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真学课堂构建》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真学课堂构建》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东县实验小学  陈 珺

一、问题提出: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艾伦·科普兰也曾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在小学音乐欣赏的课堂中,所有的欣赏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这是我们一线音乐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由于受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缺乏社会实践、手头资料欠缺等条件的制约,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学生不敢对欣赏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发挥。所以我们要“投其所好”,从聆听习惯的培养、教学设计的多元化等多方面努力营造一个互动的人文课堂。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如东县实验小学108110501504学生

(二)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4 .10):申报课题,搜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实践阶段(2014.10~2015.6):执行计划,开展研究,收集、整理课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并上传至沿海教育微型课题平台。

研究总结阶段(2015.6):完善资料,总结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研究中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实践、有观察、有反思。

2.案例研究法: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

3. 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观察音乐欣赏学习时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而分析欣赏真学课堂的得失。

4.经验总结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总结出先进的经验,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完善、再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创新。

 

四、研究过程:

(一)学会聆听,感受音乐

1、养成安静地聆听的习惯

音乐是个人的听觉艺术,一首美妙的音乐必须是在一个安静地环境中才能全身心地聆听与感受音乐。如果聆听音乐的环境是喧嚣嘈杂的,那么,再动听的音乐也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所以在欣赏任何一首乐曲之前,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安静地教学环境,平复孩子的心境,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集中注意力聆听音乐。例如欣赏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在欣赏之前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首乐曲展现了“大自然的声音”,你们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与这森林之中,去发掘各种美妙的声音吧!”当孩子闭上眼睛后,感官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听力之中,静心聆听。之后,孩子们自然地感受到乐曲营造的虫鸣蛙叫、梦幻精灵般的热带雨林。此时,教师再简介这些“大森林的声音”皆为台湾山林里的真实录音时,孩子们在聆听第二遍时孩子们就更能静下心来,用心去体会寻找音乐中自然声音的踪迹,看似不能理解的东西,也会变得简单、容易了。

2、养成参与音乐的习惯

在我们的欣赏课堂中,学生在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引导下,能够安静地坐在教室中聆听。但相信所有的音乐教育同行们常常能够发现,这种安静地聆听如果一成不变地重复到第三遍时,孩子们就开始“坐不住”了。所以,如何让学生更深入有意识的聆听音乐,我们可以开始尝试让孩子参与到音乐中来,当孩子有意识的与音乐的旋律共同前行时,那么,此时的音乐自然就“走”进了孩子的心。

任何音乐都是由节拍、节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旋律等这些要素组成的,我们所聆听的每一首曲子中的各个要素的特点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抓住这个重要要素让学生聆听音乐。比如在欣赏《娃哈哈》时,我设计让孩子用已认识的打击乐器响板为《娃哈哈》伴奏,同时明确提示:在歌曲红色和黄色部分分别按图谱节奏型伴奏(生用响板伴奏《哇哈哈》,师同时加入手串铃为歌曲伴奏)

这样,有趣的打击乐器伴奏图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二)多元互动,走进音乐

1、巧设问题、专注聆听

欣赏课中的“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而我们的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注意力不能持久,这些都给他们欣赏乐曲带来了困难。而我们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必然会在欣赏乐曲时给学生介绍与乐曲有关的如作者、创作背景、演奏乐器、曲式等音乐知识。但这些内容学生常常会觉得乏味枯燥,无法专注地去听、用心地去理解,自然,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甚至连音乐本社都不会留下深刻印象。

在欣赏乐曲时,遇到粗浅的知识可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广为人知的乐曲可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也可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动脑,拓宽思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在中高年级的欣赏课堂中,可以在初步感受乐曲之后,尝试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在乐曲中聆听、分辨主奏乐器、描述乐器音色;找出音乐主题、想象描绘音乐场景;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给乐曲划分乐段,说说是按什么变化来划分的,并根据乐曲旋律、节奏情绪的变化,描绘不同的情景。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才会有意识地专注音乐、从而了解音乐。

2、对比欣赏、理解音乐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上,学生常常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曲高和寡到难以亲近吗?其实关键之处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地有意识地去理解音乐,就如俗话说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可以再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入对比欣赏,从而帮助孩子理解音乐。

在对比欣赏中,找些可比性强,富有代表性的2-3首音乐作品,可以从旋律、节奏、体裁、力度和音色上进行对比欣赏,同时要明确对比的目的和意义,更应突出重点、难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欣赏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当然,也可以直接选取同一首乐曲的不同主题,比如说在欣赏五年级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师,教师可让孩子聆听并区分乐曲主题一和主题二,它们在速度和节奏上分别有什么特点?并让孩子们尝试试着用体态或线条把心中的感受表现出来,有了对比和参与,就能够更容易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境。在初步了解音乐之后,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和聆听,发现《草原赞歌》和《草原小姐妹》(片段)之间的联系了,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更加浓厚、而这首欣赏内容自然深深的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了。

用对比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审美素质;降低听辩难度,易解决重难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记忆。

3、参与体验、自由表现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通过开放式和趣味式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音乐是一门表现艺术,它必须通过人声演唱、乐器演奏以及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以实现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感,并用自己的形式和表现方法演绎歌曲,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狮王进行曲》的欣赏教学中,我在学生初听乐曲、大致了解音乐内容之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听音乐编故事和表演”。在音乐声中,学生们完全走进音乐,用自己的形式表现着心中的《狮王进行曲》。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森林音乐会”“狮王散步”“狮王旅行曲”“狮王出巡”等各种故事和多种表现形式。虽然各组的表现并非十全十美,各组间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我都肯定并鼓励了他们的表现、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由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受和表现能力各有不同,所以在参与体验、自由表现时,教师不必强求每一位学生都保持在同一层面的学习反馈水平。学生在听懂了、学会了之后,以跟着教师一起唱的形式,或以超出教师所表现尺度的形式,或者是以低于教师要求的表现尺度的形式等多种表现方式并存。即便学生以看着教师和其他学生表演,报以真诚笑容的形式,也是一种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表现手段。

4、唱响主题,走进音乐

在我们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欣赏的乐曲“过耳即忘”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何让音乐真正地走进孩子的记忆,让经典陪伴孩子一生呢?在欣赏教学的真学课堂研究实践中,我发现最有效的即是“唱响主题”。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所以在安静聆听的基础上,哼唱主题是熟悉作品的最有效渠道。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在学生听赏歌曲之前,引导学生熟悉演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感受乐曲主要情绪和旋律走向,使从而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熟悉感”从而更好地获得音乐体验。如欣赏《快乐的啰嗦》,在听前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起唱歌曲《花儿朵朵》,也就是乐曲《快乐的啰嗦》的主题。在学生们学会歌曲后、欣赏作品时,会立即发现曾经演唱过的旋律出现在欣赏内容中,学习与听赏的积极性马上提高,在听赏中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人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也可以在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后,对这个音乐作品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此时,再让学生学唱主题,可以让学生加深这个音乐的理解。如欣赏《京调》,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然后讲解这首乐曲内容、风格,接下来讲解京剧中的典型音调如西皮原版和流水板等音调。学生唱完后,便对这首经典和符号化的京剧唱腔《京调》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5、树立标准,自主评价

现在的学生比较会欣赏自己,但对别人的评价比较苛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努力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学习评价标准,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渐渐树立起对他人合理的评价态度和评价标准。学生在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优秀、成功。懂得与人分享快乐的童声,也会对自身做出合理的评价。

例如,在欣赏《放鞭炮》时,我安排学生自评与他评想结合,对同学和自己在“欢欢喜喜过新年”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前,我要求他们寻找对方的闪光点,并提出合理的意见、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评委。因此在同步表演时,他们都能全神贯注地看别人表演,并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

当然,人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要求学生从自我已有的水平出发,有进步、有获得、有体会、有感受的,不论层度如何都给予肯定和欣赏。这样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每一位学生都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强化了生生合作,而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评价的因人而异,给了每位同学属于自己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就是成功。

 

五、成效与反思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养成良好的聆听与参与的习惯,音乐欣赏课堂将不再枯燥无味,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师的变化:

教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设计,明确了学生的问题所在,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在积极性都以成为教师的教学所用,以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对孩子们学习、交流的结果进行评价,这就充分的体现了“音乐为本”的原则。

学生的变化: 

1.课堂气氛活跃。当学生能够安静地聆听音乐后,音乐就走近了孩子,孩子在课堂中体现出音乐的活力,提升了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有一种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感受。

2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多样的欣赏内容与多种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音乐欣赏中体会不同形态的喜怒哀乐,在音乐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在音乐中提升自己的审美体验

反思:看到学生的越来越喜爱音乐欣赏课,我倍感欣慰,我将会把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也深深感到:音乐欣赏是一门庞大的学科种类,如何利用自身的特长有效地进行欣赏教学,提升孩子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是我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我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