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开题报告

                     上饶市一小小学科学课题组   杨蕴宇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新的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所体现的理念就是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包括“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环顾我们目前的科学课,虽然很多科学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致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很多科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九五”期间,国内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关于《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

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成员创设了一个能在活动中积极交流的机会,对于成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2.教育学理论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

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3.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参与和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情景与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强调问题探究,强调资源提供,强调协作活动,强调意义建构。

4.现代学习观

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学习方式应以主动探索为主,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经验的共享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生的合作体验可以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主动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等现代社会所需的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整合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内容

教师对合作学习内容的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内容过于浅

显,有的内容没有探究的价值,这样的合作只能让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成为无意义的合作。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精心选择或设计适合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

⑴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内容

⑵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究内容

⑶拓展性的探究内容

2.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不少的合作学习在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

合作意识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但角色应该经常轮换,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

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确定合作探究内容 学生提出科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组建学习小组

                    学生按对探究内容的兴趣,组建学习小组

                    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进行指导

                    各组汇报员对本组的探究成果进行汇报

交流探究结果     交流

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构建出更合

理、实用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

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

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3、          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

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          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

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5、          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

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六.     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1.          实验准备阶段(20076月——20079月)

⑴调查了解现状,确定研究课题。

⑵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⑶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

⑷实验教师确立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对实验对象进行

问卷调查。

2.          实验实施阶段(20079月——20093月)

⑴实验教师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⑵收集相关信息,积累研究材料。

⑶聘请专家指导实验工作。

⑷积极撰写实验心得和经验论文,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

3.          实验总结阶段(20093月——20096月)

⑴收集、整理实验信息和材料。

⑵开展实验结果的评价、分析。

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⑷申报结题,做好实验推广工作。

七.课题研究人员

1.          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王饶萍

成员:郑素华、徐钟琴

2.          实验课题组

组长:杨蕴宇

成员:周淑梅、瞿佳、陶鑫、周宇、董敏勤、吴燕飞、张瑾

3.          实验指导

上官斌(上饶市教研室教研员)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教育研究》2002-2

2.郎盛新《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裴娣娜“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河南教育》1999-1

4.刁有峰“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汇编)”2006-4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