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社区教育研究方案

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社区教育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生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区内,随着大“教育观”的确立,人们愈来愈深地认识到,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学校封闭的办学模式,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体化,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认真抓好社区教育。一般来说,社区教育的实施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因素与社会的相应部分有机结合与一体化,其基本内容就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辩证统一,即把教育纳入社会大系统,使其成为社会各部门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职能。在社会广泛关心、参与和支持教育的同时,教育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指导,积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直至实现教育与社会的高度融合。(参与《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第28页)我们这里所说的社区教育有其特定的含义,是以学校出面组织的,以社区组织为依托的教育系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小学生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地方性等特点,既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必要性,也对社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的各种因素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其一,社区应成为学生文明生活的训练场,社区对儿童来说是直接、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它传达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对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其作用是深远的、厚实的。儿童的社会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适应。他们对生活的认识要在社区内验证,对生活技能的掌握要在社区中强化,对新生活的创造尝试要在社区内寻求动力。社区无疑是儿童生活的训练场,是其生活实践的载体,同时,社区生活实践又是儿童生活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区的文化背景,直接影响儿童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乃至整个身心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又是生活基础教育的大课堂。

其二,社区教育应是学校基础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生活基础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有自身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而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关键。这就要求加强学校生活基础教育的社区辐谢,实现社区教育的生活基础化,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与对接,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与融合以及学生家长及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正相关。另一方面,学校生活与基础教育也要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合理吸收社区内多种教育成份,丰富自身、增强发展的活力。

其三,充分运用社区教育资源应是小学生生活基础教育地方化的具体体现。社区文化的区域性差异为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的地方人提供可能,反过来,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的地方化则要通过充分利用社区教育文化资源来实现。社区文化包括社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规范、共同的生活方式以及社区意识、社区隶属感、社区政治、经济规划等,正是这些表现了社区教育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要求小学生活基础教育根据区域特点进行设计,根据社区组成状况合理组织,根据社区特点整体优化社区教育过程,实现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的统一,展示小学生活基础教育地方化特点。

其四,从社区教育的构成来说,实施社区生活基础教育,要实现小学生活基础教育对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规范。就家庭教育而言,学校要积极发挥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错位与反差;作为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运用生活基础教育的思想、方法,使学校教育成果在家教中得以巩固和延伸。而社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行政组织出面协调,以学校为主体,成立专门的协调性组织,学校应在实现生活基础教育思路社会辐射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社会教育和生活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向上因素的教育作用,尽量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

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的社区教育研究将根据以上思想,探索科学的社区教育模式,培养儿童全面的生活素质基础。

二、基本构想

1.加强对家许生活基础教育的指导,优化家教过程

家庭教育是与家庭生活联为一体的,儿童生在家里,长在家里,家庭生活的各个侧重面都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也都包含着教育作用,而教育子女,又是家庭生活中经常性的活动。由于教育与生活的统一,决定了家庭教育在生活基础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也决定了家庭教育影响带有连续性、非系统性和内在感染性。随着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观念发生巨大发展,积极与消极并存,作为社会缩影,家庭无能为力法摆脱脱社会的影响,必然呈现出两面性,家教目标与学校教育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错位,这一方面表现了对家庭生活基础教育指导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

1)开好“四个会”。a、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换生活基础教育经验和意见;b、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不同层次家长委员会组织,定期召开工作会;c、不定期地召开不同类型家长座谈会,研讨生活基础教育的有关问题;d、每学期分年级、班级各举一次生活基础教育经验交流会,树典型、立榜样,促进家教的科学化。

2)建立三项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家校联系记事簿,记录学生在校的表现,便于双方沟通配合;完善家访制度,规定语数责任教师每学期每家走访一次以上;建立学校对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听课,并参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3)分年级开办家长学校。请专家做家教辅导,讲生活基础教育的的关理论、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及学生年龄特点。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4)编辑《家教指南》小报,利用刊物向家长宣传小学生生活基础教育知识,宣传家庭教育的一般理论,传达学校动态和活动情况,交流家教的经验。

2.充分调动社区各种积极因素,共同参予学校的生活基础教育。

学校主动与社会各方面的有关单位挂钩,争取他们的支持和主动配合,广泛建立生活教育点、生活实践点,形成社区生活基础教育网络。   1)学工点、学农点,与工厂、农村挂钩,让学生参加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了解工厂,农村的生活状况且,培养初步的劳动观念,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2)学商点,与商场、商店等商业单位合作,学习商业战线优秀人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顾客着想的先进事迹,充当义务服务员,尝尝劳动的艰辛,并学习一些简单的商业经营知识。(3)服务点,组织学生定期到一些单位上门服务,充当清洁员;护理员;文艺宣传员、保育员等,培养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好品质。(4)军训点,与驻地部队联系,组织学生到部队参观访问、调查,了解学习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了传统,经常与部队搞联欢等联谊活动,请部队帮助学校搞军训,形成军训传统,以培养学生吃苦精神、严肃认真的作风以及文明的生活习惯。(5)交警点,请交警训练学校的小交警,经常上路值勤,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维社会公德意识。为保证“网络”的运行,要成立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请社区内有名望的人出面组织协调,达到社会齐抓共管生活基础教育工作的目的。

3.大力开发利用社区教育文化资源,实现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的地方化

淮阴地处革命老区,是总理故乡,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如周总理故居、周总理纪念馆、周总理童年读书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等。淮阴又是全国著名酒乡, 有系统的酒文化资源,名酒厂的艰苦创业,表现了淮阴人民的聪明才智。因此,学校生活基础教育要根据社区文化的诸多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系列化社会活动,让学生寻找伟人的足迹、革命志士的足迹以及劳动人的艰苦创业的足迹,从而领悟生命的价值,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建设家乡、创造生活的志向。

4.建立学校与社区相互沟通、相互参予、相互服务的良好的运行机制

学校可以向社区开放,成为社区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并协助社区清除社区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改善社区环境,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窗口作用。学校要鼓励社区单位共同参予办学拉积极性,邀请社区参予学校的重大决策和改革,参与校教育活动成效的评估,并把学校发展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生活与教育的统一,推动生活基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

三、研究选题

1.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对学校生活基础教育的影响;

2.社区文化、家庭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一体化;

3.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社区教育网络的构建及运行;

4.社区生活基础教育实践活动的系列化及其管理;

5.社区生活基础教育与社区消极文化的矛盾与对策;

6.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的分析;

7.家校联系的内容与途径;

8.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及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

9.家校教育的错位及其矫正;

10.家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与儿童生活技能训练;

11.发挥学校生活基础教育主导作用,努力消除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反差;

12.培养学生主人意识(学校主人、家庭主人、社会主人)的探讨。

一九九四年元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