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课题组  作者:杜敏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是育人的科学,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培养人。因此,教育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全面的新要求,可是,作为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率尚不尽人意,陈旧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新时代人才培育的需要。

220015月,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我校虽是一所普通的乡村中心小学,但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合作学习的主渠道、主阵地。我校在合作学习方面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有部份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传统的教育思路、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尚未从根本上得到尊重。在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一节课有时要用好几次。从表面看,课堂气氛比较活泼,但从效果看,讨论时间不够,合作学习就显得匆忙、零乱。同时,有的小组总是优秀生在不断发表自己的想法,其它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你一句,我一句似乎很热烈,但与学习的主题相去甚远,总之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1)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提出合作学习的内容单一。(2)学生合作意识差,交流技术薄弱,他们不会倾听他人意见,不会质疑,对他人观点不懂得客观地评价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研究在主渠道、主阵地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对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我校开展“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的研究”更显得及时和必要。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是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可是由于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中的“见书不见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及自我发展的主体地位,尚未从根本上得到确立和尊重。因此,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其次,对合作学习的诸要素和对学生的要求也缺乏系统的研究。有的老师简单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小组之间的学习,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本课题在研究中,除了要研究生生之间的单向互动外,还要研究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课题组人员认为,合作学习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正向主动外,还要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思考、充分吸纳的反向主动;师生双方在教学中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对对方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激发、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合作学习的内容尽可能深化。通达教师的启发,学生的质疑相互促动,教学相长。

三、课题的理论基础

1.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他们自身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去积极主动地接受各种教育。因此,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主动地独立进行学习、研究、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学的转变,帮助他们乐意合作主动学习。

2.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关键,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教应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热爱学习。

3.基础教育改革理论。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所明确的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工作方法和原则是本课题研究在思想上、政策上、方法上的指导性文件。

四、课题的界定、研究的内容、目标和原则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课题研究主要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团队或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实效性”指教师采取的这种组织形式而达到教学目的的即时效果和长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1.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的责任。

2.积极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促进性的互动。

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4.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寻求其有效的途径,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5.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有实效的合作学习的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四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二是学会质疑,不懂请求对方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观点作总结性的发言;四是在交谈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一次次的交流和碰撞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成果和思维方法。

(二)研究内容。

1.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研究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如何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和参与合作学习,逐步形成导学式的主体性教学模式。

2.从教师的行为方面研究。

教师在把握教材、设计教案中,怎样来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从学生行为方面研究。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以及品质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逐步形成生生单向互动和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通过研究,使全体教师真正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调控和引导能力。

3.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交流技术,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对他人的观点会作出客观的评价,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将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此同时,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通过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基础上主动发展。

2.活动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能使学生在自身感受中得到发展。

3.渐进性原则。

学生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然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而循序渐进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根据研究的进程,逐渐加大力度,边总结、边提高。

五、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我校学生为对象,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所有参与研究者要针对每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合作学习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分析、总结之后再向前推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同时,还辅之以问卷调查法、个案追踪法、观察谈话法、对比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2.研究步骤。

本课题为学校的主课题,以各课题为主要项目展开研究,研究辐射德育、教学手段的运用及各学科的教学实践,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之中。研究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32006.8

1)申请课题。

2)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学习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以及各子课题方案。

4)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修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92009.12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核心人员和教师。

3)根据课题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整,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12010.7

1)整理统计和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辑教师论文集,优秀教案及反思集等。

2)准备结题材料。A研究报告, b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复印件,c教案集,d教科研活动记载,e教学论文集,f其它资料。

3)展示研究成果。

4)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为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素质和研究的实效性,使他们尽快掌握教学科学研究的方法,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课题组一成立,我们就组织课题组人员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堂教学论》和《新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变化》等有关理论,通过一系列的讲座活动,使课题组人员统一思想并能在实验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

2.查阅文献、制定方案。

为了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和学术论文,通过学习,我们对该课题在国内外的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对课题过程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有了较清晰,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完成了研究方案的初稿。

3.强化管理,提高研究的效益。

为了使课题研究取得突破,保证实验的效果,我们准备强化对课题的管理,尤其是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我们要求做到课题学期有总结,有阶段成果分析,有阶段实验报告,有教科研的成果,同时要重视对实验资料的归档整理。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调控,定期检查研究进度,使课题研究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研究的效果。

4.团队协作,发挥整体效能。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发挥团队的作用,要求课题组核心人员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另一方面还要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相互间加强沟通和学习,要定期组织上研究课、交流课、示范课,要求每次活动都能针对一个点突出一个面,都能有所收益。

5.开展活动,突出研究的重点。

课题研讨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学校准备紧紧抓住研究课题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落实好各类研讨课、实验课,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邀请专家作讲座,参观等形式,及时掌握研究信息,校正研究方向,力求使各类活动有成效。

6.及时总结,校正研究方向。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的方案和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学校日常教科研活动结合起来。选择不同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寻找突出问题,校正课题研究方向。

七、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理论学习制度。鼓励、指导、督促教师平时参加理论学习与思考,特别是围绕“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及其实效性的研究”方面的有关理论资料和材料,并作好规定字数的读书笔记,反思小结,教学随笔。课题组核心人员不定期的抽查,并纳入教师教科研的考核,

2)集体备课制度。按学科分年级段成立备课组,基本做到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确立一名教师为主备,其余教师补充完善。要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的设计,作业的布置等几个方面,特别要突出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和习惯,保证学生有充分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等方面的内容,引导与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经费保障制度。研究所需的经费由学校承担,纳入经费预算,并作优先考虑。

4)课题研究进展汇报制度。每学期进行2-3次的课题研讨活动、课题汇报会,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探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方向,及时掌握课题研究的动态,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5)随堂听课制度。每周每一位课题组核心人员至少听一节课,掌握课堂教学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邀请领导、专家检查、指导。

 

八、研究人员分工,子课题设计及流程管理

“十一五”立项课题

A级课题

(课题管理: 马志祥)

B级课题

(课题管理:  钱梅芬)

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组长:徐文明

副组长:马志祥

1.学科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其实效性的研究。

科室:教导处

组长:孙玉柱

副组长:钱梅芬

1.数学学科中合作学习的运用及实效性研究。

组长:谭惠华

组员:数学教研组人员

2.语文学科中合作学习的运用及实效性研究。

组长:陆彩珍

组员:语文教研组人员

3.英语学科中合作学习的运用及实效性研究。

组长:李红

组员:英语教研组人员

 

2.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的研究。

科室:教技室

组长:朱全元

 

九、课题研究组织管理

  1、课题指导组:昆山市教科室

  2、课题研究组:

    组长:徐文明

   副组长:刘小马、马志祥

    组员:孙玉柱、钱梅芬、李红、朱全元、谭惠华、 陆彩珍

          杜敏、陈建明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