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美术教学中学生教学评价模式的实验研究

美术教学中学生教学评价模式的实验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美术新课程的制订与实施,为学校的美育注入了新的诠释。新课程所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而是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新课程中的"评价"是一个新的理念,是体现现代教育的新要求。学校早就有了作业检查、考试等学业评价的模式,而现代社会、现代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对""的关注、要求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已明确否定了这种只重"结果"忽略"过程"的评价模式。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表现的评价、多种方式的评价,评价再也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大家共同参与,从而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95%以上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而“学习困难学生”由于长期失败,自我贬低的倾向更为严重。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明明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了成功,而他们却不能体验成功,把获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偶然的、外部的因素,否认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由此可见,过去的课程评价多采用目标评价模式,重点考查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它关注的只是学生目标完成的情况,却忽视了实施过程中对其他方面的评价。然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整体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注重过程评价,就难以全面了解课程实施的全貌。因此,对教学实施的评价应当采取过程评价的模式,而不只是针对目标的评价。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我们采取的教育教学评价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仅能对教育教学评价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仅能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判断,而且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只有关注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的潜能在悦目、悦心、悦志的轻松氛围中自由地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使评价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证,这需要我们教师去进行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现在的美术课,在学科性质、价值定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在教学评价上着重对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评价。运用描述性的、富有情感的语言,对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做出肯定性的评价。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评价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把着眼点集中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多维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交往的动力,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通过对评价方式的研究,找到一些确实有效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会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激励他们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让他们反思和调控自己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充分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1、以美术教学愉悦性原则为依据。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激励性的引导,让学生运用一定绘画造型手段,去表现和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是唤起他们心中所喜爱的、渴望拥有的、印象深刻的事物的情感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再一次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内心情感需要的外化,所以它是愉悦的、快乐的。

2、以心理学说中情绪情感的动机学说为依据。

心理学认为人的动机是在兴趣、喜爱、欣喜、愤怒等情绪的直接驱动下进行的,同时这种情绪又可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如快乐、热爱、喜欢等,由于它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着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评价环节的适时介入,让学生的这种快乐、兴奋、自由的情绪情感,在其心理下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动力,使他们兴趣性、专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高。

3、以新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的要求为依据。

新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是这样界定的: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A、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B、通过对多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 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C、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4、符合现代教学规律和初中生实际的需要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她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同时,初中生是身心逐步发育的阶段,他们的特点是开朗、活泼、易动,对他们的长处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否则,会极大限制学生智能发展的潜能发挥。因此适时的加以评价能有效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并把情感作为贯穿于其中的一根红线,串联并带动起原有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协调发展。

三、评价的实施措施

教学评价需充分体现一种教育艺术,它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形成,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各方面将会出现的反应,正确、适时、灵活地运用评价原则,才能使评价收到好的效果。根据《艺术课程标准》、《艺术教学指南指导纲要》的要求,同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在教学评价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评价对象的全员化

课堂上评价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了某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例如:上造型课,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ABC几个等级小组,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C级要求造型准确,能表现型准确,物体立体感、空间感、质感比较强。当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后,即可升入高一级。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给予适时地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A、口头表扬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可以从作品有创新,色彩效果好,造型准确,制作精巧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正面的评价。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

B、体态语言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来传达。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愉悦感。形体语言运用恰当,无疑是锦上添花,增色不少,更可以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C、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不仅能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而且对他们在校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教师适当引导下的评价要有弹性和灵活性。要给学生留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充分、及时地对学生给予肯定。交流评价亦有多种方式。例如,制作头饰、纸偶和面具等课业中,可让学生带上自制的作品进行小型的作品展,或表演。在展示过程中或表演中,作品的大小、形状、色彩、创意一目了然,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也有了整体的评价,这比将学生作品一并收上,由老师统一作出评价要来的灵活得多。实践证明,同学们进行互评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D、共同参与

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对同伴的出色表现作出肯定的反应。比如,一起为同学喝彩;让同学们拍手打节奏给伙伴加油;让同学们给同伴进行作品的点评……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激励下加倍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创造多方面的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和发展自己,把期望和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教师既可以在课内运用“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快反应”的方法,通过增加学生动手绘制、动口回答问题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也可以在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层次的适合“学习困难学生”特点的活动,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在争取成功过程中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看到成功之处,认清自己力量;找到失败的教训,信任和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四、研究过程

1、加强学习与积累,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

课题研究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需要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点点滴滴数据、信息、经验。为此,我们课题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围绕自己研究的子课题积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努力开展教学实验活动,并随时写下教学随感。在这些资料中,既有理论学习的记录,又有实践印证,还有课题组成员的心得体会,它不仅将各课题组成员的思维导入深处,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2、关注过程,求真务实地上好每一堂实验课。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在组内推出一堂实验课。并根据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议。评议中,课题组成员在探讨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探索规律,获得了共同的提高。

在申报本课题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对方案进行了论证,使其更趋科学合理而富有研究价值。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对照艺术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在本课题研究中及时调整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平时,课题组成员不断反思自己的实验经过,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合作解决,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及时撰写下来,形成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所撰写的论文也多次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五、课题主要成果

1、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题研究阶段,我们更加注重教学策略与手段,并将课题的理念充分的贯穿其中,实践下来,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在课上,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师生民主双向交流,教学共振,课堂教学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率达90%以上,从而让更多的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同时,在讨论交流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了新知,掌握了学法,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起来,视野更为广阔,真正做到了学法迁移,举一反三。

2、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课题研究课中,我们从典型的学生身上发现,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能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讲出自己的看法。他们普遍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独立的思想,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在表演比赛、游戏中既能表现自我的个性,有创造性,也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相互帮助,优化学习效果。从实验课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我们的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对所学内容有独立的选择性,在小组活动中善于讨论,善于总结归纳小组意见,各方面能力有了飞跃式的提高。

自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观念的更新又带来了工作的动力,我们学习名师专家的先进理念及优秀教法,并结合学生特点,努力付诸实施。课题组成员开设的随堂研究课无论从教学理念还是从学生活动上均赢得了专家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五、实验后的反思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是课程资源的问题。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感觉到课程资源的不足。如何充分利用好目前现有的课程资源,让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其次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的投入问题。如何在目前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上,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以及如何加大对实践研究活动的投入有待进一步探讨。相信,在上级领导的现场指导下,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开出更艳的花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