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课题研究

谈谈我的课题研究

潜山野寨中学 王敬波

一、课题简介

我申报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题,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审查批准,确定为2004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课题名录编号为:JG04079。本课题倡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合作交流、质疑探究为原则,以主体思维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课题。全校10个学科组,73位教师报名参加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与推广工作,几乎囊括了全校各学科组的骨干教师。桐城市铁铺中学的吴龙本老师,也加盟参与本课题的实验。20041228举行了课题组成立暨开题仪式,课题实验正式启动,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首轮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6924,课题接受省级课题鉴定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如期结题。课题成果荣获安徽省第六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课题构架如下图:

三条原则

四个步骤

五个结合

解放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文本框: 两 大 信 念文本框: 一 个 目 标文本框: 六 大 解 放 

 

 

 

 

 

一个目标:培养创造型人才

两大信念:一是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二是坚信教育可以激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条原则: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在交流中合作发展;在质疑中探究发现。

四个步骤:问、想、做、评

五个结合: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的结合;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的结合;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历史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结合。

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

 

二、感受体会

(一)选题要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研究的是真问题,成果才会有含金量,才有推广价值

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一线中学教师的科研与科学家、专业研究人员的科研不同,中学教师关注的是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它立足于校本,行动研究是主要形式。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就是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通过实践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加以概括提炼,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这就是教科研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搞科研,边做边研究,这就是行动研究。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把问题的解决以案例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叙事研究。我领衔主持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G04079号)省级课题,就是针对农村中学生思维缺陷,这个农村中学的普遍性问题而选题申报立项的。由于胆怯、畏惧、拘谨、孤僻,由于长期习惯于老师的单向灌输、被动接受,由于长期机械复制、死记硬背,不用思考,思维退化,农村中学课堂往往单调沉闷,学生不敢问,不愿问,不会问。既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浇灭了教师的激情。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JG04079号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倡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合作交流、质疑探究为原则,以主体思维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启迪智慧,激活思维。《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题不仅源自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可操作性强,而且还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因为未来智力的竞争主要是大脑思维能力的竞争,即思维的先进性、科学性、深刻性、创造性的竞争。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信息化社会,智力不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思维比知识更有力量,创造力比记忆力更重要。因为在知识与思维之间,知识本身并无价值,知识的价值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当知识用来解决问题时,知识将发挥它的思维训练价值。我们将知识视为解决问题、发展思维的材料,而不应将知识视为目的本身。因此,教会学生的思维,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价值,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教育的最终使命,各科教学都应该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

2008222,应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的邀请,我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郅庭瑾博士领衔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中小学思维教学的课堂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会。拿下这个项目很不容易,据中央教科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酆力主任介绍,全国有92个课题申报,只有四个课题获准立项。作为唯一的一位中学教师代表,在向其他开题专家介绍我时,就是因为我是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项目负责人,于此可见,我所主持的这个课题还是有一定的含金量的。

(二)研究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关键

主持人申报课题时,对课题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进行了设计和论证,为了保证课题实验研究少走弯路,开题时请专家再次论证,界定目标,修改完善原来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2005318我们邀请指导“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的国家督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导陈玉琨教授和郅庭瑾副教授来校指导课题研究,根据陈玉琨教授在课题组成员培训会上的五点指导性意见,我们对课题构架、实施方案及其补充细则作了必要的修改,从而确保了课题研究的规范有序、科学严谨。这些修改主要是围绕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进行的,包括如下三要素:

1.量力而行的原则

课题价值的重新发现、定位很重要。我们这个课题如何定位?它的原创性在哪里?理论创新,我们是力所不能的。基础理论的研究,理论的创新,是专家们的事。专家们的引领作风,就在于他们站在学科的前沿,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将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并使专家们的创新理论进一步完善。根据陈玉琨教授的指导意见,我们把课题实验的原创性定位在实践操作层面的创新。每门学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自己学科特点出发,归纳提升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结合每门学科的特点,找到一两个能够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些亮点,这样一些手段,这样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任何科学研究,它的目标都是有限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小学可以做,中学可以做,大学也可以做,目标定在哪里,我们能作什么,不能做什么,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陈玉琨教授的指导意见,我们把课题实现的目标定位在提升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对创造的大致了解、把握。

2.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我们的课题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课题的实验当然要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指向课堂教学,决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自由多样发展,造成思维过程单一和统一,甚至无形之中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中设置了障碍,形成了牢固的模式,即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新课程如果没有转化为课堂,新课程仍然是理念形态的;新课程如果没有转化为教学,新课程对学校仍然是外在的。我们把课题实验研究定位在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各学科组围绕课题构架“三条原则、四个步骤、五个结合”做文章。“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在交流中合作发展,在质疑中探究发现,”本课题倡导的这“三条原则”实质上就是把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为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重点,即由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进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走向“探究发现式教学”,由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建构,由孤立性学习,走向合作交流,由机械复制,走向探究、体验、发现。针对农村中学生思维误区,各学科组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生物组的“爱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信息技术、物理组的“在交流中合作发展”的教学模式实验与探究,语文、化学组的“在质疑中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实验与探究,数学组的“数学建模”和“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实验与探究,语文、英语组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实验与探究等子课题组,把课题的实验探究与各学科特点及课堂教学结合,力求从自己学科特点出发,归纳提升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思考,学会猎取知识的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3、课题成果示范性原则

城市和农村中学生的思维缺陷,既有共性,更有差异。我们课题实验的对象是农村中学生,因此,我们实验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只能对同类学校才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因此,根据陈玉琨教授的意见,在课题成果的示范性和可推广性方面,我们定位在通过我们的实验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对改进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提升农村中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示范作用,有推广价值。因此,我们的课题实验重点就放在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农村中学生思维缺陷的矫治策略,开发有利于农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提炼出对同类学校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对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的内在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有一些可靠、有效的帮助。“三条原则”、“四个步骤”、“五个结合”,是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运用。其目的就是要让农村中学单调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教学进程。学生不敢问、不愿问、不会问,教师就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封闭性认知性的问题,让基础差一些同学发言,学生只要认真看书、听课,就不难回答;开放性思考性的问题,让基础好的同学回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级的问题,因材施问,基础差的同学找回了自信,激发了兴趣,同时也激励基础好的同学探究创造。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把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问,老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直至相互质疑问难,辩驳反诘。课堂气氛大为改观,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所激起的思维火花,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发展,老师也获益匪浅。

“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活动”既包括课堂上的“问、想、做、评”四步骤,也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动脑、动手、动口;“在交流中合作发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愉快地体验、发现、交流、分享、合作;“在质疑中探究发现”,即以问题为中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与生活知识、学生经验、旧知相矛盾的问题设疑激疑,进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王杰成教授《边城》,根据课文是小说的节选部分的特点告诉学生,以《边城》做整部小说题目妥当,但做这篇课文题目似乎太大,进而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阅读课文,为课文拟一个更恰当的标题,并根据课文采用空两格的形式自然分段的提示,给每段拟一个小标题。学生围绕给课文拟标题这个中心问题,自主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答案丰富多彩,效果很好,有的以“歌声”为题,着重表现纯洁的爱情、淳朴的民风;有的以“情感”为题,着重表现祖孙情、手足情、爱情;有的以“驿动的心”为题,让我们体味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多愁善感;有的以“虎耳草”为题,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篇小说的浓浓的诗意。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活动中自主建构,使农村中学生战胜了羞涩胆怯,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会说;综合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做中学,体味了失败的苦涩,感受了创造的艰辛,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交流中合作发展,克服了封闭、孤独、冷漠、自私,学会了倾听、尊重、交往、合作;在质疑中探究发现,改变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思维僵化等现象,学会思考、质疑、探究。农村中学生思维缺陷一定程度上得到矫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对同类学校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的价值。

(三)重在过程,重在参与,着眼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的成果是必要的,但这不是课题实验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还是锻炼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参与课题实验的过程,促进教师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学会研究,学会反思,不断成长。

参与本课题的70多位教师基本上涵盖了本校所有学科的骨干教师,他们针对农村中学生思维误区,从自己学科特点出发,探索、归纳、提升中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方法,进而优化农村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他们结合课题的实验,认真学习了“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文集》、思维学、创造学、多元智力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是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家的培训、指导,听课、评课,进一步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转变了观念,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锻炼了队伍,进而推动教师转变角色成为一个研究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两年来,课题组成员在CN刊号和正规出版物上共发表论文20篇左右,汪和平老师一人就在《上海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月刊》等杂志上公开发表了5篇,在省市教科所组织的教科研论文大赛中获奖50人次。主持人也公开出版了25万字的专著一部。百万字的课题成果集锦收专家指导论文5篇;课题概要7篇;实验报告13篇;实验心得54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49篇;行动研究报告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54篇(件)。

(四)争取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是课题实验的必要条件

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及必要经费投入,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JG04079号课题从立项到首轮实验研究正式启动,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安庆市教育局江兴代局长、潜山县教育局局长、书记高度关注和支持。野寨中学领导,从教科研兴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并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资金,聘请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家指导课题研究。有效地保证了课题首轮实验研究的成功。

高校教科研机构的参与和专家的指导,确保了课题实验研究的规范有序、科学严谨,本课题从立项前的准备工作到正式启动,顺利结题,整个实验过程自始至终都在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郅庭瑾博士的指导下进行。国家督学、博导陈玉琨教授、吴志宏教授、郅庭瑾、刘竑波副教授先后多次来校指导课题实验研究。他们的学术报告、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对课题实验研究的指导意见,听课、评课,为参与实验研究的老师提供了理论的指导支持和必要的思想准备。使课题实验研究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可行,构架科学严谨,步骤规范有序。作为知名学者、资深的教育改革家、实践大师、大学的教授、博导,能走出书斋,走出象牙之塔,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屈尊来到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指导课题实验研究,令课题组成员激动万分,这种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改革的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鞭策着课题组全体实验老师,克服一切困难,按时按质完成本课题首轮实验研究任务。

三、不足与困惑

1、本课题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参与实验的人数多,不同学科各有不同的特点,课题组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理念上、认识上,水平不一,参与热情不同,因此,发展不平衡,取得的成效有很大的差别。另外,实验中,学科的特点不突出。

2、从事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效益是隐性的,周期性较长,而高考升学率则是显性的,是立竿见影的。升学的压力对教师、学生参与程度和积极性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家长、社会、主管部门、行政领导的认同度也对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学任务繁重,苦于无暇,也使教师对课题的研究望而却步,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营造一个浓郁的教科研氛围,创造一个人人支持、个个踊跃参与课题实验的环境,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教育观念,使教师自主性和创造精神的缺失现象,短时间还很难找到有效根治的办法。

因此,学校、家长、社会、单位领导、主管部门都要关注、理解、支持课题研究,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精心打造一支理念新、素质高、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