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分层作业的研究》课题活动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分层作业的研究》课题活动方案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分层作业,它符合“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作为一种能在班级授课形式下,基于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操作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诸多教育专家、教学实践者们的关注,并展开了诸多的实验与研究。 沈亚芳曾在《作业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一文中指出作业分层设计,是指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分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曹秀华提出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分层作业设计,针对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倡自主选择作业。钟玲认为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实施分层作业,为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她提到较可行的做法是把每日作业划分为3 个层次:基础知识训练、扩展知识应用、问题解决。从中国知网上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完全版)跨库检索的数据可以看出,关键词为分层作业的搜索结果有八十多条论文记录,而时间大都集中在这几年,可见分层作业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视。但在分析检索结果后,发现分层作业的研究也存在着不足:首先,论文所研究的分层作业大部分是非信息技术学科的;其次,研究大多是理论层面上的,比较笼统。最后,即使有关操作的研究,也不是系统的。

(二)选题背景: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作业和其他学科的作业有些不同,主要以课堂作业为主,一般需要学生上机完成,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作业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又“吃不消”,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统一”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而作业分层本着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分层教学的思想,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的作业设计,从小处入手也许更容易使问题解决,因此设想从分层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分层作业入手能较好地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三)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使班级学生自然形成了好、中、差三个层次。教育必须面对这个事实,现代教育的主题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分层作业,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全面、协调的发展。

2.教学的需要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必要环节,科学地设计作业,对老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的作业任务,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分层作业的形式和评价体系,解决“吃不饱、吃不好、吃不了”的现象。分层作业更能体现时代教育的平等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作业分层设计意识,掌握作业分层方法,提高因材施教水平。

2)通过研究,使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能得到适合的练习,各有收获,增强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研究,丰富作业内容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4)通过研究,构建分层作业操作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研究内容:

1)学生分层研究。由教师在对学生的情况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根据学生差异和需要进行学生分层,例如划分为:A组:学有余力的学生;B组:中等以上的学生;C组:暂差生或学困生。

2)课内练习分层设计。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从内容上分层次,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题,主要针对C组学生;灵活运用题,主要针对B组学生;综合提高题,主要针对A组学生。教师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教师应设计对各个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来布置作业。

3)多元智能分层作业设计。教师要明白学生的智能结构存在差异,并根据学生不同智能结构组成优势设计呈现方式及解决问题途径多样化的不同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诸多教育专家、教学实践者们对作业分层的研究都是一些主要学科和领域,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他们关注得较少,所以在这个学科领域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我们的研究也许能够为这个学科领域填补一点空缺。

2)开展作业分层设计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作业理论指导较为普遍,而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作业分层设计的还不多见。预期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我们以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作业分层设计中,既有作业内容的分层设计,又有呈现方式的分层处理。

3)我们研究的内容比较具体,特别从分层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分层作业入手,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形式发生了改变,由统一目标的作业变成多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主动”作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还促使教师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学生动态分层的把握,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总体研究思路:确定目标——学生调查问卷——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典型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反思——课堂评价——成果形成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有关教师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

2.文献研究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3.行动研究法: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作业分层后的学习变化,抓住分层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高假设,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4.个案分析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信息技术作业分层设计的成果。

()实施步骤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139月至20167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9——20147月)

1.资料搜集分析,课题策划。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分工。

3.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

4.了解国内外分层作业研究的情况。

5.加强课题组成员对分层作业理论学习,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20149——20157月)

1.调查研究。要认真分析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动手能力的差异等。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2.实践论证。

1)课堂教学是课题的主战场,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计划;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制作出可行的教学课件。

   2)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及时总结、反思。

   3)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并有效的做好学生的分层作业设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反思完善。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找到优点及问题症结所在,改进并完善。

    4.形成结论。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59——20167月)

1.全面展示课题引领下的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申请结题,迎接专家审核评估。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基础保障:本课题是经课题组成员充分酝酿,深入讨论从而一致选择的课题,这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强烈的人文基础。本课题研究前,我们在平常的学科教研中,已开始重视作业的分层设计,这些为我们今后专题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基础。

2.制度保障:我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已逐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课题管理与

评价机制,能有效地保障本课题的顺利实施。

3.经费保障: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和的大力支持,课题研究经费的投入和使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监督和保障。

4.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三年,时间上相对充裕。这也是在对整个项目工作量进行科学核定基础上,以确保研究工作按部就班有序开展,全面完成研究任务为标准,同时考虑学时安排等因素,反复论证定下的时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