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题报告

《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金坛市河头小学数学课题组  姜卫钧

一、研究背景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标准》提倡教材的多样性、趣味性、生活化和情境化,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虽然已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但由于受教材编制和篇幅的限制,使教材内容远离儿童的真实世界,缺少真正的深层次的对话、互动与开放,从而无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数学观。另外,受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在处理教材上,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对问题的设计往往过细、过窄,缺乏理性思考,对教材缺乏整体感悟和把握。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缺乏生命活力。因此,我们提出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课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主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从而达到会学乐学的境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上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选择的可能,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发展的需要。

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以实物存在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一类是以心理映象或符号存在的心理表象、观念、情感、知识、学科结构等,这一类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主要对象。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该灵活地、适当地应用双重编码(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使静态的活动对象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以便激发主体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对活动对象的占有、改造过程中主动实现主体素质的发展。

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意义建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即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对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及设计意图作一个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价值分析,作出合理筛选和优化,使教材内容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实现教材学材的转变。

2.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主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和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师平时在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所作的尝试和取得的成效,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和一线教师的亲身实践和尝试,探索适合学生需求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呈现方式。

3.对比分析法:通过新旧呈现方式的对比,分析各种呈现方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效果,进一步优化教材的呈现方式。

4.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教材呈现方式。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五、课题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44——20045月)

收集有关信息,确定研究的主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上报总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046——20063月)

在对课题工作细化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责任到人,深入进行研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撰写好阶段性成果报告。

3)结题阶段(20064——20065月)

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等,并组织有关专家对成果鉴定,分析总结研究经验,写出课题报告,同时组织实施推广。

六、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必读内容与选学内容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定期认真学习有关专著和文章。同时还让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作深入的解读,进一步明确本课题实施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及基本规律。在组织集中学理论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对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著作和实际案例进行自学,对相关信息进行摘录,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年多来,我们共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成尚荣:《我该成为什么样的研究者》、郑毓信:《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和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5本理论专著及数十篇论文和案例。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常州、金坛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其中,张建明校长获金坛市校级领导评优课一等奖,姜卫钧老师获金坛市课改数学评优课一等奖和金坛市中层领导评优课一等奖,刘慧和刘忠两位老师获金坛市数学评优课二等奖。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外省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鼓励吧。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0506年我们分别和武进成章小学、金坛朝阳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05年一月份我校邀请了《江苏教育》主编许元新围绕论文的撰写作了一次生动的讲座,另外我们还分别邀请了教研室周怡和主任和名教师汪强、蒋岳庆老师来校作了深入地指导!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

为了进一步探讨教材内容的呈现策略,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除了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外,05年春学期还举行了一次课题沙龙活动。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困惑,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五,学生活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题研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我们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数学比赛活动,提倡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进行情境作业设计及实践创作。

05年春学期我们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深化实践理念,开放课堂,在全校36年级开展了一次红领巾超市实践活动,学校和学生方面为这次活动都作了精心的准备,从整理物品到估价、贴标签、包装、再到宣传策划。在活动中学生不仅仅在商品的估价、计算上有了一次锻炼,而且在人际交往、合作意识、商业意识等方面都有了真实的体验。一位家长对此次活动感叹道:这样的活动太好了。我女儿平时就是不喜欢和人接触,不要说买卖东西了,在这次活动中她居然还赚了一元钱。其实我并不在乎赚还是亏,在乎的是她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感谢学校开展这次活动,我希望以后学校能够多开展类似的活动,我们作家长的一定会全力支持。

3.鼓励每位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研究性文章。

鼓励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撰写研究性文章,并由学校组织,择优参加各级各类论文的、案例的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一年多来,课题组教师有数篇文章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或各级各类杂志上获奖和发表。如姜卫钧老师的《优化教材呈现方式赋课堂以生命活力》在《教学与管理》上发表,谭年平校长的《”“过程》在《小学数学》上发表,贺小军老师的论文《凸现主体张扬个性》获江苏省二等奖,刘忠老师的论文《在新的理念的引导下创造性的呈现教材内容》获常州市二等奖,另外在金坛市获一等奖的论文有十几篇。说明了课题组的教师善于总结、勤于反思、乐于笔耕,这是一种非常科学而认真的科研态度。

4.用好一张评价表。

一个好的课题研究,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为此,我们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设计了一份该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评价表。每上一节课题研究课,都必须使用这张评价表进行评价和分析,用它进一步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工作更趋规范。

 

 

 

 

 

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

执教人

 

学校

 

班级

 

时间

 

课 题

 

     

分值

得分

教学目标

(10)

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10

 

教学内容

(10)

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4

 

教学内容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注意学科整合。

3

 

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

 

教学策略与

方法

(40)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0

 

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10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10

 

能使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10

 

教学效果

(20)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10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10

 

教师

素养

(20)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5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5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5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5

 

意见

建议

 

 

总分

 

等第

 

评议人

 

 

 

 

 

 

 

 

 

 

 

金坛市河头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七、研究成效

1.在呈现形式多样化、呈现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动态化、内容设计弹性化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优化了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于是我们采用对话、图文、表格、信息、漫画、游戏等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学生原先感觉较模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材,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逐渐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可以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从而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4.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对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设计意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从实际出发进行重组和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教师由教学型思考型研究型转变。通过课题研究过程,培养了一批富有教学经验,富有教改意识,热心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他们已成为我校的科研的中坚力量。

主要研究成果

1、研究课

时 间

课 题

执教人

参与人员

2004.6.3

《轴对称图形》《会说话的数》

王益琴、丁彩霞

市课题组13

2004.9.15

《年、月、日》

姜卫钧

校课题组14

2004.10.28

《观察物体》《统计》

邓云、管丽

市课题组13

2004.11.24

《工程问题》

石留春

校课题组14

2004.12.9

《走进圆的世界》

朱敏

本校与常胜小学部分数学教师

2005.3.9

《比较数的大小》

刘慧

校课题组14

2005.3.29

《轴对称图形》《平均数》

徐秀珍、史云婷

课题组成员及部分三年级数学教师

2005.4.27

《计量单位》

陈馨华

校课题组14

2005.5.18

《分数的基本性质》

蒋爱萍

校课题组12

2005.9.8

《数的认识》

吕国庆

校课题组14

2005.9.27

《七的乘法口诀》

刘慧

校课题组14

2005.10.13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张霞

校课题组14

2005.10.27

《认识钟表》

张冬英

校课题组14

2005.10.28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循环小数》

王照虎、徐立芳

市课题组13

2005.11.17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石留春

校课题组14

2005.11.25

《九加几》、《解简易方程》

王益琴、姜卫钧

市课题组13

2005.12.15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刘忠

校课题组14

2006.2.23

《立体图形的体积》

蒋鹤仙

校课题组14

2006.3.10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练习》

贺小军

校课题组14

2006.4.7

《认识方向》、《认识角》

管丽君、史云婷

市课题组13

2006.4.19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刘忠

校课题组14

2006.4.27

《面积的含义》

吕国庆

校课题组14

 

2、课题沙龙

时 间

内 容

参与人员

2005.1.11

练习课与复习课怎么上?

全市部分数学教师

2005.6.2

谈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困惑

校课题组14

 

3、评优课获奖情况

时 间

性质

获奖情况

授课人

2004.12

金坛市校长评优课

一等奖

张建明

2005.10

金坛市小学数学评优课

二等奖

刘慧

2005.10

金坛市小学数学评优课

二等奖

刘忠

2006.4

金坛市中层领导评优课

一等奖

姜卫钧

 

4、发表和获奖论文

成果形式

时 间

成 果 内 容

获奖情况

作者

发表论文

2004.12

《测量身高》教学设计

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

姜卫钧

发表论文

2005.1

《优化教材呈现方式赋课堂以生命活力》

发表于《教学与管理》

姜卫钧

发表论文

2005.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发表于《教案教例》

张建明

发表论文

2005.2

《让错误引出精彩》

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

杨惠忠

发表论文

2005.2

《联系实际取近似数》

发表于《小学生数学报》

贺小军

发表论文

2005.3

《重预设更重生成

《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

姜卫钧

发表论文

2005.4

”“过程》

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学》

谭年平

发表论文

2005.45

《人身上的尺子》等6

发表于《小学数学报》

姜卫钧

发表论文

2006.4

《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数学学习》

发表于《常州教育》

蒋爱萍

获奖论文

2004.12

《凸现主体 张扬个性》

江苏省三等奖

贺小军

获奖论文

2004.12

《在新的理念的引导下创造性的呈现教材内容》

常州市三等奖

刘忠

获奖论文

2004.12

《创造性地教 探索性地学》

江苏省三等奖

刘忠

获奖论文

2005.6

《关注课堂生态追求有效合作》

常州市二等奖

张建明

获奖论文

2005.6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金坛市一等奖

姜卫钧

获奖论文

2005.9

《关注课堂生态,追求真实有效的小组合作》

常州市二等奖

张建明

获奖论文

2005.10

《年、月、日》

金坛市一等奖

姜卫钧

获奖论文

2005.10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金坛市一等奖

马卫红

获奖论文

2005.10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金坛市一等奖

刘忠

获奖论文

2005.10

《可能性》

江苏省二等奖

贺小军

获奖论文

2005.12

《找寻本真

金坛市一等奖

刘忠

获奖论文

2005.12

《变课堂面貌 唤学生生机》

金坛市一等奖

蒋爱萍

获奖论文

2005.12

《重构 创新 超越》

金坛市一等奖

姜卫钧

 

 

 

5、学生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

辅导老师

2005.7

朱 阳   周 阳 

小学生数学小报评比

金坛市二等奖

蒋爱萍

2004

汪大银

华杯赛初赛

金坛市一等奖

姜卫钧

2004

王浩

华杯赛初赛

金坛市三等奖

姜卫钧

2004

蒋毅伟

华杯赛初赛

金坛市三等奖

姜卫钧

2005

邹辉辉

第十届华罗庚金杯

三等奖

陈馨华

2005

刘森楠

第十届华罗庚金杯

三等奖

刘忠

2005

李林

第十届华罗庚金杯

三等奖

石留春

2005

王晨瑜

第十届华罗庚金杯

三等奖

陈馨华

2005

张亚成

第十届华罗庚金杯

三等奖

陈馨华

 

八、课题研究反思

1.在研究中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目前虽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总觉得这种形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能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刺激,让学生感觉好奇和新鲜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学生内心需求,不能从更深层次上去使学生进入一种内在的、不由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状态。

2.另外,在学习内容的挑战性方面深度不够,生活化内容的挖掘不自然,学校数学日常数学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不到位,今后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如何实现符号化知识向生命态知识转换,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命性?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数学教科书用演绎的、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结果导致学生面对的是一堆的符号型结论,学校数学教学提供的育人资源贫乏。因此,如何将凝固的符号化的书本知识激活,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生命态?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课题组成员有决心和信心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最后恳请专家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