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与活动的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与活动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执笔:蒋忱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是以传统的知识观来指导学生的音乐学习,侧重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片面强调,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用在课堂上的精力不少,但总有使不出力的感觉。教学效率并不是很高,即便是近年来开展的素质教育,也更注重单位个体的或是小集体(特长生、兴趣队等)。没有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系统的,比较完美,能够代表先进教育教学的理念来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我校音乐组在师资力量、人员配备上有着一定的优势,我校艺术教育也有着优良的传统,取得过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音乐教学上的困惑。出现了一定的不平均的现象和不近人意之处,这都影响着我们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质量和广度。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在课程改革计划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音乐活动也应该面向全体打开,使其更好为学生发展而发挥作用。因此,以《新课标》为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用好教与学的策略,势在必行!

学习的策略,是指学生、教师为了有效地学习、教学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对于教师而言,使用和掌握音乐的策略,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对教学活动中某些环节有所侧重,对教学思想中的某些观念有所加强,使教学结构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原则逐步改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稳定兼有灵活性的教学策略,能使适当的教学投入产出较高的教学效益。算好这本帐,对是我们的音乐课堂大大有利!

同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音乐教学策略是一个很相当大的命题,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只是希望通过每学年或每一个阶段侧重于一个方面来研究的方式,来以点带面,期待收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的效果,也希望聚沙成塔,举一反三。

 

二、课题的总体设计

1.概念界定:

【音乐】艺术的一种,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态。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这个表述包含了三层基本意思:1.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2.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3.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

 

2、研究目标

1)建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高效率的音乐课堂。

2)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延伸课堂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各类音乐主题活动,以培养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的习惯、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各类音乐素质。

3)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

 

3、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法、询问法,通过设计问卷,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有关情况,交流成功经验。

2)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系统的教育、教学原理、理论,初步拟订课题研究的方案,制定相应的措施。

3)比较法:把某类教育、教学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加以总结。

整个研究过程采用行动研究。

4、实验时间:

1)准备阶段(20049200411

2)实施阶段(200411--2007.9

3)总结阶段(2007.9--2007.11

5、研究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四项坚持。

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四个坚持:坚持立足音乐课堂。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坚持教学效率最大化原则。

坚持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

 

三、研究内容和策略

(一)、教学策略的理论、现状研究。

   1调查和分析音乐教学活动现状。

结合成长记录袋的工作,我们做了“音乐伴我成长”、“你眼中的音乐课”等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眼中的音乐课堂内外出现的问题和亮点。并结合区音乐学科质量调研,摸清了各年级音乐学习情况。从纵(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横(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两个方面去分析,以“面向主流、合理兼顾”为制定教学策略的准则,在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发展目标的高度、教学节奏的强度、评价和测验的难度等要求上做到“适度”,既不使学生因畏难而放弃努力,也不让学生因“吃不饱”而挫伤积极性

2、学习、比较各类有关“教学策略”的理论知识。

学术界关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都有不同论述
 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为《学习策略》等“当代心理学丛书”中作序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它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阐述学习策略,其目的在于使广大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不断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相轮回之后,逐渐对“教学策略”有了更统一的认识:如果说“学习方法属于“战术”的范畴,而学习策略则属于“战略”的范畴,它是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选用最为适当的学习方法的过程。

     

(二)、音乐学习过程策略研究的几个具体方面

1、学生音乐学习策略的分析和研究

研究音乐教学策略离不开学生音乐学习行为的分析与研究,那么,学生在什么样的音乐学习形态下才最具有学习效果呢?

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归纳出以下的一些要点:
1
、当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时。
2
、当学生被教学情境感染时。
3
、当学生遇到表现机会时。
4
、学生遇到智慧挑战时。
5
、当学生遇到创新活动时。
6
、当学生自由自主地参与探索时。
7
、当学生发现老师的问题真正有价值时。
8
、当学生受到表扬和来自同学的掌声鼓励时。
9
、当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时。
10
当学生被激励着向更高境界攀登时-学习最有效果。
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应该是主动的学、探究的学、合作的学、快乐而有兴趣的学。

2、教师音乐教学策略的分析和研究。

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行为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针对以上研究的成果和内容,我们紧接着进行教师音乐教学策略的分析和研究。如何让教学方式为学习方式服务,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全体参与性,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变,改革师生关系,那也就是最棒的教学策略。

以下是我们研究初步得出与之相适应的一些教学策略:
1
必须从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主动权。
2
、教学方式必须为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是制订教学方式的基础。
3
、教学活动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有所获。
4
、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时刻关注学生成长环境与周边世界中的音乐。
5
、教育手段必须以鼓励为主,放大学生的优点就能发现人人都有音乐潜能。
6
、教育手段灵活多样,让教学适应不同个体的学生都能使学生不断发展。
7
、师生关系必须平等融洽,接受拥抱每一位学生。
8
、教师必须是音乐学习的促进者动物学,裁判和教学法官的使命应该结束。
9
、教学设计必须出新,没有个性的音乐教学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10
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只有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老师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

 

以上策略要点在课堂中具体操作表现为

1)、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的内涵是从整体角度考虑教与学的和谐发展,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积极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主动体验的氛围。音乐教学的情境创设是指运用实物、录音、录像、演示等教学手段,或通过讲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触景生情,教师和学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也起到了微妙的作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实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提供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附例:实践中总结的几种创设情境的方向

A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不经意地使用语言,谁也不会意识到语言的特殊性,但当老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举例听赏音乐作品《牧歌》,由学生设计教学语言)

B光线创设情境

不仅美术讲究光线,音乐同样存在着光线与明暗。恰当地使用光线,不仅仅是增加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


C美术创设情境

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姊妹,虽然表现开工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教学中,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D桌椅创设情境

例:在《叫卖》调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叫卖调的形成和街头小贩的叫卖生活在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形成阶段精心设计了一个创造性音乐活动集市的一角,用桌椅摆设的变化,巧妙地创设了小商贩叫卖的生活情境。老师让中间两排的学生的椅子背靠背,形成左右各一条较宽的过道,在教师的导演下,教室很快变成了街市的一角,每位学生代表一个摊位,学生很快找到了感觉,课堂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一片叫卖声。在桌椅创设的集市中,孩子们玩着、乐着、感受着、体验着、创造着、吸收着、评价着、成长着,桌椅板凳的情境创设产生了生动深刻的教学效果!

E音源创设情境

音源是指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例如: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人体乐器发出的声音、塑料瓶模拟的水声与蛙鸣声、揉搓报纸模拟的风雨声、盆桶发出的雷电声、口技模拟的鸟叫声等等。

总之:师生共同利用音源为音乐创设情境是一项非常有趣且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寻找、发现、探究、模仿、表现的过程创造出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自然情境,提高了学习,烘托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实际能力。例如:教师选择了创造教学片段《春晓》,他们用塑料袋、报纸、书本、水桶、矿泉水瓶、钥匙链、口技等等,模仿了风声、雨声、水声、鸡叫声、鼾声,有效地利用各种物品和人声音源创设了教学情境,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诗的意境,使学习者很快地进入状态,增强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2、重视体验

体验是音乐教学的真谛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尤其是音乐情感体验。学生在听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活动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习音乐的过程,便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吸收、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许多的三双基教学都可以在体验中来完成,远比枯燥乏味的说教和机械练习的好。

附例:在体验式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参与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情感性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

愉悦原则审美的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因为音乐有愉悦性,只有在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才能保证音乐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如《彝家娃娃多幸福》课例中,以舞曲为载体,通过不同的舞曲风格,用身势动作和不同地区的舞蹈风格和基本动作来感受和体验舞曲;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体验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民族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欣赏,感受并学习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的扭胯动作感受风格特征;再结合歌曲的艺术性,引导学生创编动作表演,从感受歌曲的节奏、速度和歌曲的旋律特点中合理应用扭胯动作;从表演中充分体验舞曲的热情欢快;学习歌曲的过程也使学生感受到只有边唱边跳才能达到这种热情愉快的境界;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习过程显得轻松愉悦,学生始终在高涨的情绪中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和美妙。因此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应当: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在性。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的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3、强调探究

探究式音乐教学是指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以教材文本,以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自主确认和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信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以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形式进行有效交流和形成客观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他具有自主开放性、问题探索性、情感体验性的特点。

附:探究式音乐教学的几种模式

1、引题激趣——自主探究:引题激趣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好的开头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可采取感情导入式,激情表演式,趣味拼盘式,设置悬念式等引导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已有的审美知识、经验和感觉,了解和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然后根据现实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弄不明白或很想知道的疑难问题。例如在唱歌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自主解词释义,尝试读谱,理解作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分析流派、风格,最后提出一些如价值观方面或生命的、美学的、现实意义的一些问题。使学生由外部活动刺激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提高对学习本身的积极性和兴趣。

2、点拨导思——合作探究:这时教师应整合学生已探索的信息的质疑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文本”进行细琢细磨,并积极地搜集资料和信息,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多边对话、思辩、争论,抓住主要问题,集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就可以把民歌作为中心话题,教师以不同形式出示不同时期的同一类的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然后启发学生探究,比较分析,体验感受不同风格作品的情绪情感和表达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把自己探索得来的结论进行归纳,构同到自我认知结构中,从而建立起自主、合作的内在学习机制。

3、开放文本——拓展探究: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用精辟的语言在总结前阶段的基础上开放文本,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作品”的生成流变、版本变迁、语言转换、意义更新、内容增删、思想结构等拓展性的内容。例如在欣赏中国民歌《孟姜女》时通过讨论、调查、假设、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到《月儿弯弯照九洲》和东北民歌《摇篮曲》源于同宗民歌《孟姜女》调,二者在调式、结构,各乐句的落音上都基本相同,但二者歌词内容,艺术特色,演唱形式,演唱风格以及风俗民情,方言语调都有很多差异性。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锻炼了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同时也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

4、合理评价——迁移探究:合理评价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不仅重视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所用的方法和所获得的体验,更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充分关注学生参与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交往合作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时空进行迁移探究,实践应用。例如根据“陕北民歌王贺玉堂的故事”这样一个主题,可以拓展探究为“各地民歌手的故事”,还可以迁移探究为民歌手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点,各地民歌和舞蹈的关系,各地民歌与诗歌的关系,各地民歌与绘画的关系,各地民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各地民歌与劳动人民的关系等等真是性的探究学习活动。这样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探索活动,师生双方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为师生的终身性学习,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

 

4、关注合作

音乐的最大特点之一也就是合作,在很多情况下诸如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如果没有合作,音乐就不可能产生和存在。因此可以说没有合作就没有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的学习来感受和体验音乐、探讨和表现音乐,利用小组群体的力量来完成音乐创造学习,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互助协作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能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能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可以弥补音乐教学难以面向有众多差异学生的不足,使每个学生实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乐趣,表达个人情智的权利。

 

附: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 把握有效合作的五个要素,组建合作小组。

实践证明,简单随意的分组必然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根据有效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点,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组学生中有的擅长于歌曲演唱,有的喜欢舞蹈表演;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文静内秀;有的被称为好学生,有的是学习困难者……每个大组又分为三个小组和若干小小组,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确定合作的组别。

 

2、营造合作的时空环境,开展合作学习

          一些老师对于合作学习有一种“害怕”心理,担心在合作讨论中课堂放了不易收回来,所以教学中不轻易甚至不敢组织合作学习,对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在消除担心心理后,可以从小问题着手,从小小组合作开始逐步介入合作学习,从二人到四人再到七八人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逐渐形成规范的、生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在一年级的启始课上,就安排了小小组的学习,在学会了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后让他们以音乐的方式互问姓名、互作交往,合作完成歌曲表演。随即又安排了音乐游戏《拉勾勾》,让学生通过看生动形象的图谱(大小不一的月芽)由小小组讨论创编表现三四拍子的律动,结果学生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创编了多种多样的节奏律动。虽然过程有些“吵闹”,但只要教师的引导,它似乎就是合作学习的雏形。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座位安排方面可以跳出传统的“秧田式”结构,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座位,可以是半圆形,“U”字形、圆形等等,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这样,既体现音乐课的美感又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再者,要给予合作学习充足的时间。教师不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此时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交互合作中找到感受、表现音乐的方式,这样远比教师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由老师或个别优秀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要强多了,学生获得的对音乐的体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也将是截然不同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绝不能因小失大。另外,在小组表现中我们应尽可能让不同程度、不同特长学生的智慧尽情地发挥,尤其是激发所谓学习困难者的兴趣和自信,使多数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合作学习,并逐渐扩大面,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

                      

        3、斟酌合作学习的内容,确立合作形式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只需两人讨论交流的合作,有些需要4~6人的小组合作,而有些则需要更多同学(10——12)的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小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还是大组合作,是采用生生合作还是师生合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在音乐教学的某一环节中交流聆听音乐的感受等一些单项问题时,如果有合作的必要只需小小组中两人面对面的合作即可,既节时又有效;音乐表现、创造领域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有合作的价值,如创编歌曲表演、创编歌词等需要小组合作,它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班级音乐会形式的音乐评价等方面需要大组合作的形式来有效地完成,有时它会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在音乐课堂上,生生合作常见不鲜,这是由音乐及音乐学习的特性决定的。音乐需要合作,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他们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些单纯的知识技能接受者了,他们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每个学生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我们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5 加强综合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教学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这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音乐教学应提倡学科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综合性是音乐教学必须贯彻的原则之一。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注意优化音乐教学不同领域的相互综合;注重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渗透与运用;重视非艺术学科与音乐主线的有机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相互联系。

附例:

1、与音乐教学内部各要素的综合。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歌曲《小金鱼》的教学过程,就是以唱歌教学为主,其他各领域相互配合的综合课。先用“绿……”作为发声练习,用想象的方法,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已变成小鱼,在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教师弹奏《小金鱼》的旋律,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做小鱼游玩的律动,。随琴轻声摸唱旋律,按节奏韵律朗读歌词,教师用双响筒打击节奏伴奏,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学会了歌曲。再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即兴创编一个场景,设计一个表演片断。学生经过一番认真热烈的讨论,根据各组自身的优势,编排了非常美妙的情景。老师组织学生展示:一组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小金鱼》;一组学生以拍手、拍腿等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一组学生用竖笛吹奏《小金鱼》;还有一组学生扮演水草、小金鱼以及水底其他的小动物进行表演,生动地展示了水中童话般的优美世界。在这一活动中,由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创作欲望,表现欲望十分高涨,使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中表现力、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2、与其他学科、艺术门类要素的综合。

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有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不同的艺术形式或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艺术除了有自身的特质以外,还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同样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等特征,在相互交融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在这一领域中就要抓住贯穿各类艺术的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和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教学原则。教师应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与艺术形式特征。例如: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内在情感时,用傣族舞蹈激发联觉,让学生感悟舞步与歌曲相符的艺术氛围,由学生交换扮演“金孔雀”和傣族少年,这样学生就自然地进入了音乐的情景中,在情感的支配下,孩子们用心去唱,用情去舞,达到了声音和舞姿的完美统一,对歌曲的内涵和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有了更多的理解。歌唱时,学生用轻柔、甜美的声音唱出了傣族人民的幸福心情,不仅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也完全把握住了。在音乐舞蹈的熏陶下,既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健美了肢体、联络了情感,还培养了合作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声音、动画、文字、图表、图象、影象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如:学唱歌曲《小企鹅》时,把电视片《动物世界》中小企鹅的片断播映出来,给学生全新的视听享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审美对象的清晰表象,学生用模拟和表演动作忘情地体验小企鹅摇摇摆摆的可爱神态,沉浸在南极的小企鹅顶风雪、踏冰川的意境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达到音乐教育乃至素质教育之目的。

总之,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互渗透的益处是多方面的。通过音乐与学科综合教学,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以提升审美教育的质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音乐教育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努力完成音乐的学习内涵并构架起音乐与各学科联系的桥梁。

 

3音乐课堂向课外延伸的策略研究。

音乐课程标准早就指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教学绝不应止步于课堂内的一方天地。它更应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游艺活动、主题表演、全校活动等相结合,由“形式课堂”走向“非形式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开展课题的研究以来,我们每年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个大型的音乐活动,使其与音乐课堂教学相补充,并在活动中坚持全面参与主动参与为原则。具体内容见附表。

 

四、研究成果

(一)、明确了高效率的音乐课堂所应具有的策略要点。

课堂教学必须成为学生和教师整个学习、教学活动的立足点,课题研究中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修改并逐步完善,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要点:

1必须从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主动权。
2
、教学方式必须为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是制订教学方式的基础。
3
、教学活动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有所获。
4
、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时刻关注学生成长环境与周边世界中的音乐。
5
、教育手段必须以鼓励为主,放大学生的优点就能发现人人都有音乐潜能。
6
、教育手段灵活多样,让教学适应不同个体的学生都能使学生不断发展。
7
、师生关系必须平等融洽,接受拥抱每一位学生。
8
、教师必须是音乐学习的促进者动物学,裁判和教学法官的使命应该结束。
9
、教学设计必须出新,没有个性的音乐教学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10
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只有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老师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

 

(二)、形成了面向全体、具有特色的博爱音乐活动。

我们在立足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延伸课堂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各类音乐主题活动,以培养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的习惯、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和兴趣。不仅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得佳绩,提高了学生音乐素质。更成功组织音乐系列活动2004“竖笛争霸赛”、“博爱校歌嘹亮班级合唱比赛”2005年的“梦想舞台”、2006“唱响三歌”系列活动、2007“歌之博爱”明星歌会等等丰富多彩的音乐主题活动。这些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了以往只对部分特长生开展音乐活动的弊端,参与面达到百分之百,影响很大,反响很好。在学校中确立了地位并致力于“以美育人“的大美育观,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同时这些活动又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更主动的参与学习。达到了“课内”“课外”的良性互动,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具体活动见附表

 

(三)、为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平台。

经过研究活动,锻炼了我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课堂驾驭能力,不管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是对学生、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都有所提高。在一次次的出色的教学研究课后面。在一篇篇获奖教学论文后面,老师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是教学水平的提高,是科研能力和敏锐度的进步。

     另一方面,课题研究的最大收益者,应该是学生本身。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学生变得更喜欢上音乐课,获得更大的音乐享受,更会和老师同学沟通,更愿意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更愿意在今后的没有老师的日子里和音乐作伴,我想,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师最乐于见到的。

           具体成果见附表:

五、今后研究重点

 

1)努力探索形成学生终生爱好、学习音乐的好习惯。

2)进一步研究音乐课堂每个环节的更好契合,使课堂更加事半功倍。

3)逐步完善具有博爱特色的音乐活动体系,争取成为品牌。

      常州博爱小学  音乐组

                                                               2007-11-5

 

 

 

 

 

 

 

 

 

 

 

 

 

 

 

 

 

 

 

 

 

 

 

 

 

附表一:

博爱小学音乐活动参与率统计表

              

2004——2007年度)

 

 

活动项目

 

系列活动   

 

 

参与年级

参与人数

 

总人数

 

参与率

校歌嘹亮

  

200445

全校所有年级

1683

 1683

100

 

  

展示歌会

20046

参加决赛班级

  923

 1683

54

梦想舞台

博爱小百灵

20055

全校所有年级

  320

 1774

18

 

博爱舞状元

20055

全校所有年级

  125

 1774

7

 

器乐小能手

 20055

全校所有年级

  349

 1774

19

 

总参与数

 20056

参加决赛年级

  794

 1774

44

唱响三歌

国歌调查表

 20068

全校所有年级

1694

 1694

100

 

校歌比赛

(整班)

 20069

一,二年级

741

 741

100

 

竖笛比赛

 200610

三—六年级

 1087

 1087

100

 

展示—

博爱新年音乐会

 20071

全校所有年级

 615

 1694

36

歌之博爱

博爱歌会

2007910

参与演出年级

231

 1893

12

 

 

 

 

 

 

附表二:                            教师成果一览表

教师

姓名

成果名称

奖项

  

录像课《唱着歌儿来游戏》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录像课评比”三等奖

 

 

2004年度全省优秀课(实验设计与制作)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

 

 

2005常州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活动优秀指导奖

 

论文《自信的歌唱》

2005年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

 

 

“校本教研先进个人”

 

 

被聘任为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

 

论文《谈“留白”对音乐课堂的启示》

2005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论文《新课程下音乐双基教学的理性思考》

2006年天宁区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二等奖

 

研究课《南海风情》

2006年苏、常、宁、锡“四城区”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一等奖

 

论文《寻找音乐课堂的和谐状态》

2006年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

 

论文《寻找音乐课堂的和谐状态》

2006“教海探航.广菱杯”征文三等奖

 

论文《寻找音乐课堂的和谐状态》

2006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教学案例《小树叶》

常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教学设计《小树叶》

2006年江苏省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一等奖

 

论文《谈“留白”对音乐课堂的启示》

发表在20063月号〈〈中国音乐教育〉〉上

  

 

天宁区第七届教师基本功比赛音乐学科(说课、上课)二等奖

 

 

天宁区第十届教师基本功比赛小学音乐组(技能竞赛、上课比赛)二等奖

 

 

2005年天宁区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余佳琦

〈〈丰收之歌〉〉

 

 

2006天宁区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二等奖

 

论文〈〈你把歌唱好了吗?〉〉

江苏省第二届中小学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王苏洁

 

评为“校优秀少先队活动辅导员”

 

〈〈顽皮的小杜鹃〉〉

2006天宁区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二等奖

 

附表三:

学生成果一览表

学生姓名

成果名称

奖项

 

 

天宁区琵琶比赛一等奖

梅意凡

 

常州市小提琴比赛三等奖

 

 

常州市中小学生声乐比赛优胜奖

敖子强

 

天宁区古筝比赛一等奖

凡林云

 

常州市二胡比赛优胜奖

王江宁

 

常州市中小学生声乐比赛优胜奖

蒋天添

 

常州市中小学生声乐比赛一等奖

程添翼

 

常州市二胡比赛鼓励奖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