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高陵县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

2013年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4年6月

立项号

2013286

课题名称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研究

负责人

张蕉(参与教师:王莹 刘洁)

工作单位

高陵县教育局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弊端、改进方法

结题

报告

摘要

小学生除了在校期间的课堂学习之外,课外或者课堂作业也是检验教学成果,巩固知识的有效教学手段。小学美术教学注重个人感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作业评价是美术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评价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然而,在小学阶段,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过于注重技巧性,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学生的作品,这种评价方式或许能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但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容易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2013年8月确立课题题目到11月初,本课题由专人负责、分工合作,逐步开展一系列实践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什么是作业评价”、“课堂评价及其标准”等方面的理论,加深教师对“作业评价”的认识;设计《作业评课现状问题的调查问卷》,从教师自身对作业评价的态度、意识以及对以往作业评价的回顾与评价等方面入手了解教师对评价的认识;组建“课题小组”,以点带面,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评课理念;观察教师优化教学的策略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召开评课标准研讨会,组织召开教师听课、评价量化标准研讨会,分析各个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共同改进课堂作业评价方式;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结题报告,在总结与反思中获得了新的认识,进行小课题的校内推广工作建立小课题档案袋等等。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课堂作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作业评价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在小学阶段,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过于注重技巧性,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的作品,这种作业评价方式或许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但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而容易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

现阶段小学美术作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评价过于武断

2、评价作业只知道划分等级

3、鼓励过于廉价

4、是教师的包办评价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 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并不是对美术教学课堂的评价,我们针对的是课堂作业评价环节的研究。

2. 在美术课堂作业评价研究中,我们以多元化评价作为立足点,多维度进行客观地、形成了过程性的评价。

3. 我们进行的是美术课堂的作业评价研究,带有很多的偶然性,我们研究评价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的评价的时效性。

4.本课题的所有研究立足于课堂,形成了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以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美术课堂作业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艺术身心发展;

2.以多元评价理念为支撑,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价操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方式得以多样化,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以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美术课堂作业能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是师生关系更融洽,从而改变课堂中师生的传统关系,从而真正建立合作互助的新的课堂模式。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作业评价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掌控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

2.通过作业评价研究,探索多角度、多维的立体评价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作业评价研究实践,创设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平台,形成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作业评价文化。

(二)研究的内容

分为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两个组别,同时又分为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两个分支,分别进行多形式、多维度的评价,建立评价的基本原则,并积累各式课例。

(三)研究的方法:

1.采用资料收集法、文献法了解当前我国对于美术作业评价的研究现状及支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我县小学美术教师作业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3.采用课例研究法、集体研讨法,以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公开课等形式进行研讨,探寻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作业类型的合适的评价方式。

(四)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

(1)根据美术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确立课题并进行相关的研究。

(2)学习相关理论,了解研究的现状,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价值。

2、研究阶段:(2013、11——2014、3)

(1)立足课堂,获取信息,积累材料,讨论遇到的问题和探讨解决的办法。

(2)做好资料的整理,交流总结,形成有效的办法并实施。

3、总结阶段:(2014、4——2014、5)

全面收集相关信息,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和评估。

总结阶段(2014年6月)

1.创新评价模式,创建多元化评价文化,在全体教师中深入推广。

2.研究制定各级各类作业评价方式。

3.对照课题方案进行全面总结,完成成果资料汇编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成果一:完成了对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师作业评价方式的调查

成果二: 参照编制了小学美术高年级课堂作业横向立体式评价表

成果三:参照编制了小学美术作业自我评价报告

成果四: 有效地保护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效的帮助高年级学生初步建立了美学思维

成果五:通过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美术作业的互评,有效的融洽了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成果六:有效地引导美术教师加强对课堂的把握,促进了师生间的和谐发展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问题

我们的研究过程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是教师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新课程所需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二是教师主动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大多数人抱着拿来主义的思想将他人探索好的可行的课堂评价体系自己用,自觉去从实践中探索的意识和能力都欠缺。

三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注意对案例收集和评价分析,但缺少理论提升,形成的高质量论文比较少。

四是在农村地区学生与家长的观念中对于美术没有很好地认识,因此推广的力度不够。

(二)改进

1.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把研究真正的搞起来。

2.建立并尝试集教师间真诚交流、反思总结、专业引领于一体的,将理论学习、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贯穿在一起的教研活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2.袁振国编著:《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4. 《小学各学科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田慧生

6.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余文森等      福建教育出版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