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

 

文章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己是普遍共识。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在中学师资队伍中占多数的女教师。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主要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本文就是针对以上几点,着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经实际调查和有关资料显示,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主观能动性差,教育态度、方法上有偏差,有的女教师还存在着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失调现象以及一些不良情绪、情感。

女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由于部分女教师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正确,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且人格和能力方面的缺陷,也容易使她们产生心理问题。客观原因主要有:

(1) 过高的角色期望导致的心理冲突,包括角色传递者间的角色冲突和角色间冲突。

(2) 繁重的工作压力,教育学生的压力、升学的压力、考评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压力。

(3)复杂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时代要求与传统观念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需要女教师从自身做起,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不断提高自我。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其次,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关心她们的心理健康,为她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从社会人的角度加以分析,要求社会各界给予女教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以促进她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素质教育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优秀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技巧,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为教育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透过教育历程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好学生。

根据日前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所作的大型调查,51.23%的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问题;有关研究还表明在同等情况下,中学教师队伍中人数较多的女教师其工作压力比男教师更大。很多女教师因此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患上心理疾病。2001年7月31日,陕西一名25岁的女教师,就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导致严重心理疾病,而服毒自杀。种种迹象表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主观能动性差

把教师职业只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在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对工作不热情,缺乏职业自豪感,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感到心理不平衡,理所当然地当着学生面发牢骚;自我成就感差,常处于自卑、自责状态,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工作效率低;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不愿与学生交流思想、做朋友,实行的往往是“滞后教育”,等问题出现了再去亡羊补牢;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利用职权,收受学生的恩惠,让家长为自己谋私利。

二、教育态度和方法上的偏差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部分女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仍很陈旧,缺少创新的心理品质,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采用僵硬、呆板、教条化的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与不同需要。只教书、不育人,把课上完就行,对学生在课余的一切活动,都不闻不问。要么管得过多、过杂,充当教育警察的角色,将学生的一切言行举止都纳入自己的管教范围。对学生有明显的成见和偏见,不能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实施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错误,常常主观定论,不作深入调查了解,随意批评和惩罚,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反驳和异议,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

三、不良情绪、情感

人是情绪化的产物,这一点在部分女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女性自身的心理特点,易敏感,好冲动,对自己的情绪缺乏必要的调控能力,容易把个人情绪带进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便将不良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冲学生发火,惩罚学生,甚至出现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同时,情绪的感染作用也会使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降低教育效果;对待学生有明显的情感偏差,从主观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厚此薄彼,鄙视、漠视差生,偏袒、宠爱优生、特生。

四、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失调

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女教师工作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的女教师存在自私、妒忌、固执、多疑、懦弱、消沉等不良个性,在交往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对家长一味指责,随意训斥,认为他们没有配合学校管教好孩子。

另外,女教师中患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更年期综合症的人数也较多,这些症状的存在,会对她们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

个人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工作态度、知识能力水平、人格特征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有正确人生观的女教师会在崇高的职业理想推动下,对学生充满爱心,工作积极主动、责任感强、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畏艰难,正确对待挫折,能够体味到生活的乐趣,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水平高。反之,一个不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就必然缺乏事业心与责任心,消极地对待工作,常常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为一点小事也会耿耿于怀、牢骚满腹,导致心理不平衡,更不可能有开拓精神。有的女教师知识能力水平较低,思维方式单一,爱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容易产生焦虑、忧郁、消沉、沮丧等不良心理。

二、客观方面

1、过高的角色期望

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者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难以同时做好各项工作。女教师所面临的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

(1)角色传递者间的角色冲突。指不同的角色传递者对同一角色对象有着相互冲突的期望,使角色接受者产生左右为难的情况。

在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对女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无形中增加了她们的工作压力。《扬子晚报》2002年3月就刊登过一篇《“减负”将教师减哭了》的文章,讲述的就是不同角色期望给女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

(2)角色间冲突。指同一角色接受者同时扮演数种角色。而这些角色各有不同的规范与期望,使角色接受者无法调适来完成所有角色的义务与期望。

在学校,女教师和男教师一样,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言人、学生的朋友、知己和心理保健医生等多重角色;在家庭,要求是贤妻良母、孝顺女儿和子女的家庭教师;在社会,要做一个模范公民,

或者是其它社会活动的成员和组织者等。当她们难以胜任这些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时就会出现内在冲

突。

2、繁重的工作压力

随着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他们的个性缺陷及问题行为日益突出。当代学生的自我意识也逐步增强,在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学生的偏差行为越来越严重,且普遍具有“抗教育”性。要求女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学生问题,这已成为她们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学阶段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大,现有的对女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各级领导总是以学生成绩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好班的教师光芒四射,差班的教师却难以抬头;奖惩制度不健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使她们在体力和精力上感到难以承受,高压力的工作结果必然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身心健康;与他人的不良人际关系及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往往也会使女教师产生对立、消沉、厌倦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嫉妒、孤独、畏怯等心理,甚至严重的心理疾病。

3、复杂的社会影响

市场经济发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情味日渐谈薄、下岗的威胁等都会给女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她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使女教师长久以来的知识优越者地位被冲击;时代要求与女教师原有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差距逐渐加大,女教师再教育机制的不够完善;传统的教育方法,甚至女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都在不断接受冲压,使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几乎处于极限。有的女教师成就动机较高,可是现实中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繁重的工作和超负荷的付出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必要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种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导致心理失衡与失调,产生心理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自我方面

心理健康的女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并悦纳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善于一分为二的评价自我。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抱负水平,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如果目标过高,就会产生挫折感,降低自信,而目标过低,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也不会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其次,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一颗平常心,能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再次还要具有自制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缓解各种压力给自己带来的困扰,理智的支配自己的行动,要善于接纳他人,用心理换位的方法多为他人着想。这样不仅能够克服个性缺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同时良好的人际氛围还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适应时代对知识女性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和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所任学科的知识,提高知识能力水平,改进落后的思维方式,不断完善自我、丰富自我,了解学科新动向,紧跟时代潮流,增强自信心。通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能够面对现实,化解冲突与挫折,提高情商水平;同时也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提

高教育效果,从有效的教学中,获得成就感,促进双方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方面

由于自身的职业和心理特点,有些女教师在谈及心理健康问题时关心的对象往往只是学生,而忽视了自身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领导应像关心女教师身体健康那样关心她们的心理健康。以预防为主,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及组织相关心理卫生保健活动。做好她们心理健康监督和调节工作。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要及时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诊断和治疗。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制度和法规时要遵循教育规律,同时也要遵循心理健康规律,使教育评价和竞争机制更加合理化,改变重智轻能的不良倾向,让女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她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予以宽松的工作环境,正确对待她们的缺点和错误。鼓励、支持女教师的学习和教改活动,以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社会方面

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她们作为社会人,其影响比一般人更加广泛和深刻,同时她们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此营建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缓解女教师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教师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到今天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都被人们寄予厚望。认为她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是最光辉的事业,将她们视为知识与道德的化身,要求她们具备作为一个角色人所需的各种能力,却忽视了作为平常人所共有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惧。很多女教师因为来自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而难以调节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这就更需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 

另外,适当提高她们的待遇,给予她们应有的期望和尊重,对其所面临的困难,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也有助于促进女教师的心理健康,让她们以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下一代。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