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附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把研究性学习活动纳入高中阶段必修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旨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了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编排的基本原则

1、课程编排应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

精神、原则和要求。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课程编排应尽可能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使课程植根于教育活动中,同时使活动以课程形态呈现,保证课程的实效性和目标的落实。

5、课程编排应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爱好、兴趣和需要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6、课程编排实行弹性课时制。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二、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

5、使学生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学分安排

必修学分15分,三年内完成

3学时/   共计270学时。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三学年中每个学生至少必须完成三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累积达到15学分。每个课题学分认定可依据课题难易度、完成课题所需时间及课题完成质量认定。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管理由教务处、教科研室、年级组、班主任和相关课任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学分认定。各部门职责如下:

(一)教务处、教科研室

1、制定研究性活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和教学场地;

2、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确定学习内容和实施细则;

3、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记录袋》

4、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督导,对学生学习成果(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最后的学分认定,

5、研究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6、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使课程可持续发展。

(二)年级组、班主任

1、配合上述部门,做好研究性学学活动课程的协调安排、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2、协助建立学生研究型学习成果记录袋和档案,并对此进行管理。

(三)课任教师

1、科学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指导任务;

2、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学习;

3、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定,教务处和教科研室负责审核认定,

4、协助建立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记录袋,并写出评价意见。

五、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生动、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类别

学习内容示例

自然科学类

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领域方面的应用。如数学统计在生产中应用,环境问题、生态建设、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粮食问题、动植物的保护问题,等等。

人文科学类

学习人类相关的人文科学与人类发展进步的关系。如法律、规章制度的研究、社会发展研究、社会关系的研究、人口科学的研究、宗教文化研究、文化演变与文明冲突的研究、人文景观的研究等等。

跨领域综合类

从综合角度研究科学发展与人类进步的相互关系,从正反两个角度研究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后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经济生活类

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知识产权的保护、商品安全、贸易与市场、wto规则,等等。

个人成长类

研究未成年人成长规律、探究科学进步、社会变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如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时尚、流行音乐、消费方式、信息网络等对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关系。研究的方向可以是行为学方面,也可以是心理学方面。

五、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 )

(一)            研究方法及表现形式:

l        文献研究    

l        观察报告

l        项目设计

l        科学实验

l        社会调查

l        考察报告

所完成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课题名称、成员和指导教师、课题调研成果、课题研究价值、课题研究计划、活动过程记录(包括原始资料、照片)、小论文或作品、参考文献等。

( )

2研究的一般步骤

阶段一:(1)探讨项目领域     

2)决定课题

阶段二:(3)探讨课题研究计划

4)设计搜集资料的方法

5)搜集资料

阶段三:(6)整理与分析资料

7)综述观点与提出自己观点

阶段四:(8)发表及分享成果  

9)反思与评价

( )

课程组织

l        在同一班内,自愿建组,每组人数3-5人;如有条件,鼓励跨班进行建组

l        在校内、校外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校内课时主要用于集体教育、课题设计、资料分析、问题讨论、结果报告交流等。开展研究性学习还需要学生学习小组自己安排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收集、访谈、调查、实地考察等。

l        选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自行申报,并由学生自聘教师进行指导,自愿组合学习小组;或由教师或学校提出,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每个教师都要参与指导,一个导师最多指导3个课题。

l        课题管理采取申报确定制度。具体做法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所选课题通过申报表的形式提交学校教科研室,由校学术委员会进行科学性、可行性研究后,确立立项并发回相关指导教师,在教师指导下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如课题未获通过,可另行申报,或参加其他课题小组进行研究。

l        课题研究时间在高一、高二完成。

结题时间:

    13  学段    完成第一个课题

    45  学段    完成第二个课题

    67  学段    完成第三个课题

( )

成果评定

必备条件

l        学时保证(学校)

l        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

l        研究过程记录要完整、详细。

l        学生要有课题研究成果。

自评、互评、指导教师初步认定,班主任、年级组与教务处、教科研室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定进行确认。然后交由学分认定小组公示无疑议后,记录学分备档,同时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研究性学习成果记录袋)交流展示活动。

研究性学习成果记录袋包括(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活动进程表、原始资料、照片、研究成果、自评表评价表)

七、研究性学习评价参考表(见附表4

附表1    西北大学附中高中学生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

 

涉及学科领域

 

课题组所需人员(      人)

及分工

 

课题指导者

 

课题实施的方法

 

课题实施的基本程序或要求

 

 

 

 

 

 

 

 

 

完成时间

 

课题负责人

 

班 级

 

 

 

 

 

 

 

 

 

 

 

 

 

 

 

 

 

 

 

 

 

附表2   西北大学附中高中学生

课题研究活动进程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