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职院校办得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有没有好的师资。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扩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缺位”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为解决这个问题,只好从普通高等院校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或者从普通高校引进一些离退休的教师来兼职。这种引进人才的方法虽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但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却是不利的。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是“双师型”的教育者,应届毕业生也好,普通高校的离退休教师也好,缺乏的就是实践经验,就是职业岗位意识,这些教育工作者开展的实践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理论色彩和主观意识,这对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是行不通的。

6.高职类会计实践性教学教材建设落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教材的质量是教材的生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而目前高职教材缺乏一个科学的标准,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各种教材版本泛滥,却又缺乏适用的好教材,许多教材只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另外,我国高职教育教材管理比较混乱,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在积极编写教材,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这也存在着致命的问题,教材编写不规范,相互抄袭严重,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严格的管理机构和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三)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如下:

1.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投入

在做好专业设置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应在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同时,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课程。即使是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能力来开展,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专业教学在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体现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关系,可把技术操作性(或实务性)较强的课程从传统课程表中分列出来,单独成表。在确定课程内容时,不能象传统的大专院校那样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而要根据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摒弃落后、陈旧的内容,增加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实用的最新技术。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真正按照现代企业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建立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实验室,并且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分别针对各会计职业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职业岗位模块教学,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更有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改革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形式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实践性教学目标

针对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的缺点,建立全新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它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同时,在实践性教学中,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来开展实践性教学。具体来说,在实践性教学中专门设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审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等职业岗位,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企业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们相互检查、监督,共同促进。将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作为“会计”岗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实行,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会计人才。

3.改革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新的实践性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和尝试新教学方法的原则是注意新方法的实质效果而非表面现象,以及成本效益的考虑和时间限制。可行的方法有:案例教学、团队教学、模拟操作、小组辩论、文章研讨等。会计教学应是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选用。

2)教学工具。教学工具取决于综合采用的教学方法,每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下应有相应的教学工具。可行的教学工具主要有:①教材和教案:基本会计流程实践教材由职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联合编写统一教材,教材应重视理论讲解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另外按实务应用再编写一套教材,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教案、实训资料等其他教学资料。这样既做到了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并节省人力、物力出精品,又兼顾了各学校的特色。各学校教师可集中精力发展教案,而不必浪费太多精力重复编写教材,教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②会计模拟核算资料、习题集、案例、教学版会计软件、教学录像,这些教学资料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编制或收集。另外要建立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换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国外类似的教学工具也可引进编译,最好能形成此类教学工具库,如:题库、案例库、软件库、录像库等。③实业界的经济资料:主要有企业会计核算原始资料、财税法规、股市行情、经贸报刊杂志、企业财务报告等。

3)考试方式。考试方式是由新型教学方法产生的。例如:案例报告、案例讨论的课堂发言、会计模拟核算操作计分等,对学生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应在以上各种考核方式中选取合适的进行组合,综合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

4.不断开发实践性教学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比普通高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在制定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应占有较大比重。建立会计职业界和教育界的联系机制,应当尽可能利用第三方的优势,如政府、学术组织等,同时还应扶持和培养职业界的代表-——会计民间职业团体,如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等,并此在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职能,如参与会计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的需求、组织学术研讨、交流等。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努力做到从实训设计、材料选用,实训操作与测试到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把实训基地作为实施高职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建设实训基地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技术操作氛围,使得他们能够在模拟性或仿真性较高的技术环境中,主动操作,实现自己的设计,同时,逐渐熟悉本行业的基本工具和主要仪器设备。结合不同院校的做法,笔者认为具体筹建工作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尽可能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