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张文彬  来源:三毛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实现创造性教育的重要形式。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还不为多见,尤其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即使有小组学习,也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其实效果难以断定。教师又往往忽视了学生独特的学习可能性。显而易见,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实现,这样一来的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进行合作性学习的研究很有必要,它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意识与本领,从而达到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的目的。
理论依据
   
我国基础教育的方针是力求使儿童活泼、生动地得到最优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则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为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最优发展提供了条件。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儿主张尊重儿童的“自动”。他人为,人本质上是有活动力和创造力的,以为儿童只有接受能力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极力主张要通过有组织的游戏和活动来发展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用活动的体验去取代“说教”与“静听”的教学方式。再纵观我国一些成功的教育改革,如和谐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育等。都致力于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师生之间密切合作、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的活动,座位统一的"插秧式"编排,回答问题时统一的举手姿势,甚至连坐姿也作统一要求。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被要求努力地理解黑板、书本上的内容或完成老师预设的一些问题,完全被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具体的说合作学习的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所有这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是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
   
以科学课为例,科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些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与协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畅游科学家的研究经历,油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我也能行"的积极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且学生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3
、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更进一步,许多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学生们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二、具体做法:
   
一、 营造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集体学习的优势,开展合作学习。并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营造学习数学的氛围,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在进行合作教学时,有时学习较好的学生会对领悟较慢的学生讥笑,甚至是冷嘲热讽。这样很容易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人格自尊。合作学习的氛围往往会遭到破坏。针对现状,我发现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讨论气氛。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学生差异总是存在的,当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主张、问题有偏离或失误时,我们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能够表达,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他们在主动学习,我们应该感到欣慰,首先要学会倾听,要给予他信任的目光,尊重他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这时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说:你很动脑筋,你的观点很好,好像不太全面,再想想你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希望你下一次回答更精彩,并适度地给予点拔和启发。对于性格比较外向并善于发言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能有这样的想法,老师真为你高兴。对认识问题比较偏激爱钻牛角尖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能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你乐于思考的表现,不过在思考问题时,应学会全盘考虑。你下课后可以单独和老师或同学们讨论,可以吗?老师给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我们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推举学习小组组长,在适当的时间召开会议,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良好学习环境。学习小组组长要耐心地把自己的思路、想法解释给其他的同学听,并帮助、鼓励其他同学理清思路,说出想法和过程。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小组长要不怕困难,多加鼓励,平时一些较容易的题目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如果他们回答地好,在组内进行鼓掌表扬,让他们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就会像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里,他就有多大。
   
在进行教学时,让小组内成员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会充分认识每个人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为学习成效的大小同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特定任务,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不能偷懒。在一个利益一致、互相依赖的学习小组中,每个人不仅把帮助、鼓励小组同伴当成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也看作是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认识到每个同学都能为小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只有每个成员都认真思考、充分合作。才能使自己小组在班级中成为优秀的学习团体。例如:在三年级科学学习《比较水的多少》时,把学生按6-8人分成若干组进行实验操作。在教室里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合作实验,让同学们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很微弱的,只有在集体中相互协作中,才能获得成功。他们不仅是在学习知识,而且也是进行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相互之间协作、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
   
二、明确规则、有序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我们在进行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学习时,常常发现一组学生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谁也不听谁的。结果是合作学习成了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教育学生要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他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争论要有礼貌,有礼貌的打断别人的讲话,发言者也应有礼貌地接受被打断。老师将教学设计的讨论题写在黑板上,同组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择研究方案。确定以后由组长掌握,各人先自学,然后逐个成员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由组长归纳。由一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它同学补充修改。各小小组讨论完后,可由老师组织全班交流。我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三、大胆质疑、在合作学习中思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应大胆提倡这样大胆质疑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关键的是学生能否主动表达见解和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在教学中能否主动提出问题是合作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有时尽管教师精心创设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情境,而会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极少一部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学生不懂得该如何提出问题。二、教学氛围太过严肃,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不敢提出问题。三、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总担心提出的问题会让同学和教师讥笑。这些情况无疑将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激发和培养。针对以上情况,我努力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合作学习情境。"要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善于提出问题的前提。教师把学生作为完全平等的人看待,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民主、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下,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锻炼和培养个性的发展。在进行合作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行进行讨论,让学生不要一下子就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可以在小组内先进行提问题比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削除畏惧心理。另外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指导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再提;对于课堂上一时还没有提问勇气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提,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之最终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在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后,我常常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提出问题,另一组学生回答,然后交互提问,比一比,哪一组提出的问题质量更高,哪一组回答得好。这样课堂的学习氛围很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连平时不大发言的学生也纷纷抢着提问题和回答问题。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合作学习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避免走过场。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会趁机聊天,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我们在研究中也看到,有些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几十秒,学生刚投入,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这种现象是不可取的。有时教师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这种讨论也不可取。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科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