研人员3年来申请并参与的科研课题,其主要来源排在前面的是国家科研计划(占2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占198%)。

  许多科技工作者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的申请方法和程序相对合理,结果也比较公平,可惜的是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只有一个,并且资助的大多数课题周期较长,而匹配的资金较少。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科研项目资助机制单一,发达程度不够。

  课题组曾在互联网上搜索基金会,结果有近千条,但是与科研直接相关的几乎没有,与科技沾边的也仅占6%~7%。来源:中国青年报责编:洪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