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研究》结题报告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5XAGG010

课题名称

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研究

负责人

马少志

所在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初中  高中  体育学科     衔接

结题

报告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实地走访、课堂观察等方式,对初、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法、学法、师资配备和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差异,为解决课堂教学衔接做好铺垫。根据这些差异以及高一新生在高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之处,确定高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衔接工作。初、高中体育教学的衔接并不是单方面地“责难”于“初中体育教学”或“高中体育教学”,任何单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是要找到衔接的关键点,顺利自然过渡。因此,要对初、高中体育教学脱节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对初高中体育教学在知识技能标准、教材内容、课程目标体系及教学模式的衔接进行实践调研探索,进而提出能使初、高中体育教学呈现阶梯式递进发展的对策。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提高全民素质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增强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则是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可见今天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素质。国家也把提高全民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至关重要一件大事来抓,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对全国中小学体质健康状况做了抽样调查,发现在校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明显下降趋势。在对我区15所中学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存在类似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和学生文化课成绩,对《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就是初、高中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没有做到很好的过渡和衔接。

目前的学段教育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直接导致学生不爱运动、厌倦体育、逃避体育课的现象。因此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就必须对整个体育教学阶段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设计,而这种设计基础是各学段体育课程设置本身的连续性、递进性和科学性,核心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各阶段的过渡与衔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与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的衔接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问题已在部分学校和教师中开展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初中学校体育课堂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只上与中考有关的运动项目,平时没有仔细认真的组织课堂教学,在中考体育考试前一段时间加班加点,突击训练,运动项目、技巧涉及面太小,由于考试科目和内容的限制,这种情况很难在短时间改变现状。

(2)、高中体育课堂大多是按模块进行教学的,对模块和选课,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很难一下子完全适应。

(3)、教师队伍中,初、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初中体育教学由非体育专业的其他学科老师担任,完全是为了完成课时量。

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探索适合本地区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2)、探究初、高中体育学科课堂教学衔接的具体方法,为体育学科课堂教学衔接提出建议。

(3)、为提高体育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制订一套完整的、可行的评估体系,服务于教学。

2、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不仅是一门运动认知性课程,还是生活教育课程、情意类课程和综合性课程。关于体育课程衔接研究, 毛振明 (2002年)就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整体设计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在他的研究中指出课程的整体设计是指对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安排,使其更加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使各段的教学内容更加有特色,有重点。

本课题拟在打破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的界限,将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个学科整体,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连续性,以原有知识技能结构为基础,补充、完善、丰富其知识技能体系,使教师和学生更快地相互适应。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衔接问题及解决办法。从而促使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题研究,使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高中课程教学的需要,可以有目的、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探究能力;同时使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放手让学生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更快、更好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使初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达到完美的对接,自然过渡,达到快乐地、轻松地、高效地学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与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的衔接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问题已在部分学校和教师中开展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如张晓林在《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中提出,我国中学体育课程目标过于全面而不够具体,教材重复、不连贯,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和操作性不强,使得中学体育课程缺乏逻辑性与层次衔接性。张晓林认为体育课程应树立整体化设计思路,使各学段体育课程一体化,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循序渐进式发展。在现行条件下,体育课堂教学策略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谋略和技术的综合,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2、研究的实践依据

学生在经历从初级中学到高中的转变,环境、同学、教师、教材难度、教法特点发生变化时,都要经历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才能完全过渡到新的学习中来。初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完成的计划性学习,指导所有学生按照课程计划完成课程目标规定下的学习任务。高中的教学则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特长爱好、以及所掌握的运动素养等特点,结合高中所修学分的需要,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下进行模块选修教学。如果缺失必要的引导过渡,教学衔接就会成为突然、生硬的跨越,学生则会出现无所适从,困惑焦虑等现象。个别学生甚至会使丧失信心,行为失调。因此,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必要的引导过渡措施,使相邻学段之间的体育教学衔接保持顺畅和平稳,这有助于学生较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修正学习角色,为完成新学段的体育学习任务奠定良好基础,实现个体成长历程中学习环境变迁时的平稳过渡。

3、研究的政策依据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提高全民素质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增强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则是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可见今天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素质。国家也把提高全民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至关重要一件大事来抓,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对全国中小学体质健康状况做了抽样调查,发现在校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明显下降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与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的衔接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问题已在部分学校和教师中开展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将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对我区初高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

2、针对目前初、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找出教学衔接中应该注意的环节,通过相关的实证研究,寻找出解决方法。。

3、根据我校的模块教学特点,探究适合目前体育课堂教学的篮球、足球校本教材。

4、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制定完整的“微型课”教学和评估体系。

5、各学段教师相互学习、观摩、实现教学设计等资源的共享。

(二)研究的内容

1.探索适合本地区的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初、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通过对我区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研,掌握我区初、高中课堂教学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问题作出现状分析,找出教学衔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相关的实证研究,分析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探索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衔接存在问题并寻找出解决方法。从整体上优化学科知识技能体系,设计初、高中课堂教学高效模式的教学方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部分对学科有兴趣的学生获得有个性的发展。积极搭建初、高中课堂教学衔接的桥梁,有意识的减短过渡时间和过渡难度。进而构建出一套更加有利于本地区的初、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紧密衔接的课堂教学模式。

2.探索适合我校篮球、足球教学的校本教材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就篮球和足球课堂教学探索一个可行性的教学衔接模式,形成我校篮球、足球教学的校本教材。

3.探究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的对策与建议

依据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照教材,疏理归纳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差异。通过对一些典型学校的实际走访,从听课、座谈等教学过程中的了解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法、学法、师资配备和场地器材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研讨总结,找出影响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衔接的因素,形成调研报告。针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查、实践和研究,从而提出有利于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的对策和建议,尝试解决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不紧密、不能顺利过渡的问题。

4.构建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的理论体系

通过对初、高中从教育思想、教学要求和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系、教学评价诸方面衔接研究着手,从多视角看体育教师在教学衔接中的作用,导引初中生向高中的顺利过渡,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形成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结题报告,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协助提升全区初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有关课程评价、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特色、教学的论著和论述进行文献研究,寻找初、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衔接研究的理论依据,作为课题研究的指导性文件资料。

2. 实地访谈法:课题组成员分组对我区15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走访,其中包括:陕西省示范学校华清中学,标准化学校临潼中学,城区的骊山和秦岭两所初级中学,城郊区的代王和斜口两所初级中学,还有一所新丰职业中学,代表乡下、山区、和渭河以北的马额中学、马额初级中学、铁炉初级中学、土桥初级中学、雨金中学、雨金初级中学和北田初级中学等,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的人员配备及场地器材的配置进行统计调研;课题开题以后的定期教研,交流体育课程教材使用的心得等。从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角度出发,研讨访谈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过渡衔接;回访高中学生对于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衔接的看法及认识,用于反馈指导课题的探究工作。

3.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重视程度及对初、高中课堂教学的看法意见,进而促使学校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4. 课堂观察法:选择优质课、示范课和常态课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听课,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调查记录,以获取丰富充实的课堂教学的感性材料,为研究教学衔接提供实践经验和素材。

5.对比实践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衔接通过个案跟踪对比来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个案的前测和后测明确研究对象的表现和特征,经过不同时间段的干预、交谈、观察、检测,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措施,掌握个案最终的变化状况,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确立提供依据。

(四)研究步骤及过程

根据计划与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研究、实施以及总结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2015.6 – 2015.9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研究申请立项报告

组建学校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实验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课题方案,统一认识、进入角色;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一切前期准备工作。

2、2015.10 – 2015.11学习讨论,国内外对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全体成员

3、2015.11-2015.12完成《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4、2016.1-2016.2初、高中体育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以及初、高中教学现状数据统计分析汇总,由各问卷设计小组完成,调研学校包括:陕西省示范学校华清中学,城区的骊山中学和秦岭两所初级中学,城郊区的代王和斜口两所初级中学,还有一所新丰职业中学,代表乡下、山区、和渭河以北的马额中学、马额初级中学、铁炉中学、土桥中学、雨金中学、雨金初级中学和北田中学等,对学生学习现状、教师的人员配备及场地器材的配置进行调研统计。

5、2016.3课题开题准备

协调联系专家组成员对课题可行性进行指导,指导课题组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课题进行修订调整。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2016.4-2016.6实地课堂观察、研讨对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

启动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增大调控力度,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研究思路;定期组织座谈,总结交流,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及时推广。

2、2016.9 中期报告:《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初高中体育教学衔接问题座谈,《如何做好初高中体育教学衔接研究工作(案例分析)》。

3、2016.10-2016.12《初高中体育教学衔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以课题研究为标准,对课题调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并请专家组进行鉴定评价。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2017.1-2017.4 课题组研究成果研讨总结

形成可行性的校本教材和课题研究论文:《初高中篮球课堂教学教材》、《初高中足球教学课堂教学衔接研究》等。

2、2017.5-2017.6初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衔接研究结题报告

全体成员汇总课题研究成果,请专家组对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评价,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结题工作。

四、 研究结果与成效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我区15所中学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实地听课,我们整理了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认知度;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学习方法、和运动习惯的养成。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实际与反思,梳理了初、高中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过渡和衔接的若干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实地观摩、教学设计指导等等,积极搭建初、高中课堂教学衔接的桥梁,有意识的减短过渡时间和难度。进而构建出一套更加有利于本地区的初、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紧密衔接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调研和课堂教学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效:

根据调查问卷,撰写了调查报告及相关论文,形成过程性资料。

其中刘文丽老师撰写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获西安市二等奖;李萍老师撰写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获西安市三等奖。张涛老师撰写的《浅谈羽毛球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张卫老师撰写的《初中体育学科存在问题的分析》,王大为老师撰写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研究报告》,刘文丽老师撰写的《大学区背景下如何快速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浅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大学区体育教学研讨中进行交流。

克服了以往体育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使得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有效搭建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我区体育教师QQ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我校的大学区引领作用,探索初、高中体育教学的新路径,着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和我校实际情况,李海峰老师编写完成了一套《篮球课堂教学基本教程》的校本教材;王龙老师编写完成《足球课堂教学基本教程》校本教材。

5、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了不受天气、    场地、器材的影响,我们经常以“微型课”的形式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6、把体育课堂衔接工作从培养青年教师入手,利用我校担任高校实习指导工作之便,在新教师的培养中渗透初、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衔接的理念。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的问题:初中体育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如何让教师能按大纲、系统化的进行教学,如何有效按进度上课,如何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学生只对中考的体育项目进行练习,课堂上也是跟考试有关的内容,毕竟,要靠课外练习,在有限的时间,运动量不足,很难达到水平四的要求。

高中教学是按模块进行教学,教师不管不顾刚入校学生具体情况,一味地只赶教学进度,这会使学生产生盲目焦虑情绪,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很大压力。

改进方法:首先,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师不断进行‘充电式’培训;初、高中教师相互观摩课,提出意见,指出不足;其次:不断强化教学设计,实现大学区内资源共享;制定适合我校篮球、足球校本教材;最后,制定完整“微型课”评价体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共同做课题研究。实现初中学生向高中阶段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 张晓林.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 2:78-83. 

2. 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3. 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耿培新.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毛振明.体育与健康(高中全一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 王玮.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393-394.

7. 宋戈.中小学课程一体化理论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7:28-31.

8. 胡伟标.如何实现初高中体育教学有效衔接[J].中国学校体育,2013,S1.

9. 刘雪光. 陕西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10. 艾安丽,李彬昌. 高中体育课程选项教学的研究[J].教师.2009,23.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