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细节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课题申报

小学数学教师细节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课题申报

请在此页查看申报条件: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l

 

以下材料与本课题无直接联系:

“通过教学细节的选择、设计、分析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太仓市经贸小学子课题组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受第八次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转变,但是,我们发现一部分教师在常态教学中有转变不到位或“虚假转变”等现象,对教学细节不够重视,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与“课改”要求相矛盾的教学细节,导致教学不够规范,或多或少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细节,在教学细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达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

本课题的提出,也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体现。通过“十五”时期的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贴近课改要求、贴近教育常态、贴近教师生活、贴近教师研究能力的课题研究是教师能够理解、能够实施、能够改进、能够提升的课题研究。回顾我校的教研活动主要是以各种公开课、专题研讨等方式开展,进而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这种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能做到贴近教育常态,贴近教师生活,但是不够深入、细致,也缺乏教育科研的持久性、科学性、全面性,这样的研究方式很容易导致教师的教育研究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细节处诊断教师的教学行为现状,分析造成原因,通过教学细节的选择、设计、分析、改进的策略,将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使我校教师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水平,从而使我校的课堂教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将规范的教育科研与平时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与教学常规工作结合起来,引领全校教师从现实出发,从审视教学的细节开始,走微观研究的道路,寻找自身教学行为的问题,通过研究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改进优化教学行为,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西方的许多课堂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认为可对教学行为作出种种不同的划分。很多研究者把课堂看做一种弥散着的语言环境,认为“教师的口头语言行为表示了他所做的全部事情和他要学生所做的全部事情”,因而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口头言语行为上,如当代教育科学研究上享有盛誉的比利时学者德朗舍尔在他与拜尔合著的《教师怎样教:对课堂中口头语言互动的分析》中,就从言语行为职能的角度,将教师的口头语言划分为七个不同的范畴。也有一些研究者将教师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综合为教学技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分类。如美国的德瓦埃特·爱伦等人将课堂教学技能分成八个“技能群”。

国内关于教学行为分类的研究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华东师大的崔允廓等人的研究。该研究将有效的教学划分为准备、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再将教学实施策略分为主教行为、辅教行为与管理行为三类。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广大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特别需要关注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落实,教育界热切呼唤审视教育细节。改善教育细节,不仅引起中小学校的普遍关注,更是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副院长主编的《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就是这种重视的表现之一。

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的研究并不是使广大教师仅仅认识到教学行为的分类,并不只是提醒广大教师要关注教学细节。而是要引领教师从自身的教学行为问题出发,审视教学细节,走微观研究的道路,探索出教学细节的选择、设计、分析和改进的共性策略,从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对上述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进一步分析看,一般非课题的校本教研中的细节研究,具有研究人员自发、研究内容零星、研究程度肤浅、影响范围有限等特点。我们认同“教学细节构成了教学行为的基本单位,教学细节鲜明地体现教学理念”的观点。因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细节研究为抓手,着力探索某个或某类特定的细节,高度关注教学细节的选择、设计、分析、改进,形成一定的策略,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着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改进。本课题的价值在于:并不仅仅是解决某个或某类细节问题,还要引领教师在关注教学细节中学会分析细节,包括洞察细节研究的方向,把握选择、分析、改进教学细节的一般方法,追寻教学细节的设计策略等,从而踏上较高水准的教师研究平台,改进教学行为,解决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面临的众多的细节问题。这对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其他学校也有借鉴意义。

三、课题的界定

教学行为:教师引起的、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教学细节:指相对于某个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说的细小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教学事件等。

教学细节的选择、设计、分析:是指对细节研究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并用正确的教学理念作预设处理再实施。事后,对其分解,认识各组成部分的关系、隐含的教育理念、教学细节的本质,从而正确评判细节的优劣,为优化改进教学行为做准备。

改进: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分析,寻找教师教学行为问题,并通过研究得出改善和改正教学行为的策略。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假设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理论

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提出的教学模式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具体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实施教学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的注意事项,成为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指南,它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程序和策略,有利于理论研究和指导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理解、把握这一理论,遵循课堂教学元素多元化,师生关系民主化,课堂教学的情境性,交互性等教学原则,指导教师在细节研究中提升改进策略,进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在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人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思维过程,行为的变化是可观察的,同时通过行为的变化也可以推断出学习者内心的活动。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因此,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将着力关注并运用一定的策略改造教学教学细节,使其成为教师与行为改进、教学细节与有效课堂之间的中间变量来改进并强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3、“自主建构”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因此,与其说知识是客观的,不如说知识是个体的,适应性的。

“自主建构”理论对于本子课题的意义在于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细节的教学行为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符合学生自主建构规律的学习方式,创生适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追求教学的最佳效能。

4、教育目标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地学习的活动,学生的发展,是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整体性、一体化的实现的。各学科有明确的课程标准,教学中各种教学行为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

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教学的过程、教学细节的选择、设计、实施、分析和改进,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始终要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行为主义理论和自主建构理论的支撑下,如果本课题能站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从教学细节这一特定的角度,探寻出选择、设计、分析、改进教学细节的策略,就一定能改变教师惯性的思维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重塑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教师学会分析细节,通过研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2)教师将自己常态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科研结合,养成细节研究的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2、研究内容

本子课题重点围绕由教学细节呈现出来的主要教学行为问题,研究教学细节如何选择的策略,研究以打造优质课为目标的教学细节设计策略及教学细节设计的相关因素,研究教学细节分析和改进的策略,探寻细节研究的一般方法。试图通过教学细节这一特定的研究角度,增强教师的细节意识,提高教师设计、分析和改进细节的能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和课堂实施行为转变到与新课程理念保持同步。

1)做好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前期调查。依据课堂教学行为的科学分类以及本课题的研究范围,从课堂教学的课前预设行为,课中实施行为和课后反思行为的角度观察课堂,透过一个个细节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行为问题。

2)研究以打造优质课为目标的教学细节选择、设计策略,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研究教学细节设计的相关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特点等;研究教学细节设计中方法采用的策略、教学环节安排的策略、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控策略、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策略;围绕目标,教师课堂呈示、对话、指导的策略等。

3)研究分析和改进的方式。将课题研究人员按学科结成成长共同体。研究方式以理论培训、主题研讨为主,每次活动主题明确,研讨的问题或形成的策略要及时达成共识,形成结论,而且结论要及时转化为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并在以后教学行为中加以体现。定期的分析研讨活动推动研究的逐步深入,在不断分析、总结、实践的过程中将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转化为有效课堂的教师教学行为。

六、课题研究思路与主要操作措施

1、课题研究思路

从问题出发开展研究。首先是寻找问题,根据教师教学行为的科学分类,从教师课堂教学情景中的行为角度去关注细节,透视教师教学的问题行为;然后基于问题,选择有针对性的细节展开研究。由于问题的程度有轻有重,本课题主要研究存在于教师身上的共性的、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直接阻碍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问题。通过叙事研究、同课异构、一课多人循环、观察法、微格教学法等途径关注细节,在优化教学细节的同时,寻找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策略。

由于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对研究者要进行定期的培训,进行教学行为相关理论、细节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学习与指导,保证研究者站在理论的高度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并根据不同学科成立学科合作小组。

最后做好分析汇总工作。

2、主要操作措施

1)成立教师研究共同体

由于本子课题组参与的人员多、学科广,为了提高效率,将研究人员按学科分合作小组并结合成教师研究共同体。根据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各研究小组根据自己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相应的研究内容。

2)课堂诊断,确定研究方向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查找问题:一方面教师通过观察自己和同伴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和同伴在教学行为上的问题,疏理出共识性、普遍性的教学行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同行及学生的交流,了解教师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所反映的比较突出的教学行为问题。②反思差距:在课堂诊断的基础上,引导教师质疑、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与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之间的差距。③筛选问题: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存在于本校教师身上惯性的、突出的教学行为问题,确定细节策略研究的主要方向。

3)提出策略假设

根据教学行为问题,做好以下细节研究的预设:①如何选择细节的策略。引导教师学习教学论、教学方法论等书籍,从理论的角度看待选择策略,学会有效选择细节;通过对名师名课的学习,吸出名师选择细节的策略;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有效选择细节。②如何设计细节的策略。引导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教师个体风格、师生活动方式、学生个体关照、理念分解等方面加强对细节的设计,整体把握教学框架。③如何分析细节的策略。可以从目标对照、学生表现、同行比较等方面入手实施。通过以上预设寻求研究的突破口。

4)课堂研究探索

课堂教学研究是细节研究的主阵地,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集体备课。同备课组的教师集体商讨确定教学内容,关注学情分析、目标制定、教材重组创生、资源利用、自我把握等多方面,做到在整体框架下的细节研究设计,设计教学细节以及各教学细节的处理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改进原有集体备课的实施方式:方式一,就某一教学内容的集中研讨。由备课组长指定一个主讲人主讲,然后各备课组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个人见解,形成完善细节、改进教学行为的共识性策略,指导教学实践。方式二,鼓励平时的交流讨论。鼓励老师就平时教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同组教师交流研讨。方式三,强调个人智慧和风格的体现。我们认为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不能失去自我,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进行“二备”,使预设细节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细节设计与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必然联系。

②教学研讨。形式一,同课异构。由不同的老师执教相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通过教师对相同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形式二,多人同课循环上。先由一位教师将教学预案进行课堂呈现,组内教师全程听课并组织研讨,针对课堂教学细节中存在的问题行为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再由第二位教师再次进行课堂呈现……以此循环,最终形成一堂高效的好课。形式三,课堂观察,由一位教师进行课堂呈现,其他教师就自己关注的教学行为问题,在听课过程中,同时选定一到两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与问题,课后进行研讨交流,寻找改进教学行为的策略。形式四,微格教学。组织教师通过对所呈现的教学片断的观摩、研讨,分析其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酝酿在这一课题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技能的最佳方案,从而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问题。

③多种策略反思。一,注重个体反思,反思自己。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回顾和总结,反思成功细节、反思失误细节,记录改进教学行为的策略,撰写教后记。在回顾梳理中进行反思和剖析,可以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今后重复自己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教学新思路,找出改进的策略。二,加强反思学生。反思学生的状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研究理念;反思学生的反馈,学生在课堂上一些独特的见解、提出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也是良好的反思资源,能开拓教师的思维,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对生本课堂、有效教学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加强合作反思。研究者应坚持在反思中合作,在合作中反思。一方面加强博客交流。充分发挥博客开放性的特征,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教学行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跨越时空的头脑风暴式的思想冲撞,实现智慧共存。另一方面加强沙龙研讨。针对课题中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层面教师的沙龙活动。旨在使反思活动更有序、更深入,也使研讨内容形成序列,使教学行为更有效。

主要抓好四个操作点:第一,组织到位。教科室安排好研讨方式,提前告之研讨主题和研讨内容,使研讨活动扎实有效;第二,观察课堂。明确观察主题,课前做好观察培训,落实观察任务,课后组织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教学细节,通过细节描述进行细节回放;第三,反思教学细节。主要围绕研究主题,对所选择的教学细节进行反思,进行细节的“再设计”,形成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第四,分析总结,撰写报告。做好研究资料的汇集,撰写课堂教学分析报告,提炼教师行为改进的具体细节策略。

5)经验提升。通过教师的细节研究策略有效地将新课程理念内化,课题组及时总结,形成研究成果资料。

资料整理。对于分析讨论的过程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与汇总,每个学科的合作小组每学期要完成细节研究报告1-2篇,包括课堂实录整理、课例录像、研讨实录整理等相关资料。

七、研究步骤与方法

1、研究过程

1200612月——20073月:设计方案,论证修改,申报立项

220073月——200082月,实施课题方案,中期汇报。主要按课堂实施行为中的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和反思行为分阶段实施。

320083月——20093月,修改完善子课题研究方案,继续研究。

完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420094月——0911月,全面总结。结题鉴定,推广科研成果。

2、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所谓案例研究,一般是指选定典型的个人、教育事件、教育机构或团体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过程为研究内容,搜集大量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依此提出有价值的教育改进措施,完善研究对象的方法或实践。

本子课题的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将贯穿于研究的主要过程,通过教学细节的选择、分析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过程,就是形成案例的过程,要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叙述、思考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2)叙事研究:是指使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它需要选择、观察、收集、整理典型性故事,对故事进行理性的分析,撰写研究成果。教师叙事研究的问题应是有意义的问题,可以反映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育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细节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叙事研究主要运用于教师对常态教学细节的关注、记录、分析,突出本课题所研究的细节的真实性、常态性的要求,叙事研究课与案例研究法结合运用。

3)行动研究法:强调本课题研究的实践特点,在实践中分析、改进、总结。包括微格教学法、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循环、课堂观察等。

4)经验总结法: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体,根据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细节的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八、研究原则

1、教育即研究的原则:教师要树立教育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不迷信,不盲从,不妄自菲薄,审视身边的教学细节,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边教育边研究,不断进步。

2、反思的原则:勤于反思,善于联系与比较,坚持写教后反思、教育随笔、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等,善于对天经地义、司空见惯的细节进行反思,敏锐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辨正唯物的原则: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与解决,不走极端,从实际出发,权衡利弊,寻找多元极端之间的平衡点,寻找教育真理,创造优质教育。

4、和谐发展的原则:为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了师生和谐相处,造就健康、向上、民主、法制的、凝聚力强的、师生具有愉悦感的和谐美好的校园。一切的改进,要符合以上目标。

5、人本主义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要使教育细节具有更恰当的方式,更加人文的关怀,追求更高更远的教育效能。

6、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细节的分割、分析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将教育细节的分析与教育过程的整体结合,综合起来优化教育过程才是最终目的。

7、搜集资料的现时性原则:首先要重视资料形成的时间顺序。越是近期的、现时的,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强。

8、选择性原则:资料搜集后要精选精用,要把资料选择工作限制在总结内容的范围内,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所需要的资料。

九、研究范围和对象

1、范围:学科课堂教学。

2、对象:全校师生。

十、研究成果形式

子课题研究报告《通过教学细节的选择、设计、分析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报告》;主要论文《教学行为改进的策略》;优质课例集(文本、录像);典型案例集;细节研究报告等。

十一、子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沈秋瑾

成员:

数学组:王玲玲、赵海英、王丽丽、闻燕;

语文组:彭怡、陈燕萍、蒋燕、李春、陈金兰、石红英

综合组:郁文明、施晓岚、王晓婧、蔡雪琴、周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