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培养幼儿环境友好态度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幼儿环境友好态度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南京市于家巷幼儿园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现实种种,诸如对生命的轻视、人际关系的淡漠、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等,要求改善人们的行为,呼唤“环境友好”,这是新时代的要求,“环境友好”在教育层面,尤其是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还没有这方面理论与实践,我们希望借此研究填补这一空白,拓展和深化环境友好理念,倡导人与自然、社会共生共荣、和谐发展。从1994年起,我园就开始探索如何开展环保教育的研究。1997年,我园的环保教育被列为国家、省教育科学“九五”课题《中小学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十五期间,我园申报的“建构有环保教育特色的课程研究” 成为市级立项课题,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实效,在十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我园拟定开展以培养幼儿环境友好态度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力图解决在学前阶段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方面应遵循的原理、原则、方法、技术、途径等,发展关于幼儿园环境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生态发展的观念,重视对幼儿全面、整体的培养。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追求天人合之的境界,讲究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这对于21世纪完善人的性格、情操、行为和心态,净化心灵,净化社会;这对于培养幼儿环境友好态度,促进人类、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

2、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创立了知识建构理论,揭示了认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结构及其心理起源。尽管从皮亚杰理论中推衍出不同的教育含义,但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的运用,有些方面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机会,鼓励儿童去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建构主要是受现在和过去的社会交往影响的。环境友好态度的培养倡导创建优质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交往环境,引导幼儿在与环境充分的互动中获得成长。

3、心理学中关于态度的相关理论:心理学中关于态度的论述,尤其是社会心理学中关于态度、文化和人际关系等的阐述是本课题研究中很重要的理论依据,态度如何左右人的信念、情绪和行动;态度的形成与获得的途径;态度的测量;促使态度转变的条件与方式等等,对于本课题研究与实施有很多的借鉴作用。

三、课题的界定:

    度:态度(attitude)是信念和情绪的结合,决定着一个人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对他人或事物进行的反应。态度来源于个体以往的经历,并能够指导和预测其未来行为。幼儿年龄虽小,但态度的培养不容忽视,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多次提出关于幼儿态度的培养要求,如“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等等。

环境友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本课题中的“环境友好”是一个生态的理念,体现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生共荣的基础上,也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

环境友好态度:本课题研究中的“环境友好态度” ,概括地说,即幼儿对其所处环境(包含幼儿个体自身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人、事、物所持的平等、善待、关爱的态度。“环境友好”的最终的诉求是实现“我和环境是朋友”,即幼儿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本课题研究重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途径与方法。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现代社会关心人与环境的问题,肯定人的生命生存的价值和环境间相互关系,追求人文关切和天人合一的理想。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200多处提及包含环境友好涵义的无害环境概念,并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的理念。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中明确了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学前教育阶段该如何适应这样的要求?如何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的态度,并将态度的培养融入幼儿园原有的课程体系?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全国环境教育宣传行动纲要》,全国各地区学校都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日等活动,在幼儿园也有关于环境教育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培养幼儿环境友好态度问题方面,我们认为:1、许多研究把幼儿环境教育作为科学学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比较狭隘,忽略了幼儿亲身接触的环境层面是多样的,还包括社会环境及其个体环境。2、没有重视态度的培养,或者即便是重视了态度的培养,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3、在理论上多只是停留在一般思辨的层面,也缺乏相应深刻的理性思考、规划与系统的阐述。

五、研究内容:

理论目标:通过实践研究,积累资料,探索培养幼儿环境友好态度的目标、形式、策略以及评价机制,揭示规律,构建有效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操作框架。

实践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包含幼儿个体自我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人、事、物所持的平等、善待、关爱的态度。转化教师关于良好环境态度培养方面的教育观念,采用并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并在教育教学、人际互动、幼儿园管理等层面渗透环境友好的理念,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具体研究内容:

1、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提出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指导性意见(含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各年龄班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培养的指导要点)

2、幼儿园原园本课程体系的相应调整(理念、特征、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等方面),在我园原环境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环境友好的生态理念。

3、探索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途径与方法

1)探索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途径与方法

2)探索在各领域活动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途径与方法,其中包括科学领域、健康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五大领域。

3)探索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途径与方法

4、完善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师幼行为规范

5、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活动方式

6、各年龄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达成的培养目标及评估标准、评价方式

六、研究方法:

注重质的研究,并注重质与量的有机结合,既要重研究的过程和情境性,也注重研究的结果及其分析。本课题研究主要使用的方法是:文献研究、教育调查、个案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

七、研究步骤:

启动阶段(20069月—200612月)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落实研究任务;

2、运用文献法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在培养幼儿环境友好方面的研究动态,掌握课题研究的情报资料,借鉴有效的方法策略,使本课题研究能够站在更高起点上,并制订出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3、运用调查法,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编制问卷表,以若干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在课题开展前后对其在环境友好态度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组织分析探讨,了解幼儿及教师指导的现状,明确研究方向、内容、方法以及成果。

实施阶段(20069月—20096月)

1、实践探索。在调查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要求和实践策略,组织实施。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的相应调整(理念、特征、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等方面);探索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途径与方法;完善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师幼行为规范;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活动方式;确定各年龄班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达成的培养目标及评估标准、评价方式等。

2、通过运用案例法对不同年龄幼儿、不同个体及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方式方法进行观察,撰写观察记录,并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实践操作策略,在此基础上撰写案例,归纳、提炼教师有效行为的规律和特点。

3、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密切配合,针对探索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实际情况,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分析、诊断,促进教师对自身的有效行为不断反思,调整和改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和培养策略。

总结阶段(20096月—200912月)

1、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研究汇报会,总结研究工作,展示研究成果。

3、编著研究成果集。

八、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指导性意见

经验总结报告/

论文

200812

课题组成员

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论文/

音像资料

200812

课题组成员

在各领域活动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论文/

音像资料

20089

课题组成员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论文/

音像资料

20089

课题组成员

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活动方式

经验总结报告/

案例/音像资料

20089

课题组成员

最终成果

“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态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0912

课题组成员

《平等·善待·关爱》

经验总结/

论文、案例集

200912

课题组成员

《我和环境手拉手》幼儿园主题活动集

经验总结/

音像资料

200912

课题组成员

九、研究的保障条件:

我园一向倡导“科教兴园”,多次被评为教科研先进集体,涌现出大批的教科研先进个人、环境教育先进个人。我园教科研制度完善,园内教科研活动长抓不懈,定期培训、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园长对教科研课题研究非常重视与支持,为研究提供经费、时间、物质等各项保证。副园长主持教科研工作,课题研究工作有教科室主任专人负责,全园教师参与课题组活动。课题研究师资力量较强,教师课题研究经验较丰富,都曾经参与过园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对课程的开发有实践经验。教师及幼儿个体对环境、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较为关注,有强烈的爱护周围环境、关爱动植物、节约资源等方面意识与情感。教师思维开阔,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关注人与周围事物、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摸索出以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由此,全体能够拓宽思路,投入“探索培养幼儿与环境友好的态度”这一新课题的研究。

1994年起,我园就开始探索如何开展环保教育的研究,针对当时幼儿园环保教育方面一片空白的状况,确立了我园环保教育的研究方向,并在大班进行试点。1997年,我园的环保教育被列为国家、省教育科学“九五”课题《中小学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十五期间,我园申报的“建构有环保教育特色的课程研究” 成为市级立项课题,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实效,成果丰富,汇编了研究论文集、主题活动集和幼儿环保亲子活动手册等,该课题于20055月顺利结题,获得区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并使我园环保教育特色显现。我园在建构具有环保教育特色课程的过程中,拟定了幼儿园环保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积累了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的经验,树立了和谐与发展的理念,以“人、自然、生命”为主线,站在为培养幼儿终生素质的角度,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突显幼儿园教育特色。2005年底,我园被评为省级绿色幼儿园 。“十一五”伊始,我园力图进一步打开思路,面向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强调幼儿与环境友好积极态度的培养,为幼儿与环境相融共生打下基础。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