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一、构成科研成果的基本条件
科研成果一般是指科研人员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感性经验,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反复思考,认真探索,从而揭示出一定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并在一定的学术理论刊物或在一定的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技术发明研究成果必须有说明、模型或试制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研究结果。
1
、必须具有科学依据 即科研成果必须以客观、真实的科学事实为依据。这种科学事实要能经得住观察或实验的验证,具有重复性。
2
、必须具有创造性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离开了创新,就无所谓科学研究;没有创新的成果,就谈不上是科研成果。创新总是以各种不同的形态表现为新发现、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举措、新建议等。
3
、必须具有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 科学研究的实质和目的,为了探索未知、创造知识、造福人类。所以科研成果必须是有用的,即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成果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科研的最终目的决定的。
学术价值:一般指成果的科学理论价值,包括阐明事物的特性和规律,充实或修正或否定了原有理论;前人所没有的而具有社会价值的发明创造;如此等等。
实用价值:一般指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包括成果应用后所取得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4
、必须经过鉴定和评价 写出研究结果,这仅意味着某一研究课题或某一技术研究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基本上告一段落。这时,不能说研究结果已转化为科研成果。只有经同行专家学者鉴定评审,作出认可性的评价结论的研究成果才算转化成了科研成果。该研究才能结题。
二、研究报告的内涵、性质和特点
1
、内涵和性质 研究报告,是研究人员执行某一研究工作的报告,是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其可分为学术论文、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调查报告等,也有人将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区分开来。
一般认为,研究报告是为了向上级或别人报告自己研究工作的经过和进程,以及为保存在本单位做永久性的研究工作档案之用而撰写的学术报告。这种学术报告,可以是一项研究工作的最终总结,也可以是研究工作进展到某一阶段的总结。
这次,我们撰写的社区教育研究报告,是社区教育科研工作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其系应用研究性质的学术报告,也是专业性质的学术报告。这种研究报告专业性,一是指对社区教育领域中的某些或某一专业问题进行探讨,而不是对一般性问题进行探讨;二是体现在研究报告的表述,要用专业的语言、专业的名词术语、专业的事实去说明专业的问题。
2
、特点
(1)
科学性 研究报告必须切切实实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合乎实际的结论。科学性是教育科研之。失去了科学性,也就失去了研究报告的价值。一般而言,评价研究报告的科学性,有下列三个指标:
第一,数字化(数字化程度或数字评价):按数字规律推理,找出数字式严谨的规律或结构。
第二,实验化(实验化程度或实验评价):原因、规律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第三,概念化或理论化(理论概括程度或理论评价):对本质的理论概括,需要用严格的定义、关系、逻辑学来表述现象和规律。
(2)
创新性 研究报告的生命在于发现和创新。创新性是科研之灵魂。这种创新,归纳起来有下列情况:能够开创一门新学科或某一分支学科,建立一门新的学科理论体系。能够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前人或他人已取得的成就加以补充、完善和发展。能够在某一学科中对前人或他人的某一观点、理论或观察实验结果进行修正,甚至否定,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能够把某些分散的材料加以整理,综合成系统的知识,并用新的观点或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的结论。
(3)
针对性 鉴于研究报告系专业性质的学术报告,其必然又反映为专题针对性特点。研究报告是围绕专业领域内某一专题展开研究而形成的专题学术报告。对此,社区教育研究报告也不例外。
三、研究报告(含学术论文、实验报告)的一般结构
研究报告的结构,是研究报告内部的组织构造。无论是研究报告,还是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基本构造成份,由两大部分组成: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必要时再加上附录部分和结尾部分。
前置部分 主要包括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等。这部分,无论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实验报告等均是相同的。
主体部分 主要是指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等,则在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实验报告表达中各有不同。
附录部分 是指附于文后,与研究报告有关的文章、调查报告、文件、图表、资料、问卷内容、测验题目等。
结尾部分 是指为了将研究报告迅速存入电脑,可以提供有关部门的输入数据;编排各类索引(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索引等)
四、研究报告(含学术论文、实验报告)的前置部分
1
、标题 即研究报告的名称(也称题目或文题)。它是研究的专题和研究报告的眉目。题目要简单明了,不宜过长,尽可能在12—13字之内;如果意思未尽,则可列副标题。标题常见的写法有:
——
用揭示课题实质的句式:如《人性规定性和社区教育人本性》;
——
用交代内容范围的句式:如《21世纪初中国特色的社区学院发展研究》;
——
用判断的句式:如《社区教育的主体性、自主性和个性化》;
——
用提问题的句式:如《学习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
——
用形象化的句式等。
2
、署名 署名表示文责自负,也是知识产权的体现,一般不用化名或笔名。署名要与封面责任者姓名部分所规定的内容一致。由多人合作完成的,署名则以对本研究贡献大小来决定排名顺序,贡献大小看是否提出研究设想,承担主要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一般以第一、第二作者为主要作者。对于为研究工作出过力的人员,或得到过专家、导师指导帮助过的,就在前言、附注或脚注加以说明或在正文末专门致谢。
3
、摘要(内容提要) 要求把研究报告讨论的主要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个明晰的交代。一般应简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要的是结果和结论。摘要字数一般在200—300字为宜(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写摘要要运用高度的概括力,写得简洁、明确、畅达。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研究报告,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一则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4
、关键词 也称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一般从一篇论文选取能够准确反映其主题和内容的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其作用主要是便于资料文献的计算机储存和检索。
5
、目次页(目录) 长篇的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应有目次页。其由研究报告的篇、章、节、目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五、不同表达形式的科研成果的主体部分
1
、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正文) 包括序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
序论(引言部分) 又称绪论、前言、引论等。其正文的起始部分,简要地阐述:课题研究的来源;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的经历和意义;该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过程及阶段,以及研究中需要交代的问题,如统计截止日期、研究范围和对象的界定等。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因学术论文篇幅而异,通常用几百字即可;篇幅较大的学术论文,序论也可达1000—1500字。
本论 它是研究论文的核心部分,占篇幅最大。作者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撰写的要求:框架合理,内在逻辑性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论证严密,论点和论据一致;材料数据详实;结论正确,说服力强。本论由几部分组成,组成的基本形式常用的有三种:
——
并列式,指论述的内容,是一种并列式的关系。



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的关系是并列的。如:《上海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若干问题研究》中的三个沟通
——
推进式:是采取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方式来进行论述的。





其安排特点是根据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步步发展。如:《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
并列和推进结合式







其安排往往是以一种安排形式为主,中间杂以另一种安排形式。如:《满足脱盲者的基本学习需要》。
结论 是正文的最后部分,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论文的精髓,是作者独到见解的集中体现。
本部分既要考虑与序论部分相呼应,还要考虑与本论部分相联系,结论应是本论部分阐述的必然结果。
这部分写的主要内容:作者对研究的问题得出的答案(结论性意见);结论应准确、完整、明确、精炼,作者对研究问题提出的探索性意见(还未经证实的结论,只是一种探索性的看法);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某种的设想和建议。
参考文献 一般均置于论文正文的末尾。其格式:主要作者姓名、参考文献名称、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号、引用文献内容的页码。
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表示作者对前人或他人成果的尊重;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从而便于读者进一步查找该领域研究成果;反映作者对本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从而便于他人评价论文的质量水平及其结论的可信度;一旦发现引文有差错,也便于查找和纠正。
2
、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1)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缘起) 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经历回顾(别人在该问题研究上已做过的工作,问题研究或解决到什么程度);研究工作的意义、重要性;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等。
当然,有的研究报告在此之前还有个引言。引言:简要地阐述课题研究的来源、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
(2)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对象的选取;调研过程和方法、调研工具(问卷调查表设计)、制定测题;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典型剖析法,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如《全国青年教师人力情况的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列成表格或绘制成图表,得出统计结果,并进行多角度分析。与学术论文不同,研究报告对于同一结果,可以图表并列,不厌其烦地进行详尽而细致的分析说明。撰写研究报告的结果,只要有数据、有材料,不要过多地考虑篇幅的长短,关键是把研究的问题说清楚,写明白。
(4)
结论(启示与思考、几点启示、几点体会或讨论与建议) 一是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二是参考别人相关的研究结果,得出此次研究的结论,或留有余地,称启示与思考。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
3
、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
(1)
实验报告的含义和特点 实验报告,即指实验研究报告和实验结题报告。在教育科研过程中,针对某个教育专业问题,运用以实验方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系统地、科学地将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报告,这即是教育实验报告,概言之,实验报告是公布实验过程的结果的书面材料。
客观性,是实验报告的显著特点。尽管其他研究报告也强调客观性,但没有实验报告那么严格。实验报告中所反映的实验结果,完全是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东西,不允许有丝毫外加的成份。不管实验结果能否达到研究者最初的愿望,能否验证实验假设,实验报告都必须如实地反映真正的实验结果。此外,实验报告对问题的阐释,对结论的表述,要求十分准确、朴实、简明,没有过多的形容和富于情感色彩的描述。它是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读者交流实验情况,表明研究者的意见。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种类很多,根据实验控制情况来划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控制情景实验报告;一类是自然情景实验报告。社区教育实验研究报告主要是后一种,这种报告虽然也有定量分析,但定性描述是比较多的,行文也比较灵活。
(2)
实验报告主体部分的撰写
问题的提出 实验的背景,实验的经历(别人在该方面所作的工作);实验的意义;实验的关键词的说明,如:《学校与社区沟通结合的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的设计 实验的目标和依据;实验的对象和范围(被试的选取);实验的假设(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测量工具;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实验的组织形式:单组设计、等组设计、后测设计、前后测设计。如《学校与社区沟通结合的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果分析的框架;数据处理和比较(分析小结)。
实验结论(体会、启示) 从分析实验结果,推导出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和今后建议
六、几点建议
1
、紧扣主题。研究报告论述要围绕主题而展开,各部分为拟解决的该专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子课题专题研究更是如此。
2
、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和创新。分课题研究报告切忌面面俱到,体系庞大而又不紧扣主题,不突出重点、特色和创新,显得分散和零碎。
3
、要在实验两字上下功夫。下发课题总报告通知中指出:把课题研究和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实验研究的深度和力度实验是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和优势,是区别于其他课题之基本所在。
4
、处理好关系。即分(子)课题与总课题之间关系,分课题研究应服务服从于总课题研究;总课题研究又要依靠分(子)课题研究,总课题研究报告力求建筑在分(子)课题研究成果之上。
5
、撰写报告过程与实验研究过程有机结合。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也是实验研究总结、深化过程,也是社区教育专业化过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